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现将《保山市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并于2021年6月15日前、12月10日前分别将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本年度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总结报送市局科技教育科。联系人及联系方式:高志凌、杨丽萍,2122640,bsnykj@163.com。
附件:1.保山市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2.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任务指导性计划表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27日
附件1
保山市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2021年是“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是全面实施乡村振兴开局之年。加快培养有文化、懂技术、善经营、会管理的高素质农民,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对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意义。为认真贯彻落实《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厅关于做好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结合保山实际,制定保山市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实施方案。
一、工作思路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和中央1号文件精神、省委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和省委1号文件部署要求,紧紧围绕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打造、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和“一二三”行动等中心任务,坚持“需求导向、产业主线、分层实施、全程培育”,技能培训、学历教育协同、提升能力与延伸服务衔接,统筹推进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服务主体能力提升、种养加能手技能培训、农村创新创业者培养、乡村治理及社会事业发展带头人培育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示范培训等行动,培养适应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急需的高素质农民队伍。
二、实施范围和工作目标
(一)实施范围。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在全市5个县(市、区)实施。根据省财政厅、省农业农村厅《关于提前下达2021年中央农业相关转移支付资金的通知》(云财农〔2020〕217号),下达我市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项目资金316万元(其中:隆阳区63万元,施甸县75万元,腾冲市28万元,龙陵县75万元,昌宁县75万元)。下达2021年基层农技推广补助项目资金793万元(其中隆阳区174万元,施甸县156万元,腾冲市151万元,龙陵县149万元,昌宁县163万元)。
(二)工作目标。根据省厅《关于提前谋划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的通知》要求,《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表》下达我市任务1040人(其中隆阳区200人,施甸县260人,腾冲市60人,龙陵县260人,昌宁县260人),培训对象满意度高于85%,学员参评率高于85%。各县(市、区)培训任务指标以本年度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分解的高素质农民培训指标为准。
三、重点任务
全省要以家庭农场经营者、农民合作社带头人为重点,加快培养各类乡村振兴带头人,为确保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提供坚实有力的人才支撑。
(一)突出重点抓培训,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要切实扛起粮食安全责任,落实粮食安全行政首长责任制的要求,认真抓好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全力保障粮食安全和重要农副产品有效供给。围绕水稻、小麦、玉米等主要粮食作物开展防灾减灾、科学施肥用药、低碳绿色等技术培训,提升种植水平,促进粮食丰收;因地制宜开展茶叶、咖啡、花卉、蔬菜、水果、中药材等特色经济作物生产管理培训,提高特色产业发展水平;围绕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品种培优、品质提升、品牌打造和标准化生产)、粮食节约、农产品质量安全等内容开展培训,助力世界一流“绿色食品牌”打造;围绕畜牧业发展需求,加强猪牛羊养殖户和奶农培训、动物疫病防控培训,提高养殖水平和效益,助力恢复生猪产能,促进畜牧业发展;加强农机手培训,提高驾驶操作水平,促进农机安全生产;加强良种识别、选购、知识产权保护和生物安全等方面的培训,促进农民选用良种;加强土地保护性耕作、土壤培肥改良、测土配方施肥、高标准农田建设与管护等技术培训,增强农民保护耕地意识,提升和改善耕地质量,建设好、管护好高标准农田。
(二)聚焦脱贫抓培训,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切实落实“四个不摘”要求,持续做好农民教育培训工作,保持投入力度、覆盖范围和支持政策总体稳定。认真落实“扶志扶智”机制,脱贫县要围绕特色种养业提升行动,加强特色产业发展带头人的生产技术、品牌打造、电商营销、金融信贷、加工物流等方面培训,提升示范带动能力,促进脱贫县特色产业可持续发展。加强脱贫人口和低收入人群的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可持续脱贫能力,助力增收致富。围绕集中安置点特色产业发展需求,加强搬迁群众农业实用技术培训,提升搬迁群众生产技能水平,增强搬迁群众就业能力,努力实现“搬得下来、留得住、能致富”的目标。
(三)围绕禁渔抓培训,巩固和提升退捕成效。围绕退捕渔民实现“退得出、稳得住”的目标,组织退捕渔民参加技能培训,提升技能水平。对有意愿发展池塘养殖、稻渔综合种养、休闲渔业的退捕渔民,开展水产养殖、水产品加工、休闲观光渔业等实用技术培训,巩固和提升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成效。
(四)鼓励创业抓培训,着力促进返乡入乡创业创新。重点面向院校毕业生、农民工和退役军人等返乡入乡群体,帮助其补齐农业农村知识短板,厚植知农爱农情怀,更好地融入乡村和农业产业发展。加强创业创新群体技术技能培训,提升就业创业能力。充分利用好农村创业创新园区和孵化实训基地,为返乡入乡创业创新群体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基础平台。
(五)融入振兴抓培训,全面支撑乡村建设行动。农民教育培训要主动融入乡村振兴,为乡村振兴提供人才支撑。要面向村“两委”成员,开展思想政治、法律法规、村庄建设管理等方面培训,培育农村学法用法示范户,培养一批农村基层治理人才。在农民中培养调解仲裁、信息电商、环境卫生、文旅体育、农村改厕等专业人才,打造一批乡村社会事业带头人。聚焦新时代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乡土文化等培训,推动形成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加强农民生态文明、农业绿色发展培训,助力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强乡村规划、休闲农业、乡村康养、冷链物流、农产品加工等技能培训,完善乡村产业体系。
四、工作要求
围绕重点任务,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要深入实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整合利用优质教育培训资源,分层分类开展全产业链培训,强化教育培训质量效益提升,加强跟踪服务,发展壮大高素质农民队伍。
(一)分层分类,实施好高素质农民培育计划。要按照《农业农村部 财政部关于做好2021年农业生产发展等项目实施工作的通知》和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等相关要求,确保培训任务及时落实到位,积极争取各级财政支持,扩大培训覆盖面。紧密围绕各地主导特色产业,开展种养、加工、销售全产业链培训,鼓励各地按产业开设专题班。根据人才发展需求分层开展培训,依据农业生产季节合理设置培训时长,结合农时分段开展培训。坚持训育结合,强化训后技术指导和跟踪服务,支持受训农民创办领办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等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将职业烟农培训纳入专业生产型,农药经销员培训纳入技能服务型管理。
(二)统筹资源,实施好乡村振兴带头人学历提升计划。加大高职扩招政策宣传力度,鼓励高素质农民报考职业院校,各地要积极争取学费减免等补助政策,支持更多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层次。支持涉农高校探索定制定向培养模式,满足高素质农民提升学历的需求。鼓励农民参加继续教育,促进农民终身学习,持续更新知识。探索农民短期培训、职业培训和学历教育衔接贯通的路径。
(三)形式多样,优化高素质农民培育形式手段。根据培育对象和培训内容制定差异化的培训计划,综合采用课堂教学、实习实践、线上培训等多种培训形式,优选授课教师和精品教材,提高培训针对性和质量效果。依托国家现代农业示范区、现代农业产业园、产业强镇、科技小院、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民合作社等平台设立实训基地,培养用好农民讲师,大幅提高实习实践在培训中的比重,生产技术培训以实训为主。依托全国农业科教云平台等在线学习平台,开展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和考核,鼓励农民自主学习。统筹用好区域内优质教育培训资源,提倡学优学先,本地资源不足时可开展跨区域学习交流。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要积极和有关部门沟通协调,与妇联组织联合开展高素质女农民培训,与共青团组织联合开展乡村振兴青年先锋评选推介,与科协组织联合实施农民科学素质行动,与云南农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联合开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各县(市、区)科技教育科(股)要与合作经济、政策与改革、产业发展等业务科室密切配合,积极组织符合条件的学员参加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带头人培训。各地也可根据实际需求开设专题培训班。
(四)一主多元,强化高素质农民培育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农业广播电视学校等农民教育培训主体力量作用,同时开展摸底调查、培训组织、项目管理、绩效评价等工作。统筹用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农业科研院所、农技推广机构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多方面机构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用好高等院校、职业院校等教育资源开展面向农民的学历教育,培养高层次技术技能人才。引导农业科研院所和农技推广机构发挥科技优势,为高素质农民提供技术培训和跟踪指导。鼓励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农村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等承担农民实习实训任务。引导市场化教育培训机构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有序规范参与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规范市场主体培训行为。
(五)政策扶持,支持高素质农民发展壮大。各地要认真调研,因地制宜研究制定支持高素质农民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按照党中央关于“学党史、悟思想、办实事、开新局”的要求,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要按照《云南省农业农村厅云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关于开展高素质农民融资担保工作的通知》要求,和云南省农业融资担保有限公司各分支机构加强合作,发挥各自优势,积极构建政担合作、协同联动,为高素质农民提供专业化、精细化的融资担保服务,切实解决“融资难、融资贵”的难题,支持高素质农民发展壮大。
(六)示范推广,增强高素质农民培育效果。各县(市、区)要认真总结高素质农民培育工作好经验好做法,搭建各类成果展示和典型交流平台,按照农业农村部统一部署,配合办好农民教育培训论坛和农民技能大赛。指导农民专业技术协会、产业联盟等发挥作用,支持高素质农民抱团发展、协作发展、互补发展。继续遴选推介优秀学员、优秀教师、优秀工作者,评选精品课程、优质教材和受欢迎培训机构,树立宣传先进典型,引导学优争先,积极弘扬“学习光荣、素质高贵、创造伟大”的时代风尚,在全社会营造关心支持高素质农民发展的良好氛围。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认真贯彻落实《中国共产党农村工作条例》,加强党对农民教育培训工作的全面领导,把农民教育培训纳入地方“三农”工作和乡村振兴重要议程,明确职责分工,保障资金投入,完善工作机制,加强组织管理,任务落实到人。各地要将农民教育培训与党史学习教育有机结合,统筹推进、系统部署,教育引导农民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主动加强与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妇联、共青团、科协等部门的沟通协调,形成培育工作合力。
(二)加强工作监管。抓实抓细《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各项工作要求,落实培育全过程监管。对标粮食安全党政同责考核中的农民教育培训指标任务,采取切实措施提高参训农民满意度。加强绩效管理,建立绩效评价结果与预算资金挂钩机制,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按照《云南省高素质农民培育绩效管理评价体系(试行)》做好辖区内项目监管和绩效评价工作。
(三)加强信息化管理。加强对农民教育培训信息管理系统的应用,认真开展在线监管和绩效评价,组织参训农民对培训教师、培育基地、培训组织和培训效果进行线上评价。开展高素质农民培训信息统计和发展情况监测,实现参训农民基本信息100%入库,培育全程可监测可追溯。
(四)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加强基础条件建设,建设农民田间学校和网络教室,为线上线下培训有机融合提供条件保障。建设专职师资队伍,选聘兼职讲师,培养农民讲师,用好各类共享师资。强化教材规划建设,督促指导培训机构选好用好培训教材。
附件2
2021年高素质农民培育指导性计划表 | ||||||||||||||||||
序号 | 县(市、区) | 合计 | 经营管理型(人) | 专业生产型(人) | 技能服务型(人) | |||||||||||||
农业经理人培训 | 基层组织、乡村产业带头人培训 | 龙头企业负责人或骨干培训 | 农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或骨干培训 | 家庭农场主培训 | 女性专题培训 | 其它 | 种植大户培训 | 养殖大户培训 | 职业烟农培训 | 其它 | 农机大户培训 | 兽医培训 | 农药经销培训 | 电商知识技能培训 | 其它 | |||
1 | 隆阳区 | 200 | 50 | 50 | 100 | |||||||||||||
2 | 施甸县 | 260 | 60 | 70 | 70 | 60 | ||||||||||||
3 | 昌宁县 | 260 | 80 | 80 | 50 | 50 | ||||||||||||
4 | 龙陵县 | 260 | 90 | 100 | 20 | 50 | ||||||||||||
5 | 腾冲市 | 60 | 60 | |||||||||||||||
填表说明:1.此表为初步计划表,项目绩效目标最终以中央、省级分解下达为准。 2.此计划包括但不限于表中分类内容,各地可根据实际确定培训重点对象或增减分类。 3.各地要严格按照《高素质农民培训规范(试行)》要求,组织实施项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