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9日,保山市召开2022年“红色劳务”试点工作总结暨扩面推广工作电视电话会。会议在市级设主会场,全市5个县(市、区)、60个乡镇(街道)、960个村(社区)设1025个分会场。市委组织部、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负责同志及市红色劳务工作领导小组成员单位工作负责人、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相关科室负责人在主会场参会。会议由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市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党组书记、局长赵丽惠主持,市委组织部常务副部长王晓渊出席会议并讲话。
会议指出“红色劳务”试点工作充分体现了全市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组织输出保障更加有力、基层服务保障更加有效、权益维护保障更加到位,试点工作输出农村劳动力5207人,累计创收5483.60万元,顺利完成了目标任务,试点工作成效显著。会议研究部署2023年“红色劳务”工作:一是明确目标任务。未来2年,全市每年通过“红色劳务”输出劳动力人数不低于5000人。二是扩大工作范围。将全市所有村(社区)纳入开展“红色劳务”工作范围,吸纳更多人力资源公司或用工企业参加“红色劳务”,增加务工区域和岗位范围,形成长三角、珠三角为主,昆明及省内州市和市内园区、乡镇内就地就近输出等多方向多层次“红色劳务”网格。三是优化补助方式。实行“红色劳务”输出一次性补助,将试点期间的逐月兑付补贴的方式调整为成功输出后一次性兑付补贴,一次性补助资金的50%用于壮大村集体经济,列入村集体经济收入,其余50%列为村(社区)集体公用经费使用。四是新增政策支持。对组织脱贫劳动力有组织劳务输出,且稳定就业3个月以上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劳务经纪人,按每人每年100元的标准给予就业创业服务补助。五是合作模式多元化。探索成立保山市红色劳务人力资源协会,引导更多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积极参与“红色劳务”工作。支持有条件的乡镇、村(社区)成立劳务合作社,鼓励县级、乡(镇)、村(社区)与人力资源服务机构、务工带头人、用工企业开展点对点劳务合作和就地就近输出合作。
会议要求市、县、乡、村4级要从提高站位、把握变化、落实责任推进“红色劳务”。要盯紧目标任务,一级盯一级,层层抓落实,把压力传到位,把工作督导到位,全面完成目标任务。各级各部门主要负责同志要经常过问、及时督导;分管领导要全程跟进、亲自指导;业务人员要真抓实干、具体落实。要做到宣传发动到位、动员组织到位、后续服务到位。进一步加大督查、督导、通报力度,进一步压实政府属地责任和部门监管责任,齐抓共管,切实将“红色劳务”工作抓实、抓细、抓出成效,把“红色劳务”创建成保山响亮的就业品牌。
此次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保山市开展“红色劳务”扩大就业助力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工作将从试点转向全面推广,在全市960个村(社区)全面推广实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