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02-2-/2022-1231003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人民政府
  • 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发布日期
  • 2022-12-31
  • 文号
  • 保政办发〔2022〕69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数字保山“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各园区管委会,市直各委、办、局:            

《数字保山“十四五”发展规划(2021—2025年)》已经市人民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221230 

  (此件公开发布)         

  

  

  

数字保山“十四五”发展规划  

20212025)  

   

  

2022年12月  

  

    

    

  

  6    

一、发展基础与形势 7  

(一)发展成就 7  

(二)存在问题 10    

(三)面临形势 12    

二、总体要求 13    

(一)指导思想 13    

(二)基本原则 14    

(三)发展目标 15    

三、夯实数字基础新支撑 18    

(一)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18    

(二)提升数据中心布局与效能 20    

(三)增强对“两亚”数字辐射能力 20    

(四)统筹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21    

四、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能级 22    

(一)强化关键数字应用技术创新 22    

(二)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 23    

(三)加快数字产业培育和发展 31    

(四)着力推进数据资源化 33    

(五)发展多元数字经济形态 33    

五、构建数字政府协同新模式 35    

(一)夯实数字政府支撑体系 36    

(二)持续推进政府服务效能 37    

(三)加快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38    

(四)建设高效协同政务体系 49    

六、建设数字社会服务新体系 51    

(一)推进民生服务数字化 51    

(二)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54    

(三)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56    

七、探索数字城市治理新实践 57    

(一)夯实数字城市基础 57    

(二)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58    

八、营造健康安全数字新生态 59    

(一)加强数据资源体系建设 59    

(二)强化数字安全运营保护 61    

九、保障措施 62    

(一)强化组织保障 63    

(二)推动多元参与 63    

(三)建设人才队伍 63    

(四)完善政策和资金支撑 64    

(五)加强监测评估 65    

附件1  重点任务分工 66  

附件2  重点项目清单 77  

附件3  主要预期指标说明 90  

附件4  名词解释 92


     

  

在习近平总书记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建设“数字中国”战略部署下,在“数字云南”规划框架内,保山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以信息化培育新动能,用新动能推动新发展,以新发展创造新辉煌,高质量推进数字化变革,全面建设滇西数字经济发展新高地。  

“数字保山”以国家打造“数字丝绸之路”为契机,以数据资源为关键发展要素,以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一代数字技术为核心驱动力,聚焦政府履职、城市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四大领域深入推进各领域数字化转型,以打造集约共享的数字基础、协同联动的数字政府、智慧便民的数字社会、富有活力的数字经济、统筹健全的运营保障为建设重点,形成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保山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为进一步加快“数字保山”建设,依据保山市“十四五”规划编制要求及《“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推进国家政务信息化规划》《“十四五”数字云南规划》《云南省“十四五”新型基础设施建设规划》《关于把保山建设成为滇西辐射中心的实施意见》等文件,编制《数字保山“十四五”发展规划》。  

  

  


第一章  发展基础与形势  

  

第一节  发展成就  

(一)数字化基础设施日趋完善。十三五时期,保山市大力推进通信信息基础设施建设,信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宽带网络基本实现光纤化改造,截至2020年底,全市宽带网络光缆线路总长度111819公里,互联网宽带接入用户65.44万户,互联网出口带宽1840Gbps。移动通信设施建设成效显著,4G网络物理基站总数6881个,4G移动用户达182.17万户,基本实现城区、乡镇、行政村、热点地区、高速公路等重点区域4G网络100%覆盖。5G基站已建成896个,5G移动用户数量达29.99万户。全市累计建设投运充电桩270个(427枪),总功率达16427千瓦。  

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建成并投入使用,网络、供电、制冷系统处于国内先进水平。建成互联网政务数据服务平台和信息惠民服务平台,形成人口、法人、宏观经济、自然和空间地理、工业经济5大基础数据库。完成全市43个政务部门的资源目录梳理,建成全市政务数据资源交换和共享平台(保山市信息惠民综合服务云平台),逐步实现全市畅通数据渠道;市级政务云平台已建成运行,全市30家单位75个信息系统完成资源分配和应用系统云化迁移部署。  

(二)政府数字化建设不断深入。不断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建成24小时政务服务自助服务大厅,实现24小时服务“不打烊”。在全省率先推进“互联网+政务服务”向基层延伸,依托保山市6995专线,将政务服务网上大厅延伸至村(社区)。“一网通办”网上可办率达99.52%,“一部手机办事通APP”应用上线运行,稳步实现“掌上办”。  

“互联网+监管”能力持续提升,2020年全市共在国家“互联网+监管”系统认领监管事项5443项,完善检查实施清单4497项。全市共有173个监管执法部门完善了部门和执法人员基本信息,覆盖监管事项3651项,覆盖率67.08%。建成保山市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实现社会信用数据归集查询和信用承诺自动公示。  

(三)产业发展数字化进程加快。保山数字经济不断向高质量发展迈进。信息产业稳步发展,积极承接东部产业转移,引进锂电池、充电器、耳机、电视机组装等领域电子信息制造业企业9户,2020年实现产值达76.74亿元,电信业务总量254.7亿元,同比增长32.6%,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项目完成投资5.45亿元。  

农业数字化发展成效初显。“一座保山”区域公用品牌正式启用,农业物联网和农产品质量追溯体系建设稳步推进。全市结合要素检测、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等方面应用物联网技术的农业企业16户,上线国家和省级追溯平台的农产品生产经营主体分别为321和373户,全市农作物种子销售网络备案427户,较好地推动了数字农业发展。  

工业数字化转型步伐加快。海螺水泥、金厂河矿业、永昌硅业等传统企业开始探索应用工业互联网,生产车间建设中控室,部署远程监控和操控系统。全市完成规模以上企业两化融合评估144户,推荐两化融合贯标试点企业8户,服务机构4户。  

服务业数字化发展成果显著。全市旅游业数字化转型聚焦智慧景区建设,全面超额完成“一部手机游云南”第一、二、三批工作任务。电商交易初具规模,直播产业活跃。保山市被列为国家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整体推进市,全市建成1个市级和5个县级电子商务公共服务中心,68个乡镇电子商务服务站,484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点。 “十三五”期末,全市有电商企业937户,网店13024个,完成电子商务交易额100.19亿元。  

(四)公共服务数字化逐渐起步。民生服务数字化水平稳步提升,群众生活更加便利。医疗领域,保山市已建成全市电子健康档案系统,全市县级以上公立医院均已建成信息管理系统、电子病历系统、门诊收费系统、预约挂号、在线支付等内部管理系统。教育领域,信息化基础环境得到较大改善,全市中小学班级教学多媒体配备率达到92.3%,班级教学多媒体实现全覆盖的学校达到69.3%,教学计算机配备生机比达到10:1,视频监控系统基本实现全覆盖,宽带网络校校通全面实现,教育专网100%覆盖义务教育学校教学班级。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日趋融合,初步形成了“资源班班通、设备人人会、网络科科用”的局面。交通出行领域,建成“保交行”平台,实现多种个性化出行服务集成;建成公交出行APP实现公共交通智能监控调度。  

(五)社会治理数字化快速推进。市治理实现初步数字化。交通领域,智慧交通信息化服务平台一期基础设施建设完成并投入使用,实现道路交通监控系统覆盖,形成交通运输基础数据库。公安领域,推进“雪亮工程”和公共安全大数据平台建设,建成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技防项目建设;视频监控系统和联网平台基本覆盖市县两级主城区和大部分乡镇;建成市县乡三级公安高清视频监控专网,实现全市5个县(市、区)局、76个派出所全部接入。环保领域,初步形成对水、大气、土壤等生态环境数据进行实时监测及实时大屏显示,实现数据纵向接通省、市、县三级,横向对接市直相关部门。应急领域,初步建成“智慧应急”综合平台,实现重点区域、重大危险源监控专网建设全覆盖;建成县(市、区)、乡(镇)全面贯通的消防指挥调度网,实现县级及以上消防指挥调度网接入。  

  

第二节  存在问题  

保山数字化发展已取得阶段性成果,但与“数字云南”建设及实现国民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相比仍存在短板与差距,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数字基础设施仍需升级。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存在短板,4G覆盖面不足、5G基站数、百兆以上固定宽带用户占比、移动宽带普及率等水平较落后。物联网感知体系有待完善,新型基础设施应用不成熟,如传感技术、卫星定位与导航技术等。面向“两亚”数字枢纽的辐射效应未充分释放,国际通信资源及通信能力


建设仍存在差距。  

(二)数据治理与应用的广度与深度不足。在政务信息资源共享开放方面,受多级财政、垂直业务管理等影响,跨区县、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全方位的数据资源共享交换体制尚不完善,数据资源共享开发利用的深度明显不足,数据资源增值利用效果尚未充分发挥,数据资源交易、利用的生态有待建立。数据中心枢纽的平台带动效应不明显,多元化发展不足,在政府运行、社会治理、公共服务、产业发展等领域数字化应用少、场景覆盖面窄。  

(三)数字经济发展动力不足。保山市作为全省数字经济“一核两翼多点”空间布局的重要一翼,虽然超前谋划建成保山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但园区规模小、基础设施配套不完善,对数字经济开发应用优质企业吸引力不足,招商引资难度极大;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的能力弱,转型企业的数量和企业内部转型力度仍处于低位;电子信息制造业仅有9家企业,产业链短;大数据中心、物联网、云服务平台和云服务产业生态尚未形成。  

(四)数字化发展保障体系有待完善。保山市在信息化系统集约化建设方面已有初步成效,但在数字化转型、数字化建设全面深入的大趋势下,还存在数字化发展保障机制、规范标准不健全,评价体系不完善,市场化手段利用不足等问题。  

(五)数字化人才培养供给缺口大。数字化发展涵盖经济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有超前性、创新性、技术性强的特点,对人才依赖程度较高,目前保山市主管部门、业务部门都缺乏信息化专项人才;同时,人才培养供给与“数字保山”发展需求不相适应,大数据、人工智能、数字媒体人才缺口较大,而本地对数字人才吸引力不足,数字化相关的高等学历教育学生数量少、职业教育体系欠缺,成为人才培育供给的主要问题。  

  

第三节  面临形势  

国家及云南省高度重视数字化发展,为“数字保山”建设提供战略支撑。数字中国建设成为国家重大战略部署,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加快建设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充分发挥信息化对经济社会发展的引领作用,全国各地数字化建设方兴未艾。十九届五中全会提出,要加强数字社会、数字政府建设,提升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省域治理数字化成为一把手工程。2019年云南政府工作报告指出,云南将抢抓数字经济机遇,全力建设“数字云南”,推进资源数字化、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目标至2025年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点、数字社会服务模式快速创新、数字政府运行与治理效能显著提升。  

“数字保山”建设与国家治理现代化提出的科学决策、精准治理、高效服务、以人为本等目标一致,是建设数字中国、智慧社会、网络强国的内在需要。“十四五”时期,是保山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征程的起步阶段,是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阶段,要求保山必须坚持数字赋能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基本路径,紧抓数字经济发展重要窗口期,进一步发挥数字化在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中的作用。  

建设“数字保山”是立足新起点、抢抓新机遇、实现新突破、支撑保山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的现实路径。建立健全大数据辅助科学决策和社会治理的机制,推进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模式创新,是实现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保山要立足边疆性、前沿性、开拓性的市情特点,发挥区位、人文、资源、产业、基础优势,主动服务和融入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建设成为滇西辐射中心,实现“弯道超越”,必须牢牢把握住数字变革的战略机遇。  

  

第二章   总体要求  

  

第一节  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十九届历次全会和党的二十大精神,深入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考察云南重要讲话精神和省委省政府对保山发展要求,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贯彻落实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战略,以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与经济社会深度融合为方向,以制度供给和体制机制创新为动力,夯实数字基础新支撑、构建数字政府协同新模式、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能级、建设数字社会服务新体系、探索城市数字治理新实践、营造健康安全数字生态,高质量推进保山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建设滇西数字经济新高地。以数据为关键要素,以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主线,加强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不断做强做优做大我市数字经济,为构建数字保山提供有力支撑。  

  

第二节  基本原则  

(一)创新引领,前瞻布局。坚持创新是发展的第一动力,提升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创新能力,突出理念创新、机制创新、制度创新,全面推进技术创新、产业创新、业态创新、市场创新和管理创新,最大限度激发创新活力。坚持超前谋划、引领示范,加快新设施、新技术、新产业、新应用的超前部署,更好地支撑传统产业转型和创新创业等。  

(二)融合发展,数据驱动。推进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产业融合,促进产业数字化、跨界融合化。深入推进数据资源开放共享,挖掘数据资源价值,运用大数据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培育发展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形成数据驱动型创新体系和发展模式。  

(三)政企合作,多元共建。加强统筹规划,加大政策保障,优化营商环境,强化政府与企业多领域深度合作,充分发挥政府引导作用,加强规划引领,完善政府引导、市场主导、社会参与的协同推进机制,健全市场化机制,创新数字化建设模式和投融资体制,吸引多元主体参与“数字保山”建设。  

(四)试点先行,稳妥推进。将鼓励创新、包容审慎的理念贯穿于“数字保山”建设各个领域,通过学习先进、试点探索、示范引导、经验推广,扎实有序推进数字保山建设。  

(五)公平竞争、安全有序。突出竞争政策基础地位,坚持促进发展和监管规范并重,健全完善协同监管规则制度,强化反垄断和防止资本无序扩张,推动平台经济规范健康持续发展,建立健全适应数字经济发展的市场监管、宏观调控、政策法规体系,牢牢守住安全底线。  

  

第三节  发展目标  

2025年,“数字保山”发展水平跻身全省前列,数字基础支撑体系趋于完善,以“数聚保山”为牵引建成滇西数据枢纽,数字经济成为经济发展重要增长极,数字政府运行效能显著提升,数字城市治理不断创新、更加精细,数字社会为人民群众提供安全、舒适、便利的现代生活,基本建成以数字化为基础的保山经济社会发展新模式。  

建成数字基础设施全覆盖的滇西数据枢纽。建成高速、移动、安全、泛在的新一代信息技术基础设施,全面建成全光网城市,5G网络实现主城区全覆盖,网络全面完成IPv6改造,家庭固定宽带用户普及率、5G用户普及率、IPv6用户普及率、宽带速率全面提升。建成完善的数据资源体系,保山大数据中心高效运行,初步建成滇西数据枢纽,基本形成促进数据资源共享、流通交易、开放开发的基础设施、管理制度、人才队伍、体制机制,城市大数据资源汇集、共享、开放、应用、治理等水平和能力全省领先。  

建成多元化规模化发展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促进数字技术与实体经济全面深度融合发展。聚焦特色产业优势产业转型升级,打造产业数字化标杆区,实现旅游、金融、电商、物流等行业数字化改造和新发展,能源互联网、智能制造等新兴模式快速发展,产业协同创新体系基本形成。大力发展数字产业化,电子信息制造业产值力争达到600亿元,形成一批具有引领性的技术、产品、企业、行业,大力推进区块链相关产业以及软件产业。大力发展保山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引导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推进数据资源化。到2025年,数字经济在保山国民经济中的贡献能力显著增强,融合型、服务型数字经济加快发展,初步建立较为完善的数字经济产业体系,成为全市经济转型升级发展的重要引擎。  

建成高效协同与优质服务的数字政府。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在政务各领域普及应用,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可视化的数字政府运行模式基本形成,推动行政资源重新优化配置,各机关部门协同高效运作,为企业和人民群众主动提供个性化、智慧化的政务服务,优化全市营商环境,建成以人民为中心、以公共需求为导向的服务型政府。  

建成多方面普惠便捷的数字社会。建成多元化、多层次的一站式数字民生综合服务体系,便捷群众生活,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显著增强。  

建成各领域科学治理的数字城市。实现城市各系统间数据共享,建成保山“城市大脑”,构建现代化城市治理体系,城市精细治理能力显著提升。  

建成健康安全的数字生态体系。健全适应保山特点的数字化发展政策、监管体系,构建数据资源管理体系,提升网络信息安全防护水平,激发全市数字化发展活力。  

1 “十四五”数字保山规划发展指标  

指标类别        

指标名称(单位)        

2020        

2025        

数字基础        

设施        

光纤宽带用户占比(%)        

97%        

100%        

互联网出口带宽(Tbps        

0.17        

0.4        

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数量(条)        

       

1        

5G基站数量(个)        

800        

7000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有量(个)        

313        

2000        

数字经济        

综合        

指标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1.8        

6.5        

数字产业化        

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76.74        

600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5        

产业数字化        

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平台(个)        

0        

1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业(个)        

8        

12        

数字政府        

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率(%)        

       

90%        

政务系统上云率(%)        

       

95%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涉密事项除外)        

        

99%        

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和零跑动率(%)        

       

90%        

数字社会        

智慧校园融合应用示范学校(个)        

       

10        

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电子病历普及率(%)        

       

100%        

数字化城管覆盖率(%)        

       

100%        

注:以上指标均为预期性指标。        

  

第三章  夯实数字基础新支撑  

  

大力建设完善保山数字基础设施,以提升信息基础设施体系为支撑,以数据资源体系为核心,以信息安全防护体系为保障,夯实数字基础新支撑,奠定“数字保山”发展基础。  

  

第一节  推进信息基础设施建设  

推进无线网络建设,加快4G网络深度覆盖,高标准推进5G基础设施体系建设,实现重点区域5G网络全覆盖,大力推进5G业务应用。推进高质量全光网建设,建设“千兆城市”和“高质量全光网市”。推动互联网协议第六版(IPv6)规模部署,开展电子政务网、政务云、政府网站IPv6改造与创新工业互联网应用实践。  

专栏1  网络基础设施        

无线网络深度覆盖。开展4G网络优化补盲提速工程,推进农村偏远地区、大滇西旅游环线等区域4G网络深度覆盖和扩容提速,力争在2025年实现域内人居区域4G信号全覆盖。加快5G网络覆盖,加大5G基站选址、用电等支持力度,免费开放公共资源支持5G基站建设。部署完成5G独立组网核心网建设和商用。逐步实现市级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区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优先保障美丽县城、特色小镇、旅游景区、重点商业区、医院、学校、重点林区、交通枢纽等重点场所的精准覆盖。到2025年,实现5G信号在各县市区中心城区、主要街道、工业园区、重点乡镇的全面覆盖。同时,推进5G应用。        

全光网城市建设。加快城市光纤到户和农村光纤到村进程。开展老旧小区百兆光纤网络升级改造,加快光纤宽带网络向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覆盖,提速百兆以下宽带,加快建设千兆宽带。到2025年,实现全市城区及乡镇千兆宽带接入率达到90%以上。        

推进物联网络深度全域覆盖。完善物联网发展规划布局,部署摄像机、传感器、卫星定位、射频识别及遥感监测等感知设备。在高标准农田、工业园区、城市路网、社区街道、水库、湖泊、水电站、自然保护区等重点区域推进智能传感器布设。加快物联网从垂直领域“独立部署、分散运维”向“统筹规划、共建共享、统一管理、集中运维”转变,加强对物联网监测数据的统一采集和集中分类管理。  

完善北斗卫星地面增强网覆盖。积极布局航空、航天遥感设施,实现自然资源、生态环境、城乡专题等领域的空天地一体化感知体系。  

  

第二节  提升数据中心布局与效能  

推进算力基础设施绿色高效发展。加快部署为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云计算等关键技术服务的算力中心,建设超算中心、生物多样性数据库,聚集形成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产业。依托保山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引导大数据全产业链发展,争取纳入国家大数据灾备中心规划范围。开展数据中心绿色节能技术改造,将保山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建设成为“全国最低运营成本的云存储、云计算产业基地,建成存储中国、辐射南亚东南亚的大数据存储备份中心,孟中印缅经济走廊的‘数聚中心’和数字经济发展示范区”。  

专栏2  算力基础设施        

绿色数据中心。对保山工贸园区数据服务产业园1号数据中心、华为大数据中心等开展节能技术改造,推广绿色存储技术,改造后平均PUE控制在1.45以内。        

超算中心。依托生物多样性数据库建设打造超算中心,引进超算领域龙头企业,研发高性能计算应用软件,培育超算产业生态。        

灾备中心。争取运营商互联网出口优惠价格,争取省级优惠电价,用足扶持政策,开展容灾备份数据中心建设,结合省内外发展需要打造异地灾备产业带,与滇中数据中心集群深度融合,协同开展双活、热备、冷备、异地灾备等灵活、安全、可靠服务。争取国家信息中心西南电子政务外网灾备中心和全省政务数据异地灾备中心落户保山。        

  

第三节  增强对“两亚”数字辐射能力  

面向“两亚”打造国际通信枢纽。积极争取政策,加快“一带一路”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建设,使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可以直达我国互联网国际出入口局,提升访问国际互联网的时延、丢包等性能,提升园区对国际数据服务、跨境物流、国际文化交流等通信服务能力,形成我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的国际通信重要战略支点。  

根据国际形势发展情况,适时加强保山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数据中心建设与使用的国际交流合作。围绕“一带一路”建设,加快推动数据中心联通共用,整合算力和数据资源,提升产业链端到端交付能力和运营能力,促进开展高质量国际合作。  

专栏3  信息通信枢纽        

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申请建设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构建高速便捷的国际信息通信能力。逐步开展国际语音、国际数据专线和国际互联网业务。        

国际互联网数据中心。依托保山国际数据服务产业园完善数据中心基础设施,面向南亚东南亚国家企业,提供设备托管、租用等服务,提升跨境信息服务能力、扩大地区产业吸引力。        

  

第四节  统筹布局创新基础设施  

依托重点园区、高校、科研院所、研发机构、龙头企业,积极打造高新平创新载体,支持建设创新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创新平台,为“数字保山”创新创业提供平台支撑。聚焦石斛、绿色硅、精品咖啡、轻纺、腾冲生物医药等产业园区主导产业,汇聚高端创新资源,布局建设一批创新基础设施,推动新基建高质量发展。  

  

第四章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能级  

  

大力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建设行业融合赋能新载体,探索新模式、发展新业态、打造新产业,高效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和发展,全面推动保山社会经济规模化高质量发展。  

  

第一节  强化关键数字应用技术创新  

聚焦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坚持补短板与拓长板并举,引导和带动社会力量加大对技术创新研发投入。以应用为牵引,加快建设软件技术创新平台载体,推进软件技术融合性创新发展,提高关键核心技术供给水平。开展云计算、边缘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虚拟现实等技术的研发,与实体经济发展相结合,深化相关技术推广应用。坚持应用牵引、体系推进,聚焦半导体材料、光电子、关键器件、智能终端等领域技术攻关。  

加速数字技术创新生态布局。鼓励企业设立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企业院士工作站、企业重点实验室等研发机构,健全激励机制,对企业各类研究开发和成果转化项目优先予以安排立项或申报立项。支持高校、科研院所和行业龙头企业共建一批联合实验室,支持外地高校在保山建立数字技术研究院等机构,鼓励“政产学研资用”协同创新。  

  

第二节  大力推进产业数字化  

(一)大力推进农业数字化发展。完善农业农村数据资源体系。按照国家、省统一部署,加快农村承包地、宅基地和闲置建设用地资源数据采集、汇总、分析、运用,为产业发展和对接市场提供精准数据支撑;完善信息惠农服务体系。推广应用适应“三农”特点的信息终端、技术产品、移动互联网应用(APP)软件。推进“一部手机”系列平台向农村延伸,围绕重点绿色食品产业,加快完善有品质保障、“产品库+公共服务+营销渠道”融合的供应链服务平台。完善和落实对农民合作社和家庭农场网络提速降费、平台资源、营销渠道、金融信贷、人才培训等政策支持,培育一批具有一定经营规模、信息化程度较高的生产经营组织和社会化服务组织;探索农业数字经济新业态。促进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种植业、种业、畜牧业、渔业、农机、农产品加工业全面深度融合应用。实施“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加强农产品加工、包装、冷链、仓储等设施建设,应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大棚、数字化养殖场等设施。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逐步实现一码扫描、全程可溯,加强区块链赋能地理标志农产品溯源和食品安全。  

专栏4  农业数字化        

推进信息进村入户。推广“云农12316信息服务平台”,推进“益农信息社”建设。市、县、乡、村四级信息服务架构全面完成并形成网络,“政府+运营商+服务商”三位一体推进机制进一步完善,“电商、公益、便民、培训”等信息服务直接延伸到村、精准到户,信息服务“三农”能力大幅提升。至2025年不断提升县级运营中心、村级益农信息社服务能力,行政村覆盖率达到100%。        

建设数字农业示范基地。以隆阳咖啡、施甸水稻制种、腾冲中药材、龙陵石斛、昌宁红茶及肉牛、生猪等产业为重点,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逐步实现一码扫描、全程可溯。加大农村物联网建设力度,建设农业物联网示范点,加强农情、植保、耕肥、节水、农机作业等相关数据实时监测与分析。        

农业农村大数据平台。整合土地资源数据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生产过程、加工流通、推广信息等数据,统一数据管理,实现数据共享。建立农业生产经营信息“一张卡”和基础数据“一张表”。推广贯通全产业链的订单农业、农产品期货、大宗农产品电子交易等交易形式,建立农产品智能供应链。        

(二)积极推进智慧绿色能源发展。构建绿色低碳、安全高效的绿色能源数字化体系。加快传统能源和新型能源生产的数字化改造,推动实现能源生产的实时监测、精准调度、故障判断和预测性维护,提升能源生产效能。建设分布式能源网络,打造多能源协调互补的分布式智能微电网,支持电力设备和用电终端基于行业专用的互联网进行双向通信和智能调控,发展智能化的能源监测与共享服务。  

专栏5  智慧绿色能源        

智慧电网。对现有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探索发展智能电网、智能微网,推进“源网荷”协同调度,精准匹配电力供需。推动能源供应全面数字化联网,推广智能电表应用,开展“多能互补”的微电网示范。        

智能水网。对各类水务系统的改造,推广智能水表等产品应用,实时感知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供水生产自动化、水质水量监测现代化,增加供水生产调控能力。        

智能燃气。推进燃气系统改造,推广智能燃气表,实现远程数据传送、自动抄表、阶梯气价计算、收费系统对接、设备故障报警等功能。        

绿色出行充电基础设施。在全市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站、旅游景区等重点公共场所建设规模适度超前的智能充电桩。打造数字充电平台,提供方便快捷、智能高效的“互联网+充电”服务。对新能源汽车用户信息进行数据分析,调整优化充电桩群的布局,实现“桩车匹配”。到2025年,新建不少于2000个电动汽车充电桩,建设30个以上集中充电站。        

(三)以数字化大力推进健康生活目的地相关产业发展。夯实保山“数智”文旅信息基础设施。建立连接重点景区、文化旅游场馆的专用宽带网络。推动智慧酒店、智慧旅游小镇建设,动员全市A级以上景区按照省级智慧景区建设标准,以“智慧保山”滇西云数据中心作为承载保山智慧文旅发展的基础能力平台,协同“文化云南云”平台、“一部手机游云南”旅游数据中心,整合全市已建在建的数字化文化旅游数据库资源,建立统一的文旅大数据目录、规范、标准和技术支撑体系;创新公共文化服务业态。加强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完善图书馆馆藏资源线上阅读功能,加大市、县(市、区)两级文化馆在线资源开发。支持各类文化产业园、示范基地、文旅场馆研发具有行业特色、场馆特性的全景在线产品,打造丰富、集中、便利、高效的沉浸式文旅服务互动体验。推动哀牢文化、滇西抗战文化、边地少数民族文化、侨乡文化、腾冲中医药文化等的数字化,通过5G网络、虚拟现实、三维图形图像等新技术,实现永子、施甸龙会、香童戏、腾药、玉雕、甲马等文化遗产的预防性保护和数字化保护。加快发展“互联网+文旅”产业,培育壮大影视动漫、创意设计、新媒体等重点产业,推动文化、旅游与科技融合发展。  

专栏6  智慧旅游        

打造文旅大数据平台。打造保山智慧旅游平台,上线腾冲司莫拉、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景区智慧旅游服务内容。加强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景区、腾冲热海、和顺古镇、银杏村、司莫拉等景点数据采集,建立旅游资源库,全面汇聚文化旅游行业信息和服务信息。推进旅游大数据研发应用,开展旅游客源市场监测和大数据应用工作,实现对旅游景区的游客数量、结构特征、兴趣爱好、上网行为、消费习惯等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构建跨区域、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体系,建立广播、电视、短信、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实现基于信息化的精准营销        

推进智慧景区建设。推进银杏村、国殇墓园、司莫拉幸福佤乡景区、高黎贡山茶博园、石瓢温泉、邦腊掌温泉、松山大战遗址公园等智慧旅游景区建设,着力推动智能停车场、智能酒店、智能餐厅、无人商店等景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发展基于手机的精品手绘地图、游玩路线导航、服务设施定位等数字引导服务,创新发展“音乐+场景+解说”智能讲解服务,推进旅游全领域刷脸消费。        

扩展“一部手机游云南”保山版。完善景区名片,拍摄景区视频,加快构建涵盖景区、宾馆、餐饮、交通、娱乐等全要素的一体化智慧旅游服务体系。        


建设公共文化数字化平台,整合图书、文博、非遗、文艺等文化资源,推进博物馆、图书馆、美术馆、文化馆及文化遗产等文化场所的数字化建设,实现文化信息内容进社区、进学校、进乡村,构建集公平、开放、共享为一体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鼓励优质文创企业开发适应市民需求的数字文化产品和服务。  

专栏7  文化创意数字化        

推进公共文化资源数字化。完善图书馆馆藏资源线上阅读功能,加大市、县(市、区)两级文化馆在线资源开发。支持各类文化产业园、示范基地、文旅场馆研发“云展览”、“云赏艺”、“云公教”、“云文创”等具有行业特色、场馆特性的全景在线产品。        

发展数字文创产业。发挥保山自然山水、历史人文优势,利用“一部手机”系列平台,充分开发保山文创标识及文创IP“保娃”的价值,构建便捷、安全、低成本的数字媒体文创体系。拓展数字影音、网络直播、AR/VR等数字媒体艺术产品服务,实现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司莫拉佤族乡等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利用。        

(四)以数字化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发展。提升制造业数据汇聚能力。鼓励制造业企业应用无线射频识别(RFID)、二维码、智能传感器等物联网设备,加强生产经营数据采集。提升数据创新应用能力,在电子信息制造、高端装备制造、绿色轻纺、绿色食品、生物医药等领域推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创新应用。引导本地信息工程服务公司围绕保山五大重点产业集群提供数字化服务和产品;推动工业互联网建设。面向不同行业和场景发展模块化、低成本、快部署的应用,培育研发设计、生产制造、运维服务、运营管理等工业互联网APP。组织开展面向企业的工业互联网技术、运营机制、应用模式等培训,组织开展工业互联网应用创新大赛,加快培育工业互联网人才队伍;促进园区优化提升。依托保山工贸园区,围绕绿色能源、绿色轻纺、绿色生物制造产业补链、延链、强链,持续做强工业硅、单晶硅、多晶硅精深加工,积极引进硅切片、电池片、光伏组件及配套、光伏电站项目等产业,打造绿色硅光伏全产业链,力争成为全省“光伏+”应用试点示范;高质量建设智慧园区。按照“龙头与配套并重、生产与服务并举、空间与要素集中”的全产业链、集群化思路,推动产业企业、资源资本向园区聚集,建设智慧园区支撑保山“园中园”、“一线两园”智慧化管理。  

专栏8  工业数字化        

推进数字工厂建设。推动绿色能源产业集群、绿色轻纺产业集群、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制造集群等骨干企业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工程。打造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智能车间、智能工厂。        

推进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引导绿色能源产业集群、绿色轻纺产业集群、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制造集群等骨干企业有序实施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实现12户工业企业获得省级以上“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认证。        

建设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推动工业无源光网、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等新型工业网络部署。率先在中心城区和4个县城及保山产业园区、腾冲经济技术开发区、龙陵产业园区实现5G深度覆盖,全面提升网络承载能力,构建高质量工业互联网外网。支持绿色能源产业集群、绿色轻纺产业集群、绿色食品和生物医药制造集群等骨干企业与基础电信企业、工业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合作利用5G改造内网,推动网络部署应用从生产外围环节向生产内部环节延伸。推进窄带物联网在工业领域深入应用,开展5G与工业以太网、Wi-Fi、低功耗局域网、无源光网、时间敏感网络、IPv6等网络技术的融合升级改造,为具备条件的工业企业量身定制虚拟、混合及独立三种不同的5G专网建设方案,推动工业互联网的普及应用。        

推动制造业数字化升级。围绕绿色能源、绿色轻纺、有色金属、绿色食品、烟草等优势特色行业领域,推动5G、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业融合发展。鼓励骨干企业开展数字化装备替换和数字化生产线集成,实施智能制造单元、智能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数字监控系统等数字化、智能化改造,建立数据采集分析系统,实现全供应链、全生产线的科学数据采集和生产管控,改造传统生产流程、优化组织模式,提升生产效率及产品质量。提高各类经营管理、产品研发、生产管控等工业软件信息系统的资源整合、信息共享能力,实现企业内部各类生产和资源要素信息共享。        

建设工业互联网平台。外引一批服务型的工业互联网公共服务平台,为本地企业提供联合研发创新、产业链配套、供应链协同、生产性服务、产业链金融等关键环节的服务。内培行业龙头企业建设一批特色化、专业化应用平台,鼓励龙头企业联合上下游企业,开展生产要素、产业链、供应链、金融链的整合,建立联合研发、协同制造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形成协同创新、合作共赢的融通发展模式。以平台为基础,抓好工业互联网“网络、平台、安全”三大支撑体系建设,以用促建,循序渐进抓好同步规划建设。打造工业数据资源中控中心,聚合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资金链、数据链,挖掘新型生产要素价值,提升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解决能力。结合全市优势产业发展实际需要,建设水电硅等一批重点行业标识解析二级节点,并实现与国家顶级节点互联互通,为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提供基础保障。        

建设智慧园区。发挥保山水电、硅基产业基础优势和“一线两园”对外开放优势,鼓励保山工贸园区、龙陵工业园区、云南腾冲经济开发区等建设创新型智慧园区,加快园区5G基站、光纤等信息基础设施规模部署,推动园区智慧停车、园区电子卡等智慧化场景应用,提升园区数字化管理水平。引入行业数字化转型服务商、第三方机构等,为园区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解决方案。        

(五)以数字化助推物流及金融发展。加快智慧物流管理体系建设。加强工信、交通、发改、商务等产业相关部门的联动,强化信息沟通,明晰管理责任。健全物流信息标准,实现电子化物流网络兼容,保证物流数据交换与信息共享。加快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加强物流数据收集、分析能力,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车货匹配、自动追踪等应用,提高物流领域智慧化水平;提升智慧邮政管理及服务水平。支持有实力的骨干企业建设智能化分拨处理中心,实现智能终端、自动分拣、机械化装卸等技术装备的应用。提升邮政监管信息化水平,强化重点地区、重点部位寄递渠道的安全防范工作。  

专栏9  智慧物流        

智慧物流平台。依托云南保山产业园区物流园、保山义乌商贸城、保山蒲缥物流园区、板桥小永物流园区、腾冲猴桥国际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构建完善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推广智能仓储系统、冷链物流中心等建设,推动物流追踪与物资管理、智能调度与高效储运、无人搬运与智能码垛、物流无人机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构建智能物流调配配送网络,完善智能物流配送体系。到2025年,建成5个智慧物流枢纽。        

智慧邮政。建立“数字邮管数据库”,完善邮政业服务民生、现代市场、跨境寄递、风险防控、绿色发展等“五大体系”,持续推进邮政业与电子商务、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现代高原特色农业、交通运输协同发展。        

积极推进数字金融服务。推进金融、市场监管、税务等部门数据联通,深化新一代信息技术在银行、保险、证券、担保、小额贷款等传统和新型金融领域的广泛应用。发展第三方支付、网络信贷、电商金融等互联网金融业态,面向政府、企业和个人提供信息、资金、产品等金融服务。以数字金融助推“一线两园”境外园区建设,助力滇西金融服务中心和沿边金融服务试验区的建设。  

发展数字普惠金融。探索建立覆盖全面、服务精准、技术安全、可持续的数字普惠金融体系。在商贸、政务、交通、旅游、教育、医疗等领域推广移动支付技术,完善电子支付手段,提高支付结算业务处理效率,提高金融服务便利性。建立数字普惠金融风险防控机制,构建数字化金融知识教育体系。  

  

第三节  加快数字产业培育和发展  

聚焦核心产业规模化发展,构建保山工业发展新增长引擎。做优硅电子材料产业集群,优化电子材料和元器件、通信设备及配件等产业配套,承接东南沿海地区先进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转移,引进家用电子产品、电子应用产品、计算机行业产品产能。  

增强核心产业技术支撑。依托“数字保山”建设,以应用牵引带动云计算、5G、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新兴前沿技术领域与实体经济融合集成。  

加快外向型经济建设。围绕保山已有基础,重点发展外向型电子产品制造及出口加工产业,在生产制造、出口加工、通关便利化、关税减免、出口退税、交通物流配送等环节,优化产业政策和配套服务,促进外向型信息产业制造业健康发展。  

专栏10  数字产业化        

发展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产业。依托保山(腾冲)隆基硅材料、保山鑫隆电子科技、路华能源科技、云南通威绿能高纯晶硅等企业重点发展多晶硅、单晶硅棒硅片生产,并逐渐从单一生产光伏硅产品向同时生产电子级硅产品发展。重点引进智能手机、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可穿戴设备、机器翻译设备、物联传感设备等。积极扩展海外市场,根据东南亚市场需求,引进民用电子电器制造产业,充分发挥缅甸密支那经济技术开发区产业飞地的作用,发展转口贸易加工。适时发展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信息通信及传输业、智能装备制造,发展旅游装备制造、智能冷链装备制造、智慧农场产业装备制造、新能源及特种车辆总装制造等领域重点布局在保山产业园区。至2025年,电子信息及装备制造产业实现产值500亿元、增加值70亿元。        

优化新能源产业。提升锂离子电池产业水平,鼓励电池生产企业改进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鼓励企业发展储能用锂离子电池及储能系统,与光伏产业链协同,探索发展适用于居民区、旅游景区、工业园区的分布式光储一体化设备。提升产业丰厚度,加强与广东、浙江等地电池材料企业的联系,适度承接引进高端电池正负极材料以及电池铜铝箔、铝塑膜等产品产能;根据化工产业发展状况,适时引进隔膜、电解液等产品,构建完整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        

促进5G应用。面向工业制造、农业、医疗、教育等重点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需求,支持建设5G、人工智能、虚拟现实等共性技术平台,促进“5G+”工业互联网、智慧矿山、智慧农业、智慧医院、智慧教育等创新应用落地。        

发展云计算产业。推动通信网络、计算资源、数据中心和存储灾备等传统信息服务业向云计算模式转型。支持建设云计算中心、超算中心,发展壮大保山云计算产业。推进“上云用数赋智”工程,促进企业转型发展。与行业领军企业深入合作,完善云计算产业链,打造云计算产业集群。        

发展大数据产业。加快大数据在政务服务、普惠民生、公共服务、产业创新等领域的广泛应用,以数据采集、储存、管理、分析挖掘等为重点,推动大数据产业发展。按照公共数据资源开放目录清单,依法依规开放公共数据资源,鼓励和支持公共数据社会化增值开发利用。        

  

第四节  着力推进数据资源化  

结合滇西辐射中心、数据枢纽建设,以及各领域数字化平台建设,开展数据资源化的模式和配套政策研究,制定专项推进政策,开展试点基础上,着力推进数据资源化。  

  

第五节  发展多元数字经济形态  

推进智能终端产品消费。促进数字家庭智能终端的研发及产业化发展,全面提升数字消费产品支撑能力。  

着力发展电子商务。加快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建设,加强政策支持引领,持续推动保山市电商行业发展,鼓励本地企业转型升级、开拓线上销售市场。重点支持小粒咖啡、茶叶、石斛等特色农产品上线、品牌培育、示范创建等,支持和鼓励食药加工、珠宝加工、农产品加工等企业运用电子商务创新商业模式,推广定制化生产和精准营销。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积极推动线上线下结合、种养加工与销售结合的农村电子商务发展,开展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工作,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联营协作,促进农产品网络销售。鼓励传统生活服务企业依托本地生活服务平台发展社区电子商务和O2O电子商务。依托淘宝、抖音等直播平台,孵化一批电子商务知名品牌企业,鼓励保山学院、保山技师学院等院校与直播行业相关企业、教育培训机构合作,共建保山双创和数字经济人才培训基地,培养保山电子商务及直播领域专业人才。  

专栏11  电子商务        

善电商服务体系。建立“电商企业+电商站点+农户”供货模式,加强对站点负责人农产品分拣标准培训,推动更多站点融入电商供应链。        

推动农产品上线。借助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的资源优势,对接平台采购商,开展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重点推介特色农产品。鼓励各县市区结合辖区内农产品销售半径筛选适宜打造网货的农产品,支持电商经营主体带动贫困地区农产品线上销售。        

建设中药材追溯平台。按照省级标准建立中药材流通追溯平台,运用云计算、物联网技术,同步汇集各试点地区追溯子系统的流通节点全部信息,实现信息存储、过程监控、统计分析,形成互联互通,协调运作的追溯管理体系。        

培育数字消费新模式。推动本地服务生活领域的供给端加速转型。鼓励本地线下供应企业开通线上购物渠道,鼓励全国性大众网上消费平台开设保山同城线上交易模块,最大程度便利居民日常生活。发展共享经济、微经济等新业态新模式,支持深化互联网平台与保山绿色食品、生态文化旅游产品有效对接。发展绿色农产品“生鲜电商+冷链宅配”、“中央厨房+食材冷链配送”等服务新模式。鼓励发展“自营+体验”“品牌+场景”融合,探索发展无人超市、智慧商店、智慧餐厅等无接触式消费模式。创新“综合超市+电商+服务+物流”商业模式,促进农村消费便利化、综合化、统一化、标准化。  

  

第五章  构建数字政府协同新模式  

  

大力推进数字政府建设,构建数字政府协同新模式,通过数字化建设推动政府治理能力提升和治理体系建设。开展政府数据标准建设,着力推进政务数据资源跨县区、跨行业、跨部门、跨层级共享和交换,构建市、县(市、区)、乡(镇)三级集约化、智能化、一体化数字政府平台。深化“只进一扇门”、“最多跑一次”等政务服务改革,优化“一部手机”政务服务功能,打造新型在线型政企服务平台,为保山制造业、商贸服务业、农业企业和个人提供更加精细和便捷的政务服务。  

  

第一节  夯实数字政府支撑体系  

(一)完善集约化政务云。持续推进全市云计算资源整合力度。按照“集约高效、共享开放、安全可靠、按需服务”原则,依托省级政务云和云安全保障体系,按需开展市直部门政务信息系统上云工作。  

专栏12  政务云体系        

政务系统上云。持续推进全市非涉密政务系统迁移上云,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部门不再新建或扩建数据中心,按照“应上尽上、应迁尽迁”的原则,已建非涉密系统逐步上云上平台,新建业务系统依托政务云平台进行集约化建设部署。        

云桌面推广建设。充分利用云计算技术,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启用云桌面,在条件允许的学校、政府机关等单位进行云桌面改造,节约硬件资源投入。        

(二)升级电子政务外网。升级保山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电子政务外网骨干网支撑能力,提升电子政务外网承载能力和覆盖范围,实现基层全覆盖。推进电子政务外网与城乡视频监控网、城市物联网等各类网络互联互通。细化电子政务网络体系,制定相应级别的网络保护要求,部署对应的网络和安全设备,满足不同级别业务安全需求。充分利用线路资源,减少重复建设,为数据共享及大数据平台提供网络支撑。  

专栏13  电子政务外网        

电子政务外网提升。提升电子政务外网承载能力和覆盖范围,结合业务需求加快推进纵向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万兆到市、千兆到县、百兆到乡村,实现市、县(市、区)、乡、村级全覆盖,拓展政府部门、公共服务区域的无线覆盖。推进电子政务外网IPv6部署,加快存量非涉密业务网络与电子政务外网整合,提高电子政务外网集约化管理程度。        

  

第二节  持续推进政府服务效能  

不断提升线上政务服务水平,做到“数据多跑路,企业和群众少跑路”,逐步实现企业和个人全生命周期事项“一网通办”。  

便企惠企服务“一网通办”。推进“证照分离”和“多证合一”改革,对所有涉企经营许可事项实行清单管理。围绕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减跑动,逐步实现登记开办、缴费纳税、清算注销等企业全生命周期事项“一网通办”。运用刷脸、扫码等先进技术,优化提升企业投资项目、工程建设项目、不动产等领域事项服务水平。深化政策服务集成改革,梳理颗粒化、标准化政策事项,实现奖励、补助政策精准推送,实时兑付。  

群众全生命周期事项“一网通办”。推进“一网通办”改革,逐步实现涉及群众出生、上学、就业、特殊群体服务、失业、结婚生育、置业、退休、养老等的政务服务事项“一网通办”和“掌上办”。持续推进市、县(市、区)、乡镇(街道)三级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推动政务服务大厅智能化升级改造,推进“综合窗口”改革,实行“一窗受理”。推广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自助设备,推行7×24小时不打烊“随时办”服务。纵向推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横向联通其他市、其他省政务服务网上平台,提高网上办事质量效率  

专栏14  政务服务        

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依托云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合现有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前端受理入口,建设保山市智慧政务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在企业服务方面,推进“刷脸工程”以市场监管业务为切入口,推动平台与政务服务网、税务局、银行开户系统深度对接,实现电子证照、电子材料、电子云签、电子印章等共享共用,实现市场主体开办营业执照办理、食品相关许可、质量相关许可等的全程“网上办”“无纸化”“零见面”。在群众办事方面,基于政府的行政权力清单和公共服务清单,梳理就学、结婚、就业、养老等方面的政务服务事项流程,着力推动减材料、减环节、减时限。推动“一部手机办事通”建设,实现集约化建设、规范化管理。        

智慧政务服务大厅。依托云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智慧政务便民服务终端系统,实施政务服务大厅智慧化升级,实现智慧政务导办问答、智慧政务自助办理和监督评价等服务。        

  

第三节  加快提升政府治理能力  

(一)强化经济调控效能。建立政府经济运行监测调控体系。围绕投资、消费、就业、税收、财政、金融、能源等经济运行重点领域,汇聚全市各县(市、区)经济增长与经济效益、科技创新与产业升级、投资消费与进出口、要素供给与支撑保障、资源环境与环境保护、民生改善与城镇化等各个指标方面的情况,提升经济管理数据资源统筹协调能力。利用数字化手段,大力开展保山的宣传推广和形式多样的招商活动。建立经济运行大数据分析模型,开展产业经济的线上数据统计、实时监测、预测预警等工作,为产业经济发展决策和政策制定提供依据。  

专栏15  经济监测调控体系        

经济运行监测分析平台。汇聚各地各部门的经济数据,对投资、生产、消费、效益等指标进行大数据建模,覆盖宏观经济、区域经济、行业经济、企业运营等大数据应用场景,涵盖经济运行效率测算、区域产业空间集聚度分析、经济发展质量评价等经济分析领域。通过数据钻取、数据挖掘、预测预警和可视化分析,为政府提供大数据分析和决策支撑。        

(二)升级市场监管效能。打造“互联网+市场监管”体系。搭建信息全面、重心明确、手段智能、风险预警的一站式市场监管工作平台,实现地理空间可视监管、分级分类靶向监管、依法依规综合监管、高效便捷移动监管、社会共治协同监管、大数据智能化监管。  

专栏16  市场监管        

建设智慧监管平台。依托企业法人库建设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即时化、可视化、智慧化,全覆盖、全轨迹、全流程,大数据、大支撑、大融合、大监管的智能指挥平台和智慧监管系统。运用大数据新思维和新技术,协助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科学决策,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        

(三)优化社会治理效能。推进信息高速网、三维虚拟网、实体运输网“三网合一”,构建集“综合运行监测、综合协调指挥、宏观决策支持、资源交换共享”为一体的保山数字交通“一张图”,实现“一张图感知交通态势”和“一数一源,一源多用,多端展现”。推动交通、旅游、公安、应急等数据汇聚融合和共享应用,不断完善交通数据专题库,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运行监测预警、舆情监测、安全风险分析研判、调度指挥等支撑能力。探索智慧交通赋能全域物流、商贸、旅游、应急创新应用,从交通侧助力滇西辐射中心的打造。  

专栏17  智慧交通        

汇聚全市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全面汇集公路、铁路、水路、民航、邮政、轨道交通等综合交通监管数据,构建多源异构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中心,加强跨行业、跨部门的数据共享和业务协同,实现综合交通运输服务数据资源整合。        

建设保山数字交通“一张图”。依托综合交通大数据中心数据交换共享体系,以数据资源目录为依据,以运力运量监测为重点,以数字交通“一张图”为主要展现平台,综合利用GIS、数据可视化技术实现综合交通运输数据在指挥中心大屏、办公电脑屏、手机屏等三端的直观化、可视化展现。        

建设综合管理服务应用系统。建立大数据支撑的决策与规划体系,推动部门间、政企间多源数据融合,构建辅助决策模型库和方法库以及专家库,建成综合交通运输决策支持管理系统,实现多种运输方式数据的融合、多个信息系统的融合、日常管理与可视化的融合、数据集成与数据应用的融合,以“数字化、图形化、全景化”为展现方式,提升综合交通运输运行监测预警、舆情监测、安全风险分析研判、调度指挥、节能环保在线监测等支撑能力。建设集“综合运行监测、综合协调指挥、宏观决策支持、资源交换共享”的综合交通运输运行协调和应急指挥系统。        

建设综合交通运行数字全监管平台。对路网运行状况数字化动态监测,构建路网运行监测指标体系,开展实时路网运行监测,开展城市交通流量智能分析、动态优化缓解城市交通拥堵;升级交通信号和交通指挥信息智能网络,推广红绿灯诱导模式,逐步实现路网运行状况的可视、可测、可控、可服务。针对综合交通建设项目开展全生命周期数字化监管,将项目前期、造价、进度、质量、安全、档案、养护等环节纳入统一监管。推进交通运输综合数字化执法、公路治超联网等系统建设,提高执法装备智能化水平,推进在线识别和非现场执法,实现“互联网+交通政务”全流程数字化服务。建设综合物流运行监测与信息服务系统,针对物流行业进行运行监测、行业服务分析与决策、数据共享,形成绿色、高效和公平的物流市场竞争环境,实现寄递物流服务数字化监管。        

加快智慧应急体系建设。建设汇集风险监测预警、应急指挥保障、智能决策支持、政务服务和舆情引导等功能的现代化应急管理体系。完善安全生产感知网络,提升风险分级管控能力,强化对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非煤矿山等高危行业企业以及工贸行业重点监管企业的远程感知网络覆盖。建设自然灾害感知网络,积极与自然资源、水利、气象、林草等相关部门开展监测预报数据、各类统计数据、基础地理信息等感知数据共享对接,提升自然灾害综合风险评估、风险早期识别和多灾种灾害链预测预警能力。  

专栏18  应急管理        

建设“数字应急”指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基础信息汇聚融合系统、应急大数据平台,基于开放的数据架构,整合、共享和利用各类信息资源,建设融合、开放、安全的云数智中枢。实现各级应急平台、各部门业务系统之间的信息交互、互联互通,形成全面、立体、有效的防范体系,实现感知网络全域覆盖。        

建设应急广播体系。在国家应急管理体系总体框架下,建设符合保山实际、覆盖至所有20户以上自然村的应急广播体系。利用保山市现有广播电视无线、有线、新媒体等多种信号覆盖手段,同时预留与智慧城市、5G广播电视升级和对接接口。通过收音机、电视机/机顶盒、应急广播终端、公共广播适配器和智能手机五类终端,实现面向个人、家庭、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工具等各类场景的综合覆盖。        

推进城市安全发展综合管理。聚焦安全生产、自然灾害、公共卫生、社会稳定等主题,打造保山市城市安全发展综合平台。推进城市安全运行智能监测,发展智慧工地、智慧电梯、智慧边境、智慧矿山、智慧管网等智慧安全项目,整合完善道路交通、建设施工、水电油气、危化矿山、桥梁隧道等现有城市运行信息系统,集成建立统一的综合安全管理信息平台,形成“城市安全运行系统”智能监测;提升城市风险管控专业支撑,建立完善城市安全管理专家库。针对城市安全风险分布格局,生成城市风险评估报告,提出相应的风险管控和隐患治理对策建议。强化各重点部门间的联动,做到城市安全救援反应迅速、指挥得力、救援高效。        

加快市域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建设。升级“6995”网格化服务管理、“995”服务管理、“雪亮工程”共享、“智慧社区”管理云等平台,搭建高速互联、综合承载、弹性智能、易管可控的一体化智慧平台,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现代化水平。  

专栏19  市域社会治理        

市域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建设。坚持顶层设计,体现边境市域特点,树牢“应用为主、管用为要、实用为本、好用为王”的理念,聚焦基层所需、实战所用、群众所盼,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专门平台、专业系统、应用场景的规划建设,增强系统性、兼容性、实用性,努力打造“边境数字化、数字网络化、网络应用化、应用智能化、智能多样化”的管控格局。智慧平台由民众端“共治保山”微信小程序、网格员端“平安保山”APP 和管理员端“市域社会治理智慧平台”三个部分组成,涵盖家庭安全风险评估、网格化服务管理、矛盾纠纷“一站式”调处化解、特殊人群服务管理、社会治理数智辅助决策、市域社会治理任务管理等功能模块,通过建设社会治理“数智大脑”,全面提升市域社会治理系统化、社会化、精细化、法治化、智能化水平。2025 年前,逐步融合政法各部门以及社会治理相关部门数据,不断拓展基层大数据分析的智辅决策、深度思考、使用便捷、及时升级。        

构建治安防控管理体系。以服务实战应用为导向,建设统一的公安大数据平台、新一代公安信息网、安全可信合规的纵深防御体系。  

专栏20  公共安全        

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联网应用。按照全省统一部署,推进全市公共安全视频联监控网应用建设,提供视频图像分析、大数据分析研判等应用,全面提升立体化社会治安防控能力。到2024年底,建成标准统一、运行规范的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四级联网的视频监控图像信息系统,基本实现“全域覆盖、全网共享、全时可用、全程可控”的总体目标。        

推进新一代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对照公安部和省公安厅要求,充分利用现有网络基础搭建新一代公安信息网,实现数据智能化应用;建设安全数据交换平台、安全访问平台,实现用户与数据间身份的可信认证与数据的安全访问;建设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平台,统筹考虑业务需求,充分利旧现有基础设施资源,搭建异构兼容、分层解耦、自主可控的云计算平台或云计算技术支撑环境,实现对各类资源的统一管理、监控和调度;在此基础上搭建大数据平台,开展数据接入、数据处理、数据治理、数据组织和数据服务等工作,融入全省逻辑统一的大数据资源池,最终建成数据全警共享、服务全域覆盖的数据资源服务体系;建设安全防护体系,遵循公安部和省公安厅标准,完成安全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安全、数据安全、应用安全、网络安全、边界安全、终端安全、安全大数据、安全应用和运行管理方面的内容建设,构建大数据智能化安全纵深防御体系。建设运维运营平台,通过建设统一运维运营平台,提供高水平的运维运营服务,实现服务自助化。        

推进智慧消防建设。以构建“上下贯通、反应迅速、左右联动”的智慧消防体系为目标,搭建消防物联网、应急通信及消防指挥平台。  

专栏21  智慧消防        

建设消防物联网。应用视频感知、智能传感、温度传感、烟雾监测、水压监测、电气监测、无线射频、图像识别、轨迹监测、智能巡查等技术手段和设施设备,实时汇集消防救援工作和队伍建设相关数据,准确采集单位基本情况和履责信息。将消防监督管理模块嵌入基层综治、社区治理、网格化管理、物业管理等政务信息化平台。        

建设应急通信体系。优化应急通信装备配备结构和布局,按标准配齐卫星电话、北斗有源终端、双模单兵、音视频布控球、双光无人机、超轻型卫星便携站、语音图像自组网、前突通信车、动中通卫星通信车等关键通信装备。与通信运营商建立联勤响应协作机制,改进选点通信、地面中继、空中组网、反向覆盖等全新应急通信手段,提升“全天候、全地域、全灾种”应急通信保障能力。        

建设数字指挥中心。依托智能指挥系统和可视化通讯网络,运用语音识别、智能检索、定位导航等技术改造消防接处警系统,智能识别灾害类型、灾害场所、被困人员、响应等级等作战要素,通过对历史灾情的关联、学习和迭代,智能生成调度方案,一键调出力量,实现精准接报、精准调度。        

开展数字边防建设。按照环边向纵深延伸的立体防控规划,在关键位置建设技防工程,实现边境管控数字化、自动化和智能化,满足保山边境通道管控工作的实战需要。  

专栏22  边境管控        

建设立体化的数字边境防控体系。前端建设视频监控球机、视频监控枪机、高清高倍摄像机、车辆卡口、人脸抓拍摄像机等监控卡口设备,配备PDT基站、数字集群对讲机、移动警务核查终端、4G执法记录仪、无线接入笔记本电脑、卫星电话、动中通卫星通信车、应急通信指挥车、无人机、无人机反制设备等应急通信保障设备。后台建设视频结构化、图片解析支撑服务器,扩容云计算平台、边境管控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传输通道、视频安全边界平台、视频专网,升级共享平台和联网平台软硬件支撑能力,扩容存储空间,建设抵边警务室视频监控中心、视频数据汇聚平台、视频专网安全体系等。        

(四)加强生态治理效能。加强智慧环保体系建设。健全涵盖大气环境、水环境、土壤环境、声环境、辐射环境、生态环境等要素,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扩展监测范围,全面、客观反映全市生态环境质量状况。健全事前预警和事中、事后监管机制,支撑法治、信用、社会等监管手段,实现数据管理简政放权。探索环境保护与农业农村、旅游部门的信息化协同模式,助力生态农业与生态旅游发展。  

专栏23  生态环保        

推进生态环境自动化监测。针对不同监测对象,统筹部署建设重点断面、重点区域的水质监测、空气监测、噪声监测、土壤监测等自动监测站(点),逐步实现市域生态环境监测基本覆盖。汇集各类监测数据,加强数据整合共享,增强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测,提高服务能力。        

建立生态环保大数据平台。汇集各类监测数据建设生态环保数据库,加强与全市各级、各部门感知数据整合共享,完善环保、林草、气象、水利等方面生态保护数据。增强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测、评估,提高服务能力,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控制、污染源解析、生态环境突发事故监测和预警、网格化管理,促进环保安全生产。        

推进全市数字林草建设。以高黎贡山等地区为重点,建设由森林草原资源监测管理、林草防灭火、防灾减灾、科技推广、数字化保护地等模块组成的综合平台,提升林草数字化管理和防灾减灾应急防控能力。规范林业大数据平台建设,聚焦生物多样性优势建设生态系统多样性、物种多样性、遗传多样性资源库,提高科普宣传效率。  

专栏24  林草管理        

建设数字林草信息平台。以林草地理信息平台为抓手,形成汇聚各方面林草数据的资源整合平台,推进高黎贡山森林防火、数字化保护区建设。围绕“自然资源监测”“数字化巡护监测”“人类干扰活动综合管理”“生态灾害防控”“公众服务”“自然教育宣传展示”等不同业务维度,提升林草资源的现代化管理能力。        

推进自然资源管理数字化。在“天地图·云南”数据资源的基础上,持续推进山水田园等自然资源数据归集共享。加速国土空间规划信息平台建设,完成国土空间治理“一张图”。创新自然资源调查监测评价应用体系和自然资源监管决策应用体系,探索矿产管理、耕地保护、生态修复、地质灾害监测预警等领域的应用创新。  

专栏25  国土空间规划        

建设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通过集成或接入市基础地理、地理国情普查、遥感、土地、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不动产、规划、管理等自然资源系统所属信息资源,共享交换发展改革、生态环境、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气象、统计等部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面向政府部门,形成内容全面、更新及时、权威准确的全市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资源体系。在自然资源数据资源体系基础上,按照统一标准,开展国土空间规划数据库建设,包括国土空间规划成果数据、规划实施数据、监测评估预警和社会经济数据,实现数据的汇聚和管理。        

推进国土空间规划智慧应用,建设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基于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调用并集成国土空间规划业务相关数据服务,形成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纵向与省级平台的互联互通与信息融合,横向其他政府部门之间的信息共享,实现对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核查、审批、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全过程的支撑和有效管理。        

建设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系统。围绕全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搭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系统。根据省自然资源厅统一安排,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为基础,将已有的全省征地管理、供地管理、审批协同、指标管理、三维管控、地灾防治等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空间用途管制数字化。        

建设自然资源智慧监管执法系统。聚焦自然资源领域违法多发、执法困难的情况,借鉴浙江、江西等发达地区经验,新建智慧监管执法及指挥系统,实现违法行为智能识别、智能取证、智能推送及违法处置统一监管指挥等,并分批次逐步实现监控前端全市范围全覆盖。        

加快智慧水利建设。以感知网、信息网、大数据中心、业务应用提升系统建设为抓手,按照“强感知、增智慧”的思路,构建覆盖全市江河水系、水利工程设施体系、水利管理运行体系的基础大平台,建立覆盖生产、调度、采集、监控、营收、维护、异常监测等各环节,涵盖洪水、干旱、水利工程安全运行、水利工程建设、水资源开发利用、城乡供水、节水、江河湖泊、水土流失和水利监督等方面的业务应用。  

专栏26  水利建设        

完善水利感知网络基础设施。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扩大江河湖泊、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活动等实时在线监测范围。重点补充完善水文、水环境、水生态、水土流失、工程安全、洪涝灾害、水利管理活动等领域采集内容,扩建监测站点,逐步构建覆盖江河水系、水利工程、水利管理活动的天空地一体化监测感知网。加快现有水利业务骨干网提速改造,提升水利对外互联网出口带宽,打造高速、灵活、安全、实用的新一代信息骨干网络。        

建设水利云平台。按照水利数据资源目录,构建数据管理、调度、运维平台;构建涵盖数据源、基础数据、主题数据的多层级数据体系。建立面向市、县(市、区)两级的“水利云”,提升水利大数据分析处理能力和共享服务水平。        

建设水利智慧应用。构建涵盖水资源、水生态、水环境、水灾害、水工程、水监督、水行政水公共服务等核心业务的水利智能应用系统;优化水利工程常规、应急调度,完善工程智能控制系统,全面提升水利业务的精细管理、预测预报、分析评价与决策支持能力。到 2025 年,初步建成覆盖全市7大水利业务的智能应用系统。        

(五)推进智慧法治发展。推进智慧法院、智慧检务、智慧政法建设,探索公安、检察院、法院内部数据共享机制,推进政法办案协同。打造智能办案应用,提升数据流转速度,缩短业务办理时间,实现线上无纸化审批,执法程序网上流转、执法信息自动采集、执法活动网上监督和执法情况网上查询。发展智慧司法,提升公共法律服务、行政立法、行政执法监督、刑事执行与应急指挥等领域的信息化水平。  

  

第四节  建设高效协同政务体系  

遵循云南省数字政府革命目标,以应用需求为导向,提升政府服务质量与工作效率为切入点,推进跨层级跨部门的政府业务协同体系。  

(一)推进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建设。着力推进政务服务平台深度融合,以资源集约共享为核心任务,统筹推动各级政务服务平台资源与政府网站之间信息资源、用户体系和应用服务的共享共用,实现全市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建设运营。积极推进电子公文办理,推进办文无纸化进程,提高公文运转效率,加快全市电子政务外网建设步伐,为电子公文在党政机关全面推开创造条件。  

专栏27  政务协同        

政务协同办公平台。围绕全市“公文交换、公文办理”为重点,推进电子公文系统建设,覆盖市、县、乡三级,推进全市党政机关内部办文无纸化进程。按照上级及本级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逐步实现与省级办公平台和市级各部门自建系统的对接。        

(二)拓展信用平台应用。大力推进“信用保山”建设。健全保山市市场主体信用监管平台,完善行业信用信息数据库建设,推进信用数据实时更新共享。完善公共信用数据库,实现全省各类信用主体信息全覆盖,探索信用体系在医疗、旅游、房屋租赁、公共交通等多种领域的应用场景,构建、完善评分标准和模型系统。扩展信用应用向基层延伸,打造信用创新县级示范应用,尤其在重点民生领域、社会高度关注领域和企业热盼热议领域拓展行政化、社会化、市场化守信激励场景。  

(三)推进智慧党建建设。按照全省“一盘棋”推动、“一张网”覆盖、“一体化”集成的要求,围绕扬优势、提质量的要求,以“拓宽面、提质量、见实效”为目标,建设基层党建、干部管理、公务员管理、人才工作等“智慧党建”系统,构建“先进技术为驱动、创新管理为载体、组织工作全融入、智慧集成一体化”的“智慧党建”体系。  

专栏28  智慧党建        

建设“智慧党建”可视化调度指挥中心。按照建设指导标准技术参数开展智慧党建建设,保山市调度指挥中心和远程随机调研系统“一张网”接入“党建云”,实现与省级数据互联互通,上下级单向视频互联、音频互通。        

  

第六章  建设数字社会服务新体系  

  

加快社会资源信息整合,推动保山数字生活发展。推进出行、教育、医疗、社保等领域数字化建设。提升交通、应急、安防、社区等社会治理关键领域数字化治理水平,使城市交通运行更畅通、社会秩序更安定、应急处置更灵活、市场运作更透明、资源配置更高效。  

  

第一节  推进民生服务数字化  

(一)推进“互联网+卫生健康”。开展“互联网+医疗健康”服务,提升各级医疗卫生机构信息化水平,实现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到基层医疗卫生机构,支撑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业务发展。推进跨地区协同的5G智慧远程医疗应用,支撑远程会诊、远程急救指导等。为居民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集预防、诊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连续性、整合型的医疗健康服务。  

专栏29  卫生健康        

建设医卫信息平台。建设县域医共体信息化系统、城市医联体系统、部署保山市级全民健康平台,卫生健康综合监管系统、专科联盟信息系统,升级改造公共卫生信息化系统及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平台。        

推进智慧医院建设。支撑全市政府办二级以上医院开展诊疗设备网格化、移动化、智能化改造。推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云PACS、远程医疗、云公卫及HRP系统全覆盖。推进全市就诊一码通系统建设,实现居民持码(卡)就诊一码通行。        

建设突发重大公共卫生应急指挥系统。以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系统建设为核心,建设院前急救体系、疾病预防控制系统、免疫规划暨疫苗全程追溯系统、妇幼保健信息系统,打通医疗与公共卫生关键数据采集渠道,整合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实现相关数据共享协同。        

(二)提升教育智慧化水平围绕“抓基础、重使用、促改革、提质量”的工作思路,以数字校园建设为重点,深度开展教育、教学、管理等方面的信息化应用,支撑教、学、管、评、测的精准实施,充分发挥现代信息技术对教育教学的支撑引领作用,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加强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促进教育教学质量提升。  

专栏30  智慧教育        

提升智慧教育基础环境。以数字课堂建设为重点,分类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持续推进教育专网建设,全市中小学全面建设教育专网并且有线、无线网络同步覆盖,大力发展“5G+远程互动教学”。        

建设教育大数据应用体系。搭建智慧教育基础支撑平台,建设基于大数据分析和智能应用的教学、评价、研训、治理等方面的应用体系,探索推行智慧作业新模式,助力学校精细管理、教师精准教学、学生个性化学习。        

加强优质资源共建共享。在用好国家、省级资源的同时,通过汇集共建、购买引进等途径,建设一批本地化数字教育资源;搭建智慧化课堂环境,推行“1+N”优质资源共享模式,促进各级中小学开齐开足课程。        

(三)推进智慧人社。打造“智慧人社”,以人社业务信息化为基础,依托省级人社信息系统建设和大数据资源,全面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推进人社公共服务均等化。  

专栏31  智慧人社        

健全人社信息系统。推进网上求职招聘、网上人社业务申报办理、网上咨询查询等人力资源社会保障业务网上服务。建设“保山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创业担保贷款管理系统”,健全“互联网+沪滇人力资源服务系统”、完善“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等,更好的方便和服务广大群众。        

提升人社公共服务。依托省级人社信息系统建设和大数据资源,全面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拓宽社会保障卡应用领域提升社会保障服务数字化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电子社保卡)线上应用。        

(四)完善数字化出行。借助互联网平台,促进交通出行信息的开放与共享。推进智能化公共交通系统建设,推出多种客运方式整合衔接的出行服务应用(APP),提供停车信息服务、车载信息服务,改善民众出行体验。加快汽车向智能移动空间和应用终端发展,提供“互联网+”智慧出行、车车通信、人车交互等车载服务,试点推广智慧车牌。依托保山、腾冲机场改扩建工程及智慧景区建设,加快智慧安检、自助托运等智能设施建设,在机场、车站、景区等场所,提供无感刷脸通行服务,推进零换乘、自动驾驶游览等交旅融合示范应用。继续推进“保交行”平台扩展应用场景和功能,提供更加便捷的出行服务。  

专栏32  智慧出行        

公共交通出行数字化。汇聚出行数据支撑日常交通运营、规划和调度,对公众提供高质量的信息咨询服务,对管理者提供实时系统状态查询和历史数据分析服务,支持决策者制定交通发展政策及规划的宏观信息分析等。        

慧电子站牌。及时、准确的在市民候车时提供实时动态公告、社会新闻、视频信息及语音信息等,提高车辆到站的准确性和候车的人性化。        

出行即服务平台。整合区域内各种交通资源及城际交通的出行方式,实现出行行程预定、路径一键规划、公共交通无缝衔接、费用一键支付等功能。提升“12328”交通运输服务监督电话平台,打造综合交通“一号通服、一机畅行、一站服务”的全衔接式出行信息服务。围绕出行前、出行中、出行后3个场景,借助出行即服务平台及社会化平台提供及时、精准的出行信息服务。        

智慧停车场。对市、县(市、区)主城区、旅游景区等重点停车场实施智能化改造,对保山市中心城区及县(市、区)重点区域规划建设智能停车场。对路内停车位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提供路内停车泊位与停车场智能泊车诱导、预约泊车、无感缴费等便民服务。        

“保交智慧出行平台”二期。致力于联程联运,形成公路、民航、火车对接,交邮、交旅一体化结合,整合线下的综合性业务,将汽修预约、报修、道路救援、驾驶培训预约、报名等线下业务整合至线上平台,最大限度满足市民的出行需求,做到无缝对接。        

  

第二节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    

依据云南省新型智慧城市标准,选择综合条件较好的城市新区域,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探索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政府购买服务等模式应用,有序推进保山新型智慧城市建设。  

推动商业街区、批发市场数字化建设,创建智慧社区服务示范。统筹推进社区网络设施、智能终端等建设,深化社区网格化数字管理模式应用共建社区自助服务、智慧零售、智能配送等终端设施,推动健康、养老、教育、医疗等资源向社区下沉,打造线上线下融合,集各种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优质便民生活圈。    

专栏33  智慧城市        

推进智慧城市建设。围绕“兴业、惠民、优政”的目标,以数据为核心,应用联动为路径,在交通、城管、医疗、环保、旅游、工业、商务、政务、人防等领域,开展智慧化试点。以保山中心城区等智慧城市建设为引领,带动全市智慧城市建设。                                           

推进智慧街区建设。推动商业街区、批发市场数字化建设,创建智慧社区服务示范。统筹推进社区网络设施、智能终端等建设,深化社区网格化数字管理模式应用。共建社区自助服务、智慧零售、智能配送等终端设施,推动健康、养老、教育、医疗等资源向社区下沉,打造线上线下融合,集各种便民服务为一体的优质便民生活圈。智慧社区试点建设。以提供高效、便捷的社区服务为目标,建设智慧社区试点,推动社区完成智能化升级,实现智能门禁、智能停车、智慧安防、数字消防等智能硬件设施接入与综合管理。到 2025年全市创建50个示范智慧社区。        

打造社区综合服务管理体系。开发服务于社区的综合管理平台,包括社区选举管理、社区设施管理、社情民意管理、信息公开管理等。通过GPS定位设备、电子手环终端采集设备等为老年人提供健康监测、位置追踪等保障,融入全省养老大数据体系。对接主城区统一的二、三维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全域全量采集水、电、气、热、安防、消防、电梯、水泵、 照明、管线、变压器、车辆与人员进出等物业管理数据,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上报修、线上缴费、车位查询、儿童防走失等生活服务;对接各类政务服务、公共事业服务平台,链接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和流程协同,为社区居民提供政务服务、线上医疗、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智慧零售、快递外卖代收等便利服务。        

  

第三节  推进数字乡村建设  

提升乡村生态保护信息化水平。建立全市农村生态系统监测平台,建立健全农业农村、自然资源、生态环境、水利、林草、气象等部门数据共享机制,建立完善农业生物资源、农产品产地环境、农业面源污染等长期定点、定位监测制度。推进农田土壤生态环境监测与保护的数字化水平,利用卫星遥感技术、无人机、高清远程视频监控系统对农村生态系统脆弱区和敏感区实施重点监测。  

建设农村人居环境综合监测平台,强化农村饮用水水源水质监测与保护,实现对农村污染物、污染源全时全程监测,全面提升美丽乡村建设水平。  

专栏34  数字乡村        

开展数字乡村建设。依托潞江坝、腾冲清水司莫拉等乡村振兴示范区建设,开展适应乡村治理情况的创新应用试点。探索建立“互联网+网格管理”服务管理模式,提升乡村治理智能化、精细化、专业化水平。强化乡村信息资源互联互通,完善信息收集、处置、反馈工作机制和联动机制。到2025年,建成集综合治理、市场监管、综合执法、公共服务等于一体的乡村治理统一平台。        

第七章  探索数字城市治理新实践  

  

充分利用数字化,推进城市治理现代化。构建自动化感知、网络化连接、智能化控制的城市信息空间模型,推进各系统间数据共享,建设保山市县两级“一张网、一朵云、一套数、一张图”的“城市大脑”,提高城市管理的数字化、网络化、平台化、可视化水平,不断提高城市治理水平。  

  

第一节  夯实数字城市基础  

构建“城市大脑”基础架构。按照逻辑集中、资源共享、安全可控的要求,破除部门专网壁垒,融合部门计算资源,搭载先进的分析组件,建成一个具有强大数据处理和分析能力的核心云平台,汇聚整合全市各行业领域相关数据,形成保山数据资源中心,为充分挖掘数据价值奠定基础。  

构建“城市大脑”基础平台、基础数据资源,培育基础设施和基础资源运营商,推动统建共用和共建共享。通过与各领域智慧应用系统的连接,实现城市综合态势感知与整体运行展示,全面、及时、客观地反映城市运行状况,实时分析和预测预警,提升政府决策、城市规划、市场监管、公共资源配置的科学化、智慧化水平,切实提升城市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达到城市运行更顺畅、居民生活更幸福的目标。  

专栏35  “城市大脑”建设        

建设城市运营指挥中心。建设集城市管理的决策、预警、治理、指挥及展示于一体的管理中心,推进城市大脑实施落地、快速迭代、持续运营,实现“一屏观天下、一网管全城”。        

建设3类城市大脑智能场景应用。聚焦在“城市治理”、“产业发展”、“民生服务”3大类场景应用;按照投资小、见效快、容易推广为原则,以正在运营、已经成熟的智慧应用为基础,拓展智慧应用的使用范围和使用层级,并逐步统一智慧应用的资源、运维、安全和管理服务。        

 建设“城市大脑”数字底座。按照“急需先行,共建共享”的原则,建设城市大脑数字底座,包括云平台、视频共享服务平台、城市地理信息平台、应用支撑平台、融合通信平台、城市基础网络等基础设施内容。        

  

第二节  提升城市运行效率  

逐步建设“数字孪生”城市。通过人、车、地、事、物的时空动态信息收集、分析和反映,实现现实城市运行在数字世界的实时动态呈现,为城市治理提供时空资源支撑。提升城市网格精细化管理水平,从建筑物、市政设施、地下管廊、人防工程等城市设施的数字化展示及可视化管理入手,逐步推进交通、应急、环保、城管、疾控、人防等领域感知设备、数据采集、计算分析一体化,形成全市统一、数据资源整合的网格化数字化管理体系。  

专栏36  数字城市基础        

推进一杆多用试点。试点建设集智慧照明、通信基站、视频监控、LED信息发布、充电桩、各类传感器等多种设施于一体的多用灯杆,探索建立科学有效的一杆多用建设、运营和管理模式,实现基础杆件资源共建共享。        

建设城市地下综合智慧管廊。对综合管廊内管线、环境、设备及运行进行实时监控、运营管理和安全预警,为运营维护、应急防灾、公共服务等提供支持。        

  

专栏37  创新基础设施        

技术创新平台建设。围绕保山区位、资源优势领域,建设技术创新中心培育工程。到2025年,建设创新研究院、产业(技术)创新中心、科技企业孵化器、星创天地等创新平台50个以上;入库培育省级科技型中小企业100户以上,高家级高新技术企业87户,新建省、市院士专家工作站30个以上,形成科技创新能力优势。        

  

第八章  营造健康安全数字新生态  

  

第一节  加强数据资源体系建设  

建设数据管理体系。制定市级数据标准和数据管理规范,联动省级相关部门,统筹构建市级大数据资源池。推动制定数据应用管理机制,贯穿数据的生产、处理、传递、存储、应用和更新全流程,统一管理数据安全,管控数据应用及服务流程。  

加速数据资源统一汇聚。以“数聚保山”为牵引,推动全市政府部门、事业单位非涉密的应用系统和数据资源加快向政务云平台集聚,按照“一数一源、多元校核、动态更新”原则,建立数据采集、清洗、处理机制,促进数据采集规范化、常态化。深入推进市级人口、法人、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宏观经济、电子证照等基础数据库建设,并实现与云南省基础数据库对接。围绕经济社会发展的同一主题领域,汇聚、整合、关联相关数据,构建完善法律法规、社会信用、生态环保、经济运行、疫情防控、应急指挥、社会保障、综合城市管理、人防战备等领域主题数据库,为相关主题业务的开展提供数据支撑。  

推进数据资源共享。开展全市政务信息资源梳理工作,编制政务数据资源共享目录体系,发布政府数据资源共享清单,建立市级数据交换机制,制定政府部门数据资源共享计划,逐步推进信息资源共享,形成跨层级、跨区县、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数据交换服务能力。  

促进数据流通。注重统筹数据资源整合与安全保护,建立高效有序的数据开放、数据共享、数据协调、数据管理、数据服务等机制,确保数据的安全有序流动,促进数据市场的有效运转。通过数据流通加强政务数据、社会数据和互联网数据的建设和融合,激发数据要素潜在价值,提升政府公共服务质量、推动整个社会产业升级。  

专栏38  数据资源体系        

健全数据资源管理体系。形成上下贯通、市县乡一体的数据整体治理格局,构建互通共享的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包括数据管理、数据资源统筹汇聚、数据资源共享、数据安全、数据流通等方面。完善全市统一的数据资源目录,加强数据资源目录动态管理,确保数据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围绕交通、市场监管、医疗健康、社会保障等重点领域,探索建立分行业、分场景的可控数据开放机制。        

完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完善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按照统一的数据采集与交换标准,实现与省级数据、各单位各部门数据共享交换,加速数据流动,激活数据资产,推动政府数据开放共享和协同应用。        

第二节  强化数字安全运营保护  

加强数据安全管理。构筑公共数据全生命周期安全防护体系,围绕数据采集、传输、存储、处理、交换、销毁等环节,建立健全数据安全防护能力评估指标,确保数据安全管理工作可量化、可追溯、可评估,筑牢数据安全防线。强化个人数据隐私保护,加强数据安全业务培训、技术防范和应急演练,保障数据资产可用、可控与可信。  

健全安全管理体系。依据国家网络安全法律法规,落实网络安全等级保护、涉密信息系统分级保护及风险评估制度,建立网络安全保密工作责任制。逐步建立依法合规、风险可控的网络安全保障体系,建立网络安全联动管理体系。建立边界明确、权责清晰的安全管理机构和人员团队,加强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护,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保障主体责任。明确和落实安全保密主体责任,加强对设计、建设及运营人员的安全保密管理,确保所有人员严格遵守国家保密法律、法规和各部门安全保密相关规章制度。  

完善安全保障策略。针对网络安全威胁、风险的动态性变化趋势,调整和完善网络安全措施。做到信息系统定级备案、建设整改、等级测评等规范性工作要求,同时在具体措施上要基本符合网络安全等级保护基本要求,网络安全设计需要达到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建立网络安全事件应急处理体系,制定突发事件应急预案、网络安全应急响应计划、灾难恢复策略、恢复预案。  

构建安全管理机制。坚持“技管”结合,健全信息安全技术、管理、服务保障体系,增强数据安全、信息安全防护能力,打造基于主动防御理念的数据安全体系架构。推动密码技术应用与创新,加强IPv6密码应用、物联网密码应用,将密码应用纳入信息化项目立项、审批前置条件。保障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和大数据安全,服务数字经济发展和网络社会治理。提升各重点行业和领域的安全监测、安全态势感知和应急处置能力,提升网络安全保障综合协同能力和水平。加强云计算、大数据、云平台、物联网、工业互联网、区块链等领域的风险防范。  

专栏39  安全保障体系        

打造安全保障管理体系。按照统一安全防控技术标准,建设覆盖网络、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应用各层级的纵深防御手段和防控中心,保障数据信息安全,实现安全防控一体化强化日常监管,强化对口令、密钥、访问控制策略、运维人员的管理,定期开展风险评估和应急演练。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强化安全审计、日常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开展信息安全风险常态化评估工作,强化内容安全监管及失泄密监管,实现网络安全态势实时监控,保障各类基础设施和信息系统平稳、高效、安全运行。        

建设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建设安全监测感知、业务支撑、融合联动共享、统一指挥展示、安全应急处置、攻防演练等六大平台和网络安全大数据中心,实现安全要求全面覆盖,提升数据防护、业务运行、网络监控、攻防演练、应急处置等能力。        

  

第九章  保障措施  

第一节  强化组织保障  

“数字保山”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要定期研究数字经济工作,全面统筹协调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加强对数字经济发展的研究,确定“数字保山”建设指导方针、管理体制改革、运行模式、平台建设等重大事项,协调解决“数字保山”建设重大问题。建立健全考核机制,将各级各部门“数字保山”建设相关工作推进情况纳入党委政府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内容,加大督办力度。市直各部门要切实履行职责,根据行业实际,加大行业数字化发展力度推动重点项目落地实施。各县(市、区)要高度重视数字化产业发展,将数字化发展纳入重大工程,全力推动“数字保山”发展。  

  

第二节  推动多元参与  

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参与“数字保山”建设。探索社会化、市场化“数字保山”建设、运营和投融资模式,对“数字保山”建设的重大课题开展“揭榜挂帅”,探索数据资源和数字化能力的开源开放,培育多元参与的数字生态。建立健全专家咨询机制,成立“数字保山”建设专家咨询委员会,吸纳全国高等院校、科研院所、知名企业、专业机构专家,聚集产学研用资各类社会资源,为“数字保山”规划布局、政策制定、项目建设、标准制定、产业准入、制度建设等方面提供决策支撑和其他服务。  

  

第三节  建设人才队伍  

探索多元的信息化人才培养机制,鼓励高校设立大数据等数字化相关专业,培育应用型、技能型人才。支持高校、科研机构、企事业单位在保山设立研究机构,培养大数据、AI、区块链应用、数字媒体等领域的信息化人才。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健全人才保障机制,落实人才引进相关政策,支持相关企业采用期权、股权等激励方式吸引高级管理人才和技术骨干参与“数字保山”建设;创新人才引进和使用模式,试点人才飞地建设,推进五湖四海的人才为保山所用。  

  

第四节  完善政策和资金支撑  

着力消除阻碍新“数字保山”建设的各种壁垒,降低数字经济企业设立门槛,建立容错机制,鼓励数字经济的应用试验与产业化探索。优化税务服务和管理。严格落实固定资产加速折旧、企业研发费用加计扣除、软件和集成电路产业企业所得税优惠、小微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切实减轻企业税负。统筹整合全市信息化、电子政务等财政资金,积极争取中央、省预算投资、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市级财政每年适当安排一定的资金用于发展“数字保山”,支持新基建项目建设,落实数字经济企业税收优惠政策,加大重点领域、重大项目和应用示范的支持力度。探索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在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社会治理等领域推进政府和社会合作融资模式,引导各类社会资本参与“数字保山”建设和运营,探索为数字经济企业创新活动提供股权和债权相结合的融资服务方式。  

第五节  加强监测评估  

加强对规划落实情况的跟踪监测和成效分析,抓好重大任务推进实施,及时总结工作进展,并适时组织开展评估工作,推动各项任务落实到位。  

  

附件:1.重点任务分工  

      2.重点项目清单  

      3.主要预期指标说明  

      4.名词解释


附件1  

  

重点任务分工  

数字保山“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任务分工  

序号      

重点工作      

牵头单位      

协助单位      

夯实数字基础新支撑      

1      

泛在网络建设:4G网络补盲提速工程,推进农村偏远地区、自然村、边境沿线、大滇西旅游环线、高黎贡山地区等区域4G网络深度覆盖和扩容提速;推进5G网络建设和IPv6规模部署;推进全光网络城市建设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中国移动保山分公司、中国电信保山分公司、中国铁塔保山分公司、中国联通保山分公司、中国广电保山分公司、保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      

工业互联网基础设施建设:企业内网升级改造,推动工业无源光网络、工业以太网、工业无线网等新型工业网络部署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科技局、中国移动保山分公司、中国电信保山分公司、中国铁塔保山分公司、中国联通保山分公司、中国广电保山分公司、云南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各区县人民政府      

3      

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建设:申请建设国际互联网专用通道及国际通信出入口局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中国移动保山分公司、中国电信保山分公司、中国铁塔保山分公司、中国联通保山分公司      

4      

灾备中心建设:争取国家信息中心西南电子政务外网灾备中心和全省政务数据异地灾备中心落户保山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委网信办、市发展改革委      

南保山工贸园区管委会、中国移动保山分公司、中国电信保山分公司、中国铁塔保山分公司、中国联通保山分公司、中国广电保山分公司      

打造数字经济发展新能级      

5      

展电子信息制造业:依托保山(腾冲)隆基硅材料、保山鑫隆电子科技、路华能源科技、云南通威绿能高纯晶硅等企业,做强硅基光伏组件、光电子器件、电子专用材料、半导体材料等产业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6      

发展云计算及大数据产业:推动通信网络、计算资源、数据中心和存储灾备等传统信息服务业向云计算模式转型,支持建设共性软件技术研发平台,为从事软件开发、测试企业提供大数据应用服务,与华为、阿里巴巴等行业领军企业深入合作,打造云计算、大数据产业集群      

市委网信办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发展改革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7      

农业数字化建设:用农业物联网技术建设智能大棚、数字化养殖场等设施。以小粒咖啡、龙陵紫皮石斛、昌宁红茶等为切入点,建立完善农业投入品和农产品质量溯源体系,支撑打造“绿色食品牌”,推进农产品直采基地建设,助推农产品上行,培育优势农产品网络品牌。加快发展农业大数据,整合土地资源数据以及农业资源环境、生产过程、加工流通、推广场信息等数据,提高涉农信息系统的大数据分析水平,引导农业生产经营高效发展      

市农业农村局      

市科技局、市市场监管局、市生态环境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8      

智慧绿色能源建设:推进“源网荷”协同调度;在全市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站、旅游景区等重点公共场所建设规模适度超前的智能充电桩;调整优化充电桩群的布局,实现“桩车匹配”,推进用电、用气数字化应用      

市能源局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旅游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保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9      

数字文创发展:加大市、县(市、区)两级文化馆在线资源开发。充分开发保山文创标识及文创IP“保娃”的价值,加强保山永子、腾冲玉雕、腾编等文化旅游产品的文创衍生品开发。拓展数字影音、网络直播、AR/VR等数字媒体艺术产品服务,实现高黎贡山自然保护区、司莫拉佤族乡等旅游资源的数字化开发利用      

市文化和旅游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0      

智慧文旅建设:推进旅游数据资源共享,构建智慧旅游公共服务体系。推进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及智能停车场、智能酒店、智能餐厅、无人商店等景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发展基于手机的数字引导服务,推进旅游全领域刷脸消费。基于保山“城市大脑”构建旅游大数据平台,创新智慧旅游营销模式。推进公共文化数字资源建设,打造丰富、集中、便利、高效的沉浸式文旅服务互动体验      

市文化和旅游局      

市林草局、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图书馆等文化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1      

智慧物流建设:出台本地企业智慧物流发展的支持政策,形成智慧物流产业集群。加快智慧物流平台建设,加强物流数据收集、分析能力,发展基于区块链技术的车货匹配、自动追踪等应用      

市商务局      

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2      

慧邮政建设:在现有“三级物流体系”基础上,建立“数字邮管数据库”,完善邮政业服务民生、现代市场、跨境寄递、风险防控、绿色发展等“五大体系”,持续推进邮政业与电子商务、食品与消费品制造业、现代高原特色农业、交通运输协同发展,加快推进快递扩容增效和数字化转型,推动建设新业态、新模式;突出跨境电商、跨境产能合作,构建国际寄递物流供应链体系      

市邮政管理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交通运输局、市商务局、中国邮政集团有限公司保山市分公司、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3      

电子商务市场体系建设:重点支持保山小粒咖啡、昌宁红茶、龙陵紫皮石斛等特色农产品上行、品牌培育、示范创建等,推广定制化生产和精准营销。持续推进电子商务进农村建设,支持电子商务企业与农业经营主体开展联营协作。培养保山电子商务及直播领域专业人才。发展面向南亚东南亚的跨境电子商务、数字贸易。      

市商务局      

市农业农村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4      

电子商务体系完善:建立“电商企业+电商站点+农户”供货模式,增强电商服务站点服务当地的能力;借助天猫、淘宝、京东、拼多多等大型电商平台的资源优势,对接平台采购商,推动农产品上行      

市商务局      

市农业农村局、各区县人民政府      

15      

工业数字化建设:建设智慧园区支撑保山“园中园”、“一线两园”智慧化管理。推动先进装备、新材料制造、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产业的企业通过技术改造,提升应用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装备提高产品质量和生产率。鼓励企业应用互联网、物联网技术开展协同生产,应用工业智能操作系统及工业大数据管理系统。推进企业“上云用数赋智”行动,加快工业互联网建设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市委网信办、各园区管委会、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构建数字政府协同新模式      

16      

完善集约化政务云体系:按照省级要求完善政务云管理体系,推进市直部门和各县(市)区部门已建非涉密系统逐步迁移上云,新建业务系统依托政务云平台进行集约化建设部署      

市委网信办      

市财政局、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7      

政务服务平台:推进“一网通办”改革,整合现有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前端受理入口,推进跨层级政务服务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      

市政务服务局      

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8      

智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推广建设政务服务事项办理自助设备,实现自助终端在群众密集重点区域全覆盖,推动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政务服务平台一体化      

市政务服务局      

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19      

智慧监管平台建设。依托企业法人库建设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即时化、可视化、智慧化,全覆盖、全轨迹、全流程,大数据、大支撑、大融合、大监管的智能指挥平台和智慧监管系统。运用大数据新思维和新技术,协助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科学决策,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      

市市场监管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0      

智慧交通建设:汇聚交通管理各领域数据,构建集“综合运行监测、综合协调指挥、宏观决策支持、资源交换共享”为一体的保山数字交通“一张图”,对路网运行状况、综合交通运输动态进行监测,开展城市交通流量智能分析,升级交通信号和交通指挥信息智能网络      

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1      

智慧应急建设:围绕保山市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测、自然灾害监测、城市风险安全监测等应用需求,建设覆盖监测预警、指挥救援、决策支持等方面的应急体系      

市应急局      

市公安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气象局、市生态环境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农业农村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林草局、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市教育体育局、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市场监管局、市能源局、市地震局、市水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2      

应急广播建设:按照国家应急广播标准规范和统一规划设计,建成覆盖市、县、乡、村及20户以上所有自然的全市应急广播体系      

市广播电视局      

市应急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3      

市域社会治理智慧平台建设:加快推进社会治理专门平台、专业系统、应用场景的规划建设,增强系统性、兼容性、实用性,努力打造“边境数字化、数字网络化、网络应用化、应用智能化、智能多样化”的管控格局      

市委政法委      

市域社会治理成员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4      

智慧公安建设:推进全市公共安全视频联监控网应用建设,以及新一代公安大数据智能化建设,提供视频图像分析、大数据分析研判等应用      

市公安局      

市委政法委、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5      

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技防建设:建设监控卡口设备、应急通信保障设备等边境防控智能设备,搭建边境防控平台支撑视频结构化、图片解析等能力      

市委政法委      

市公安局、腾冲市人民政府、龙陵县人民政府、市边境管理支队      

26      

智慧环保建设:布局合理、功能完善的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建立生态环境数据专题库,依托保山“城市大脑”深化保山智慧环保平台建设,探索环保监管智能化应用      

市生态环境局      

市应急局、市林草局、市气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7      

数字林草建设:推进高黎贡山森林防火、数字化保护区建设,形成汇聚各方面林草数据的资源整合,与应急管理、平安建设、森林防火、防灾减灾等各方面进行融合。然资源监测”“数字化巡护监测”“人类干扰活动综合管理”“生态灾害防控”“公众服务”“自然教育宣传展示”等不同业务维度,提升现代化管理能力      

市林草局      

市应急局、高黎贡山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保山管护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8      

字国土建设:深化国土空间信息与监管平台建设,汇聚市基础地理、地理国情普查、遥感、土地、地质、矿产资源、耕地保护、地质环境、不动产、规划、管理等数据,形成国土空间治理“一张图”,为国土空间规划的编制、行政审批、监测监管、用途管制、巡查执法、决策分析提供有力的应用服务和技术支撑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市公安局、市林草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水务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29      

智慧水利建设:完善水利信息化基础设施,完善水库移动巡查、河湖巡查系统、水库大坝安全运行系统。建设水旱灾害预防系统、水利工程管理智能应用系统等,升级改造水资源管理系统。支持自来水厂提升生产自动化、智慧化水平,建设自来水营业服务系统及供水管网智慧监测系统      

市水务局      

市应急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0      

政务协同平台:围绕全市“公文交换、公文办理”为重点,推进电子公文系统建设,覆盖市、县、乡三级,推进全市党政机关内部办文无纸化进程。按照上级及本级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逐步实现与省级办公平台和市级各部门自建系统的对接。      

市政府办公室      

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建设数字社会服务新体系      

31      

卫生健康建设:建设保山市卫生健康信息化系统,互联互通各级医疗卫生机构实现信息,支撑分级诊疗、双向转诊等业务发展,为居民提供覆盖全生命周期的集预防、诊疗、康复和自主健康管理一体化的连续性、整合型的医疗健康服务      

市卫生健康委      

各级医疗机构、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2      

智慧教育建设:推进数字校园建设,推行学校“明厨亮灶”,普及网络学习空间,建设保山市教育基础平台、保山市教育大数据管理平台、保山市教育资源库,建设网络教研、教育评价、质量监测、精准教学、教师发展、装备管理等管理应用系统      

市教育体育局      

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各驻保高校、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3      

推进智慧人社:完善自建人社系统“保山市农村劳动力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及创业担保贷款管理系统”、“互联网+沪滇人力资源服务系统”和“农民工工资支付监管平台”;提升人社公共服务质量和水平,加快推进社会保障卡(电子社保卡)线上应用      

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4      

公共交通数字化系统建设:推出多种客运方式整合衔接的出行服务APP,提供“互联网+”智慧出行、车车通信、人车交互等车载服务,试点推广智慧车牌。加快智慧安检、自助托运等智能设施建设。继续推进“保交行”平台扩展应用场景和功能      

市交通运输局      

市文化和旅游局、市公安局、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5      

智慧停车场建设:对保山市中心城区规划建设智能停车场17处,设置停车位4984个,同时对6000个路内停车位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提供路内停车泊位与停车场智能泊车诱导、预约泊车、无感缴费等便民服务      

保山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隆阳区人民政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公安局      

36      

智慧城市及数字乡村建设:依据云南省新型智慧城市标准,选择综合条件较好、城市新区域,聚焦重点领域、关键环节有序探索推进保山新型智慧城市建设;在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工作中加快推进数字乡村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信息化基础设施,加快数字化转型,培育乡村数字经济新业态,推动乡村治理水平提升,推进乡村网络文化繁荣发展      

市发展改革委、市委网信办、市乡村振兴局      

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7      

智慧社区建设:加快推进社区网络设施、智能终端等统筹建设,深化社区网格化数字管理模式应用。加快推广无接触配送,鼓励建设快递末端综合网点和非直接接触式智能投递终端。共建社区自助服务、智慧零售、智能配送等终端设施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公安局、市邮政管理局      

探索数字城市治理新实践      

38      

保山“城市大脑”建设:建设城市治理各领域一体化数据库,加快城市数据资源归集、治理、共享,建立健全各领域算法模型,打造数据分析、技术应用及各业务领域服务平台,建设城市综合治理中心,提高智能感知、分析、运行和处置能力      

市发展改革委、保山市永昌投资开发(集团)有限公司      

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39      

“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建设全市统一的二、三维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实现交通、公安、环保、应急等重点领域实时监控、智能研判、精准调度的市域治理“时空一张图”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各县(市、区)人民政府、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市生态环境局、市应急局等      

40      

城市地下综合智慧管廊建设:将保山市中心城区19条综合管廊及三座监控中心进行智慧化改造和优化升级,强化对综合管廊内管线、环境、设备及运行进行实时动态监控、运营管理及安全预警、快速响应、及时处置。      

保山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隆阳区人民政府、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市工业和信息化局、市能源局、市应急局、保山电力股份有限公司      

营造健康安全数字生态      

41      

数据资源体系建设:构建互通共享的政务数据资源体系包括数据管理、数据资源统筹汇聚、数据资源共享、数据安全、数据流通等方面,建设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按照统一的数据采集与交换标准,与省级数据、各单位各部门实现数据共享交换      

市委网信办      

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42      

安全保障体系建设:建设市、县两级网络安全应急指挥中心,按照网络安全技术标准,逐步建设覆盖网络、主机、操作系统、数据、应用各层级的纵深防御手段和防控中心,制定完善应急预案,强化日常监测和应急处置能力。建设“数字保山”国产密码基础支撑体系,推广国产密码应用。建设网络安全监测与态势感知平台,推动攻防演练、应急处置等工作      

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国家密码管理局      

市直各单位,各县(市、区)人民政府      

    

附件2  

  

重点项目清单  

数字保山“十四五”发展规划重点项目清单  

序号      

项目名称      

主要建设规模及内容      

计划投资(亿元)      

项目单位      

1      

全光网升级改造项目      

点实施城域出口带宽、核心光缆、县乡光缆、主干光缆、传输管道等方面基础设施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通信光网络基础。在市县区重点场所、重点小区部署千兆网络,进行千兆示范小区建设。实施100%覆盖行政村宽带网络接入能力达百兆以上。      

9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      

5G、4G网络建设提升项目      

大5G基站选址、用电支持力度,实施4G补盲提速工程。逐步实现市级中心城区和各县市区城区重点区域5G信号全覆盖,光纤宽带网络向乡镇和农村地区延伸覆盖。      

20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      

态势感知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态势感知平台,在重点行业和重点领域,应用态势感知技术,实现“威胁识别、精准监管、整体协调、预警响应”的一体化管理能力。      

0.5      

市委网信办      

4      

智能充电桩建设项目      

规划充电桩布局,在全市公共停车场、高速公路服务站、旅游景区等重点公共场所建设规模适度超前的智能充电桩,新建充电桩1675个。打造数字充电平台,提供方便快捷、智能高效的“互联网+充电”服务。      

2      

市能源局      

5      

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改造工程      

待项目获得工信部批复后,各运营商将投资改造提升我市骨干网络和国际数据中心通道设备设施。争取新设中缅国际信道出入口局,建设直达国际的互联网信息“高速公路”。新建2台MSE作为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专用MSE;新建100GE链路2条、10GE链路12条;新建主干光缆144芯29公里。      

0.5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6      

电子政务外网提升项目      

提升电子政务外网承载能力和覆盖范围,结合业务需求加快推进纵向电子政务外网实现万兆到市、千兆到县、百兆到乡村,实现市(区)、县、乡、村级全覆盖。推进电子政务外网IPv6部署,加快存量非涉密业务网络与电子政务外网整合,提高电子政务外网集约化管理程度。      

3      

市委网信办      

7      

一体化政务服务建设项目      

依托云南省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整合现有各部门政务服务事项前端受理入口,建设保山市智慧政务一体化政务服务平台。建设智慧政务服务大厅,建设智慧政务服务机器人系统,市、县区共建设8套;建设智慧政务导办系统,市、县区共建设6套;建设智慧政务监督评价系统,市、县区、乡镇街道各1套,共78套;建设市县乡级一体化政务服务自助办理终端96套,市级、县级各4套,共24套,乡镇(街道)各1套,共72套。      

2      

市政务服务局      

8      

保山市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平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建设项目      

围绕“数字保山”建设要求,运用信息技术,实现公共资源交易电子化交易过程中产生的电子文件的电子归档和长久保存,建设标准统一、记录完整、利用高效、安全保密的保山市公共资源交易平台电子档案管理系统。      

0.5      

市政务服务局      

9      

智慧监管平台      

依托企业法人库建设市场主体智慧监管平台,建设即时化、可视化、智慧化,全覆盖、全轨迹、全流程,大数据、大支撑、大融合、大监管的智能指挥平台和智慧监管系统。运用大数据新思维和新技术,协助政府及各职能部门科学决策,全面提升监管水平和监管效能。      

0.5      

市市场监管局      

10      

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建设项目      

紧紧围绕城市运行安全高效健康、城市管理干净整洁有序、为民服务精准精细精致,构建具有保山特色的市级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推动跨部门、跨区域、跨层级应用,强化综合治理、统筹协调、指挥调度、监督考核、监测预警、分析研判和综合评价,逐步实现城市运行“一网统管”。各县市区根据市级项目规划设计方案,全面完成市容环卫专项、市政公用设施管理专项、污水收集处理监测专项、建筑工地管理专项、燃气安全专项、防洪排涝专项等6个专项业务系统建设,以便完成省、市、县(区)三级数据交换共享和互联互通,保障全市城市运行管理服务平台的运行成效。      

0.8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11      

数字交通建设项目      

建设全市智慧交通指挥中心、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大数据可视化平台、综合交通运行数字全监管平台、综合交通运输协调应急指挥系统、综合交通辅助决策支持系统及“四好农村路”智慧交通综合管理系统。含交通信号控制系统、高清电子警察系统、违法停车抓拍子系统、卡口抓拍子系统、辅助监控子系统、流量采集及诱导发布子系统等6个子系统及地面标线、指示箭头、路面指路牌、路名牌、标示牌、信号灯杆件、电子设备杆件等道路设施。      

5      

市交通运输局、市公安局交警支队      

12      

新一代公安大数据智能化      

建设新一代公安信息网,搭建安全数据交换平台、安全访问平台;建设云计算平台和大数据平台,实现对各类资源的统一管理、监控和调度;建设安全防护体系,对基础设施、云计算平台、数据、应用、网络、边界、终端和运行等进行全方位安全防护;建设运维运营平台,实现服务自助化。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共享平台联网应用,在公安目前已建的视频共享平台基础上,根据视频监控资源整合需要进行扩容建设,在市级对各类视频监控资源进行整合、共享;建设视频图像解析中心,对外提供视频图像分析、大数据分析研判等应用;持续建设公共安全视频监控。到2024年底,建成标准统一、运行规范的跨层级联网的视频监控图像信息系统。      

1.5      

市公安局      

13      

智慧消防建设项目      

消防物联网建设:2025年前全市567家重点单位完成安装消防物联网设备,全面接入消防指挥平台,实现联网运行、同步预警。      

现代化消防指挥信息平台:消防指挥调度网整体迁移并轨应急指挥骨干网,带宽符合上级要求,配套开展基础网络设施升级改造。在现有接警调度系统基础上,新建实战指挥平台和接处警智能辅助两大系统,建成支队移动指挥指挥平台,所有队站配备移动指挥终端。对5个消防救援队伍华平指挥终端更新换代,补齐永盛、和顺两个站点华平指挥终端。      

应急通信装备:所有8个消防救援站至少培养2名无人机飞手,至少配备1驾无人机,组建全市无人机侦查编组;支队本级及7个消防救援站至少配备1台轻量型卫星便携站,所有4G团传设备升级为5G;支队本级增配动中通卫星先导车1辆。      

0.27      

市消防救援支队      

14      

      

立体化边境防控体系技防建设项目      

前端建设:建设视频监控球机、视频监控枪机、高清高倍摄像机、车辆卡口、人脸抓拍摄像机等一批监控卡口设备,配备PDT基站、数字集群对讲机、移动警务核查终端、4G执法记录仪、无线接入笔记本电脑、卫星电话、动中通卫星通信车、应急通信指挥车、无人机、无人机反制设备等一批应急通信保障设备。      

后台建设:建设视频结构化、图片解析支撑服务器,云计算平台、边境管控大数据平台、数据安全传输通道、视频安全边界平台、视频专网扩容、共享平台和联网平台软硬件支撑能力扩容,存储空间扩容、抵边警务室视频监控中心、视频数据汇聚平台、视频专网安全体系等一批后台设备和系统。      

4      

市委政法委、市公安局、腾冲市人民政府、龙陵县人民政府、市边境管理支队      

15      

保山市“智慧应急”和高黎贡山生物生态安全风险防范信息化建设项目      

围绕保山市行业领域安全生产监测、自然灾害监测、城市风险安全监测等应用需求,通过指挥信息网、政务外网等接入部、省级下发的国家应急指挥综合业务系统、应急指挥一张图等应急管理系统平台,汇集相关部门已有系统的城市安全感知数据,配合有关部门加强大型建筑、重大公用设施、地下管网及综合管廊、公共空间、消防重点单位、重大活动保障等感知网络建设,通过综合运用现代化信息技术,整合优化应急体系现有各类系统、视频、数据资源,搭建高度集成、互联互通、灵活调度的应急综合应急指挥中心,为形成“统一指挥、专常兼备、反应灵敏、上下联动、平战结合”的应急管理体制、建立高效科学的自然灾害防治体系、事故灾难预防体系提供基础支撑。      

0.5      

市应急局      

16      

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      

围绕应急广播系统市、县两级平台建设,完成平台制作播发、调度控制和基础服务等项目建设,市级平台负责与市级政府信息发布部门对接,管理和调度市级应急广播资源,实现市级的应急播发;县级平台可接收和处理上级应急广播平台转发应急广播消息,同时实现对所在县的应急广播资源统一管理接收县级应急广播发布需求和县级应急广播平台转发的应急广播消息。      

0.6      

市广电局、各县(市、区)广电局      

17      

森林防火监测体系建设项目      

森林防火视频监控系统智能前端及信号传输系统、监控指挥中心、森林防火通讯系统和视频会议系统等, 构建“天空地”为一体的森林火灾防控体系。      

3      

市林草局      

18      

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      

汇聚市基础地理、地理国情普查、遥感、土地、地质、矿产资源、地质环境、不动产、规划、管理等自然资源系统所属信息资源,并共享交换发展改革、生态环境、住建、交通、水利、农业农村、气象、统计等部门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建设包括自然资源“一张图”数据资源体系、国土空间基础信息云管理与服务平台、基础设施等内容的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大数据平台,实现与省级平台的融合,支撑国土空间规划编制、核查、审批、实施、监测、评估、预警全过程。      

0.5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19      

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系统      

围绕全省空间用途管制试点工作,搭建国土空间用途管制系统。根据省自然资源厅统一安排,以国土空间基础信息平台及国土空间规划“一张图”实施监督系统为基础,将已有的全省征地管理、供地管理、审批协同、指标管理、三维管控、地灾防治等系统进行整合,实现空间用途管制数字化。      

1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0      

自然资源智慧监管执法系统      

聚焦自然资源领域违法多发、执法困难的情况,借鉴浙江、江西等发达地区经验,新建智慧监管执法及指挥系统,实现违法行为智能识别、智能取证、智能推送及违法处置统一监管指挥等,并分批次逐步实现监控前端全市范围全覆盖。      

1      

市自然资源和规划局      

21      

智慧环保项目      

搭建智慧环保平台,建设生态环境一张图、污染源在线监测系统、生态环境质量监测系统、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系统等,以及水质自动监测站、空气自动监测站、土壤监测点、噪声监测点,逐步建立生态环境数据库,加强生态环保数据整合共享,围绕大气环境监测、水环境监测、土壤环境监测、噪声环境监测及机动车尾气遥感监测、污染源在线监测等,逐步做好监测数据的应用,增强对生态环境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监测,提高服务能力实现生态环境综合决策科学化、监管精准化、数据服务便捷化。      

1.5      

市生态环境局      

22      

数字林草项目      

以林草地理信息平台为抓手,形成汇聚各方面林草数据的资源整合,以高黎贡山等地区为重点,建立覆盖全区的基于无线自组网实时监测体系,利用人工智能、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手段,建设覆盖“自然资源监测”“数字化巡护监测”“人类干扰活动综合管理”“生态灾害防控”“公众服务”等方面的平台,建设森林草原资源监测管理、林草防灭火、防灾减灾、科技推广、数字化保护地等模块组成的综合平台。      

1.2      

市林草局      

23      

保山市智慧水利项目      

构建天空地一体化水利感知网;建设数据资源池,全面整合水利行业数据,融合相关行业和社会数据,开展水利数据治理,形成标准一致的基础数据资源;建立数据分析和挖掘模型,构建面向业务和综合决策的多级水利数据分析平台;建设应用支撑平台和智慧使能平台;建设水利模型库、学习算法库、感知使能库、知识图谱库等;升级改造水资源管理系统;建设水利综合门户、水旱灾害防御系统、水利工程建设管理系统、水利工程运行管理系统、农村水利水电管理系统、水政执法系统。      

3.5      

市水务局      

24      

智慧司法指挥中心建设      

全市司法系统和政法系统联网的现代化指挥中心,指挥中心覆盖所有乡镇。安全便捷的实现法律咨询、诉前调解、远程探视、律师会见等场景,将“智慧司法”建设的成果转化为服务全县司法行政的实战应用。      

0.3      

市司法局      

25      

政务协同建设项目      

围绕全市‘公文交换、公文办理'为重点,推进电子公文系统建设,覆盖市、县、乡三级,推进全市党政机关内部办文无纸化进程。按照上级及本级电子政务主管部门的安排部署,逐步实现与省级办公平台和市级各部门自建系统的对接。      

0.02      

市政府办公室      

26      

智慧党建项目      

“智慧党建”可视化调度指挥中心,总控系统、音频扩声系统等硬件设备采购及安装调试,网络环境及安全设备等软件系统运维等;建设县、乡、村远程随机调研系统站点,配置摄像头、存储卡、拾音器等设备的采购安装及调试,网络环境及安全设备等软件系统运维等。      

0.5      

中共保山市委组织部      

27      

保山市工业互联网公共基础支撑平台      

依托省级工业互联网基础平台,打造具有保山特色的工业互联网PaaS层支撑平台,建设保山工业互联网应用平台中心、保山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      

0.8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28      

保山市数字农业建设项目      

1、农业公共信息服务门户;2、综合信息服务平台(农产品价格及销量监测、农业生产监测及产量预测、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系统、三农服务等)3、质量安全追溯平台(信息采集、质量检测、政府监督、公众查询);4、 GIS数据平台,在保山市优势特色农产品产区,应用遥感技术和卫星图处对墒情、苗情、长势、病虫害、轮作休耕、产量监测等进行算法识别,结合各确认的农业物联网示范基地和数字农业试点县建设的采集的环境监测数据,包括各基地的获取的温、光、湿、水、肥、气等数据,对数据进行处理加工和叠加分析,实现重点农业产品区域和企业数据的数字化管理,同时为主要产品的生产过程管理,病虫害监测预警、专家远程服务等提供支持与支撑。该部分内容可与智慧城市项目联合共同推进;5、保山市畜牧科技信息化平台建设项目。建立一个数据中心和四个系统,形成全市畜牧业大数据服务中心和全市畜牧养殖一条线、一张表、一张图的功能,实现市、县、乡、企四级畜牧业数据服和和展示,达到动态、准确、方便挖掘利用畜牧业数据和展示畜牧业效果的目的,为畜牧业物联网建设打下坚实基础。6、隆阳区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建设综合信息化管理服务平台、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系统、综合监测体系、农机装备信息化等;建设物联网监测系统、“互联网+”农产品平台、环境自动测报系统等。7、施甸县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水稻品种)。建设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天空地一体化观测系统,综合监测体系,农机装备信息化系统,智能病、虫情测报系统等。8、昌宁县国家数字农业创新应用基地建设项目(茶叶品种)。建设综合信息化服务平台、环境信息采集系统、智能化管理服务系统、水肥一体化系统等。      

5      

市农业农村局      

29      

智慧绿色能源项目      

智慧电网建设,对现有发电设施、用电设施和电网智能化改造,探索发展智能电网、智能微网,推进“源网荷”协同调度,精准匹配电力供需。推动能源供应全面数字化联网,推广智能电表应用。智慧水网建设,改造各类水务系统,推广智能水表等产品应用,实时感知供排水系统的运行状态,实现供水生产自动化、水质水量监测现代化,增加供水生产调控能力和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推进燃气系统改造,推广智能燃气表,实现远程数据传送、自动抄表、阶梯气价计算、收费系统对接、设备故障报警等功能。      

4      

市能源局、市水务局、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30      

数字文化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室内展馆布展工程及装饰装修设计施工一体化,安装网络和数字化设施,购置服务设备、演出设备、展览设备、培训设备、影视影片制作、物理沙盘、数字沙盘、模型展品、互动展项和三维城市数据等制作。      

2      

市文化和旅游局      

31      

智慧文旅平台项目      

打造保山智慧旅游平台,上线腾冲司莫拉、青华海国家湿地公园景区智慧旅游服务内容。建立旅游资源库,全面汇聚文化旅游行业信息和服务信息,实现旅游有关领域、体系和各业态单位数据的集中统一采集、存储和处理,形成相互之间信息的互通互联、共享和查询,以及与国家、全省文化旅游等旅游大数据交换。旅游大数据研发应用,实现对旅游景区的游客数量、结构特征、兴趣爱好、上网行为、消费习惯等信息的收集与分析。构建跨区域、跨平台、跨网络、跨终端的旅游目的地网络营销体系,建立广播、电视、短信、多媒体等传统渠道和移动互联网、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体渠道相结合的全媒体信息传播机制,实现基于信息化的精准营销。      

1      

市文化和旅游局      

32      

智慧景区建设项目      

推进银杏村、国殇墓园、司莫拉幸福佤乡景区、高黎贡山茶博园、石瓢温泉等智慧旅游景区建设,制作景区视频,完善智能停车场、智能酒店、智能餐厅、无人商店等景区公共服务配套设施建设,实现免费WIFI全覆盖。      

1.5      

市文化和旅游局      

33      

生物资供应链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集中供应配送站点或社区超市、低温仓储库区,配套建设供应链平台及服务端、移动端系统、结算体系、物流配送管理体系、支付交易体系等。      

3      

保山城投建设投资开发有限责任公司      

34      

智慧物流建设项目      

依托云南保山产业园区物流园、保山蒲缥物流园区、板桥小永物流园区、腾冲猴桥国际物流园等物流园区建设,进一步构建完善物流信息共享互通体系,推广智能仓储系统、冷链物流中心等建设,推动物流追踪与物资管理、智能调度与高效储运、无人搬运与智能码垛、物流无人机等新技术新产品应用。以网络货运平台为基础,集成现有多个系统,建设适用于多种物流方式,多种业务类型,功能齐全的综合型智慧物流服务平台。      

10      

市商务局      

35      

5G+智慧工厂示范项目      

保山产业园,围绕重点产业,支持企业建立ERP、生产、物流、能源、设备、工业大数据平台等信息系统,增建软件平台、服务器、基站、数通设备、存储设备。      

2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6      

智慧园区建设项目      

围绕“一线两园”及“园中园”的管理特色及服务需要,建设园区资源管理平台、能耗监控平台、安全监管平台、公共服务平台、招商平台、物业办公平台等。      

1.5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7      

保山市水电硅材产业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项目      

整合水电硅材产业上下游资源,加快行业内部工业互联网平台建设,实现对产品和生产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以及企业的数字化转型。      

1      

市工业和信息化局      

38      

保山市卫生健康信息化平台      

升级改造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系统,建设医共体信息化系统,部署保山市级全民健康平台,整合市级医疗机构电子病历数据。建设保山市城市医联体系统、卫生健康综合监管信息平台、信息惠民服务平台、专科联盟系统,升级改造公共卫生系统。      

4      

市卫生健康委      

39      

智慧教育建设项目      

中小学教育专网建设(有线、无线网络同步覆盖);“一屏两机”(多媒体交互大屏、互动直录播设备、学习行为记录设备)配备;搭建保山市教育基础平台、保山市教育大数据管理平台、保山市教育资源库,建设网络教研、教育评价、质量监测、精准教学、教师发展、装备管理等管理应用系统。      

8      

市教育体育局      

40      

智慧停车场建设项目      

规划建设智能停车场、设置停车位,对停车位进行智能化改造升级,包含地磁监测建设、高位视频监测及收费指示牌建设及综合交通诱导屏建设,提供路内停车泊位与停车场智能泊车诱导、预约泊车、无感缴费等便民服务。      

11      

保山建设投资集团有限公司      

41      

智慧乡村建设项目      

搭建以村为单位的移动端信息化服务平台,实现党务、村务、政策最新信息的宣传学习,突出便民服务。包括:村务公开、乡村概况、乡村旅游、村内劳务、种养技术等;物联网+乡村建设,架设物联网设备、LED屏、监控摄像头、红外探测器等。      

3      

市委网信办      

42      

智慧小镇建设项目      

对松山小镇、青华海等利用现有基础设施建设集数字运营、数字产业集聚、跨境电商、CBD中心、文化汇聚、产业孵化等数字经济示范区;配置精细化导览标示系统、智慧厕所、智慧停车场、智慧安防、智慧客服、5GWiFi、刷脸支付、无人机巡航、人脸识别系统、环境监测以及智慧化综合管理平台等各项智能化场景的服务与体验。      

2.5      

市文化和旅游局      

43      

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建设项目      

建设智慧社区综合服务管理平台,对接主城区统一的二、三维一体化地理信息平台,全域全量采集水、电、气、热、安防、消防、电梯、水泵、 照明、管线、变压器、车辆与人员进出等物业管理数据,为社区居民提供线上报修、线上缴费、车位查询、儿童防走失等生活服务;对接各类政务服务、公共事业服务平台,链接各类电子商务平台,实现资源、信息和流程协同,为社区居民提供政务服务、线上医疗、居家养老、社区服务、家政服务、智慧零售、快递外卖代收等便利服务。      

1.5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      

44      

保山“城市大脑”建设项目      

建设包含数据采集、数据标准、数据治理、数据分析建模的数据资源中心,构建包含统一身份认证平台、统一支付平台、电子证照、信用等的共性应用服务组件,构建包含人工智能、区块链、大数据等的共性技术服务组件,建设多源数据接入、多场景模板、多图标组件、应用在线分享的可视化城市治理中心,建设统一安全及运维体系。在隆阳区数字化城市管理信息应用平台的基础上优化升级,拓展施甸县“中心城市联动发展区”功能,逐步搭建全市城市管理服务平台。建设包括城市管理基础数据、城市管理部件事件数据、城市管理行业应用数据、相关行业数据、公众诉求数据和舆情监测数据的保山市级综合性城市管理数据库,业务指导系统、指挥协调系统、行业应用系统、公众服务系统、数据汇聚系统和数据交换系统。与国家平台、省级平台联网互通,预留联通县(市、区)平台的数据共享与交换接口,通过国家电子政务外网等交换网络,实现平台间数据共享、业务协同。      

2      

山市永昌产业发展有限公司      

总计      

126.99      

      

附件  

  

主要预期指标说明  

指标名称(单位)      

计算方法      

光纤宽带用户占比(%)      

光纤宽带用户数/固定互联网宽带用户总数×100%      

互联网出口带宽(Tbps)      

统计数据,本市电信企业与其他地市电信运营企业之间的互联网连接总带宽。      

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数量(条)      

计数据,全市获批建设的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数量。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数量是指面向外向型产业园区建设的直达我国互联网国际关口局的专用链路,以优化提升园区国际通信服务能力。      

5G基站数量(个)      

统计数据,全市整网5G基站总数量。      

新能源汽车充电桩保有量(个)      

统计数据,全市新能源汽车充电桩总数。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      

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全市GDP增加值×100%      

电子信息制造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统计数据,全市从事电子信息制造业的企业主营业务年度收入。电子信息制造业是研制和生产电子设备及各种电子元件、器件、仪器、仪表的工业,主要包括计算机制造、通信设备制造、广播电视设备制造、雷达及配套设备制造、视听设备制造、电子器件制造、电子元件制造、通用仪器仪表制造等行业。      

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主营业务收入(亿元)      

统计数据,全市从事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企业主营业务年度收入。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是指利用计算机、通信网络等技术对信息进行生产、收集、处理、加工、存储、运输、检索、利用并提供信息服务的业务活动,主要包括信息技术咨询、信息技术系统集成、软硬件开放、信息技术外包等。      

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平台(个)      

统计数据,全市获评省级工业互联网应用示范平台的数量。      

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企业(个)      

经过工业和信息化部认定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达标的企业数量。两化融合管理体系贯标是指工业和信息化部通过评审,认定申报企业符合《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基础和术语》和《信息化和工业化融合管理体系要求》两项国家标准,并给予评定证书和补贴的工作体系。      

政务数据资源目录编制率(%)      

已编制数据目录数/市级部门应编制数据目录数×100%      

政务系统上云率(%)      

上云政务系统数/全市自建政务系统总数×100%      

政务服务事项网上可办率(%)(涉密事项除外)      

可网上办理的政务服务事项数/政务服务事项(涉密事项除外)总数×100%      

政务服务事项全程网办和零跑动率(%)      

支持全程网办和零跑动的政务服务事项数/政务服务事项总数×100%      

数字校园示范学校(个)      

统计数据,获评数字校园示范学校的校园数量。数字校园示范学校是指以信息技术为基础,通过对校园的基础设施、教学资源和教育活动进行数字化改造,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实践的深度融合,优化教学、教研、管理和服务等过程,形成典型经或成果,发挥示范带动作用的学校。      

二级以上公立医院电子病历普及率(%)      

已建立电子病历系统的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数/全市二级以上公立医院总数×100%      

数字化城管覆盖率(%)      

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综合指挥系统覆盖区县数/全市区县总数×100%      

城市管理和市民服务综合指挥系统是指通过多部门信息共享、协同工作,构建起沟通快捷、责任到位、处置及时、运转高效的城市管理、公共服务的监督和处置新机制。      


附件  

  

名词解释  

一、新基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简称:新基建),主要包括5G基站建设、特高压、城际高速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新能源汽车充电桩、大数据中心、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七大领域,涉及诸多产业链,是以新发展为理念,以技术创新为驱动,以信息网络为基础,面向高质量发展需要,提供数字转型、智能升级、融合创新等服务的基础设施体系。  

二、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缩写为IOT):指通过各种信息传感器、射频识别技术、全球定位系统、红外感应器、激光扫描器等各种装置与技术,实时采集任何需要监控、 连接、互动的物体或过程,采集其声、光、热、电、力学、化 学、生物、位置等各种需要的信息,通过各类可能的网络接入,实现物与物、物与人的泛在连接,实现对物品和过程的智能化感知、识别和管理。  

三、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缩写为AI:它是研究、开发用于模拟、延伸和扩展人的智能的理论、方法、技术及应用系统的一门新的技术科学。  

四、大数据:是指无法在一定时间范围内用常规软件工具进行捕捉、管理和处理的数据集合,是需要新处理模式才能具有更强的决策力、洞察发现力和流程优化能力的海量、高增长率和多样化的信息资产。  

五、云计算:狭义上讲,云计算就是一种提供资源的网络,使用者可以随时获取“云”上的资源,按需求量使用,并且可以看成是无限扩展的,只要按使用量付费就可以。从广义上说,云计算是与信息技术、软件、互联网相关的一种服务,这种计算资源共享池叫做“云”,云计算把许多计算资源集合起来,通过软件实现自动化管理,只需要很少的人参与,就能让资源被快速提供。  

六、区块链:从科技层面来看,区块链涉及数学、密码学、互联网和计算机编程等很多科学技术问题。从应用视角来看,简单来说,区块链是一个分布式的共享账本和数据库,具有去中心化、不可篡改、全程留痕、可以追溯、集体维护、公开透明等特点。这些特点保证了区块链的“诚实”与“透明”,为区块链创造信任奠定基础。  

七、数字孪生:是充分利用物理模型、传感器更新、运行历史等数据,集成多学科、多物理量、多尺度、多概率的仿真过程,在虚拟空间中完成映射,从而反映相对应的实体装备的全生命周期过程。  

八、超算中心:超级计算中心是以超级计算机为基础,面向科研、国民经济、社会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等突出问题和核心技术,是着重对准解决普通计算机和服务器不能完成的大型复杂课题而建设的,相对于早期的计算中心而言,它的计算能力有了巨大的飞跃,可应用的领域和使用模式更有了极大的拓展。超级计算中心是建立在足够的科技创新能力和应用需求基础上的,是一个国家和地区的自主创新能力和综合竞争力的具体体现。  

九、AR:增强现实Augmented Reality,缩写为AR技术是一种将虚拟信息与真实世界巧妙融合的技术,广泛运用了多媒体、三维建模、实时跟踪及注册、智能交互、传感等多种技术手段,将计算机生成的文字、图像、三维模型、音乐、视频等虚拟信息模拟仿真后,应用到真实世界中,两种信息互为补充,从而实现对真实世界的“增强”。  

十、VR: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缩写为VR)技术,又称灵境技术,是20世纪发展起来的一项全新的实用技术。虚拟现实技术囊括计算机、电子信息、仿真技术,其基本实现方式是计算机模拟虚拟环境从而给人以环境沉浸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