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植保植检工作站2015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第一部分 单位概况
一、 主要职能
负责全市农作物病虫草鼠害预警控制和综合治理;重大病虫草鼠害的发生规律和防治方法的研究和综防技术推广;植物检疫监管;外来检疫性有害生物疫情普查、疫情监测、疫情控制;农药监督管理,新农药试验示范推广;农产品农药残留检测以及科技入户指导农民科学防治病虫害等。2015年开展的重点工作如下:
(一) 狠抓病虫预测预报工作
为做好2015年的重大病虫害的预测预报和防治工作我们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加大了工作力度。一是年初及时制定了小麦条锈病、麦类白粉病、斑潜蝇、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稻瘟病、稻飞虱、稻螟虫、玉米灰斑病、农田鼠害、农田草害等重大病虫草鼠害的防治预案以及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和专业化防控方案。二是着力巩固病虫测报网络体系,全市稳定病虫监测点55个,市、县(区)各级测报人员稳定,队伍巩固,网络健全,为病虫害预测预报工作奠定了扎实基础。三是密切监测病虫动态,坚持小春病虫收集汇报制度,今年1—4月每周定期向五县(区)收集小春病虫发生、防治进度情况。四是做好病虫害宏观监测和系统监测。为给全年预测预报提供数据支撑,2014年12月至2015年3月进行了稻飞虱和稻螟虫越冬基数监测。为掌握主要农作物栽培品种抗病性变化情况,分别设立了油菜、水稻和玉米抗病性监测圃,完成油菜25个品种菌核病和油菜根肿病抗病性监测,玉米356个品种锈病、大斑病、小斑病、灰斑病、穗腐病抗病性监测和水稻95个品种(系)稻瘟病抗病性监测工作。及时对大小春作物(麦类病虫、蚕豆、蔬菜、水稻、玉米)等重大病虫害进行了系统监测。五是及时发布病虫预报指导大面积防治,今年市、(县)区级共发布病虫预报40期2000余份,通过市、县电视台发布电视预报和病虫防治宣传信息四期,其中宣传绿色防控信息20条,上报省植保站农作物重大病虫发生防治情况周报50余期,科学指导全市小春作物病虫防治工作。
监测结果表明,由于今年小春生产期间降雨量是近十年来最多的一年,小春作物是多年来长势较好的一年,小春作物病虫害总体中等偏轻发生,其中豆科作物锈病、小春作物蚜虫中等偏重发生,其它主要病虫草鼠害中等偏轻发生,但大春作物生产由于前期干旱,目前玉米地下害虫为害上升,部分区域叶稻瘟发生早、发生重,中后期稻飞虱、稻瘟病、玉米灰斑病等主要病虫害仍有偏重发生趋势。全市大春粮经作物病虫草、鼠害累计发生302.3万亩次,防治650.6万亩次;其中粮食作物发生243.24万亩,防治面积532.67万亩次,经济作物发生59.06万亩次,防治117.93万亩次。
(二) 抓好重大病虫害草鼠害综合治理
今年,以我市五县区全面纳入省级绿色防控示范重点县为契机,分别举办了麦类条锈病综合防治示范、油菜病虫综合防治、蔬菜绿色防控、茶叶绿色防控技术为主的病虫防治示范样板,带动大面积病虫防治。在各级党委政府、农业主管部门的重视和植保部门的努力下,大面积防治抓得主动、及时,防治效果显著,控制住主要病虫危害。今年共计完成各类小春作物病虫防治核心样板面积10.656万亩,带动了198.26万亩次小春作物病虫综合防治。其中完成麦类病害综合防治样板3006亩,大麦病虫绿色防控示范样板500亩,早豌豆病虫综合防控示范样板1150亩,油菜菌核病综合防治样板500亩、油菜根肿病防治样板300亩、茶叶病虫绿色防控示范样板600亩,释放蚜茧蜂防治油菜蚜虫样板10万亩。开展大春作物病虫害示范区45个,63.5万亩,带动全市500多万亩次病虫害防治。
1.专业化统防统治:今年共完成大小春农作物病虫害统防统治30.5万亩次。其中:实施麦类锈病5.5万亩次、实施油菜病虫5.7万亩次、实施冬马铃薯病虫0.1万亩次、实施香料烟等其它作物病虫0.8万亩次。水稻小秧稻飞虱0.2万亩次,水稻病虫15.5万亩次,玉米病虫15万亩次。
2.大力推进绿色防控技术推广:今年,全市举办绿色防控示范片60个,示范样板面积达65万亩,带动大面积绿色防控200万亩次。实施的作物主要是油菜、麦类、蚕豆、蔬菜、茶叶、水果、石斛、水稻、玉米、甘蔗等,其中释放蚜茧蜂控制蚜虫推广面积达62.43万亩次,推广性诱剂杀虫0.43万亩次,推广杀虫灯2.8万亩次(其中太阳能杀虫灯2.45万亩次),推广黄板10.2万亩次。推广高效低毒生物农药以及生物防治(稻田养鱼、养鸭)防虫网、果树套袋等防治面积达124.14万亩次。
今年昌宁县实施的4000亩水稻绿色防控核心样板,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政府采购杀虫灯130盏、水稻性诱剂4000套、高效低毒生物农药18万元等配套物资,培训2000多人次技术干部和农民,完成6个新品种抗试验示范,主要在田园、勐统卡斯、耉街等乡镇实施,带动全县10万亩水稻病虫害绿色防控。施甸县实施的南方水稻黑条矮缩病绿色防控600亩核心样板、4000示范项目,中央财政资金100万元,政府采购杀虫灯81盏、水稻性诱剂3000套、高效低毒生物农药37万元等配套物资,培训3000多人次技术干部和农民,涉及农户600多户,主要在旧城和施甸坝施施,带动全县病虫害绿色防控。其中:施甸坝土官村50亩水稻机械直播,配套绿色防控技术,效果非常明显;一是产量高,单产700--750公斤,二是成熟时间提前一个节令(于5月11日播种),9月25日成熟收获,三是省工节时,减少育秧环节。该项技术值得总结,该示范区作为今年全市秋粮生产现场观摩暨冬季农业开发工作会议实地观摩现场。
3.着力开展农药零增长行动:2014年全省农药使用商品量5.6万吨,平均每亩次用量350克,我市2560吨,平均每亩次用量227克,属于第6位,(楚雄220克第7位),2015年力争保持或略降到每亩次220克,达到楚雄2014年的水平;要实现农药用量减少争先进位,确保2020年实现零增长,我们必须做到:1、以推广绿色防控技术为支撑,2015年计划完成病虫害绿色防控200万亩次,到2020年每年完成病虫害绿色防控500万亩次以上,占应防面积的60%以上(2014年30%)。2、大力推广高效低毒的绿色农药及农药的新剂型、新药械,提高农药的利用率,减少农药滴、漏、用量及使用次数。3、严禁使用高剧毒农药,淘汰和减少使用低含量、大剂量、防效差的农药。
(三) 狠抓植保新技术培训
今年结合各类重大病虫综合治理项目的实施,以及专业化防治培训、农民田间学校、农药安全培训等加强了对基层农科人员和农户的培训,市、县共举办植保技术专题培训200余场次,参训人员达15981人次,共发放技术资料5.74万份。其中,我市在3月下旬举办了全市“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培训班,对五县(区)植保站和20个重点乡镇农科站相关技术人员进行了技术培训,全面培训了蚜茧蜂控制蚜虫生物防治技术、高效低毒生物农药应用技术、灯诱、性诱、色诱、食诱等绿色防控技术,并给五县区发放了部分绿色防控药械,进一步提高全市植保技术人员的农作物病虫害绿色防控水平。各县区结重大病虫害防治项目实施,大力开展现场技术培训,100多场次,培训农民及相关人员8000多人次。
(四) 认真完成植保项目工作
1、蚜茧蜂控制蚜虫的应用及推广
今年由国家烟草总局与云南省植保站合作,首次在粮经作物实施蚜茧蜂控制蚜虫的应用及推广项目,保山市被列入重点项目区,五县区均列入省级重点示范县,在市、县植保部门及烟草部门的协调配合下,今年在冬春作物和大春玉米上开展了生物防治技术蚜茧蜂防治蚜虫在麦、豆、油、玉米等作物上的应用及推广,为今后蚜茧蜂防治大农业作物蚜虫技术提供技术支撑。
一是推广完成情况好。经过市、县植保部门、烟草公司通力合作,农户接收度好高,全市小春作物共完成推广面积52.43万亩,共投放僵蚜苗1050万株,成蜂10368万头,蚜茧蜂僵蚜苗和成蜂由烟草公司在隆阳区和腾冲县的繁蜂基地提供。其中隆阳区防治面积16.05万亩,投放僵蚜苗3次,面积13.45万亩,苗株215.2万株,共散放成蜂2次,面积2.6万亩,4368万头。施甸县防治面积0.61万亩,投放僵蚜苗9.2万株。昌宁县防治面积0.77万亩,投放僵蚜苗11.6万株。腾冲县防治面积30万亩,投放僵蚜苗262.5万株,面积25万亩;应用僵蚜苗收集成蜂投放53万株培育成蜂6000万头,防治面积5万亩。龙陵县防治面积万亩,投放僵蚜苗552.5万株;大春作物释放蚜茧蜂防治玉米、蔬菜蚜虫10亩。
二是防治效果满意。全市五县区蚜茧蜂防治蚜虫大面积宏观调查结果:腾冲县油菜作物防效达60-70%;隆阳区油菜作物防效达50-55%,蚕豆作物防效达45-55%;昌宁县油菜作物防效达55-65%;施甸县油菜作物防效达45-50%;龙陵县麦类作物防效达60-65%。
三是经济效益可观,绿色、生态、环保。油菜、蚕豆、麦类整个生育期杀虫剂平均用药4次,采用生物防治释放蚜茧蜂的应用及推广技术后,可平均减少用药次数1-2次。按当地农户用药成本及工时费计算,按平均杀虫剂用药4次,每亩用药成本12元,工时费按80元/亩计算,合计92元/亩。减少用药次数1-2次,可减少30-45元。全市推广面积50万亩,可节约成本近1500-2250万元。目前通过大量的田间调查和走访农户,在油菜、小麦、蔬菜等作物上使用烟蚜茧蜂防治蚜虫既减少农户对杀虫药的购买,还在作物上少喷洒农药1-2次,降低了农药在油菜、蔬菜等食品上的残留,减少了对环境的污染,节约了农户的生产成本,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得到了省植保站专家以及乡村干部和农户的充分肯定和认可,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应和生态效益。
2. 科技增粮项目
(1)1000亩青早豌豆病虫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示范项目
随着我市冬早蔬菜产业的迅速发展,保障蔬菜质量安全,树立地方品牌,在蔬菜上推广绿色防控技术尤显重要,今年在隆阳区蒲缥镇举办1000亩青早豌豆病虫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示范样板,采用科技指导防治适期、推广高效低毒代残留的无公害农产品生产用药等综合措施,大大降低了化学农药的使用。为农药减量行动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
(2)500亩大麦病虫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示范项目
通过技术集成,在隆阳区新街乡实施大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统防统治示范样板500亩,辐射带动周边2.7万亩麦类作物病虫绿色防控技术的应用。开展技术培训2场,培训农户116人。
(3)、举办万亩水稻高产创建一片。
2015年市植保站在龙陵的龙江乡实施水稻高产创建一片,涉及8个村,97个村民小组,3335户农户。完成面积11000亩,其中千亩展示区1000亩,百亩核心区200亩。示范片采取:一是选用和推广高产、优质、抗病良种,主要突出优质;二是推广旱育秧、稀植条栽、科学施肥、河流灌溉、稻鱼共栖集成技术;三是项目区全部实施病虫草鼠害绿色防控及统防统治;开展技术培训31场次,培训农民3000多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000多份。经测产万亩高产创建示范片平均单产493.1公斤,比全乡平均单产462.3公斤平均亩增30.8公斤,6.66%;合计增产33.88万公斤121.968万元;同时项目区采用烟-稻-鱼的耕作种植模式,每亩冬烟产值3000—4000元、稻画鱼产值800—1500元。
(五) 认真抓好植物检疫工作
1、开展检疫对象普查
今年组织全市范围的疫情普查一次,主要调查的粮食作物有:小麦、蚕豆和大麦,经济作物有:鸡蛋果、香蕉、油菜、芒果、龙眼、荔枝、咖啡、甘蔗、石榴、柑桔、蔬菜、花卉等。
2、开展外来有害生物专项调查
4月份,按照云南省植保植检站关于开展柑橘黄龙病调查和防控的通知要求,我市组织了全市范围的柑橘黄龙病专项调查。在腾冲县的团田、蒲川、中和、荷花和昌宁县的鸡飞、卡斯、柯街、湾甸发现疑似疫情,其余各县(区)未发现疑似疫情。其中腾冲县经采样送云南省农业生物技术重点实验室鉴定确定为黄龙病疫情。疫情确定后,按照农业部《农业植物疫情报告与发布管理办法》的要求,腾冲县将相关情况及时上报省植保站。查到疫情后,腾冲县和昌宁县疫情和疑似疫情地块均采取了砍除病树烧毁的应急处置措施。
3、抓好产地检疫和调运检疫。今年主要对麦类制种基地进行了疫情监测,监测面积6200亩,实施产地检疫种子30万公斤,按照《云南省种子检疫编号管理办法》,检疫合格后发放种子检疫编号。完成农产品调运检疫32批次,检疫外调农产品88.4万公斤。今年由于施行对小微企业免征国内检疫费,检疫把关和服务的积极性有所降低,农产品对外调运报检量减少。
4、大力开展植物检疫宣传活动。2015年九月开展了以普及检疫法律法规、规范行政许可程序、提升防控科学水平、严防疫情入侵、扩散、蔓延为主题的“保山市植物检疫宣传月活动”;此从活动有8个种子企业参加,出动车辆16辆次,人员65人次培训125人次,走访相关经销商78户,发放宣传资料3620份,挂图28份,横幅宣传标语51条。
(六) 强化药政管理,大力开展新农药、新技术试验示范。
按照农药市场监管年工作活动的具体要求,今年农药监督管理工作结合春耕护农行动、夏季农药市场整治、放心农资下乡等活动的开展,重点加强了农资市场的监管和农药管理法规的宣传培训。今年以县级为单位由农业局牵头,联合工商、质监等部门对农资市场进行了清理整顿,五县(区)共计组织了30多次市场清查,共出动执法人员284人次,共检查农药经营户735户次,查处违法销售过期农药二起。二是加强法律法规的宣传培训。共组织农药管理法规和农药安全使用相关的宣传培训19次,累计发放各种宣传培训材料3.6万份。
2015年开展了新农药国家登记试验10组,水稻纹枯病、稻瘟病、稻螟虫重大病虫害防治新药剂、新技术试验,玉米抗性试验等5组。
(七) 认真制定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及实施方案。
1、制定了全市2015年农作物重大病虫害防治预案。
2、制定了2015年200万亩次绿色防控和专业化统防统治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3、制定2015年龙陵龙江乡万亩水稻高产创建示范片实施防案。病组织实施。
4、制定2015年保山市释放蚜茧蜂防治蚜虫50万亩实施方案,并组织实施。
二、单位基本情况
保山市植保植检工作站属保山市农业局管理、财政全额拨款的事业单位。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单位核定编制14人,年初实有在职职工13人,全部为财政全供养人员;年末实有在职职工12人,年度内退休1人。人员结构按职务分类,管理九级1人;高级农艺师3人,农艺师4人,助理农经师1人;高级工1人,初级工2人。按学历分类,大学本科5人,专科3人,中专2人,职高1人,初中1人。在编实有车辆1辆。离退休人员5人,其中退休人员5人。
第三部分 保山市植保植检工作站2014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2015年度收入总计148.86万元。其中:在职人员事业运行经费81.25万元,离退休人员经费19.61万元,项目经费48万元。
二、 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离退休人员经费决算情况:年度预算收入19.61万元,决算数支出19.61万元,预决算收支平衡。其中:退休费支出19.45万元;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0.16万元。
(二)在职人员基本支出决算情况:年度预算收入81.25万元,实际支出81.25万元,预决算收支平衡。基本支出中:1.工资福利支出72.96万元。2.商品和服务支出7.68万元。商品服务支出中:(1)办公费支出2.94万元;(2)水费支出0.13万元;(3)电费支出0.16万元;(4)邮电费支出0.60万元;(5)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1.97万元;(6)招待费支出0.69万元;(7)工会经费支出1.0万元;(8)福利费支出0.03万元;(9)其他商品和服务支出0.16万元。 3.其他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支出0.77万元。
(三)项目支出决算情况:年度收入48万元,实际支出48万元(其中:2130106技术推广与培训项目支出20万元;2130108病虫害控制项目支出28万元)。项目及明细支出情况:技术推广与培训项目支出20万元。其中:(1)差旅费支出0.48万元; (2)会议费支出0.82万元;(3)交通运行维护费支出0.89万元;(4)购买农药等专用材料费支出9.31万元; (5)拨付五县区等委托业务费支出8.5万元。病虫害控制项目支出28万元。其中:(1)办公费支出0.44万元;(2)咨询费支出0.14万元;(3)差旅费支出5.09万元;(4)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0.25万元;(5)培训费支出5.68万元;(6)招待费支出0.12万元;(7)购买农药等专用材料费支出5.78万元;(8)拨付五县区等委托业务费支出9.9万元;(9)其他资本性(办公设备购置)支出0.43万元;(10)租赁费0.17万元。
三、 “三公”经费决算情况说明。
2015年度“三公经费”支出总计9.60万元,比14年度的4.73万元增加4.87万元,增102.96%,其中: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支出3.11万元,比14年度的3.23万元减少0.12万元,减3.71%;公务接待费支出0.81万元,比14年度的1.51元减少0.7万元,减46.36%;培训费支出5.68万元, 比14年度的3.26元增3.32万元,增74.23%.
二0一六年九月十四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