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5-X-/2022-0930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发布日期
  • 2022-09-30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印发全市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等实施方案的通知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市土肥站:

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2022年化肥减量效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为实施好2022年中央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化肥减量增效)项目,我局研究制定了《保山市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和《保山市2022年“三新”配套升级版实施方案》,现印发给你们,请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市土肥站结合实际抓好落实。

联系人及电话:蔡宗文,工作电话:0875-2122818。电子邮箱:bszzyk@163.com。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13日


(此件公开发布)


保山市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

为扎实做好保山市2022年中央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化肥减量增效)项目工作,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向纵深发展,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紧紧围绕粮食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的目标,以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为核心,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提升施肥专业化、智能化、绿色化水平,减少不合理化肥使用,千方百计降低农民用肥成本,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以县为单位向社会公开发布肥料配方,推广测土配方施肥技术,完成肥料效应、化肥利用率等田间试验,推广“三新”配套技术,将主要农作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稳定在90%以上,全市化肥用量实现负增长,有效促进化肥减量增效。

1.“三新”配套升级版推广。开展“三新”配套升级版推广6.5万亩次以上,按照45元/亩次的标准安排中央资金292.5万元。同步完成500户农户施肥调查和560万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推广,

2.田间试验。开展肥料效应、化肥利用率等田间试验25组,按照9500元/组的标准安排中央资金23.75万元。

二、重点工作

(一)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向纵深发展。抓好数据开发、田间试验、农户施肥调查、配方优化及发布等测土配方施肥基础性工作,强化大数据应用,服务化肥减量增效。一是摸清耕地土壤养分。分析整理2005年以来的土壤测试分析数据,结合耕地质量监测、耕地质量等级调查等土壤养分数据,应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手段研判耕地养分现状和变化趋势,更新土壤养分数据库;二是调查农户施肥状况。以种植大户、家庭农场、专业合作社等为对象,创新数据采集手段和机制,调查不同区域、不同作物农户施肥品种、施肥方式以及施肥量等基础信息,构建施肥数据库,为优化科学施肥方案奠定基础;三是统筹做好田间试验。在完成粮食作物化肥利用率试验基础上,结合各地特色产业发展需求,优化大量元素肥料配方,开展中微量元素肥料、有机肥料和施肥新方式试验,科学制定作物营养套餐及应用方案;四是制定发布肥料配方。县级以耕地养分、肥效试验和目标产量为依据,综合气候条件、主栽品种、栽培措施、施肥方式等精准制定肥料配方,并以县为单位向社会公开发布,推动肥料配方和施肥技术上墙、进店、入户。市级对县域肥料配方进行汇总、提炼和审定,对不同区域、不同作物相近相似的配方归类合并,形成适应较大区域、较多作物的基肥“大配方”,为生产企业批量化生产提供参考。五是强化科学施肥指导。在关键农时季节,分区域开展技术培训、现场观摩、巡回指导等活动,强化对农民、农业技术人员、肥料经销商的技术培训,提高技术到位率。加快推进智能化推荐施肥方法应用,指导使用智能化推荐施肥专家系统,将复杂施肥原理转化为农户易接受、可操作的交互界面,努力解决推荐施肥最后一公里技术难题。

(二)扎实开展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创建。隆阳区、昌宁县要紧紧围绕保障粮食安全生产,突出轻简化施肥技术模式,集成推广施肥新技术、新产品及新机具,创新服务新模式,打造化肥减量增效“三新”升级样板。一是集成新技术。结合不同作物需肥特性,以高产稳产为目标,集成应用“定氮、控磷、稳钾、补微、增有机”的技术模式,强化土壤、肥料、作物三者协同,实施养分综合管理,基肥追肥统筹,促进养分需求与供应数量匹配、时间同步、空间耦合,不断提升科学施肥技术水平。二是推广新产品。因地制宜推广应用缓释肥料、水溶肥料、叶面肥料、微生物肥料和其他功能性肥料,准确匹配作物营养需求,提高养分吸收率和作物生产效率。三是应用新机具。突出农机农艺融合配套,推广应用种肥同播机、机械深施注肥器、侧深施肥机、喷肥无人机、喷滴灌水肥一体化等高效机械,推进肥料施用精准化、施肥过程轻简化。四是开展新服务。应用移动互联网等手段强化信息服务,加强农企对接,探索作物专用肥套餐制配送、植物营养全程化管理,智能配肥“云服务”等一体化模式,提升服务能力。发挥新型经营主体引领作用,探索开展社会化服务组织打包购买施肥服务。

(三)强化科学施肥技术指导服务。加快集成以侧深施肥、种肥同播、机械深施、水肥一体化等为核心的高效施肥技术模式。落实领导、专家包片负责制,督促、指导责任片区制定技术方案、开展技术培训。各级农技(土肥)推广部门在关键农时季节组织技术推广人员深入田间地头指导农民科学施肥。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隆阳区和昌宁县要成立由政府分管领导为组长的推进落实机构,按照市级实施方案要求,细化县级实施方案,压实工作责任,把各项任务落到实处。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要认真落实责任,加强协调指导,细化工作机制、集成技术模式、落实技术要点,将化肥减量增效的主要任务细化到重点区域和主要作物,打造化肥减量增效升级版。

(二)规范资金使用。各县(市、区)要认真对照项目资金绩效目标,严格执行《云南省中央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和《云南省农业生产发展资金管理办法》等文件要求,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缓释肥料补贴其与常规肥料的差额部分,原则上不超过缓释肥料价格的20%;缓释肥料、水溶性肥料、微生物菌剂须取得农业农村部肥料登记证,商品有机肥须取得省级农业农村部门肥料登记证。强化资金使用监管,加强绩效考核,保障资金规范使用,提升资金使用透明度,采用适当方式公示有关补贴发放情况。加快资金使用进度,及时在农业农村部转移支付管理平台中填报进展情况。

(三)搞好宣传培训。利用传统媒体、新媒体等手段,全方位、多角度宣传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强化科学施肥知识与技术的普及,进一步提高社会各界对科学施肥正确认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学施肥技术培训,强化对基层农技推广体系、社会化服务组织和新型经营主体的技术指导。征集总结化肥减量增效典型案例,充分挖掘推进化肥减量增效的好做法、好经验、好典型,用真实案例提升宣传效果。

(四)加强督促检查。为确保今年化肥减量增效取得实效,市农业农村局将加强项目调度,及时掌握任务落实、资金使用等情况,适时开展督促检查。通过查资金、查进度、查资料、查档案,重点检查各地在探索化肥减量增效运行新机制,提炼可操作性强的升级版重点服务模式,建立责任明确、主体积极、多方参与、监管有效的工作机制等方面的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及时督促整改;对管理不规范、实施效果不好的县(市、区)予以通报,限期整改。

(五)按时报送材料。请各县(市、区)于6月15日前报送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和“三新”配套升级版实施方案,每季度末报送进展情况。12月1日前报送年度总结和绩效自评报告。所有材料均要报送PDF盖章版及电子版。

附件:保山市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任务安排表

保山市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任务安排表

县(市、区)

中央农业资源及生态保护补助资金

测土配方施肥

技术推广面积

(万亩次)

农户施肥调查

(户)

推广“三新”配套

升级版面积

(万亩次)

东河流域

推广“三新”配套

升级版面积

(万亩次)

田间试验数量(个)

合计

560

500

5.5

1

25

保山市本级



1.3

0.2

15

隆阳区

136

100

1.2

0.8

5

施甸县

73

(市级指导完成)

100

(市级指导完成)




昌宁县

103

100

3


5

龙陵县

68

(市级指导完成)

100

(市级指导完成)




腾冲市

180

(市级指导完成)

100

(市级指导完成)




保山市2022年“三新”配套升级版实施方案

为推进化肥减量化行动实施,集成示范化肥减量增效技术模式,推广普及科学施肥技术,根据《云南省农业农村厅办公室关于印发2022年化肥减量增效实施方案的通知》要求,结合保山市实际,制定本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工作思路。树立“高产、优质、经济、环保”施肥理念,围绕施肥新技术、肥料新产品和施用新机具,强化创新驱动和服务推动,集成推广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模式,逐步构建现代科学施肥技术体系,持续推进测土配方施肥和化肥减量增效,为稳粮保供、绿色发展、乡村振兴提供有力支撑。

(二)总体目标。利用施肥新技术、新产品、新机具建设“三新”配套示范田,打造测土配方施肥升级版,实现施肥精准化、自动化、轻简化、智能化和绿色化,全市完成“三新”配套升级版推广面积6.5万亩次。其中:市本级完成1.5万亩次(在东河流域完成0.2万亩次,其他区域完成1.3万亩次),隆阳区完成2万亩次(在东河流域完成0.8万亩次、其他区域完成1.2万亩次),昌宁县完成3万亩次。

二、重点工作

(一)明确技术路线

1.新技术。推广应用轻简化施肥技术、高效营养诊断技术、生态环境保护施肥技术,强化土壤、肥料、作物三者协同,实施养分综合管理,基肥追肥统筹,促进养分需求与供应数量匹配、时间同步、空间耦合。

2.新产品。推广应用缓控释肥料、水溶肥料、微生物肥料、增效肥料和其他功能性肥料,准确匹配植物营养需求,提高养分吸收效率。

3.新机具。重点聚焦农机农艺融合配套,推广应用种肥同播一体机、机械深施、侧深施肥、叶面喷施、水肥一体化设备、喷肥无人机等,减少化肥损失和浪费。

(二)优选技术模式

1.粮食作物。重点集成推广“轻简化施肥技术+配方肥/缓释肥料+种肥同播机”、“轻简化施肥技术+配方肥/缓释肥料+侧深施肥”、“有机肥替代化肥技术+微生物肥料+侧深施肥”、“退化耕地治理技术+功能性肥料+水肥一体化”、“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技术+缓释肥料+种肥同播机”、“养分综合管理技术+微生物肥料/水溶性肥料/功能性肥料/叶面肥+喷肥无人机”、“养分综合管理技术+水溶性肥料+水肥一体化”等模式。

2.经济作物。重点集成推广“养分综合管理技术+水溶性肥 料+水肥一体化”、“养分综合管理技术+叶面肥/微生物肥料+喷滴灌系统”、“养分综合管理技术+水溶性肥料/叶面肥+喷肥无人机”、“生态环境保护施肥技术+功能性肥料/微生物肥料+水肥一体化”、“水肥循环利用栽培技术+栽培基质+智能施肥系统”等模式。

(三)创建示范片。

1.优选实施地点。以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重点,结合稳定粮食生产、提升大豆油料产能等重点任务,选择基础条件优、产业代表性强、技术支撑好的地点,开展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集成创新示范推广。以新型经营主体连片农田为依托,建设“三新”技术模式示范片,设立标牌(见附件),集中展示化肥减量增效效果,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三新”技术模式推广。以“三新”技术模式示范片为抓手,整合科研、教学、推广等多方力量,建设高标准的科学施肥试验基地,承担测土配方施肥试验工作,更新技术参数、优化施肥推荐、提高技术水平。

2.精准施肥管理。制定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推广方案,围绕当地主栽作物,明确核心模式、技术措施和推广范围,核心模式要体现全部“三新”要素。强化施肥全程管理,注重作物生长过程跟踪,在关键生育时期,利用仪器测试、无人机拍摄等方法开展作物营养诊断,依据作物生产状况及时调整施肥方案,提高施肥管理水平。

3.规范评价总结。在作物采收后,组织科研、推广等领域专家就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模式进行评价,围绕实用性、适用性、安全性等核心要点开展验证,为大规模推广提供科学依据。建立“三新”技术模式储备库,整理总结推广效果好的“三新”技术模式,形成施肥管理全程技术规范,服务本地科学施肥技术推广。

三、工作要求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县(市、区)农业农村部门要切实加强对化肥减量增效项目、打造“三新”配套升级版的组织领导,按照本方案和相关项目资金管理办法要求,结合本地实际,细化制定实施方案,明确实施条件、补助对象、补助标准、实施要求和监管措施。

(二)开展效果监测评价。组织“三新”技术模式监测,结合田间试验、农户调查等工作开展示范片实施效果评价。主要内容包括化肥减量、肥料利用率、增产增收、节本增效、品质提升和地力培肥等。组织科研教学等单位技术力量,科学评价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模式推广实施效果。

(三)强化技术指导培训。充分调动市、县两级专家资源,实行分片负责,制定技术指导意见,认真开展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模式推广、试验示范、监测评价和培训宣传等。结合推进科学施肥技术培训行动,充分发动各方力量,扩大技术培训范围,围绕推广“三新”技术模式,组织系列培训。采用印发施肥建议卡、宣传手册、技术挂图等方式,通过室内授课、现场观摩和线上指导等多种形式开展培训,利用各类媒介,开展全方位、多角度的宣传,促进技术落实落地。

(四)创新社会化服务模式。依托大型肥料生产企业,围绕种植大户、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建设智能配肥站,为农户提供定制化的配方肥服务。积极培育科学施肥社会化服务组织,开展“统测、统配、统供、统施”的施肥服务,推动“三新”技术模式普及。创新技术服务手段,充分利用手机APP、短信微信、触摸屏等方式,开展科学施肥“云服务”,提高化肥减量增效技术到位率。

附件: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模式示范片标牌(样式)

附件

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模式示范片标牌(样式)

化肥减量增效“三新”技术模式示范片

创建规模:

创建目标:

技术模式: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2年6月13日印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