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局机关有关科室、局属有关单位: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等4个方案的通知(云农种〔2021〕3号)安排部署,为贯彻落实我市普查工作任务,结合我市实际,制定了《保山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和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3个分项工作方案。现将方案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抓紧研究制定本地普查工作方案并组织实施,6月20日前将方案报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和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备案。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科):段迎春,工作电话:2121997,bsszhyk@163.com。
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办公室(市种子管理站):段其忠,工作电话:0875-2143668,bsdqz2143669@163.com。
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市畜牧工作站):付红梅,工作电话:2122084。
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管理科):张玉林,工作电话:0875-2142822。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5月28日
保山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
为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及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落实中央一号文件关于打好种业翻身仗部署,持续推进《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的意见》(国办发〔2019〕56号)和《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中长期发展规划(2021-2035年)》落实落地,根据国家、省级农业种质资源普查要求,结合我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重要意义
保山市地处祖国的西南边陲,立体多样的自然气候造就保山生物多样性基础,是农业种质资源的富集地和多样性中心。农作物种质资源方面:上世纪八十年代,全市调查收集入国家种质资源库1026份, 建立国家级龙陵疣粒野生稻原生境保护区1个;畜禽遗传资源方面:有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品种名录(2021年版)》的畜禽资源7个,其中列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2个,列入省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的5个;水产种质资源方面:自然水域分布鱼类90余种,占全省记录629种鱼类的14%以上。
近年来,随着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加快、气候环境变化以及农业种养方式的转变,地方品种消失风险加剧,群体数量和区域分布发生很大变化,野生近缘植物资源急剧减少,一旦消失灭绝,其蕴含的优异基因、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将随之消亡,生物多样性也将受到影响,损失难以估量。2020年启动的保山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已进入攻坚阶段,第二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调查已经过去了十几年,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尚未开展过系统性普查。为此,按照省农业农村厅部署,亟需在全市有组织地开展涵盖农作物、畜禽、水产的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加快摸清种质资源家底和发展变化趋势,开展抢救性收集保护,发掘一批优异新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基础。
二、主要目标
利用3年时间,摸清全市农作物、畜禽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数量、分布、主要性状等家底,明晰演变趋势,发布种质资源普查报告、发展状况报告,珍贵、稀有、濒危、特有资源得到有效收集和保护,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分年度实现以下目标。
(一)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2021年,完成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个县(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查缺补漏工作、完成普查表审核上报工作,新增种质资源138份;施甸、龙陵、昌宁3个县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新增种质资源250份,入库(圃)保存250份。2022年,全面完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2023年,全面完成我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入库(圃)保存种质资源300份,发布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
(二)保山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2021年,全面启动普查并摸清全市畜禽遗传资源面上情况。2022年,完成畜禽遗传资源性能测定、特征特性等专业系统调查、重点区域现场核查,确定畜禽地方品种濒危等级标准。2023年,全面完成我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任务,配合省厅完成《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修订工作,发布保山市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
(三)保山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2021年,启动保山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每个县(市、区)采集并制作初级遗传材料10份以上。2022年,配合做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特征特性测定、遗传多样性评价等系统调查以及重点区域现场核查,制作相应遗传材料。2023年,配合全面完成全省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任务,做好调查、保存、登记等相关信息数据录入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工作,配合发布云南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
三、重点任务
(一)全面完成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1.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完成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个普查县(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基本查清各类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每县(市)征集各类栽培作物和珍稀、濒危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20-30份以上。
2.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在普查基础上,对其中种质资源丰富的施甸、龙陵、昌宁3个县进行系统调查,每县抢救性收集各类栽培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80份以上。2021年,完成3个县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任务。
3.农作物种质资源评估和编目保存。在适宜生态区域,对征集和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繁殖和基本生物学特征特性鉴定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结合农民认知进行编目,入国家和省库(圃)妥善保存种质资源250份。2021年,重点对前几年收集的250份种质资源进行评估、入库(圃)保存。
(二)实施并完成保山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
1.畜禽遗传资源基本情况普查。以县域为单位,对全市所有行政村的现有畜禽(包括蜂和蚕,下同)地方品种、培育品种、引入品种进行全面普查,查清群体数量、区域分布、保护利用等情况。开展品种特征特性、生产性能等指标测定和描述,采集品种影像
2.畜禽遗传资源系统调查与遗传材料采集制作。按照省农业农村厅工作安排,开展畜禽遗传资源性能测定、特征特性等专业系统调查、重点区域现场核查。根据畜禽地方品种种群数量、区域分布等,科学评估珍贵稀有程度和濒危等级。抢救性采集制作畜禽遗传材料。
3.畜禽遗传资源评估和入库保存。对各县(市、区)内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报市级汇总后上报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办,经省级技术专家组进行初步判定评估确定后,由资源所在县(市、区)组织编制申报资料报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办公室,省级汇总后统一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依法依规进行鉴定。对珍贵稀有濒危资源保护实行“一品一策”,明确保护主体、保护措施,采取活体保护和遗传材料保存相结合,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
(三)启动并完成保山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
1.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普查。以县域为单位,对全市所有养殖场(户)(含水产原良种场、苗种场鱼类增殖站以及普通养殖场等)的原种、培育种(地方品系和新品种)、引进种进行基本情况调查,查清群体数量、区域分布和保护利用等情况,采集品种影像,核实调查数据、资源情况,汇总普查信息。
2.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在基本情况普查基础上,依托具有鉴定评价基础和优势的承担单位,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情况系统调查,根据种群数量、区域分布等,科学评估特征特性和遗传多样性,采集制作遗传材料。
3.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评估和入库保存。组织技术专家组对水产养殖种质资源进行重要特征特性、遗传多样性评估,根据基本情况普查和系统调查结果,活体资源纳入保种场保护、相应遗传材料纳入种质库妥善保存。
在完成上述普查收集工作基础上,开展种质资源普查结果分析评价。一是开展农业种质资源登记。根据评估结果,对入库(场、区、圃)保存的农作物、畜禽、水产种质资源进行统一登记,实现种质资源身份信息可查询可追溯。二是编写资源状况报告。编写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保山市畜禽遗传资源状况报告、保山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力争我市种质资源进入年度云南省十大优异种质资源、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云南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之列。积极配合修订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志书。三是配合建设大数据平台。积极配合省厅建立农业种质资源数据库、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普查基本情况、种质资源登记、种质资源动态变化、保存保管等信息统一纳入平台,推进数字化动态监测、信息化监督管理。
四、实施范围与进度
(一)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实施范围包括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个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工作的县(市、区)和施甸、龙陵、昌宁3个未启动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的县。2021年,全面完成全市普查与征集任务查缺补漏工作,施甸、龙陵、昌宁3个县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2022年,全面完成全市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任务及查缺补漏工作;2023年,完成我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
(二)保山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
实施范围包括全省行政区域内所有县(市、区),重点普查7种传统畜禽,以及蜂、蚕遗传资源,含地方品种、培育品种(配套系)和引入品种(配套系)。2021年,完成全市畜禽遗传资源基本情况普查;2022年,完成畜禽遗传资源性能测定、特征特性等专业系统调查、重点区域现场核查;2023年,完成全市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数据审核和入库工作,配合完成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修订。
(三)保山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
实施范围包括全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县(市、区)养殖场(户)的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包括原种、培育种(地方品系和新品种)和引进种。2021年,完成基本情况普查工作;2022年,完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以及种质资源特征特性和遗传多样性鉴定评价、重点区域现场核查;2023年,完成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数据核实和录入工作,编写保山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配合发布云南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
五、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按照“全国统一领导、地方分级负责、各方共同参与”的原则,全面谋划、统一部署、分头实施、整体推进。市农业农村局成立由局主要领导任组长的保山市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分管局领导任副组长,相关科室、局属有关站所负责同志任成员,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局种业管理科。在市种子管理站、市畜牧工作站、局渔业渔政管理科分别设立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以及农作物、畜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分别负责普查工作推进落实、技术支撑和服务。各县(市、区)要加强普查力量配备,强化部省市县普查工作协调统一。各地要从讲政治的高度,加强组织领导,将农业种质资源普查工作纳入相关工作考核,明确工作任务,落实责任分工,确保各项任务高质量完成。
(二)加强督导培训。市局将根据普查工作要求和进度安排开展进展情况调度和督促检查,确保普查工作扎实推进,对进度迟缓或完成质量不高的进行通报。适时开展不同形式培训和现场指导,确保普查方法统一规范,普查数据全面、真实、可靠。
(三)加强经费支持。各县(市、区)要加大与财政部门的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同级财政资金。同时要规范经费使用,落实监管责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确保经费使用规范科学、合理合法。
(四)加强宣传引导。要认真做好普查宣传的策划和组织工作,深入挖掘先进人物、典型事迹、相关传统农耕文化等,发挥好主流媒体、新兴媒体作用,进行全方位、多角度系列宣传,提高公众参与意识,提升地方品种文化品牌影响力、社会影响力。
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方案(2021—2023年)
为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2021—2023年)》和《云南省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总体方案(2021—2023年)》工作要求,为确保我市三年内全面完成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
农作物种质资源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的战略性资源,种质资源越丰富,基因开发潜力越大,就越有利于农业科技原始创新与现代种业发展。通过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明确不同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品种多样性和演化特征,预测今后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变化趋势,丰富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的数量和多样性,不仅能够防止具有重要潜在利用价值种质资源的灭绝,而且通过妥善保存,能够为未来国家生物产业的发展提供云南的基因资源,为提升种业自主创新能力、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基础。
随着气候、自然环境、种植业结构和土地经营方式等方面的变化,农家地方品种消失速度加快,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资源也因其赖以生存繁衍的栖息地遭受破坏而急剧减少。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统一部署,保山市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于2020年启动,普查与收集工作稳步推进中,为摸清我市农作物种质资源家底奠定基础。
二、主要目标
全面完成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个县(市、区)的普查与征集,以及其中种质资源丰富的施甸、龙陵、昌宁3个县的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明确各县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的时空分布状况,分析演变趋势,为实现有效保护与高效利用提供依据;抢救性收集珍贵、稀有、濒危、特有种质资源80-120份,新增种质资源120份以上;提高全社会保护种质资源意识。分年度实现以下目标。
2021年,全面完成普查与征集任务。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个普查县(市、区)在2020年普查收集工作的基础上开展差缺补漏工作,开展施甸、龙陵、昌宁3个县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新增资源120份;完成120份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入国家和省级库(圃)妥善保存。
2022年,全面完成施甸、龙陵、昌宁3个县农作物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任务,新增资源250份;完成250份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入国家和省级库(圃)妥善保存。
2023年,全面完成全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完成250份种质资源的鉴定评价,入国家和省级库(圃)妥善保存;普查、征集、收集种质资源及相关信息纳入全国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和省级库(圃),实现有序开放共享。
三、重点任务
(一)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和征集。对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个普查县(市、区)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基本查清各类农作物的种植历史、栽培制度、品种更替、社会经济和环境变化,以及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种类、地理分布、生态环境和濒危状况等重要信息。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普查表》。每县(市、区)征集当地古老、珍稀农作物地方品种和珍稀、濒危农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20-30份以上。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种质资源征集表》。
(二)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和抢救性收集。在普查基础上,对农作物种质资源丰富的施甸、龙陵、昌宁3个县进行种质资源的系统调查,每县抢救性收集各类栽培农作物的古老地方品种、种植年代久远的育成品种、重要农作物的野生近缘植物以及其他珍稀、濒危野生植物种质资源80以上。填写《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种质资源调查表》。
(三)农作物种质资源鉴定评价和编目保存。对征集和收集的种质资源进行繁殖和基本生物学特征特性的鉴定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结合农民认知进行编目,入国家和省库(圃)妥善保存250份,完成资源入库保存工作。
(四)配合省级农作物种质资源数据库建设。积极配合建立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库,编写保山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系统调查报告、种质资源目录和重要作物种质资源图像等技术报告,将特异性、重要性的种质资源分份保存到国家长期库和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有序开放共享。发布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
四、实施期限与范围
(一)实施期限。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
(二)实施范围。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个县(市)继续组织开展普查与征集工作,种质资源丰富的施甸、龙陵、昌宁3个县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以及对已收集种质资源进行鉴定评价和编目保存等工作。
五、进度安排
2021年,全面完成普查与征集任务;2022年,全面完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任务;2023年,全面完成全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各项任务。具体安排如下:
(一)2021年。2021年8月底前,全面完成施甸、腾冲、龙陵、昌宁县(市)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与征集,新增资源120份,申请国家考核验收。各普查县要对照目标,针对收集资源份数未完成、收集资源未及时提交保存单位、普查表和种质资源征集表填写不规范、内容不完整、提交不及时等问题,加大工作力度,查缺补漏,确保本县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全面收官。2021年底前,一是对2020年已征集收集的138份种质资源进行繁殖和鉴定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结合农民认知进行编目,分别入国家库(圃)和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妥善保存;二是完成施甸、龙陵、昌宁3个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新增资源250份。三是建立保山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数据库和编目数据库。
(二)2022年。一是全面完成施甸、龙陵、昌宁3个县的农作物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二是对2021年度征集收集的250份种质资源进行繁殖和鉴定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结合农民认知进行编目,分别入国家库(圃)和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妥善保存。三是特色资源田间展示与宣传。对征集收集的珍贵地方品种和具有开发利用前景的种质资源进行田间展示,邀请社会各界人士参观,宣传种质资源支撑产业发展的重要性和古老地方品种承载的传统农耕文化,提高全社会保护种质资源意识。
(三)2023年。一是各普查县接受省级考核验收。对上年度征集收集的250份种质资源进行繁殖和鉴定评价,经过整理、整合并结合农民认知进行编目,分别入国家库(圃)和云南省农作物种质资源保存库妥善保存。二是继续开展特色种质资源田间展示与宣传。三是完成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
六、组织运行
(一)市农业农村局。负责组织和协调施甸、腾冲、龙陵、昌宁4个普查县(市)的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和征集,施甸、龙陵、腾冲3个重点县的资源调查及抢救性收集;参与组织普查与征集人员培训;负责对全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工作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各普查县(市)开展农作物种质资源的全面普查和征集。
(二)市种子管理站。组织指导任务承担单位按照技术规范填报相关表格和信息数据,市种子管理站负责对全市各普查县(市)提交的普查数据进行审核,并提交省种子管理站;负责收集编制保山市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报告。
(三)普查县(市)农业农村局。承担本地农作物种质资源全面普查和征集。组织普查人员对辖区内的种质资源进行普查,将数据录入数据库;每个区县征集古老、珍稀、特有、名优农作物品种和作物野生近缘植物种质资源20-30份,并将征集的农作物种质资源送交省农科院。做到特有资源不缺项,重要资源不遗漏,信息采集详尽,数据填报真实,样本征集具有典型性,保质保量按期完成普查和收集工作。
七、保障措施
(一)组建普查与收集专业队伍。市农业农村局和市种子管理站指导县级农业农村局组建普查工作组,配合云南省系统调查工作组,分别开展种质资源普查与征集、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工作。
(二)积极参加技术培训。组织普查县(市)人员参加云南省举办的普查与征集、系统调查与抢救性收集培训,主要内容包括: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方案及管理办法解读,文献资料查阅、资源分类、信息采集、数据填报、资源征集收集、调查点遴选、仪器设备使用、资源评估与保存,以及如何与农户座谈交流等。
(三)加强工作调度。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办公室通过中期检查、年终总结和随机检查等方式,对各地执行进度和完成情况进行调度,确保稳步推进、顺利实施。各普查县(市)要加强调度,做好总结报送,严格执行一月一报制,并于每月5日前将行政区域内普查县上月开展情况报送至市农业农村局和市种子管理站。
(四)加强宣传引导。组织媒体跟踪报道,宣传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的重要意义和主要成果,提升全社会参与保护种质资源的意识,营造良好氛围。
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技术规范、系列表格和相应培训材料可从第三次全国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官方网站下载。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科:段迎春,工作电话:2121997,bsszhyk@163.com;
市种子管理站:段其忠,工作电话:0875-2143668,bsdqz2143669@163.com。
附件:1.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实施路线图
2.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行动工作办公室成员名单
3.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技术专家组名单
附件1
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行动实施路线图
附件2
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行动工作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 任:段迎春 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管理科科长
副主任:刘猛道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 研究员
段其忠 市种子管理站 研究员
成 员:钏兴宽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研究员
康洪灿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研究员
杨和团 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高级农艺师
杨树华 市种子管理站 高级农艺师
刘 峰 市种子管理站 高级农艺师
附件3
保山市第三次农作物种质资源普查与收集
技术专家组名单
组 长:刘猛道(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副组长:段其忠(保山市种子管理站 研究员)
段学良(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研究员)
杨和团(保山市农业科学研究所 高级农艺师)
成 员:保山市农科所:钏兴宽(研究员)、康洪灿(研究员)、段学良(研究员)、张家忠(高级农艺师)、李炎聪(高级农艺师)、李玉华(高级农艺师)、杨琦(高级农艺师)、陈雪峰(高级农艺师)、牛文武(高级农艺师)、杜新雄(农艺师)、段兆祜(高级农艺师)
保山市种子管理站:杨树华(保山市种子管理站 高级农艺师)刘峰(高级农艺师)、周洪英(高级农艺师)、刘体靖(高级农艺师)
保山市土壤肥料工作站:尹胜鑫(研究员)、段家友(研究员)
保山市植保站:肖文祥(研究员)、沈云峰(高级农艺师)
保山市农环站:杨明彬(研究员)、段修安(高级农艺师)
联络员:段其忠(保山市种子管理站 研究员)
杨和团(高级农艺师)
保山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方案(2021—2023年)
为贯彻落实《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施方案(2021-2023)年》和《云南省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施方案(2021-2023年)》要求,结合全市实际,为组织实施好全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
保山市位于云贵高原西部,是我国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组成部分,保山猪、明光小耳猪、槟榔江水牛、龙陵黄山羊牛、腾冲绵羊、腾冲马、腾冲雪鸡7个品种录入了《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名录(2021年版)》、《云南省畜禽品种志(1987年)》和《云南省畜禽遗传资源志(2015年)》,一些特色地方畜禽资源尚待发掘和鉴定。随着物种资源越来越贫乏,世界各国及国际组织对畜禽遗传资源日益重视,保护物种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更加突出。为了进一步客观、全面、真实地查清畜禽和蜂、蚕遗传资源现状,掌握全市畜禽种质资源数量、分布、特性及开发利用状况,发掘一批畜禽遗传资源,并科学评估资源珍贵稀有程度和濒危状况,为制定科学、合理、有效的畜牧业生产发展规划和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及开发利用措施提供翔实的基础资料,保持畜牧业可持续发展,打好种业翻身仗奠定种质资源基础,开展全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具有其重要意义。
二、主要目标
利用3年时间,对全市行政区域内畜禽遗传资源情况进行全面、科学的普查,摸清全市畜禽遗传资源的数量、分布、特性等情况,发掘鉴定一批新资源,保护好珍贵稀有濒危资源,实现应收尽收、应保尽保。分年度实现以下目标。
2021年,全面启动保山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完成畜禽遗传资源基本情况普查(面上调查);落实我市国家基因库畜禽遗传材料的采集任务。
2022年,完成数量发生重大变化的畜禽遗传资源现场核查;完成已有遗传资源和新发现资源的性能测定、特征特性专业调查;申报鉴定一批新资源;落实我市国家基因库畜禽遗传材料的采集任务。
2023年,完成我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全部任务,普查数据存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落实我市国家基因库畜禽遗传材料的采集任务;上报云南省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保山市普查工作报告及相关资料。
三、重点任务
(一)畜禽遗传资源基本情况普查。一是以县(市、区)为单位开展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摸清当地畜禽遗传资源的群体数量和区域分布情况,分级完成《畜禽和蜂资源普查信息入户登记表》、《畜禽和蜂资源普查信息登记表》、《县级畜禽和蜂资源普查信息汇总表》、《市级畜禽和蜂资源普查信息汇总表》填报工作。二是积极配合省级普查组,摸清全市蚕的群体数量和区域分布情况,填报《蚕遗传资源普查信息登记表》。
(二)畜禽遗传资源特征特性评估和抢救性收集。一是完成具体品种的基本信息登记,影像采集,以及体尺体重、生产性能和繁殖性能等的测定工作,填报《畜禽遗传资源概况表》《畜禽遗传资源体型外貌登记表》《畜禽遗传资源生产性能登记表》《畜禽遗传资源调查表》等表格。原则上,各县(市、区)资源不论是保种场、保护区,还是主产区的测定,应在专家指导下,以县(市、区)畜牧技术推广单位为主进行测定;培育品种(配套系)由第一培育单位承担。二是完善畜禽遗传资源珍稀濒危评定标准,科学评估畜禽遗传资源珍稀程度和濒危等级,采取活体和遗传材料保护相结合的方式,实施抢救性收集保护,相关遗传材料入国家和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保存。三是积极推动修订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健全两级保护体系,明确保护主体,实施“一品一策”保护措施。
(三)新遗传资源的发掘评估。一是以县(市、区)为单位,完成县域内新发现的畜禽遗传资源的发掘和普查工作,填报《新发现畜禽遗传资源信息登记表》和《县级新发现畜禽遗传资源信息汇总表》。二是市级组织相关技术专家对县级填报的《县级新发现畜禽遗传资源信息汇总表》进行筛选,填报《市级新发现畜禽遗传资源信息汇总表》,待省级技术专家组进行筛选和初步鉴定。三是省级初步鉴定通过的新遗传资源,由资源所在地县(市、区)组织编制申报资料报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办公室,省级汇总后统一报国家畜禽遗传资源委员会进行鉴定。
(四)编写普查工作报告和资源调查报告,配合完成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一是配合全省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办公室完成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的建设,以县(市、区)为单位由工作承担单位将畜禽遗和蜂传资源普查数据录入数据库,蚕遗传资源普查数据普查完成后上报省级蚕遗传普查组统一录入。二是编写完成保山市普查工作报告和资源调查报告。三是积极参与云南省畜禽、蜂、蚕遗传资源志书编辑工作。
四、实施期限范围和普查对象
(一)实施期限:2021年3月—2023年12月。
(二)实施范围:保山市五县(市、区)。
(三)普查对象:《国家畜禽遗传资源目录》中列入的保山7个畜禽品种及隆阳麻鸡、云南麻鸭、云南鹅(云南白鹅)、云岭山羊、德宏水牛,以及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畜牧法》管理的蜂、蚕遗传资源,含地方品种、培育品种(配套系)和引入品种(配套系)。
五、进度安排
(一)2021年。2021年3月—5月:编制保山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方案,印发操作手册及普查技术规范,开展技术培训,全面启动普查。5月—11月:各县(市、区)基本完成普查,普查数据录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迎接国家和省两级对市、县两级普查情况的督导检查;配合国家基因库完成部分畜禽遗传材料的采集,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完成部分畜禽遗传材料的采集和保存。12月:督促未完成普查任务的县(市、区)在年底前完成普查任务,总结年度普查工作。
(二)2022年。2022年1月—3月:根据2021年普查情况和省级安排,制定2022年度性能测定、新发现资源特征特性专业调查计划;积极组织参加云南省举办的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推进、信息录入、性能测定等培训。4月—12月:各县(市、区)基本完成畜禽和蜂遗传资源基本信息登记和性能测定等工作,普查相关数据由工作承担单位录入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配合完成国家基因库畜禽遗传材料的采集任务,配合完成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畜禽遗传材料的采集和保存;总结年度普查工作。
(三)2023年。2023年1月—5月:组织参加云南省举办的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推进、数据审核等培训会议;未完成测定任务的县(市、区)完成测定工作。6月—12月:积极参与完成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数据库内数据审核和入库工作;编写资源调查报告,配合修订编写畜禽遗传资源志书;参与完成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修订工作;配合完成国家基因库畜禽遗传材料的采集、省级畜禽遗传资源基因库畜禽遗传材料的采集和保存;总结保山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
六、组织保障
(一)加强组织领导。根据云南省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实施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部署,在保山市畜牧工作站设立保山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附件2),组建保山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技术专家组(附件3),负责保山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日常管理、技术支撑和服务,按照省级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制定的具体实施方案、管理办法、操作手册、技术规范和培训教材,组织开展技术培训;指导并参与各县(市、区)的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
(二)强化协调配合。各县(市、区)要将普查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主要领导亲自抓,在市级畜禽资源普查工作领导小组统一领导下,指定相应的技术支撑单位负责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的具体组织实施。各县(市、区)承担本行政区域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成立专业普查队伍,充分发挥基层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村级防疫员作用,广泛动员和组织社会力量完成县域内普查工作,按时上报相关数据,切实做好普查各项工作。
(三)强化专业支撑。市、县(市、区)分别成立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在整个调查过程中配合普查工作办公室对各地普查工作进行培训、指导、咨询和新资源的筛选、资源状况评估等工作,并参与监督检查。
第三次全国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技术规范、普查系列表格和相应培训材料可从中国畜牧兽医信息网下载。
附件:1.云南省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保山市普查技术路线图
2.保山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成员名单
3.保山市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技术专家组名单
4.保山市畜禽遗传资源分布情况表
附件1
保山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技术路线图
附件2
保山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
普查工作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 任:段迎春 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科科长
副主任:王国良 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科科长
祝应良 保山市畜牧工作站站长
成 员:付红梅 保山市畜牧工作站高级畜牧师
杨恩富 保山市畜牧工作站高级畜牧师
赵加鼎 保山市保山猪研究所副所长
董鹏飞 保山市畜牧工作站畜牧师
李正甫 保山市畜牧工作站高级兽医师
附件3
保山市第三次畜禽遗传资源普查
技术专家组名单
组 长:张有华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副局长
副组长:段迎春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种业科科长
王国良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畜牧科科长
祝应良 保山市畜牧工作站站长/高级畜牧师
成 员:杨云艳 保山市畜牧工作站副站长/高级畜牧师
龚绍荣 保山猪研究所所长/高级畜牧师
宋兴邦 隆阳区畜牧工作站站长/高级畜牧师
李朝震 施甸县畜牧工作站站长/畜牧师
杨茂生 腾冲市畜牧工作站站长/高级畜牧师
杨维林 龙陵县畜牧工作站站长/畜牧师
杨永红 昌宁县畜牧工作站站长/高级兽医师
付红梅 保山市畜牧工作站/高级畜牧师
杨恩富 保山市畜牧工作站/高级畜牧师
杨庆然 龙陵县畜牧工作站/高级畜牧师
段成名 腾冲市畜牧工作站/高级畜牧师
董鹏飞 保山市畜牧工作站/畜牧师
附件4
保山市畜禽遗传资源分布情况表
序号 | 县 | 畜禽遗传资源名称 |
1 | 隆阳区 | 保山猪、龙陵黄山羊、隆阳麻鸡、云南麻鸭、云南鹅(云南白鹅)、云岭山羊、德宏水牛 |
2 | 施甸县 | 保山猪、龙陵黄山羊、云岭山羊、云南麻鸭、云南鹅(云南白鹅)、德宏水牛、腾冲绵羊 |
3 | 腾冲市 | 明光小耳猪、槟榔江水牛、腾冲绵羊、云岭山羊、腾冲马、腾冲雪鸡、保山猪、龙陵黄山羊、云南麻鸭、云南鹅(云南白鹅)、德宏水牛 |
4 | 龙陵县 | 龙陵黄山羊、云岭山羊、保山猪、云南麻鸭、云南鹅(云南白鹅)、德宏水牛 |
5 | 昌宁县 | 保山猪、云岭山羊、龙陵黄山羊、云南麻鸭、云南鹅(云南白鹅)、德宏水牛 |
注:各县(市、区)如果有其它新的畜、禽、蜂、蚕特色遗传资源,根据现状应纳入普查范围。
保山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2021-2023年)
为贯彻落实《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2021—2023年)》和《云南省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实施方案(2021-2023年)》要求,科学组织实施好保山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结合全市实际,制定本工作方案。
一、目的意义
水产种质资源是农业种质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水产养殖原始创新、推动现代水产种业和水产养殖业高质量发展的必备物质基础。保山境内有澜沧江、怒江、伊洛瓦底江三大流域,仅自然水域即分布鱼类90余种,占全省记录629种鱼类的14%以上,是重要的水生生物资源分布区域和水产养殖区域之一,是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发展高原特色渔业的重要主体。近年来,随着气候、自然环境以及渔业经营方式等的变化,水产养殖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因此,亟需按要求在全市范围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摸清资源家底状况,加大收集保护力度,推动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有序开发利用,为打好种业翻身仗提供基础物质和材料支撑。
二、主要目标
3年时间内,全面、科学、系统普查行政区域范围内各类鱼、虾蟹、贝、藻、两栖爬行等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保护利用、特征特性及遗传结构等情况;对生态价值高、科研价值高、经济价值高的水产种质资源进行收集与保护,编写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促进资源保护与利用。分年度实现以下目标。
2021年,完成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普查,每个县(市、区)采集并制作初级遗传材料10份以上。
2022年,配合做好种质资源特征特性测定、遗传多样性评价等系统调查以及重点区域现场核查等工作;收集一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并纳入保种场保护,并制作相应遗传材料。
2023年,配合全面完成第一次全省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任务,做好调查、保存、登记等相关信息数据录入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工作,力争编制发布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和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
三、重点任务
(一)完成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基本情况普查。一是各县(市、区)按照普查提纲及《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基本信息登记表》(另行通知)要求对当地养殖场(户)(含水产原良种场、苗种场、鱼类增殖站以及普通养殖场等)鱼、虾蟹、贝、藻、两栖爬行等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包括原种、地方品系、新品种和引进种)种类、群体数量、区域分布和保护利用等情况进行普查并采集影像资料,按照要求填报普查信息、汇总普查信息和采集制作遗传材料。二是市级负责核实和抽查各县(市、区)普查情况,按照省级要求汇总填报辖全市普查信息。
(二)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调查与收集保护。一是在基本情况普查基础上,配合省级开展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的特征特性测定、遗传多样性评价等系统调查以及重点区域现场核查等工作,按照要求填报《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系统调查表》(另行通知)。二是收集优势特色活体资源纳入保种场保护,采集遗传制作材料。
(三)做好数据录入和资源名录编写工作。一是在全国统一的农业种质资源大数据平台框架下,各县(市、区)按职责分工录入普查相关数据。二是各县(市、区)根据普查结果,编写本地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及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三是由市级技术专家组编制发布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及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
四、实施期限与范围
(一)实施期限:2021年3月至2023年12月。
(二)实施范围:保山市行政区域内所有县(市、区)。
五、进度安排
(一)2021年。2021年3月至2021年5月。制定印发全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方案,成立市级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和技术专家组,开展普查工作技术培训,全面启动普查工作。2021年6月至2021年9月。一是各县(市、区)于2021年9月中旬前,完成各自区域内所有养殖场(户)(含水产原良种场、苗种场、鱼类增殖站以及普通养殖场等)的鱼、虾蟹、贝、藻、两栖爬行等水产养殖种质资源(包括原种、地方品系、新品种和引进种)种类、地理分布、养殖群体数量、区域分布和保护利用等情况的普查。认真填写《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基本信息登记表》,采集清晰影像资料,并根据《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基本信息登记表》相关要求进行编号、保存。二是各县(市、区)按照技术要求,每个县(市、区)采集不少于10份初级遗传材料(肌肉、鳍条等)。三是市级对全市普查情况进行重点督查与抽查,并汇总各县(市、区)《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基本信息登记表》与遗传材料。2021年10月至2021年12月。配合省级做好种质资源遗传材料筛选、收集工作。
(二)2022年1月-2023年5月。全面配合省级做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特征特性测定、遗传多样性评价等系统调查以及重点区域现场核查工作,收集一批特色优异种质资源活体资源纳入保种场保护,收集制作相应遗传材料。市级负责编写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系统调查报告,汇总完成调查表(包括纸质版和电子版),并报云南省渔业科学研究院。
(三)2023年6月-2023年12月。配合做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数据库数据核实和入库工作,市级负责编写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状况报告及全市水产养殖种质资源种类名录。
六、组织保障
(一)强化组织领导。在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管理科设立市级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附件1),负责全面协调普查工作;组建市级技术专家组(附件2),负责培训、指导及相关报告编写工作;市水产站负责全市基本普查情况汇总、系统调查、核验抽查、名录编写、原种保种等工作。各县(市、区)应按照要求成立专业普查工作队伍,负责完成本地区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
(二)强化工作质量。各县(市、区)应结合普查要求和本地实际,制定全域覆盖、科学详备、易于操作的普查工作方案,明确责任人和联系人,确保普查工作全面及时启动,普查数据真实可靠。市级普查工作办公室和市水产工作站要做好协调配合工作,确保本次资源普查工作协调、有序完成。各县(市、区)普查工作方案、责任人、联系人、普查工作队伍名单报市级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备案。
(三)强化专业支撑。发挥技术专家组作用,负责组织开展普查培训、现场指导和咨询服务等工作,负责解读工作方案及普查提纲,确保普查方法统一规范、科学有效。
(四)强化经费保障。各县(市、区)要加大协调力度,积极争取地方同级财政资金支持普查工作。要规范经费使用,落实监管责任,全面实施预算绩效管理,确保经费使用规范科学、合理合法。
第一次全国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提纲、普查系列表格等材料在农业农村部渔业渔政管理局官网另行通知。
联系人及联系方式:
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管理科:张玉林,0875-2142822。
市水产工作站:赵琼英,0875-2122337;邮箱:bsscz2008@163.com。
附件:1.保山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成员名单
2.保山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工作技术专家组名单
3.云南省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路线图
附件1
保山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
资源普查工作办公室成员名单
主 任:张玉林 市农业农村局渔业渔政管理科科长
成 员:陈静飞 市农业农村局四级调研员
赵琼英 市水产工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赵 龙 市水产工作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
杨家强 市水产工作站副站长、农艺师
王云艳 市水产工作站、高级农艺师
附件2
保山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
资源普查工作技术专家组名单
组 长: 赵琼英 市水产工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副组长: 杨家强 市水产工作站副站长、农艺师
成 员: 赵 龙 市水产工作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
朱国周 隆阳区水产工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杨君元 施甸县水产工作站、高级农艺师
王真宽 腾冲市水产工作站站长、农艺师
蔺汝龙 龙陵县水产工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杞建明 昌宁县水产工作站站长、高级农艺师
邵加军 市水产工作站高级农艺师
王汝良 市水产工作站高级农艺师
张定生 市水产工作站高级农艺师
王云艳 市水产工作站高级农艺师
杨 明 市水产工作站农艺师
姚 勇 市水产工作站助理农艺师
李美忠 市水产工作站助理农艺师
附件3
保山市第一次水产养殖种质资源普查技术路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