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5-X-06_A/2017-1024050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部门决算
  • 发布日期
  • 2016-09-20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度部门决算

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2015年度部门决算

第一部分 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能

1.参与制定和修订动物疫病防控规划、体系建设规划及重大动物疫情应急预案,负责提出重大动物疫情处置技术方案。

2.承担动物疫病的监测、检测、诊断、流行病学调查以及其他预防、控制等技术工作

3.负责动物疫病预防技术指导、技术培训、科普宣传。

4.负责重大动物疫病强制免疫生物制品的统一调供和储运管理。

5.承担动物产品安全、兽药、饲料相关技术检测工作

6.完成上级主管部门安排的其他工作任务。

二、部门基本情况

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同时加挂“保山市饲料兽药监测所”、“保山市畜产品安全检测中心”,属于市一级动物疫病预防控制、畜产品安全检测和兽药饲料检验的技术支持机构。

2015年,在省级业务部门的支持和指导下,在市畜牧兽医局的正确领导下,经过与各县区的密切配合和中心全体职工共同努力,全面完成省市下达的畜禽免疫、动物疫病监测、疫病防控净化、兽药饲料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任务,较好地发挥了市级动物疫控和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支持机构的作用。

2015年我中心人员编制22人。年末在职职工20人:正高职2人、副高职3人、中职10人、初职3、技工2人。退休职工12人。

实有车辆编制2辆,在编实有车辆2辆。另有一辆疫苗运输专用冷藏车没有编制,使用的是防疫专项经费。

第二部分 2015年度部门决算表 (见附表)

第三部分 2015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 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2015年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决算总收入455.7万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405.34万元,占总收入的88.95%;上级补助收入50.36万元,占总收入的11.05%。

二、 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部门决算总支出499.91万元,其中:基本支出190.66万元,占总支出的38.14%;项目支出309.25万元,占总支出的61.86%。

(一)基本支出情况。2015年用于保障我中心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190.66万元,,占本年支出的38.14%。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支出占基本支出的60.48%;办公经费、水电费、汽燃费、差旅费等日常公用经费占基本支出的7.52%;退休人员退休费、遗嘱补助等支出占基本支出的31.91%;其他资本性支出占基本支出的0.09%;

(二)项目支出情况。2015年用于保障我中心为完成特定的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309.25万元,占本年支出的61.86%,比上年增加了34.07%。其中103万元用于委托各县区、乡镇、村寨进行马传贫专项治理、动物疫病防控、畜产品安全检测等工作经费。开展工作情况和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见第四部分。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2015年部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405.34万元,占本年支出合计81.08%。按支出功能分类主要用于以下方面:

(一)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60.41万元,主要用于我中心发放退休职工退休费59.8万元、遗嘱补助0.13万元、退休公用支出等0.48万元。

(二)农林水支出317.14万元,主要用于事业运行130.24万元;病虫害控制(动物防疫、专项病防治等)155万元;农产品质量安全(饲料、兽药、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等)31.9万元。

(三)其他科学技术支出2.79万元,用于科技服务“三区”专项。

(四)食品安全事务支出25万元,主要用于畜产品安全风险监测专项。

四、“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

我中心2015年财政拨款“三公”经费决算总额6.96万元,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4.96万元、公务接待费2万元。

五、相关口径情况说明

(一)相关口径说明

1、基本支出中人员经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务支出、其他资本性支出等人员经费以外的支出。

2、“三公”经费: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及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工作人员公务出国(境)的住宿费、旅费、伙食补助费、杂费、培训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指单位公务用车购置费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用车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包括省部级干部专车、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3、“三公”经费决算数:指各部门(含下属单位)当年通过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支出数(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四部分 保山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

2015年开展业务工作情况和取得的主要事业成效

一、畜禽免疫工作

1.疫苗调供全年调供重大动物疫病疫苗2334万毫升(头份),其中:禽流感H5N1疫苗215万毫升、禽流感H5H9疫苗80万毫升、禽流感新城疫二联苗300万羽份,猪口蹄疫O型灭活疫苗400万毫升、合成肽疫苗200万毫升,牛口蹄疫O+亚Ⅰ+A型三价苗149万毫升、羊口蹄疫O+亚Ⅰ双价疫苗85万毫升,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活疫苗420万头份,猪瘟脾淋苗440万头份,小反刍兽疫疫苗45万头份。订购发放畜禽常规疫苗30个品种592.92万头份(其中狂犬病疫苗13.7万头份、羊痘疫苗26.3万头份),为全市畜禽免疫提供了物资保障。

2.畜禽免疫全年各种重大动物疫病免疫畜禽1924.04万头只,其中:猪口蹄疫341.25万头、牛口蹄疫84.33万头、羊口蹄疫82.09万只、猪瘟341.25万头、高致病性猪蓝耳病341.25万头、高致病性禽流感833.87万只。全市春秋两防免疫反应猪13010头、牛2039头、羊5130只,反应率分别为:0.38%、0.24%、0.62%;免疫反应死亡猪1575头、牛34头、羊195只,反应死亡率分别为:0.05%、0.004%、0.002%。免疫密度和质量达到农业部的要求,免疫反应率和反应死亡率均控制在正常范围。其它疫病的免疫工作也有序开展,共免疫鸡新城疫601.41万只,狂犬病6.49万只、羊痘10.92万只、小反刍兽疫23.4万只。

3.新模式和新技术推广。认真贯彻落实市政府动物防疫“一意见、两方案”,全面推广“集中免疫、整村推进”免疫新模式和生猪“321”免疫新技术。全市5县(市区)、72个乡镇整村推进开展面达100%,881个行政村开展率达到85%,生猪“321”免疫新技术推广在5县(市区)、72个乡镇、881个行政村推广面均达100%。 

4.免疫档案规范化建设。年内统一订购发放《规模养殖免疫档案》1200本,《散养户免疫档案》3000本、《免疫户口册》28800本。根据省农业厅的要求,全市在规模养殖场建立《规模养殖免疫档案》,在村组建立《散养户免疫档案》,在农户建立《免疫户口册》,在乡镇兽医站建立免疫电子档案。截至2015年秋防,全市累计发放《规模养殖免疫档案》4042册、《散养户免疫档案》32325册、《免疫户口册》490985册。全市纸质免疫档案和电子免疫档案建立使用率达100%,《免疫户口册》覆盖率达90%。

5.畜禽疫病死亡率抽查。通过在五县(市区)选择10个乡镇、20个村、421户进行畜禽疫病死亡率抽查,2014年11月1日至2015年10月31日调查时限,全市猪、牛、羊、鸡死亡率分别为:1.37%、0.21%、1%、2.47%,均控制在省下达的3%、1.5%、2%、6%以内,表明畜禽防疫效果显著。

二、动物疫病监测

1.动物疫病(疫情)监测。完成动物疫病(疫情)监测8704份,其中:布鲁氏菌病检测6812份(猪1025份、其它:牛967份、奶牛41份、羊4779份),其中检出羊阳性25份、阳性率0.52%,猪、牛全部为阴性;口蹄疫感染状况检测455份(猪91份、牛182份、羊182份),检出猪阳性2份、牛阳性59份、羊阳性38份,阳性率分别为2.22%、32.42%、20.88%;猪伪狂犬病检测184份,检出阳性13份,阳性率7.07% ;猪圆环病毒病检测184份,检出阳性114份,阳性率61.96%;猪瘟带毒状况检测184份,全部为阴性;禽流感H7带毒状况检测885份,全部为阴性。此外,开展消灭马传贫净化检测7062份,检出阳性34份,阳性率0.48%。

2.重大动物疫病免疫效果监测。完成免疫效果检测7244份。其中:O型口蹄疫免疫抗体检测2747份(猪844份、牛956份、羊947份),抗体转阳猪481份、牛592份、羊585份,抗体转阳率分别为猪56.99%、牛61.92%、羊61.77%;禽流感抗体检测H5、H9各885份,抗体合格分别为659份、688份,合格率分别为74.46%、77.74% ;猪瘟免疫抗体检测920份,抗体转阳846份,抗体转阳率为91.96%;高致病性猪蓝耳病抗体检测920份,抗体转阳801份,转阳率87.07% ;新城疫免疫抗体检测887份,免疫抗体合格651份,抗体合格率为73.39%。

3.病原学监测采样送检。完成病原学检测、专项病样品采集送检2220份。其中:禽流感和新城疫病原学监测鸡喉气管200份、鸭喉气管100份、猪鼻腔棉拭子60份,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猪瘟、猪圆环病毒病、猪乙型脑炎、猪伪狂犬病病原学监测猪脾肺样品164份,小反刍兽疫监测羊血清180份、羊眼结膜棉拭子180份,蓝舌病监测牛血清30份、羊血清30份,禽流感市场定点监测禽喉气管420份、市场环境棉拭子420份,牛肺疫监测牛血清200份、牛肺10份,疯牛病监测牛脑干组织25份。此外,派人员协助省中心完成腾冲市边境动物疫情监测采样任务,共完成猪牛鸡血清、牛“OP”液、猪牛颌下淋巴等采样300份。

各项监测结果为防控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提供了科学依据,利用疫病监测结果编制《保山市2016年重大动物疫病和人畜共患病风险评估报告》,为政府和部门动物防疫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三、动物疫病防控净化

1.小反刍兽疫、羊痘、狂犬病防控。此三种疫病已纳入强制免疫方案,列为地方性强制免疫病种。各县(市区)上报免疫小反刍兽疫23.4万只、羊痘10.92万只、狂犬病6.49万只。2015年我中心督促指导隆阳区板桥镇长岭岗村、施甸县木老元乡木老元村、龙陵县碧寨乡新林村诊断、处置、扑灭3起小反刍兽疫疫情。组织开展狂犬病免疫监测,对7个乡镇11个村108户犬只采棉拭子进行病原学检测59份,全部为阴性,采血清进行免疫抗体监测103份,抗体阳性61份,阳性率59.2%。三种疫病在我市得到有效控制。

2.马传贫消灭净化检测。2015年省级下达我市检测马传贫7000匹任务。我市2015年普查登记存栏马属动物35108匹,其中马2164匹、骡23943匹、驴9001匹,分布为隆阳区17850匹、腾冲县6313匹、龙陵县6099匹、昌宁县3420匹、施甸县1426匹。共对244个村4760个养殖户进行采样检测,共采血清样品7062份,采样重点是骡,占采样数的71%。全年检测马属动物7062匹(其中马385、骡5012、驴1665),检测出阳性畜34(其中骡33、马1),占抽检总数的0.48%,分布于腾冲市22匹、龙陵县8匹、隆阳区4匹。阳性畜34匹全部作扑杀无害化处理,目前已有1个县2年未检出阳性,1个县1年未检出阳性,按照国家防治标准连续2年无阳性检出可以考核验收的规定,我市努力争取2018年实现与全省同步消灭马传贫。

3. 布鲁氏菌病、结核病监测净化。2015年全市完成布鲁氏菌病常规监测5625份(猪2247份、牛1670份、羊1708份),结果龙陵县检出外地购进牛阳性5份,阳性率0.09%,5头阳性3头同群牛全部扑杀深埋处理。我中心根据2014年的监测结果分析,组织对近年来从市外购进的羊和可能受到污染的羊群进行监测,排查紧急检测羊3832只(隆阳1634只、施甸206只、腾冲194只、昌宁930只、龙陵868只),检出布鲁氏菌病阳性羊25只(隆阳22只、施甸1只、腾冲1只、昌宁1只),占检测数的0.65%,全部扑杀无害化处理,基本肃清因引种传入我市的布鲁氏菌病阳性羊,之后对检出过阳性的羊群按技术规范进行定期监测净化。2015年,我市存栏黑白花奶牛274头,奶牛结核检测78头,检出阳性5头,全部扑杀无害化处理。

4. 专项病监测防控。根据省级动物专项病监测计划,开展马鼻疽、疯牛病、牛肺疫监测。2015年在五县(市区)5个乡镇、7个村、95户农户饲养的马属动物采用“变态反应”法对162匹进行马鼻疽检测,全部为阴性。按照省级要求在全市范围内组织开展疯牛病、牛肺疫流行病学调查和动物疫病巡查,重点调查市内牛的存栏和流动情况,未发现有从国外直接引入我市的牛。同时在隆阳区和腾冲市采牛脑脑干25份、牛血清200份、牛肺脏20份送国家流行病学中心外来病中心检测,全部为阴性。

四、兽药、饲料、畜产品安全检测。

1.兽药质量监督检验。年完成省下达兽药质量监督检验任务80批,其中保山市60批、怒江州20批保山市送检兽药样品60批,假冒合法企业兽药9批,占15%,检验51批,合格43批,检验合格率84.3%,较2014年的76.8%提高7.5个百分点,抽检总合格率71.7%,较2014年的66.2%提高5.5个百分点。怒江州送检兽药样品20批,假冒合法企业兽药3批,占15%,检验17批,合格15批,检验合格率88.2%,较2014年的80.8%提高7.4个百分点;抽检总合格率75%,较2014年的70%提高5个百分点。另外,受省兽药饲料检测所委托,完成对中牧实业股份有限公司保山生物药厂进行兽用生物制品批签发抽样20批次。

2. 饲料及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

(1)饲料质量检测。全年完成省级下达饲料产品抽样100批、检测130批(保山95批、德宏州35批)。保山市饲料产品质量抽检:在全市五县(市区)4个饲料生产企业、89家饲料经营户共抽检饲料产品100批(其中送省所检测5批),检测合格96批,合格率96%,比2014年(80%)提高16个百分点。德宏州抽样送检的饲料样品检测35批,检测合格32批,合格率91.4%,比2014年(82.9%)提高8.5个百分点。

(2)饲料中违禁添加物专项监测抽样送检。于8月份在隆阳区14个养殖场抽样14批(其中:育肥猪自配料6批,禽配合饲料5批,水产配合饲料1批,肉牛精料补充料2批),经省兽药饲料检测所违禁药物检测,合格率100%。

(3)生鲜乳质量安全监测抽样送检。于3月份对腾冲市2个生鲜乳收购站抽取生鲜牛奶2批,经省所进行三聚氰胺、革皮水解物检测,结果为合格。

(4)养殖环节“瘦肉精”专项监测于4月、7月组织完成隆阳区、施甸县40个规模养殖场(户)育肥猪、肉牛尿液中“瘦肉精”检测80份(隆阳区50份、施甸县30份),采用“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三并)胶体金法检测卡”进行筛查,初筛结果全部为阴性。

3. 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和风险监测。根据《云南省2015年食品安全专项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和风险监测方案》,全年完成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检580批次、风险监测70批次任务。对隆阳、昌宁、施甸、腾冲4县(市区)养殖、屠宰、流通环节进行畜产品抽样共650批次,其中:鸡肉50批、猪肉60批、牛肉20批次、羊肉20批次、猪尿460批、牛尿40批。共完成鸡肉样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检测30批,猪肉样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检测50批,鸡肉样品中己烯雌酚残留检测20批,猪肉样品中地塞米松残留检测10批,牛肉、羊肉样品中阿维菌素、伊维菌素残留检测40批,猪尿、牛尿样品中11种β-受体激动剂残留检测500批。检测结果全部合格。

4. 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根据《云南省2015年全省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实施方案》,2015年由我市承担对德宏州、版纳州实施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320批,由红河州承担对我市实施监测160批。分4次到德宏州芒市、梁河县、瑞丽市,版纳州景洪市、勐海县开展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在养殖、屠宰、流通环节共抽取畜产品样品320批次,其中:养殖场57个111批、屠宰场6个96批、农贸市场16个111批、超市2个2批。按照规定的相关检测标准和方法进行检测,共完成鸡肉、鸡蛋、猪肉样品中氟喹诺酮类药物残留量检测120批;猪肉样品中磺胺类药物残留量检测40批;猪尿样品中克伦特罗、沙丁胺醇、特布他林、氯丙那林药物残留检测160批,检测结果全部为合格。同时,协助红河州兽药饲料监察所完成对我市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采样。分别2次在我市隆阳区、施甸县、腾冲市养殖、屠宰、流通环节抽取畜产品样品160批,其中养殖场37个70批、屠宰场3个58批、农贸市场4个28批、超市4个4批。现场检测80批,结果全部为阴性,实验室检测80批,全部为合格。

5. 猪肉“瘦肉精”专项检测。受市食品安全委员会办公室委托,承担完成全市生猪肉抽检300份任务。制订《保山市生猪肉安全风险监测实施方案》,于7—10月组织4县(市区)动物疫控中心、动物卫生监督所,完成全市生猪肉抽检300份任务,用猪尿瘦肉精残留间接评价生猪肉的安全风险。共完成猪尿中盐酸克伦特罗、莱克多巴胺、沙丁胺醇残留检测300份,其中:养殖环节110、屠宰环节190份(隆阳区120施甸县50份、腾冲市80份、昌宁县50份),初筛结果全部为阴性。

上述各项兽药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验检测的结果,为保山市及相关州市加强畜牧业投入品和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提供了科学依据,为开展畜产品安全风险评估和推广健康养殖技术提供了科学依据。

五、完成的其他工作任务

1.认真组织开展动物防疫技术培训

年内承担完成省动物疫控中心组织举办的全省马传贫防控技术培训班1期。国家和省级专家,全省16个州市动物疫控中心领导和业务骨干,部分县区中心主任,保山市5县区中心领导和业务骨干共80余人参加培训会。 通过此次培训,进一步统一了全省消灭马传贫工作的目标、技术和措施,为扎实规范推进全省消灭马传贫工作打下了基础。年内我中心举办或派专家授课的市、县、乡村动物防疫技术培训班16期,培训市县乡村防疫人员和农民1265人次。通过培训,我中心专业技术素质得到各级防疫人员的认可,普及了防疫知识,提高了防疫队伍素质和能力。

2.认真做好科技成果提炼和申报工作

年内主持申报的《生猪“321”免疫新技术试验研究和推广应用》获2013—2014年度保山市科学技术奖科技进步类一等奖,3个完成单位、9名市县科技人员获此殊荣,这是进入新世纪以来保山市畜牧兽医系统首次获得的殊荣;主持申报的《畜产品安全检测技术推广》获2014年度云南农业技术推广二等奖,5个完成单位、20名市县专业人员获奖;单位1名专业人员入选为“市委联系专家”。

3. 切实加强实验室检验检测能力建设

为进一步加强实验室能力建设,用单位历年节约资金投资购置急需更新的饲料蛋白质检测和畜产品安全检测仪器设备,以及实验室通风系统改造。经过部门审批、财政审核、政府采购,共投入资金58.2万元,完成实验室通风系统改造,购进瑞士福斯定氮系统、美国美谷分子全波长酶标仪及相关配套设施。通过自筹资金更新仪器设备,使饲料畜产品质量安全检测工作效率提高3—4倍,大幅度提升了实验室检测能力。

经过多年争取,2015年获省级实验室能力建设资金60万元,用于购置PCR仪等病原学检测仪器设备,经过咨询省内已配置该项设备的州市,以及请省中心专家现场指导实验室改造规划,目前已经完成分子生物实验室改造和主要仪器设备招标采购,投资7.6万元进行实验室门窗、部分实验边台、门禁系统等改造安置,投资66.5万元购置PCR仪等仪器设备。分子生物实验室的建立,将大幅提高市级兽医实验室检测能力。

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一是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形势严峻。动物疫病对公共卫生危害性大,随着人们食品安全和人体健康意识提高,对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的关注度、期望值较高。近年来,增加了小反刍兽疫、羊痘、狂犬病、马传贫防控任务,畜产品安全检测任务也成倍增加,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检测任务越来越重。开展动物疫病防控和畜产品安全检测工作,面临的任务重、压力大、难度大、风险大。

二是争取体系建设项目工作难度大。动物防疫和畜产品安全检测体系建设项目因国家还没有纳入计划,虽经长期努力汇报争取,仍然没有进展。

三是畜禽免疫及实验室工作经费投入少。随着养殖业的迅猛发展和动物疫病的日趋复杂化,以及强制免疫病种的增加,畜禽免疫任务成倍增加,而省市在疫苗储运、畜禽免疫、疫病监测工作经费投入却没有相应增加;随着实验室仪器设备逐渐老化,维修率增高,而且随着物价的上涨,疫病监测、兽药、饲料、畜产品检测成本成倍增加,畜禽免疫和实验室检测工作面临的经费压力较大。

四是兽医专业队伍积极性和创造性难于发挥。受整个社会不尊重知识和专业人才等不利因素的影响,事业单位专业人员社会地位低、政治待遇低、工资收入低。职工队伍工作紧迫感、责任感普遍不强,部分职工存在懒散思想和攀比心理,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发挥不够。

五是单位实验室办公室基础条件差。办公室拥挤、实验室面积不足,严重影响实验室检测业务拓展和检测技术提升,房屋基础条件急需改善。

2016年9月1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