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频发,仅保山市隆阳区3月17至24日就发生电信网络诈骗案件26起,损失金额217287.44元,其中以网络平台网络贷款类案件居多。下面,我们快来看看骗子的典型套路吧,以免上当受骗。
一、以“领红包”为“诱饵”诈骗
12岁学生被骗1万多元:3月20日,隆阳区板桥镇12岁的小杨在家做作业时,用母亲的手机登录QQ,看到了QQ空间有一条扫码领取红包的信息。于是,她扫码进入了一个QQ群,群中的人告诉她“充值100元可以返利1000元,充值200元可以返利2000元”。小杨信以为真,添加了对方的微信,并按照对方的指示进行操作,结果前后给对方转账4次共计11480.24元。
二、以“升级额度”为“诱饵”诈骗
王女士被骗1万元:3月19日,隆阳区永昌街道的王女士收到了一条短信,说王女士在某银行近期信用良好,可以升级更高额度的卡片,底部还有网页链接。王女士点开链接,进入了一个网页,并按照页面的提示一步一步进行操作,输入了自己的身份证号码、电话号码、银行卡号和交易密码。当全部填写完毕后,王女士点击了页面下方的“下一步”,结果却自动退出了网页,1分钟后她收到了一条银行发来的短信,其银行卡内的钱在福建省被远程刷取了两次共计10000元,王女士急忙打电话跟银行客服核实,发现自己被骗。
三、以“网购退款”为“诱饵”诈骗
“宝妈”被骗1万元:3月17日,35岁的何女士被网络诈骗了10000元。据悉:1月9日,何女士网购了一些婴儿尿不湿到安徽老家,并让其亲戚代收。亲戚收到尿不湿后接到了一个自称是客服的陌生男子电话,称尿不湿有问题,商家可以为客户办理退货、退款。随后何女士与该男子取得联系,并加微信退款。何女士按照男子指示将自己的支付宝首页截屏发给对方,随后男子告诉何女士,其支付宝信用分不够,无法将钱转给她,之后男子通过电话教何女士操作支付宝借呗,并让其下载了几个网络支付平台APP,然后让她不断在这些APP上用10000元钱来回转账,何女士被弄的晕头转向,直到将银行卡上的10000元钱转到对方的账户上才清醒过来,发现自己被骗。
四、以“网贷”为“诱饵”诈骗
董先生被骗2万元:3月24日,37岁的董先生在隆阳区家中,接到一名女子打来的电话,询问其是否需要贷款。董先生同意后,按照对方指示在手机上下载了一个贷款APP,注册之后,对方称因为董先生的银行卡号填错了一位数无法贷款,需要交20000元的认证金,董先生信以为真,通过网银转账给对方后发现被骗。
警方提示
近期,大家上网时,一定要注意防范网络诈骗!
1.上网时要选择信任的网站(APP),对不信任、拿不准的网站一律不进入、不下载、不填写个人信息。
2.对要求转账、借钱、发红包等涉及钱财类的微信、QQ好友转账前一定要打电话核实。
3.陌生人要求你截图发送转账验证码、扫二维码转账的一定是骗子。
4.淘宝客服:先交保证金、提升信用分就是诈骗!
5.电话网络贷款:先汇款刷流水就是诈骗!
6.小心“杀猪盘”!通过网络建立情侣关系,让你帮忙玩赌博软件就是诈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