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关于做好冬农生产工作的意见
各县(市、区)农业农村局:
为稳步推进我市冬季农业生产发展,夯实粮油增产保供基础,现就做好冬农生产工作提出如下意见。
一、立足全局,深刻认识冬农工作重要性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安全工作。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对粮食安全作出重要指示,明确指出“粮食安全是‘国之大者’”,市级、县级党委和政府要扛起粮食安全的政治责任,实行党政同责。冬农粮食生产面积占全年粮食作物面积的四分之一,抓好冬农工作,对于稳定农业生产发展、保障粮食等重要农产品有效供给、改善农业生态环境、促进粮食安全和农民增收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各县(市、区)务必认清形势,增强大局意识,提高政治站位,切实增强抓好冬农工作的使命担当,努力夺取明年夏粮大丰收。
二、创新方式,千方百计扩大冬种面积
面积是产量的基础,各县(市、区)要围绕“稳面积、优结构、攻单产、提质效”的思路,把冬农生产计划面积逐级分解落实到乡(镇)、到村组、到田块,确保2022年全市夏粮播种119.6万亩、油菜种植44万亩目标任务的实现。要根据产业优势和生产习惯,充分利用冬季温光和耕地资源,全力扩大冬马铃薯、冬玉米、油菜等作物播种面积。要充分调动规模经营主体积极性,推动冬闲田季节性流转并向规模经营主体集中,强化对经营农户技术指导和社会化服务,动员各类经营主体尽最大努力种足种好,确保粮食、油菜播种面积“只增不减”。
三、因地制宜,优化冬农生产区域布局
各县(市、区)要结合光热水土等自然资源优势,统筹兼顾、合理布局,促进冬季农业提质增效。坝区要充分利用较好的设施农业基础和产业基础,加快发展绿色有机农业,提档升级冬农生产水平;低热河谷要发挥光热资源优势,要大力发展蔬菜等特色作物,稳步扩大冬农生产规模;山坡半山坡地区以冬玉米、冬马铃薯、豆类等为主,提升冬农开发效益。高海拔及冷凉地区,要合理布局发展油菜、小麦、大麦、冬绿肥和其他特色豆类作物。
四、依靠科技,促进冬农生产增产增收
各县(市、区)要聚焦主要粮油作物,突出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融合,引领冬农高质量发展。要落实绿色高质高效关键技术,冬马铃薯重点推广脱毒种薯、催芽播种、起垄栽培、配方施肥、机械化生产、绿色防控等技术;冬玉米重点推广免耕栽培、育苗移栽、宽窄行双行垄作规范化密植、科学肥水管理、绿色防控等技术;冬油菜重点推广精播育壮苗、精栽增密度、精管促增产为核心的“三精”高产栽培技术及根肿病综合防控技术。要组织技术骨干充实到冬农生产一线,切实帮助农民解决生产中存在的实际问题,确保冬农生产圆满开局。
五、多措并举,减轻冬农生产灾害损失
各县(市、区)要树牢“减灾就是增产”的理念,始终绷紧防灾减灾这根弦。一方面,要盯紧重大病虫疫情防控。以病虫总体危害损失率控制在5%以内、不发生大面积连片成灾为目标,制定防控技术方案,加强监测预警,科学指导防控技术措施落实。在冬马铃薯生产区,要加大种薯检疫监管力度,做到凡调必检,严防疫情传播蔓延;在冬玉米生产区,要提早开展草地贪夜蛾的防控工作,建立性诱防控带。另一方面,要强化气象灾害防御。加强与气象部门沟通会商,制定防灾减灾预案,密切关注干旱、低温冻害等农业气象灾害,及时发布预警信息,落实防灾减灾技术措施。
附件:冬农生产指导性计划表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2021年10月19日
附件
冬农生产指导性计划表
单位:万亩
县(市、区) |
粮食播种面积 |
油菜播种面积 |
全市 |
119.59 |
44 |
隆阳区 |
27.94 |
5.6 |
施甸县 |
19.58 |
1.4 |
腾冲市 |
32.70 |
32 |
龙陵县 |
14.64 |
0.9 |
昌宁县 |
24.73 |
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