• 索引号
  • 57186295-8-/2022-0905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
  • 公开目录
  • 人社工作信息
  • 发布日期
  • 2022-09-05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康乃馨行动】昌宁社保:拉起“防返贫”托底线,助力乡村全面振兴

脱贫攻坚与乡村振兴是我国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而做出的重要战略部署。脱贫攻坚是乡村振兴的基础和前提,乡村振兴是脱贫攻坚的巩固和深化,两项工作有效衔接、融合推进,才能夯实脱贫攻坚的根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脱贫攻坚虽取得了全面胜利,但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任务依然艰巨,而要拉起“防返贫”托底线,尤其需要发挥社会保障的重要作用,才能让乡村振兴之路越走越顺畅。

筑牢“防返贫”政策底线,用功推进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全面脱贫攻坚的胜利,让我们摘掉了绝对贫困的穷帽子,但还有一些群众存在返贫的风险,对于这种在脱贫和返贫边缘线上徘徊的群众,尤其需要发挥好政策托底的作用。一方面是要积极引导有缴费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另一方面对于未能参加企业职工养老保险的,要做好户籍地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工作。同时,积极开展本地新就业形态平台企业调研,了解出行、外卖、快递等行业参保及权益保障现状,进一步推进社会保险法定人员全覆盖,为更多的群众筑牢“防返贫”的安全线,让他们能够在继续前行中吃下“定心丸”,更有信心和决心推动乡村振兴战略的落实。

筑牢“防返贫”资金底线,用心做好缴费减法和待遇加法。筑牢“防返贫”底线,就是要让已经脱贫的群众“稳得住”,要善于“扶上马,送一程”。一方面,要减轻困难群众参保缴费负担,做好经济支出的“减法”。对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低保对象、特困人员、返贫致贫人口、重度残疾人等缴费困难群体,地方人民政府继续做好为其代缴部分或全部最低缴费档次养老保险费,在提高最低缴费档次时,对以上困难群体和其他已脱贫人口可保留现行最低缴费档次。支持和鼓励有条件的集体经济组织和其他社会经济组织、公益慈善组织、个人为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的困难人员参保缴费提供资助。另一方面,要提高社会保险待遇水平,做好经济收入的“加法”。2021年末,我县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26.17万人,其中参加城乡居民养老保险23.34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人数2.83万人,参加城镇职工养老保险占比仅为10.81%。而据我局统计,2021年末,参加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人均每月领取待遇约126元,参加企业职工基本养老保人均每月可领取待遇约2675元,由此可见,要提高待遇水平,就需调结构,强分配,引导有能力的灵活就业人员早参保、多缴费、不断保,逐步缩小职工与居民、城市与农村的待遇差距,让更多的“资金红利”变成困难群众的“经济底气”,让他们看到生活的新变化,能够对美好未来充满期待。

筑牢“防返贫”基金安全底线,用力守护人民群众的“养老钱”“保命钱”。健全政策、经办、信息、监督“四位一体”基金管理风险防控体系,持续推进风险防控措施“进规程、进系统”,常态开展风险排查、内控监督、警示教育、案例通报机制,严格执行不相容岗位分离,“三个全面取消”制度落地见效,有效运用风控系统,做到“事前预防控制、事中核验比对、事后稽核检查”,建立社会保险信息交换与共享机制,有效开展数据分析比对,防范基金跑冒滴漏风险,确保基金安全。

 

筑牢“防返贫”服务底线,用情提升社保服务质量和效率要始终把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行动目标,牢固树立“上门服务、贴心服务、暖心服务、高效服务”理念,组建社保服务先锋队,深入开展“三出三进三深入”常态化服务活动。建立高龄、残疾、空巢、长期卧床、失能等重点人员台账,主动上门提供关爱服务,解决群众在社保政策、办事流程、服务渠道等方面存在的问题。要进一步加强脱贫地区的社保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整合服务资源,充分发挥乡镇社保中心、村社区社会事务员的服务力量,补齐区域性社保服务短板,不断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让“防返贫”的底线织得更牢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