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项目基本情况
(一)项目任务书规定的主要研究开发内容、考核的技术经济指标及阶段实施目标
1、主要研究开发内容:
根据《保山市“农村科技实用人才培训行动”实施方案》要求,为扎实推进科技辅导员、科技示范户认定管理工作,增强科技辅导员的创业意识、创业技能和服务精准扶贫工作的能力,帮助贫困对象掌握现代科技知识,应用农村实用技术增收脱贫,帮助挂钩扶贫村早日实现脱贫摘帽。
2、考核的主要技术指标:
开展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10场次以上,培训1500次以上;按照《保山市农村科技辅导员认定管理办法》其中认定保山市农村科技辅导员100人。
3、阶段实施目标:
2020年1月至2020年12月,开展科技下乡活动,组织专家到五县(市、区)基层开展12场次农村实用技术培训,受益公众达2115人次。
二、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本项目在认真执行《云南省科技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基础上,加强项目的规范化、科学化管理,建立科学、合理的组织管理体系,建立、健全各项管理制度,以保证项目的顺利完成。
科技情报所是本课题的承担单位,负责项目的总体组织协调工作,根据项目建议的整体框架,组织编写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组织签订任务书;组织项目的实施和监督检查,协调并处理项目执行过程中出现的有关问题。严格按照项目《任务书》的总体规划要求,落实项目各项任务,提供项目实施的配套条件和人员投入;接受有关管理部门的管理和监督,按要求汇总、报告项目执行情况,及时报告项目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组织实施课题验收。同时,根据项目总体目标和技术路线的需要,严格按照任务书的具体要求对开展课题的研究、示范工作,提供课题实施的配套条件和人员投入,接受有关管理部门和项目组织单位的管理和监督,按要求报告课题执行情况,及时报告课题执行中出现的重大问题。
该项目自2020年1月实施以来,截至2020年12月31日,已按项目计划进度、主要研发内容、阶段目标及考核的技术指标要求,认真组织开展相关活动:已围绕有劳动能力和产业发展技术需求的乡(镇)村,尤其是集中连片困难地区、贫困村和扶贫挂钩点,深入开展“农村科技实用人才培训行动”,精准提升农民群众就业创业技能,促进扶贫与扶智有机结合,为乡村振兴筑牢人才基础。按照“就地取材、因乡选题、以题促业”及“缺什么补什么、需什么学什么”的思路,市科学技术局组织五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在全市多个贫困乡镇(村)开展家禽、家畜养殖技术和茶叶、桑蚕、中草药、坚果等栽培管理的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12场次,培训群众2115人次,遴选认定市级农村科技辅导员100人。通过培训,提高了贫困地区群众生产技术水平,培育出了一批“土专家”、“土秀才”,为乡村振兴增添了强劲动力。
三、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一)项目资金情况
1.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2020年度计划到位经费8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拨款8万元,实际支出8万元。
2.2020年度计划到位经费8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拨款8万元,实际支出8万元,决算支出8万元,项目经费执行率100%。
直接费用:8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支出8万元。
(1)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差旅费支出0.238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支出0.238元。
(2)农村实用人才培训伙食费支出5.5718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支出5.5718万元。
(3)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咨询费支出0.7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支出0.7元。
(4)农村实用人才培训租车费支出0.45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支出0.45万元。
(5)农村实用人才培训资料印刷、防疫物资等费用支出1.0402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支出1.0402万元。
3.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项目资金由科技局管理及使用,进行单独核算,专款专用,不得挪作他用;对发生的各项研发支出应当明确到细项,以便进行准确恰当核算,对于确实难以准确划分到细项目的费用支出,在坚持重要性原则的前提下,进行合理调整使用。项目经费8万元,财政科技经费拨付8万元,主要用于农村人才培训过程中产生的租赁费、差旅费、咨询费、伙食费等的开支。
(二)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1.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组织五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在全市多个贫困乡镇(村)开展家禽、家畜养殖技术和茶叶、桑蚕、中草药、坚果等栽培管理的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12场次,培训群众2115人次;遴选认定市级农村科技辅导员100人。
2.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实施过程中,通过组织五县(市、区)科技管理部门、科技特派员、“三区”科技人才在全市多个贫困乡镇(村)开展家禽、家畜养殖技术和茶叶、桑蚕、中草药、坚果等栽培管理的农村科技实用技术培训,进一步提升贫困户的种养技能和管护水平,如期实现今年全面脱贫摘帽任务,着力在集中连片困难地区、贫困村和扶贫挂钩点,开展以科学技术普及和实用技术推广为主要内容的职业技能和创业能力培训,帮助村民掌握一技之长,提高村民的科学素质,增加农民收入。
3.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通过对“农村科技实用人才培训”开展了满意度问卷调查5次,共发放250份,收回250份,满意度均为“满意”。
四、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绩效目标已全部完成。
五、绩效自评结果
绩效自评结果为“优”。
六、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绩效自评情况,将在单位内部进行通报和政府网站上进行公开。
绩效自评情况,将作为项目承担单位推荐申报其他科技项目的依据之一,对绩效自评结果与实际情况出入较大或绩效较差的地区或部门,下一年度推荐申报其他项目将从严、从紧。
七、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一)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
高度重视,市科技局高度重视绩效管理工作,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分管副局长任副组长,各业务科室所负责人为成员的市科技局预算与绩效管理工作领导小组。局领导多次做出重要部署,为促进预算绩效管理工作的具体实施。
进一步加强项目执行情况收集反馈,切实促进绩效管理工作。重视项目实施各个环节的监督与管理,指定专人负责绩效评价等工作,对照任务书规定的内容、考核指标,对项目实施内容进行了细化分解,将责任落实到人,认真组织项目实施工作,并和项目推荐单位积极沟通,各行其责,按进度实现了各个阶段目标,保证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积极组织实施绩效评价工作,按照市财政局要求开展各专项计划的绩效自评工作,与服务对象及时沟通,获得真实情况反馈,有效调整相关工作。
(二)绩效自评工作的问题
在项目实施过程中,存在着一些问题:一是农民主动接受培训的意识不强;二是培训后学员的典型带动作用不突出;三是受训人员接受新技术能力不强。针对上述问题。
下一步,我们将着力抓好以下几点:一是把握培训重点。以农业生产技术及技术更新、高效农业生产技术、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农业知识、农业法律法规、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等为培训重点。二是丰富培训方法。组织农村科技辅导员、科技示范户集中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建好培训示范基地,通过基地示范引领达到技术应用的辐射带动;定期组织农户代表外出观摩学习、激发学用科技热情。三是开展调研,按需培训。开展培训需求调研,根据各县(市、区)各乡镇特点,针对性的制定实用技术培训“菜单”,按需开展培训。
八、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