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32-1/20250618-00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5-06-18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关于政协保山市五届四次会议第05040106号提案答复的函

杨董清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促进保山小吃品牌化标准化规模化驱动经济与文化双重繁荣的建议》的提案(第05040106号),已交由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锻造产业链闭环,保障优质原材料供应

1.打造产业链群,优化产业结构。我市聚焦“1+10+2”重点产业,强龙头、补链条、兴业态、树品牌。做好“农头工尾、粮头食尾、畜头肉尾”全产业链文章,提升农业现代化、产业化水平。重点打造咖啡、生猪肉牛、茶叶、石斛、核桃、水果蔬菜等产业链群,做好“土特产”文章,着力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现全市粮食加工企业105户,加工产值14亿元。咖啡加工企业80户,全产业链产值达82.04亿元;生猪肉牛农业龙头企业110户,全产业链产值达268.08亿元;石斛加工龙头企业18户,全产业链产值达75亿元;核桃加工龙头企业40户,全产业链产值达62.13亿元;水果加工龙头企业39户,全产业链产值达59.99亿元;蔬菜龙头企业89户,全产业链产值达131.16亿元。

2.培强壮大经营主体,增强带动能力。我市锚定“培强壮大经营主体,提升带动能力”这一核心目标,以“大产业+新主体+新平台”的发展思路为引领,立足资源和地域特色,持续培育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实施家庭农场培育计划,将农业规模经营户培育成充满活力的家庭农场;加大对运行规范的农民合作社扶持力度,提升合作社质量。2024年全市农产品加工个体户及其他经营主体数量达53118户,农产品加工现价总产值达1174亿元。全市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达685户,构建起层次分明、覆盖广泛的龙头企业体系。8户国家级龙头企业撑起全市农业产业的“天花板”,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超30亿元;95户省级重点龙头企业实现县级区域全覆盖,农产品加工产值超70亿元;市级龙头企业144户、县级龙头企业438户实现行政村(社区)全覆盖。

3.持续壮大林下经济,提高农产品附加值。2024年末,全市林下经济经营利用面积达690万亩,年采集森林蔬菜、菌类、野生中药材等17.81万吨,实现产值43.26亿元。龙陵县与中国科学院昆明植物研究所、林科院等科研院校深化合作,探索石斛仿野生和集约化种植模式,带动发展石斛种植4.6万亩,年产石斛鲜条1.35万吨,实现石斛全产业链总产值81亿元;昌宁县四角田村在科研院校的支持下开展以野生干巴菌为主的人工促繁与保育技术研究示范,全村实现野生食用菌年收入超1200万元,林地亩均收入达352.9元,户均收入达2.4万元。

4.延链补链强链,促进农产品加工升级。我市通过延链补链强链,不断推动农产品从初级加工向精深加工转变。2024年,全市咖啡面积发展至14.5万亩,产量达2.71万吨,综合产值90.86亿元,全市咖啡精品率达50%,精深加工率达70%,咖啡精品率和精深加工率均位居全省第一。“十四五”以来,保山市冷链物流发展迅速,目前全市共有50多家建有冷库或拥有冷藏车辆的企业(合作社),建成农产品冷链物流设施367座,总占地面积42.21万平方米,库容54.60万立方米,容量21.32万吨,年处理量104.47万吨,企业自有冷藏(冻)车数量145辆,冷链集配中心31个。

(二)推动保山小吃产业品牌化发展,提升产业竞争力

1.强化地理标志保护与商标培育市场监管部门积极推动地理标志证明商标注册,目前已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保山小粒咖啡”“龙陵紫皮石斛”等23家,腾冲大救驾、永昌火瓢牛肉等小吃的地理标志申报工作正在推进中。例如,腾冲市通过“党组织+龙头企业+合作社+饵丝加工户”模式,建成腾冲饵丝研学基地,将大救驾的文化内涵与品牌推广深度融合。

2.强化地方标准制定与产业规范规范落实标准化建设,制定标准体系,坚持标准化食材种养殖管源头,以“绿色食品牌”为引领,建设保山小粒咖啡、昌宁红茶、龙陵紫皮石斛等地理标志产品种植基地,推动规模化、标准化生产,加强质量监督与认证,对列入非遗保护名录的项目,按照相关法律法 规进行保护和管理,确保产品质量。例如,腾冲市朝阳村通过“企业+合作社+农户”模式,建设饵块原料种植基地,实现从稻谷种植到饵块加工的全链条管控。制定《腾冲饵丝(块)》团体标准,按照名小吃非遗传承技艺推动制作工艺的标准化,完善腾冲饵丝的加工、汤料烹饪、冷链配送等环节全产业链标准体系建设。

3.强化品牌建设与市场拓展。一是统一保山小吃品牌形象,保山市文化和旅游局通过授牌、颁发认定证书等方式,对列入保护的非遗项目店面和产品进行标识管理。例如,青龙街非遗文创街区的入驻企业均获得专门授牌。二是加强品牌推广与营销,利用新媒体平台,如抖音、快手等,拍摄系列微电影、短视频,宣传保山小吃品牌。编辑出版《保山美 食之旅》等书籍,进一步提升品牌知名度。三是商务部门鼓励指导餐饮企业积极申报“老字号”品牌,帮助企业打响知名度,助力保山餐饮品牌发展。截止目前保山市共有4户食品、餐饮企业获得“云南老字号”。分别为保山下村胜香斋文化传播有限公司(下村醋)、隆阳区该有口袋豆腐园、腾冲市赢兴商贸有限责任公司云腾饵丝厂、腾冲晓红食品加工厂(果脯)。腾冲大救驾、永昌火瓢牛肉等特色小吃已纳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体系,其中腾冲大救驾的传说被列为保山市市级非遗项目。四是积极组织企业参加滇菜“名店”“名师”“名菜”“名小吃”等评比活动,提升企业的品牌影响力。向云南省商务厅推荐保山餐饮名店、餐饮企业名厨、保山名菜和保山名小吃。保山市永昌大烧获评滇菜“名菜”,下村豆粉获评“名小吃”,永昌大烧获评“一州一菜”称号。五是举办保山市美食文化节,提升保山餐饮行业服务品质。保山市已举办六届美食文化节,承办一届云南省美食文化节。展示“文化保山美食之旅”特色餐旅路线,开展了中外美食文化交流活动,推介保山绿色优质食材,在第五届云南名特小吃暨民族饮食文化节上,举办了大规模“保山火瓢牛肉”品鉴活动,同时活动还申报成功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纪录。六是组织企业参加第8届中国南亚博览会暨第28届中国昆明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组织了43家重点龙头企业参展,充分展示了保山自然风光、民族风情、非遗产品和美食特产。推荐37户本地特色农产品加工企业参加国际餐饮美食暨预制菜产业博览会,为企业提供展示和交易平台,积极推动餐饮消费,推进打造新型消费。七是开展连锁经营试点工作。2022年、2023年保山市被确定为云南省连锁经营发展试点州市,保山市远乡谷农业开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云南腾味电子商务有限公司、腾冲凤来连锁经营管理有限公司、龙陵龙福寿美食坊、昌宁县校通圆食品有限公司、昌宁县卡焙商贸有限公司6家餐饮美食企业被列为连锁经营试点企业。试点期间6户企业共新建门店33个、提升改造门店4个。通过推进连锁经营拓展市场,推动保山小吃“走出去”。例如,腾冲饵丝计划在全国开设连锁门店。

(三)促进美食与旅游融合发展,赋能文化经济

1.深入推进非遗文化与旅游深度融合。文旅部门将地方传统特色饮食列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目前 已有市级以上饮食类非遗保护项目30余项,包括腾冲大救驾、下村豆粉、金鸡口袋豆腐等,认定相关传承人 28 人。通过举办美食文化节、非遗展示活动等,提升保 山小吃的文化影响力。例如,腾冲美食节、昌宁千年茶乡文化旅 游节等节庆活动,正成为推广保山特色小吃的重要平台。

2.推广美食旅游线路与节庆活动。文旅、商务等部门牵头举办“中国·保山小粒咖啡文化节”“腾冲国际火山热海文化旅游节”等活动,推出“保山美食文化之旅”精品线路,将小吃文化与旅游体验深度融合,串联和顺古镇、高黎贡山、青龙街等景区,整合美食体验、非遗展示、生态观光等元素,开设沉浸式体验项目,在旅游景区和街区设置小吃体验区,增强游客的参与感。如2025年清明期间举办的“春味保山”美食节吸引游客20万人次。

3.打造特色餐饮美食街区。一是组织保山吾悦广场茶马印巷步行街申报省级步行街改造提升试点,已通过专家评审,被云南省商务厅推荐成为了第三批省级改造提升步行街试点。借助改造提升的契机,将把保山吾悦广场茶马印巷步行街建设成时尚、美食、潮玩的步行街,打造成为保山市潮流网红特色街区,为带动消费和促进消费升级发挥促进作用。二是打造夜间美食体验地。充分利三馆广场、青华海湿地公园、保山板桥青龙街、金鸡古镇等购物、餐饮、文化娱乐消费集聚区,打造休闲旅游+夜市消费场景,创造更多就业机会,拉动多形式的“夜经济”,激活保山新“夜”态。目前,腾冲高黎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成功创建国家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隆阳区板桥镇青龙街成功创建省级夜间文化和旅游消费集聚区。此外,计划在今年内培育1条全省知名特色餐饮美食街区。

(四)开展食品安全监督检查,提升餐饮服务质量

1.积极推动餐饮服务智慧监管。推进餐饮服务单位、旅游景区、学校食堂“网络明厨亮灶”工作,全市13560户餐饮单位实现“明厨亮灶”,其中A级景区、高速服务区“网络明厨亮灶”覆盖率达100%。推进智慧监管,全市47所学校食堂、4户校外集中供餐企业接入非现场智慧监管平台。推进“阳光配送”建设,7户食材集中配送企业建立食品安全快检室,把好入校食材安全第一关。

2.持续推进“净餐馆”“食安心”“食安康”专项行动。2022-2024年检查小吃餐饮、食品摊贩3573户,发现问题隐患1979条;下达《责令整改通知书》60份,发出《敦促提醒函》14份、《告诫书》1781份,共查处食品安全违法案件 299件,罚没款155.1万元。强化抽检监测和核查处置,抽检食品9026批次,监督抽检不合格率为2.7%。

3.创新推行“红黑榜”制度。坚持正面激励与反面警示相结合,发布餐饮服务单位“红黑榜”92期,其中红榜215家,黑榜曝光141家。建立食品安全追溯体系,强化从业人员培训,2024年培训考核合格26515人,提升从业人员餐饮服务素质。

4.常态开展重点治理。坚持常态长效、综合施治,持续推进“校园餐”、平台外卖、养老机构食堂、农村假冒伪劣等食品安全专项整治。综合运用市场准入、监督检查、抽检监测、媒体监督、投诉举报、行政处罚等手段,扎实有效开展好食品安全全过程全链条治理,及时排查化解食品安全风险隐患,打造群众放心、安心的食品安全消费环境。

二、下步工作措施

1.加强品牌和标准建设。落实《餐饮业促进和经营管理办法》《关于促进餐饮业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持续开展云南老字号评审认定,鼓励更多小吃项目申报省级非遗保护名录,持续提升小吃制作、加工、配送等环节的标准化水平,确保食品安全,促进保山餐饮业健康发展。

2.推动规模化发展。鼓励品牌连锁店发展壮大,推进建设智慧商圈和特色步行街,加强小吃产业园区和街区的建设,吸引更多小吃企业入驻,形成产业集聚效应。支持小吃企业拓展市场,鼓励连锁经营和线上线下融合发展,推动保山小吃“走出去”。

3.深化文旅融合。开发更多结合美 食与旅游的体验项目,依托节庆、民俗活动,开展美食文化节、小吃街等促消费活动,推动商业与旅游、康养、文化、体育等业态深度融合。

4.优化消费环境。加强食品安全、文旅市场监管,强化经营主体责任,创新监管手段,推动行业规范有序发展,营造安全放心的消费环境,提升市场活力,助力民生经济健康发展。

5.加大宣传推广力度。利用多形式新媒体平台和线下活动,扩大品牌影响力,营造浓厚餐饮美食消费氛围。

感谢您对保山食品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我们将持续推动食品产业高质量发展,为保山经济文化繁荣注入新动能。

保山市市场监督管理局

2025年6月18日

(联系人及电话:双军 0875—220076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