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9年度部门决算
目录
第一部分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能
二、部门基本情况
第二部分 2019年度部门决算表
一、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二、收入决算表
三、支出决算表
四、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总表
五、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六、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基本支出决算表
七、政府性基金预算财政拨款收入支出决算表
八、“三公”经费、行政参公单位机关运行经费情况表
第三部分 2019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二、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项及相关口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二、国有资产占有情况
三、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四、部门绩效自评情况
(一)项目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三)项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五、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六、相关口径说明
第五部分 名词解释
第一部分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概况
一、主要职能
(一)主要职能
我单位是从事公益性农业科研推广技术服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事业编制全额拨款单位,隶属于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单位内设十个作物研究室和一个综合办公室(水稻研究室、麦类研究室、玉米研究室、油菜豆类研究室、蔬菜研究室、薯类研究室、药用植物研究室、茶叶蚕桑研究室、果树咖啡研究室、甘蔗研究室、综合办公室)。
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利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服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业技术培训及指导;拟定和推广全市农作物生产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承担上级部门下达的农业科技项目。
(二)2019年度重点工作任务介绍
1.夯实育种基础。2019年共配制玉米、水稻、麦类、油菜、蚕豆、辣椒等种作物杂交组合2839份,比上年增加501份;种植大、小春育种株系材料26331份,较上年同期增加1687份,选留大小春育种材料24754份;引进各种作物种质资源351份,引入1192个新品种进行观察鉴定,引进种植中药材资源7份;承担完成国家、省、市各级新品种试验78组,通过对1240份材料鉴定,鉴定筛选出苗头品系84个:水稻11个、玉米6个、大麦7个、油菜20、蚕豆14个、豌豆3个、鹰嘴豆5个、大豆3个、蔬菜12个、马铃薯3个。
2.研究集成栽培技术。实施完成水稻、玉米、大麦、油菜、蚕豆、豌豆、蔬菜8个作物栽培试验19组,对81份材料从栽培密度、高效低毒农药筛选、抗病筛选、生物调节、大麦多样性混栽、生物降解膜、草地贪夜蛾防治、除草剂药效试验、肥料试验、辣椒剪枝再生管理、辣椒豆类套种、辣椒极量创新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良种配套良法,促进增产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3.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19年累计在全市举办水稻、玉米、大麦、油菜、蚕豆、豌豆、马铃薯、蔬菜新品种、新技术高产高效示范样板26块15193亩,平均每亩增产44.40千克,增9.40%,累计增加产量67.50万千克,增加产值2476800.00元。其中在施甸县实施的11100亩两青鲜食豆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片平均亩产533.59 千克,比计划鲜食豌豆产量500公斤/亩,增30千克,超计划6%,比非示范区平均亩产496.14千克增37.45千克,增7.55%,按市场价格折算,平均增效150.00元/亩,两青豆类通过利用玉米烤烟的富余养分和利用玉米杆、烤烟杆作为搭架引蔓材料、减量施肥、应用黄篮板绿色防控病虫害等节本增效、绿色生产科技措施,节省成本450.00元/亩,合计节本增效600.00元/亩以上,示范效益显著。
2019年累计举办云南省绿色高质高效创建2片21100亩,其中:玉米11100亩,通过自测和实收结果综合分析,2019年实施的百亩核心区产量为711.27千克/亩、千亩展示片产量为675.28千克/亩、万亩辐射带动区产量为628.48千克/亩,完成了省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示范推广任务。水稻10000亩,百亩方加权平均亩产825千克,千亩示范片加权平均亩产776千克,万亩示范区加权平均亩产735.50千克,达到了预期目标。
2019年全市示范推广大麦、油菜、蚕豆、水稻、玉米高产优质、多抗广适自育新品种164.70万亩,新增产值114000000.00元,占全市同类作物面积37.90%。其中示范推广保大麦系列新品种43.80万亩,平均亩产263.20千克,亩增产33.60千克,增加产量1741.68万千克,增加产值29430000.00元;示范推广保油7号、8号、保油杂1号18万亩,加权平均亩产148千克,亩增产21.30千克,增加产量383.40万千克,增加产值21474000.00元;示范推广保绿豆1号、保豆5号自育蚕豆新品种8万亩,加权平均亩产125千克,亩增产16.30千克,增加产量130.40万千克,增加产值10432000.00元;示范推广保玉7号、保玉8号、保玉9号和保玉13号优良品种18.40万亩,亩增产35.50千克,增加总产量653.20万千克,增加产值13064000.00元;示范推广水稻自育品种51.50万亩(其中自育两系杂交粳稻保粳杂2号、76两优5号10万亩),亩增37千克,增加产量1905.50万千克,增加产值49543000.00元。示范推广岫椒系列新品种0.80万亩,平均亩产3684千克,比其它品种平均单产增产265千克,增加产值2120000.00元。
4.甘蔗试验示范及推广。结合国家糖料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和云南省糖料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工作,完成各种试验项目11项,完成国家体系对甘蔗生产调查、2019年甘蔗旱情调查、草地贪夜蛾调查、甘蔗粘虫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及时上报。实施新品种示范地105亩,平均单产达8.23吨/亩,起到了很好的示范作用指导全市新植面积5.92万亩,比上年减28.85良种覆盖率达88.24%。
5.茶叶试验示范及推广。结合云南省现代农业茶叶产业技术体系保山市试验站工作,完成绿色防控病虫害试验1组;在隆阳区瓦窑镇阿石寨村凤溪公司基地建立110亩有机茶高效生产综合示范,完成考核指标的110%;收集完成2019年本市内五大项数据,截止11月15日,超额完成数据收集任务;完成技术培训和指导608人次,完成考核指标的121.60%。
6.蚕桑试验示范及推广。结合云南省现代农业蚕桑产业技术体系保山试验站工作,引进抗病品种“云抗1号”示范推广,累计推广200多张。开展桑园病虫害防治生物农药试验1组,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21%、增产12%;累计示范推广小蚕规模化饲养基地15个;利用地下恒温技术研发出“桑葚酵素”新产品1项;完成“保山蚕业志”初稿的编纂工作;是建成100亩高产示范桑园和省力化养蚕示范基地,核心示范区亩产桑叶2060千克,亩桑产茧达123千克,技术覆盖率达100%,示范区亩产茧量增产达8.50%,示范区农户满意度达90%以上,辐射带动2000亩,增产5.30%以上;完成了5个示范村、394户示范户、1000多种植户的培训工作。
7.水果咖啡试验示范及推广。结合云南省现代农业水果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工作,一是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引进太秋、富有、早秋、阳丰甜柿4个品种,在保山表现生长健壮、品质嫩脆;引进亚林6号砧木和猴柿砧木2个进行适应性试验及与太秋甜柿进行嫁接亲合试验。二是开展水果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组织了甜柿二次嫁接建园试验和不同修剪强度试验2组,在蒲缥的100亩样板和品种资源圃推广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了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推广病虫害无公害绿色防控4项技术,推广果实套袋技术,有效提高甜柿品质;推广施用有机肥100亩示范样板,起到良好的成效。依托云南省水果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和甜柿绿色有机高效技术示范样板建设,在蒲缥建设100亩甜柿标准化二次嫁接示范园;在板桥镇马家庄建设1000亩甜柿综合示范园,其中100亩甜柿标准化生产技术核心示范园,平均亩产3.20吨,单价7.50元/千克,亩产值24000元,300亩甜柿病虫害绿色防控统防统治,试验区平均亩产量3吨,单价7.00元/千克,亩产值21000.00元,比2018年平均每公斤增加1.40元~1.80元,为保山甜柿产业的发展起好示范带动作用。实施咖啡绿色高质高效示范2片240亩,进行了咖啡锈病、褐斑病、天牛的调查、监测,协助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完成了保山小粒咖啡的病虫害调查和取样工作。
8.工作成效。
(1)获农业科技成果集体奖项5项,个人奖项1项,优秀论文奖2项:主持完成的“保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技术研究应用”获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的“大麦优质矮秆品种选育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核桃林下套种大麦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获农业农村厅科技推广三等奖,“杂交油菜保油杂1号、2号选育与应用”“保山市玉米新品种云瑞88、云瑞505示范推广”分别获保山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推广一、三等奖。杨和团同志参与的“优质抗锈抗褐斑病高产蚕豆新品种凤豆15号选育应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保山市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各1篇。
(2)牛文武和段学良2同志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奖,赵加涛同志获保山市中青年学术学科带头人称号,单位集体获市农业农村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歌咏比赛三等奖,市农科所党支部获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表彰,8人获优秀党员称号。
(3)育成并通过审定或登记新品种7个:其中保玉16号通过云南省审定;保大麦20号、21号、24号、保油杂3号、4号、保油11号等6个品种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收集保山市古茶树代表性植株活体材料37份。收集我市百年以上的古桑树品种5个。
(4)“烟后免耕油菜稀植打苔栽培技术”、“烤烟套种鲜食豌豆抗旱减灾绿色栽培技术”2项技术评选为云南省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保丰1号”、保大麦16号2个品种评选为云南省2019年农业主导品种,
(5)在省级以上科技期刊刊发论31篇,在国家、省级产业体系建设平台报送信息290条,农业信息31条,党建简报3期。在自办《保山市农业技术综合推广中心》微信平台发布信息43条。
(6)完成并发放地方农业标准3项,完成“保山蚕业志”初稿的编纂工作。
二、部门基本情况
(一)部门决算单位构成
纳入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9年度部门决算编报的单位共1个。其中:行政单位0个,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0个,其他事业单位1个。分别是:
1.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二)部门人员和车辆的编制及实有情况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9年末实有人员编制76人。其中:行政编制0人(含行政工勤编制0人),事业编制76人(含参公管理事业编制0人);在职在编实有行政人员0人(含行政工勤人员0人),事业人员73人(含参公管理事业人员0人),其他人员0人。
离退休人员0人。其中:离休0人,退休0人。
实有车辆编制2辆,在编实有车辆2辆。
第二部分 2019年度部门决算表
(详见附件)
第三部分 2019年度部门决算情况说明
一、收入决算情况说明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9年度收入合计13342043.42元。其中:财政拨款收入13342043.42元,占总收入的100.00%;上级补助收入0.00元,占总收入的0.00%;事业收入0.00元,占总收入的0.00%;经营收入0.00元,占总收入的0.00%;附属单位缴款收入0.00元,占总收入的0.00%;其他收入0.00元,占总收入的0.00%。与上年对比增加4146999.26元,增长45.10%,主要原因分析:
1.基本支出收入增加2576058.61元。其中: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减少935.00元;单位职业年金缴费增加24652.72元;退休人员死亡抚恤费增加354232.40元;单位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增加405594.91元;单位公务员医疗补助缴费增加302464.60元;职工住房补贴增加10780.00元;机构改革人员转隶、人员调资增加1379268.98元;高层次人才工作津贴增加100000.00元。
2.项目支出收入增加1570940.65元。其中:“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补助资金增加80000.00元;科技创新驱动(刘国道专家工作站)资金减少798.00元;科技计划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增加100000.00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增加146068.08元;市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赵加涛)专项资金增加25000.00元;市级农业切块项目增加55490.57元;市级非税增加75180.00元;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增加1090000.00元。
二、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9年度支出合计13033360.10元。其中:基本支出10330304.77元,占总支出的79.26%;项目支出2703055.33元,占总支出的20.74%;上缴上级支出、经营支出、对附属单位补助支出共0.00元,占总支出的0.00%。与上年对比增加3970634.24元,增长43.81%,主要原因分析:
1.基本支出增加2576058.61元。其中: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减少935.00元;单位职业年金缴费增加24652.72元;退休人员死亡抚恤费增加354232.40元;单位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增加405594.91元;单位公务员医疗补助缴费增加302464.60元;职工住房补贴增加10780.00元;机构改革人员转隶、人员调资增加1379268.98元;高层次人才工作津贴增加100000.00元;
2.项目支出增加1394575.63元。其中:“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补助资金增加支出240731.00元;科技创新驱动(刘国道专家工作站)资金减少798.00元;科技计划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增加132087.00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增加146068.08元;市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赵加涛)专项资金增加25000.00元;市级非税收入增加75180.00元;市级农业切块项目增加55490.57元;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增加720816.98元。
(一)基本支出情况
2019年度用于保障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正常运转的日常支出10330304.77元。与上年对比增加2576058.61元,增长33.22%,主要原因分析:
1.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减少支出935.00元;
2.单位职业年金缴费,增加支出24652.72元;
3.退休人员死亡抚恤费,增加支出354232.40元;
4.单位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增加支出405594.91元;
5.单位公务员医疗补助缴费,增加支出302464.60元;
6.职工住房补贴,增加支出10780.00元;
7.机构改革人员转隶、人员调资,增加支出1379268.98元;
8.高层次人才工作津贴,增加支出100000.00元;
包括基本工资、津贴补贴等人员经费支出占基本支出的93.84%,人均132798.99元;办公费、印刷费、水电费、办公设备购置等日常公用经费占基本支出的6.16%,人均8712.03元。
(二)项目支出情况
2019年度用于保障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完成特定的行政工作任务或事业发展目标,用于专项业务工作的经费支出2703055.33元。与上年对比增加1394575.63元,增长106.58%,主要原因分析:“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补助资金增加240731.00元;科技创新驱动(刘国道专家工作站)资金减少798.00元;科技计划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增加132087.00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增加146068.08元;市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赵加涛)专项资金增加25000.00元;市级非税收入增加75180.00元;市级农业切块项目增加55490.57元;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增加720816.98元。
具体项目开支及开展工作情况:
1.“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补助项目支出362714.00元,主要开展为授援单位提供水稻、玉米、麦类、蔬菜、蚕豆、豌豆、马铃薯、甘蔗、水果、蚕桑、茶叶等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高产栽培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举办农作物种植样板、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带动当地村民规范种植、科学养殖。
2.科技计划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红花新品种引种筛选和示范推广)项目支出94737.00元,主要开展筛选鉴定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适宜保山市不同生态类型区域种植的红花新品种1-2个,集成配套抗旱减灾和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1套,举办科技样板2块累计200亩进行科技示范,广泛召开现场观摩会议和科技培训会议,培训农户300户以上,大幅度调动农户科学种植红花技术水平。
3.科技计划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创新人才培养-杨和团)项目支出37350.00元,主要开展人才培养,使创新人才及团队在经济作物新品种选育理论与技术、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提升。
4.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项目支出1053431.26元,主要开展水稻高产创建、玉米高产创建、两青豆高产创建、玉米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水稻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特色蔬菜新品种选育示范、油菜极量创新、两青鲜食豆试验示范、地膜使用及回收、中药材品种试验示范、面源污染普查。
5.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项目支出753084.42元,主要开展茶叶发展、水果产业体系、蔬菜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甜柿有机高效集成示范、蚕桑产业体系、蔬菜极量创新。
6.市级农业切块(中药材品种资源收集及驯化栽培及示范推广)项目支出69111.57元,主要开展筛选优质地道中药材品种2个并研究驯化栽培技术;编示技术规程1项;示范推广1500亩,每亩增加效益2000.00元,累计增加效益3000000.00元。
7.市级农业切块(冬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项目支出86379.00元,主要开展大棚辣椒套种菜豆高效栽培技术示范、实施冬春蔬菜(甜脆豌豆)标准化示范样板1片、标准化示范带动1260亩。
8.市级非税收入项目支出75180.00元,主要开展腾冲固定点设施维修、板桥小永科研试验基地设施修建。
9.市级科技计划(优质高产辣椒新品种选育和研究)项目支出146068.08元,主要开展种植、鉴定辣椒品种资源520份(含不育系转育材料80份)、岫椒6号杂交制种技术的探索1项、辣椒极量创新栽培技术1项、新建板桥试验基地辣椒新品种选育和研究大棚面积964.80㎡、实施玉米新品种示范样板50亩、实施鲜食豌豆示范样板218亩、实施岫椒系列新品种高产示范样板70亩、开展岫椒系列辣椒新品种种植技术培训4次。
10.市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赵加涛)项目支出25000.00元,主要开展配制大麦杂交组合120个、提供1个饲料大麦品种和1个啤酒大麦品种进入云南省区试、通过国家登记大麦品种1个、示范推广保大麦系列新品种20万亩、组织或承担试验2~3组、培训基层技术人员50人次左右、培训农民500人次左右、发表科技论文1~2篇。
三、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13033360.10元,占本年支出合计的100.00%。与上年对比增加3970634.24元,增长(下降)43.81%,主要原因分析:
1.基本支出增加2576058.61元。其中: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减少935.00元;单位职业年金缴费增加24652.72元;退休人员死亡抚恤费增加354232.40元;单位职工医疗保险缴费增加405594.91元;单位公务员医疗补助缴费增加302464.60元;职工住房补贴增加10780.00元;机构改革人员转隶、人员调资增加1379268.98元;高层次人才工作津贴增加100000.00元。
2.项目支出增加1394575.63元。其中:“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补助资金增加240731.00元;科技创新驱动(刘国道专家工作站)资金减少798.00元;科技计划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增加132087.00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增加146068.08元;市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赵加涛)专项资金增加25000.00元;市级非税收入增加75180.00元;市级农业切块项目增加55490.57元;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增加720816.98元。
(二)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1.一般公共服务(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2.外交(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3.国防(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4.公共安全(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5.教育(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6.科学技术(类)支出665869.08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5.11%。主要用于科技计划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红花新品种引种筛选和示范推广、创新人才培养-杨和团)项目支出;市级科技计划(优质高产辣椒新品种选育和研究)项目支出;市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赵加涛)项目支出;“三区”科技人才支出计划科技人员项目支出。
7.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8.社会保障和就业(类)支出1287450.12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9.88%。主要用于退休人员公用经费支出;单位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支出;单位职业年金缴费支出。
9.卫生健康(类)支出708059.51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5.43%。主要用于单位职工医疗保险缴费支出;单位公务员医疗补助缴费支出。
10.节能环保(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11.城乡社区(类)支出1078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8%。主要用于高层次人才工作津贴支出。
12.农林水(类)支出10361201.39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79.50%。主要用于人员经费支出;机构运行经费支出;省级农业生产发展项目支出;市级农业切块项目支出。
13.交通运输(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14.资源勘探信息等(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15.商业服务业等(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16.金融(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17.援助其他地区(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18.自然资源海洋气象等(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19.住房保障(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20.粮油物资储备(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21.灾害防治及应急管理(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22.其他(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23.债务还本(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24.债务付息(类)支出0.00元,占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总支出的0.00%。
四、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情况说明
(一)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总体情况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预算为170000.00元,支出决算为144168.66元,完成预算的84.81%。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为0.00元,完成预算的0.0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为124051.66元,完成预算的95.42%;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为20117.00元,完成预算的50.29%。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小于预算数的主要原因:
1.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资金,未使用预算资金5948.34元。
2.公务接待费支出资金,由于按照差旅费管理规定和保山市公务接待相关规定要求,厉行节约、严控开支,未使用预算资金19883.00元。
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数比2018年减少3905.57元,下降2.64%。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决算增加0.00元,增长0.0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决算减少5896.57元,下降4.54%;公务接待费支出决算增加1991.00元,增长10.98%。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减少的主要原因:
1.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支出资金,同比减少车辆维修5,896.57元;
2.公务接待费支出资金,同比增加交流、检查、调研等接待费1991.00元。
(二) 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具体情况
2019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三公”经费支出决算中,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00元,占0.00%;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124051.66元,占86.05%;公务接待费支出20117.00元,占13.95%。具体情况如下:
1.因公出国(境)费支出0.00元,共安排因公出国(境)团组0个,累计0人次。
2. 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支出124051.66元。其中:
公务用车购置支出0.00元,购置车辆0辆。
公务用车运行维护支出124051.66元,开支财政拨款的公务用车保有量为2辆。主要用于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日常工作及项目开展所需车辆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等。
3.公务接待费支出20117.00元。其中:
国内接待费支出20117.00元(其中:外事接待费支出0.00元),共安排国内公务接待44批次(其中:外事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433人(其中:外事接待人次0人)。主要用于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日常开展、业务交流、项目检查验收、指导、调研等发生的接待支出。
国(境)外接待费支出0.00元,共安排国(境)外公务接待0批次,接待人次0人。
第四部分 其他重要事项及相关口径情况说明
一、机关运行经费支出情况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019年机关运行经费支出0.00元,与上年对比增加0.00元,增长0.00%,主要原因分析:我单位是事业单位。
二、国有资产占用情况
截至2019年12月31日,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资产总额6367284.97元,其中,流动资产1340410.26元,固定资产5026874.71元,对外投资及有价证券0.00元,在建工程0.00元,无形资产0.00元,其他资产0.00元(具体内容详见附表)。与上年相比,本年资产总额增加1257397.47元,其中;流动资产增加234848.50元,固定资产增加1022548.97元,对外投资及有价证券增加0.00元,在建工程增加0.00元,无形资产增加0.00元,其他资产增加0.00元。处置房屋建筑物0平方米,账面原值0.00元;处置车辆0辆,账面原值0.00元;报废报损资产0项,账面原值0.00元,实现资产处置收入0.00元;出租房屋1130.77平方米,账面原值232996.73元,实现资产使用收入338938.85元。
国有资产占有使用情况表
| ||||||||||||||||||||||
|
| 单位:元
| ||||||||||||||||||||
项目
| 行次
| 资产总额
| 流动资产
| 固定资产
| 对外投资/有价证券
| 在建工程
| 无形资产
| 其他资产
| ||||||||||||||
小计
| 房屋构筑物
| 车辆
| 单价200万以上大型设备
| 其他固定资产
| ||||||||||||||||||
栏次
|
| 1
| 2
| 3
| 4
| 5
| 6
| 7
| 8
| 9
| 10
| 11
| ||||||||||
合计
| 1
| 6367284.97
| 1340410.26
| 5026874.71
| 2882034.89
|
|
| 2144839.82
|
|
|
|
| ||||||||||
|
|
| ||||||||||||||||||||
填报说明:1.资产总额=流动资产+固定资产+对外投资/有价证券+在建工程+无形资产+其他资产2.固定资产=房屋构筑物+车辆+单价200万元以上大型设备+其他固定资产
|
三、政府采购支出情况
2019年度,部门政府采购支出总额651400.00元,其中:政府采购货物支出651400.00元;政府采购工程支出0.00元;政府采购服务支出0.00元;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654100.00元,占政府采购支出总额的100%。
四、部门绩效自评情况
(一)项目绩效自评报告
项目一:
1.项目名称: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
2.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保山市财政局、市农业农村局关于下达2019年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非贫困县)的通知》(保财农〔2019〕89号)文件,《保山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8年国库集中收付制度改革单位额度结余结转2019年使用的通知》(保财农〔2019〕1号)文件。2019年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中的四个大项11个小项,包括粮食生产(水稻高产创建、玉米高产创建、两青豆高产创建),农业科技推广(云南省玉米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云南省水稻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特色蔬菜新品种选育示范、油菜极量创新、两青鲜食豆试验示范、地膜使用及回收),生物产业发展(中药材品种试验示范),面源污染普查。合计下达资金1318528.80元。
3.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1)前期准备: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到人。项目主管单位为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成员,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评议相关研究室的业务工作。成立技术组,由相关业务研究室主任任组长,相关业务研究室人员及项目区农科站业务人员任成员,负责落实项目实施地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培训、检测、总结等工作。项目完成后,为确保项目自评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自评领导小组,对项目的面积指标、产量指标和其它及时指标进行认真分析,对项目绩效作出科学评价。
(2)组织过程:组织过程包括,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示范地点、落实种子、安排试验及示范推广任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农户进行科学规范种植技术培训,并召开种植现场培训会,印发相关技术资料,组织技术力量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施肥,中耕除草,灌水,组织观摩,测产验收,项目绩效自评,总结材料报送等工作。
4.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1)项目资金情况
①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资金由保山市财政局拨付到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318528.80元,资金足额到位。
②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项目支出1053431.26元,结余资金265097.54元,结余结转2020年上半年开展项目支出。其中:水稻高产创建项目支出186041.76元;两青豆高产创建项目支出186475.00元;玉米高产创建项目支出183761.00元;辣椒可持续技术创新及示范推广支出资金15318.30元;水稻产业技术体系保山试验站支出150000.00元;玉米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支出150000.00元; 制定红花种植管理技术标准支出26587.00元;特色蔬菜新品种选育示范项目支出54161.20元;油菜极量创新项目支出47049.00元;两青鲜食豆试验示范项目支出7235.00元;地膜使用及回收项目支出1860.00元;中药材品种试验示范项目支出44943.00元。
③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云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按照《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2019年度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严格单位财务制度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2)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①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水稻高产创建项目:2019年9月15~21日组织科技人员对项目进行测产,测产结果:百亩核心区15个点平均亩产825千克;千亩示范片17个点平均亩产769.60千克;万亩示范区23个点平均亩产735.50千克,比非样板区水稻产量增产57.90千克,增8.50%,累计增产稻谷57.90万千克。
玉米高产创建项目:玉米绿色高质高效创建项目合计11200亩,加权平均亩产672.95 千克,合计总产753.70万千克 ,比西邑乡2019年玉米单产亩增产102.65千克,增产17.90%,合计增加粮食产量114.96万千克。
两青豆高产创建项目:实施烤烟、玉米套种两青鲜食豆绿色高产高效关键技术示范5800亩,超计划800亩,超16%,辐射带动5200亩,超计划的4%。经保山市农业农村局组织市级专家实际验收,万亩示范平均亩产557.17千克,比非示范区平均亩产增96.19千克,增20.90%。
水稻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项目:一是建成保山水稻试验站1个,团队成员8人;二是完成新品种新技术示范,2019年在辛街乡胡家村示范岫粳22号、岫粳28号127.60亩,采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和化肥农药减量增效技术。示范结果平均亩产864.30千克、比非示范区亩增8.60千克、增加产值27.50元,亩减少化肥用量17千克、节约成本47.50元,减少农药1次、节约成本45.50元,合计节本增效120.50元、占8.90%,达到增产(增效)≥8%的目标任务;三是制订发布《水稻两用核不育系繁殖技术规程》保山市地方标准(DB 5345/T 34-2019);四是完成科技培训和指导工作,2019年培训全市100名从事水稻科技及推广的技术人员,在施甸、隆阳、腾冲、昌宁等开展技术培训5场次、培训人数421人次,全年合计培训和指导6场次、521人,达到培训指导≥500人次的目标任务。
玉米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项目:完成玉米新品种展示5组,展示新品种115个,各类试验31组,筛选出一批适合保山示范种植的新品种,为全市粮食生产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种植育种材料438份(新收集42份)。组配新组合490个。鉴定785个新组合,选育出3个新组合进入下一级试验。开展技术培训9期,培训人员846人次。组织158人召开玉米新品种观摩会。发表论文12篇,报送信息29条。
特色蔬菜新品种选育示范项目:栽培鉴定辣椒品种资源520份(含不育系转育材料80份),测配组合124个。维修建设试验育种大棚面积1424.01㎡。创建岫椒系列新品种高产示范样板70亩,经测产,岫椒系列新品种平均亩产3862千克,比对照(相邻田块)亩产3480千克,亩增产382千克,增11%;辐射带动1000亩,平均亩产3684千克,比对照(相邻田块)亩增产204千克,增5.70%。开展岫椒5号、6号、7号、8号、9号、10号、豫艺818、大果168共8个品种进行高产展示。其产量为:岫椒5号亩产3053.50千克;岫椒6号亩产4216千克;岫椒7号亩产4247千克;岫椒8号亩产3751千克;岫椒9号亩产4045.50千克;岫椒10号(自交系)亩产3332.50千克;豫艺818亩产3069千克;大果168亩产2883千克;其中岫椒6号亩产最高。开展科技培训4次,累计培训农户126人次。
油菜极量创新项目:种植油菜育种材料2245份,配制新组合568份。种植不育系、保持系、恢复系扩繁10份,杂交制种4份。完成品种试验及栽培试验14组次。展示自育油菜品种16个,增产达8%以上。示范保油杂1号、2号各100亩,亩产达270.30千克。开展保油杂1号、2号极量创新各5亩,亩产达303.65千克。在板桥镇小永基地开展饲用油菜引种示范12亩,在龙陵县平达乡开展饲用油菜示范21亩,由于播种(11月15日)较迟,平均亩产鲜饲料2565.46千克。
两青鲜食豆试验示范项目:在板桥农科所试验基地种植蚕豆育种材料1058份,在隆阳区蒲缥镇种植青豌豆育种材料132份,配制新组合221个,种植鉴定新品系112个。组织实施品种试验6组。展示自育蚕豆品种6个,面积112亩,鲜荚测产平均亩产1533.80千克,干籽粒实产结果平均亩产288.65千克,比对照增产36.70千克,增14.57%。示范青豌豆保丰1号、2号102亩,经专家复测验收,平均亩产豌豆鲜荚1422.98千克,比非示范区亩增产248.60千克,增21.17%。按市场平均价9.00元/千克计,亩产值12806.82元,新增亩产值2237.40元。其中蒲缥镇核桃村杨永华种植5.70亩,亩产豌豆鲜荚2011.50千克,产值亩18103.50元,首次实现最高亩产超2吨,亩产值超15000.00元以上。开展科技培训5场次,培训县、乡从业人员115人次,培训指导种植农户488人次,发放技术资料500余份。上报信息11条。
地膜使用及回收项目:完成全市78个乡(镇)地膜应用及污染调查表;配合云南农大完成农户地膜抽样调查129份。
中药材品种试验示范项目:一是举办高产高效丰产示范样板2块累计288亩,其中瓦房120亩,亩产33千克/亩,瓦马168亩,亩产35千克/亩,两个示范点加权平均亩产34千克/亩(非示范区平均单产≤28.5千克/亩);二是带动周边7000亩红花大面积提高单产,每亩比当地平均增加单产2.70千克,增加产量18900千克;三是举办培训2次,合计培训330人次。四是示范区带动建档立卡户25户。
②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水稻高产创建项目:项目累计增产稻谷57.90万千克,以每千克3.00元计算,增加产值1737000.00元。开展稻田养鱼600亩,每亩增收稻田鱼24千克,按平均40.00元/千克计算,稻田鱼每亩增收960.00元,稻鱼共养增收578000.00元,实现增加经济效益2315000.00元。推广水稻全程机械化技术1500亩,带动水稻机插面积6000亩,机收面积9000亩,每亩节支100.00元;项目采用的品种均为针对项目区气候生态条件选育的强适应品种,表现抗病、耐湿和较强的生态适应性,通过采取系统防治,每亩比非项目区减少1次用药,每亩节约防治农药和工时费25.00元,共节支250000.00元。推广测土配方施肥和水稻精确定量栽培措施,节约用肥10%,每亩实现了节约成本125.00元,节约成本1250000.00元。项目区每亩节本增效356.50元,增加经济效益3565000.00元,达到了增产节本,保护农田生态,有效防治农田面源污染。
玉米高产创建项目:项目累计增加粮食产量114.96万千克,按照目前市场价2.00元/千克计,增加产值2299360.00元,由于选用抗病品种和推广专用控释肥,每亩减少了农药和肥料投入26.00元,合计节约成本291200.00元,超计划完成了任务指标。
两青豆高产创建项目:示范区鲜荚总产580.50万千克,以市场平均售价9.00元/千克计,总产值52245000.00元,新增产量100.21万千克,新增产值9019000.00元。项目区测土配方施肥面积达100%,采用绿色防控与统防统治融合的办法,在生产前中期使用高效低毒农药、生物农药、黄蓝板统防统治两青豆病虫害面积达95%以上,农药使用增长率≤1%。
水稻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项目:一是实施粳稻攻产量项目,品种为岫粳28号、岫粳29号,面积分别为2.10亩、2.60亩,地点在隆阳区板桥镇小永村。试验采用机插秧育、插秧。试验结果为邻田对照隆科16号亩产840.30千克,岫粳28号亩产917.50千克,亩增77.20千克、增9.20%;岫粳29号亩产890千克,亩增49.70千克、增5.90%;二是水稻新品种(组合)展示,展示品种为岫粳28号、岫粳29号、岫粳32号、岫粳糯5号、岫紫糯1号、岫15鉴71、岫16鉴58、岫17鉴8等8个品种。地点在隆阳区板桥镇小永村,面积21.20亩。采用机插秧育、插秧。展示结果亩产在704.80~884.70千克,加权平均亩产808.20千克。三是宣传,“高原两系杂交粳稻品种保粳杂2号和76两优5号的选育与推广”项目分获农业农村部农牧渔业丰收3等奖和云南省科技进步3等奖,在《中国稻米》、《杂交水稻》等发表论文3篇。
玉米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项目:示范区合计总产750.36万千克,平均单产达到679.06千克,比西邑乡2019年玉米平均单产570千克,亩增产109.06千克,总产增120.51万千克,按2.00元/千克计算,每亩增加产值218.12元,全面完成了年度示范推广任务。
特色蔬菜新品种选育示范项目:创建岫椒系列新品种高产示范样板70亩,经测产,岫椒系列新品种平均亩产3862千克,比对照(相邻田块)亩产3480千克,亩增产382千克,增11%;辐射带动1000亩,平均亩产3684千克,比对照(相邻田块)亩增产204千克,增5.70%。此次高产示范样板创建,累计增加鲜椒产量23.07万千克,按市场价3.00元/千克计算,累计增加产值692100.00元。通过项目的实施,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油菜极量创新项目:示范项目区产量提高率≥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80%;良种覆盖率≥90%;农药使用增长率≤1%;服务对象满意度≥90%。
两青鲜食豆试验示范项目:试验示范项目区产量提高率≥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80%;良种覆盖率≥90%;农药使用增长率≤1%。
地膜使用及回收项目:全市地膜年使用总量5496.40吨;地膜覆膜总面积86.32万亩;地膜年回收总量4504.50吨;回收率为81.95%。
中药材品种试验示范项目:带动周边7000亩红花大面积提高单产,每亩比当地平均增加单产2.70千克,增加产量18900千克,增加产值1512000.00元,实施项目累计增加产值1661760.00元。
③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通过科技培训和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90%以上。
5.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项目均完成绩效目标,部分项目具有跨年度的特点,资金需跨年度使用。
6.绩效自评结果
综合评价总分96.50分,评价结果为优,其中预算执行8分,产出指标49.50分(数量指标10分、质量指标35分、时效指标3分、成本指标1.50分),效益指标30分(经济效益18分、社会效益9分、生态效益3分),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9分。
7.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通过近几年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达到了粮食增产增效的目的,保障了保山市粮食生产安全,建议今后继续给予大力扶持,增加经费预算,及时提早下达项目,公开评价结果。加大高产、抗病水稻、玉米、辣椒、两青豆等新品种的应用,并积极选育和引进试验新品种;加快“两减”推广力度,真正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同时要加快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种植效益。对项目在应用“稻鱼共养”高效模式、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适度规模化取得的成效,今后继续扩大推广范围,辐射带动其他稻区应用。
8.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充分发挥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小组的职能,开展检查督促作用,分阶段加强对项目业务研究室的年度任务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和督促,确保按计划完成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工作,按质量完成项目的年度建设目标。加强绩效自评工作的长效化建设,使项目在绩效自评中找到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使项目达到最佳的绩效目标。建议:一是项目绩效报告和评价表过于形式化,没用体现出项目特点,希望今后根据项目类型,分类制订“项目绩效自评表”内容及标准。二是今后及时安排项目任务,提前下达项目资金,简化资金审批程序,以便及早规划落实,在最佳节令播种,取得更好的项目绩效。
9.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一是由于市场的原因,粮价持续走低,而农业生产成本却持续走高,农民种粮效益持续下降,严重挫伤了农民种稻积极性,这使确保粮食安全和促进农民增收的矛盾不断增大。二是育种经费不足,严重影响育种创新和成果转化。建议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
项目二:
1.项目名称: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
2.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保山市财政局关于下达省级、市级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的通知》(保财农〔2019〕149号)文件,2019年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中的三个大项6个小项,包括产业发展项目(茶叶发展项目),经济作物产业项目(水果产业体系、蔬菜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甜柿有机高效集成示范),农业科技推广项目(蚕桑体系、蔬菜极量创新)。合计下达资金1080700.70元。
3.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1)前期准备: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到人。项目主管单位为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成员,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评议相关研究室的业务工作。成立技术组,由相关业务研究室主任任组长,相关业务研究室人员及项目区农科站业务人员任成员,负责落实项目实施地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培训、检测、总结等工作。项目完成后,为确保项目自评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自评领导小组,对项目的面积指标、产量指标和其它及时指标进行认真分析,对项目绩效作出科学评价。
(2)组织过程:组织过程包括,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示范地点、落实种子、安排试验及示范推广任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农户进行科学规范种植技术培训,并召开种植现场培训会,印发相关技术资料,组织技术力量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施肥,中耕除草,灌水,组织观摩,测产验收,项目绩效自评,总结材料报送等工作。
4.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1)项目资金情况
①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资金由保山市财政局拨付到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080700.70元,资金足额到位。
②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项目支出753084.42元,结余资金327616.28元,结余结转2020年上半年开展项目支出。其中:茶叶发展项目支出109078.70元;水果产业技术体系保山试验站支出114358.14元;蔬菜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支出168036.68元;甜柿有机高效技术集成示范支出145134.90元;蚕桑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支出102852.00元;蔬菜极量创新支出41254.00元;咖啡项目支出38720.00元;小白及种植标准项目支出33650.00元。
③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云南省省级财政专项资金管理暂行办法》,项目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按照《云南省农业技术推广与服务补助资金管理实施细则》等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2019年度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严格单位财务制度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2)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①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茶叶发展项目:承担试验1组;建立百亩核心高效示范区1个,平均产值较当年当地增加12%,辐射带动本区域1万亩茶园提质增效;收集完成2019年本市内五大项数据;技术培训和指导500人次。
水果产业体系:建设甜柿标准化栽培核心样板112亩,辐射带动1500亩;新品种及栽培试验研究3组;新品种引进3个;建设大秋品种母本园1个;开展技术培训1200人次。
蔬菜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建设绿色蔬菜高产高效示范样板3片,样板面积852亩,辐射带动1000亩;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80%;良种覆盖率≥90%;农药使用增长率≤1%;开展科技培训405人次。
甜柿有机高效技术集成示范:建设甜柿标准化栽培核心样板1片,样板面积100亩,打造甜柿绿色高效示范区1000亩;推广甜柿绿色有机高效生产技术1项;获得绿色产品认证1个;实蝇绿色防控试验1个;开展科技培训150人次。
蚕桑体系:引进蚕抗脓病品种(云抗1号)1个,进行试验示范,累计推广200多张;开展防治桑褐斑病、红蜘蛛、桑蓟马的生物农药试验1组;研发桑葚新产品1个;完成“保山蚕桑志”编撰1项;完成5个示范村、394户示范户、1000多种植户的培训工作。
蔬菜极量创新:收集保护野生蔬菜楤木(刺老苞)品种3个、野生苦瓜品种1个、老品种黄瓜品种1个及老品种番茄1个;开展“温凉区大棚茄子创新嫁接栽培技术”示范1项,示范面积1.60亩;建设冬春蔬菜(甜脆豌豆“滇宝3号”)标准化示范样板1片,面积108亩;培训农户12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140余份。
②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茶叶发展项目:百亩核心样板平均单产120公斤,增长20%,比考核指标12%高8个百分点;辐射带动1.69万亩(其中,隆阳1.21万亩、昌宁0.30万亩、腾冲0.18万亩)提质增效,超额完成考核指标。
水果产业体系:项目区(蒲缥镇)甜柿亩产量达到2.50吨,售价为8.00元/千克,优质果达50%,果农增收30%,产值达到20000.00元/亩,扣除当年的生产成本5000.00元/亩,亩纯收益15000.00元,有效提高果农的收入。
蔬菜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示范项目区产量提高率≥8%;测土配方施肥技术覆盖率≥80%;良种覆盖率≥90%;农药使用增长率≤1%。
甜柿有机高效技术集成示范:2019年百亩核心示范园(板桥镇)平均亩产3.20吨,单价7.50元/千克,亩产值24000.00元,300亩样板试验区平均亩产量3吨,单价7.00元/看看,亩产值21000.00元,比2018年平均每公斤增加1.40元~1.80元,为保山甜柿产业的发展起好示范带动作用。
蚕桑体系:在隆阳区板桥镇左所村建成100亩高产示范桑园和省力化养蚕示范基地。2019年对示范区5位农户调查统计,亩均养蚕3.43张,亩均收入5400.00元。左所村取得的成效,得到了各级政府的认可,浙江大学经济学院、怒江州、德宏州、县区有关乡镇相继组团实地考察左所村发展经验,参观学习该村空调大蚕房、优质连片桑园建设,辐射示范带动3000余亩。抗病良种、秋伐技术、地蚕大棚、控释肥技术、黑布覆盖免耕等技术覆盖率达100%。
蔬菜极量创新:开展“温凉区大棚茄子创新嫁接栽培技术”示范,面积1.60亩,总计产量10307.50千克(商品茄),平均亩产达6442.20千克,加权平均单价为2.80元/千克,平均亩产值达18038.16元;冬春蔬菜(甜脆豌豆“滇宝3号”)标准化示范样板1片,面积108亩,平均亩增产14%以上。通过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示范推广区减少防治病虫草害1~2次,由此减少了生产成本投入,减少农药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
③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通过科技培训和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其中茶叶发展项目、蚕桑体系,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达到90%以上;蔬菜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甜柿有机高效技术集成示范、蔬菜极量创新,水果产业体系,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达到95%以上。
5.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项目均完成绩效目标,部分项目具有跨年度的特点,资金需跨年度使用。
6.绩效自评结果
综合评价总分95分,评价结果为优,其中预算执行7分,产出指标48分(数量指标12分、质量指标31.50分、时效指标3分、成本指标1.50分),效益指标30分(经济效益12分、社会效益10分、生态效益3分、可持续影响指标5分),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10分。
7.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通过近几年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项目的实施,结合新品种、新技术为支撑,多种高效技术集成示范为平台,科技惠农、产业富农为落脚点,达到了增产增效的目的,对我市茶叶、蚕桑、甜柿、蔬菜产业发展起到了良好的促进作用,建议今后继续给予大力扶持,增加经费预算,及时提早下达项目,公开评价结果。加大茶叶、蚕桑、甜柿、蔬菜新品种、新技术的推广应用,并积极选育和引进试验新品种,同时加快“两减”推广力度,真正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提高种植效益。
8.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充分发挥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小组的职能,开展检查督促作用,分阶段加强对项目业务研究室的年度任务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和督促,确保按计划完成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工作,按质量完成项目的年度建设目标。加强绩效自评工作的长效化建设,使项目在绩效自评中找到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使项目达到最佳的绩效目标。建议:一是项目绩效报告和评价表过于形式化,没用体现出项目特点,希望今后根据项目类型,分类制订“项目绩效自评表”内容及标准。二是今后及时安排项目任务,提前下达项目资金,简化资金审批程序,以便及早规划落实,在最佳节令播种,取得更好的项目绩效。
9.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一是由于土壤盐渍化问题日益突出,农户为追求更高的效益,重茬、无机肥过量使用现象普遍,造成土壤板结,作物生长受阻碍;二是育种经费不足,严重影响育种创新和成果转化。建议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
项目三:
1.项目名称:科技计划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红花新品种引种筛选和示范推广)
2.项目基本情况
红花是保山农业的优势特色产业,《红花新品种引种筛选和示范推广》项目由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申报并实施,项目通过引种试验筛选鉴定高产优质、多抗广适,适宜保山市不同生态类型区域种植的红花新品种1-2个,根据筛选优良品种的特征特性,进行相应的播种时间、播种密度、播种方法、施肥种类、施肥数量、施肥方法,病虫草属害防控栽培技术研究,集成配套抗旱减灾和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1套。利用良种良法配套集成技术举办科技样板2块累计200亩进行科技示范,广泛召开现场观摩会议和科技培训会议,培训农户300户以上,大幅度调动农户科学种植红花技术水平。以点带面,辐射带动5000亩红花生产提质、增产、增效,促进贫困户科技脱贫。
根据《保山市财政局、保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下达2019年科技计划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科技扶贫示范项目)的通知》(保财教〔2019〕123号)文件,下达资金100000.00元。
3.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1)前期准备: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到人。项目主管单位为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成员,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评议相关研究室的业务工作。成立技术组,由相关业务研究室主任任组长,相关业务研究室人员及项目区农科站业务人员任成员,负责落实项目实施地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培训、检测、总结等工作。项目完成后,为确保项目自评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自评领导小组,对项目的面积指标、产量指标和其它及时指标进行认真分析,对项目绩效作出科学评价。
(2)组织过程:组织过程包括,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示范地点、落实种子、安排试验及示范推广任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农户进行科学规范种植技术培训,并召开种植现场培训会,印发相关技术资料,组织技术力量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施肥,中耕除草,灌水,组织观摩,测产验收,项目绩效自评,总结材料报送等工作。
4.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1)项目资金情况
①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资金由保山市财政局拨付到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00000.00元,资金足额到位。
②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项目支出94737.00元,结余资金5263.00元,结余结转2020年上半年开展项目支出。其中:示范样板补助支出81837.00元,差旅费支出2100.00元,会议费支出6200.00元,版面费支出1850.00元,劳务费支出2750.00元。
③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2019年度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严格单位财务制度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2)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①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已初步摸清了保山红花资源的分布情况,并引进7个红花品种3个试验点开展不同生态地区的品比试验,积累了相关数据,筛选鉴定适宜保山生态类型区域种植的红花新品种1个(绩效目标≥1)品种编号2019-2;二是科技培训农户330户(绩效目标≥300户),印发相关技术资料300多份;三是研究集成高产高效配套栽培集成技术1套(绩效目标=1);四是示范区带动建档立卡贫困户25户。
②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举办高产高效丰产示范样板2块累计288亩,其中瓦房120亩,亩产33千克/亩,瓦马168亩,亩产35千克/亩,两个示范点加权平均亩产34千克/亩(非示范区平均单产≤28.50千克/亩),今年市场价格80.00元/千克,每亩比非示范区增加产值440.00元(绩效目标≥320.00元)。同时与之套种的青豌豆,单产400千克/亩(非示范区≤380),今年市场价格4.00元/千克,每亩青豌豆产值1600.00元。每亩红花与青豌豆合计产值4320.00元/亩(非示范区每亩产值≤3657.50元),合计增加产值149760.00元(绩效目标≥64000.00元)。二是带动周边7000亩(绩效目标≥5000亩)红花大面积提高单产,每亩比当地平均增加单产2.70千克(绩效目标≥2千克),增加产量18900千克(绩效目标≥10000千克),增加产值1512000.00元,实施项目累计增加产值1661760.00元(绩效目标≥864000.00元)。
③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通过科技培训和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达95%。
5.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项目绩效目标均超额完成。建议相关项目主管部门单位给予长期项目支持,更好完成各项技术研究。
6.绩效自评结果
综合评价总分97分,评价结果为优,其中预算执行9分,产出指标49分(数量指标10分、质量指标25分、时效指标10分、成本指标4分),效益指标30分(经济效益15分、社会效益15分),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9分。
7.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该项目实施前坚持做到论证充分、方案具体、开展红花、白及等新品种种质资源的筛选及利用,有效推动保山中药材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其次严格预算管理,用好专项资金。坚持统筹使用、合理分配资金,认真执行保山市科技局科技计划项目合同书的条款规定,把项目经费用好用活,保障项目按计划实施。项目实施以来,以基层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农户等为培训对象,以理论培训和田间管理技术指导结合形式,开展技术培训,培训人员达330人次,通过培训,广泛提高了农户的种植技能。
8.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充分发挥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小组的职能,开展检查督促作用,分阶段加强对项目业务研究室的年度任务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和督促,确保按计划完成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工作,按质量完成项目的年度建设目标。加强绩效自评工作的长效化建设,使项目在绩效自评中找到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使项目达到最佳的绩效目标。建议:一是项目绩效报告和评价表过于形式化,没用体现出项目特点,希望今后根据项目类型,分类制订“项目绩效自评表”内容及标准。二是今后及时安排项目任务,提前下达项目资金,简化资金审批程序,以便及早规划落实,在最佳节令播种,取得更好的项目绩效。
9.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一是项目经费不足,不能够支撑更深层次的研究和开发应用;二是项目经费不连续,项目实施过程中易出现隔年断层现象;建议相关项目主管部门单位给予长期项目支持,更好完成各项技术研究。
项目四:
1.项目名称:科技计划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创新人才培养-杨和团)
2.项目基本情况
通过人才培养,使创新人才及团队在经济作物新品种选育理论与技术、新品种新技术的试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能力有较大提升。结合保山经济作物的生产情况,开展产业发展的储备性、前沿性研究、新品种选育及试验示范推广工作,选育或筛选出适应保山种植的主导品种,加强栽培技术的引进及研究创新,加速新技术的示范应用。
根据《保山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8年财政应返还额度资金的通知》(保财教〔2019〕187号)文件,下达资金37350.00元。
3.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1)前期准备: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到人。项目主管单位为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成员,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评议相关研究室的业务工作。成立技术组,由相关业务研究室主任任组长,相关业务研究室人员及项目区农科站业务人员任成员,负责落实项目实施地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培训、检测、总结等工作。项目完成后,为确保项目自评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自评领导小组,对项目的面积指标、产量指标和其它及时指标进行认真分析,对项目绩效作出科学评价。
(2)组织过程:组织过程包括,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示范地点、落实种子、安排试验及示范推广任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农户进行科学规范种植技术培训,并召开种植现场培训会,印发相关技术资料,组织技术力量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施肥,中耕除草,灌水,组织观摩,测产验收,项目绩效自评,总结材料报送等工作。
4.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1)项目资金情况
①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资金由保山市财政局拨付到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37350.00元,资金足额到位。
②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项目支出37350.00元。其中:差旅费支出300.00元,专用材料费支出24650.00元,委托业务费支出12400.00元。
③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2019年度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严格单位财务制度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2)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①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完成桑树、蔬菜、甜柿等作物品种引种鉴定47个(份)通过试验鉴定,评鉴出优质品种10个(份);完成栽培试验、病虫害防治试验等16组,通过科学试验研究,为集成高产高效优质栽培新技术应用提供科学理论依据;在全市举办茶叶、蚕桑、水果、咖啡、蔬菜等新品种新技术示范样板7块(片)约2000亩;到示范点开展了茶叶、蚕桑、水果、咖啡、蔬菜等新品种新技术培训会46场(次),培训科技人员、生产大户和农户3790人次,发放技术资料2100余份。通过广泛培训,提升了基层农技人员和广大农户的业务素质和生产技能。
②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通过项目的实施,一是开展了5组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研究工作,为新品种资源储备和新技术研究应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二是示范推广的栽培新技术,减少了生产成本,做到节本增效;三是推广了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降低了生产产品的农药残留,提高了产品质量;四是通过标准化示范区建设,提高了产量,增加了农民收入;五是推动了示范区的环境改造,改善了生态环境,促进了蔬菜产业的可持续发展,生态和社会效益显著。
③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通过项目实施及广泛开展的室内室外技术培训,满意度达96%以上。
5.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项目的各项绩效目标都保质超量的完成,达到了预期效果。
6.绩效自评结果
本项目完全符合单位履职绩效目标。项目实施内容及补助标准明确,管理程序规范,有明确的服务和受益对象,取得显著的效益。项目按照管理规范,实施单位均能按照计划和经费管理要求进行业务指导和财务管理,内控机制健全。自评为优。
7.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项目实施结束,及时撰写总结报告,汇总资金使用明细,在单位政务公开栏公开,做到项目结果和资金使用情况公开,相互监督。绩效评价是项目管理的有效创新,能有效地对项目实施情况、结果及资金使用进行了解和管理。
8.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项目实施内容必须以生产实际紧相连,才能抓住工作重点,做到易完成、好评价、能验收。单位重视,加强领导,成立项目实施结果评价小组,对项目申报、实施方案、实施结果进行评价。
9.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无
项目五:
1.项目名称:市级农业切块专项资金(中药材品种资源收集及驯化栽培及示范推广)
2.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保山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9年部门预算的批复》(保财农〔2019〕7号)文件,2019年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市级农业切块(中药材品种资源收集及驯化栽培及示范推广)项目,下达资金69111.57元。
项目实施内容为:筛选优质地道中药材品种2个并研究驯化栽培技术;编示技术规程1项;示范推广1500亩,每亩增加效益2000.00元,累计增加效益3000000.00元;服务对象满意度85%以上。
3.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1)前期准备: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到人。项目主管单位为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成员,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评议相关研究室的业务工作。成立技术组,由相关业务研究室主任任组长,相关业务研究室人员及项目区农科站业务人员任成员,负责落实项目实施地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培训、检测、总结等工作。项目完成后,为确保项目自评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自评领导小组,对项目的面积指标、产量指标和其它及时指标进行认真分析,对项目绩效作出科学评价。
(2)组织过程:组织过程包括,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示范地点、落实种子、安排试验及示范推广任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农户进行科学规范种植技术培训,并召开种植现场培训会,印发相关技术资料,组织技术力量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施肥,中耕除草,灌水,组织观摩,测产验收,项目绩效自评,总结材料报送等工作。
4.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1)项目资金情况
①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资金由保山市财政局拨付到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69111.57元,资金足额到位。
②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项目支出69111.57元,其中:差旅费支出4850.00元,印刷费支出90.00元,劳务费支出22411.57元,试验示范支出17400.00元,试验大棚换遮阳网支出24360.00元。
③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财政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2019年度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严格单位财务制度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2)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①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引进红花品种7个,编示红花技术规程一项;示范推广1550亩,每亩比当地平均增加单产17千克,每亩增加产值2040.00元,实施项目累计增加产值3162000.00元;服务对象满意度95%。
②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示范推广红花种植1550亩,每亩增产17Kg(120.00元/kg),每亩增产值2040.00元,项目累计增加产值3162000.00元,科技培训330人次,带动建档立贫困户25户,服务对象满意度95%。
③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通过科技培训和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90%以上。
5.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项目均完成绩效目标。
6.绩效自评结果
综合评价总分98分,评价结果为优,其中预算执行10分,产出指标60分(数量指标40分、质量指标10分、时效指标5分、成本指标5分),效益指标20分(经济效益10分、社会效益10分),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8分。
7.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通过近几年项目的实施,达到了经济作物增产增效的目的,对抗旱减灾效果明显,建议今后继续给予大力扶持,增加经费预算,及时提早下达项目,公开评价结果。加大高产、抗病、广适等新品种的应用,并积极选育和引进试验新品种;加快“两减”推广力度,真正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同时要加快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种植效益。
8.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充分发挥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小组的职能,开展检查督促作用,分阶段加强对项目业务研究室的年度任务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和督促,确保按计划完成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工作,按质量完成项目的年度建设目标。加强绩效自评工作的长效化建设,使项目在绩效自评中找到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使项目达到最佳的绩效目标。建议:一是项目绩效报告和评价表过于形式化,没用体现出项目特点,希望今后根据项目类型,分类制订“项目绩效自评表”内容及标准。二是今后及时安排项目任务,提前下达项目资金,简化资金审批程序,以便及早规划落实,在最佳节令播种,取得更好的项目绩效。
9.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经费不足,严重影响育种创新和成果转化。建议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
项目六:
1.项目名称:市级农业切块专项资金(冬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
2.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保山市财政局关于下达省级、市级农业生产发展项目资金的通知》(保农财〔2019〕149号)文件,2019年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市级农业切块(冬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项目,下达资金86379.00元。
项目实施内容为:开展蔬菜新品种引(育)种、新品种筛选鉴定和栽培技术试验创新研究2组;建设冬春蔬菜核心区100亩,百亩核心区比非项目区亩产值增8%以上;标准化生产示范带动面积1000亩,示范区比非样板区农民增收5%以上;科技培训,计划培训县乡技术人员及农户100人次。
3.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1)前期准备: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到人。项目主管单位为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成员,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评议相关研究室的业务工作。成立技术组,由相关业务研究室主任任组长,相关业务研究室人员及项目区农科站业务人员任成员,负责落实项目实施地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培训、检测、总结等工作。项目完成后,为确保项目自评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自评领导小组,对项目的面积指标、产量指标和其它及时指标进行认真分析,对项目绩效作出科学评价。
(2)组织过程:组织过程包括,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示范地点、落实种子、安排试验及示范推广任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农户进行科学规范种植技术培训,并召开种植现场培训会,印发相关技术资料,组织技术力量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施肥,中耕除草,灌水,组织观摩,测产验收,项目绩效自评,总结材料报送等工作。
4.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1)项目资金情况
①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资金由保山市财政局拨付到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86379.00元,资金足额到位。
②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项目支出86379.00元,差旅费支出400.00元,劳务费支出17603.00元,示范样板支出25000.00元,试验大棚换膜及水槽支出34776.00元,试验示范支出8600.00元。
③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财政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按照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2019年度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严格单位财务制度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2)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①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开展大棚辣椒套种菜豆高效栽培技术示范,面积12亩,平均亩产达854千克,加权平均单价为6.20元/千克(销售最高单价9.20元/千克,最低单价4.80元/千克),平均亩产值达5294.80元。该技术在辣椒产量产值不减的情况实现新增效益5294.80元,实现了“一季双丰收”。二是在施甸县何元乡王家庄村实施冬春蔬菜(甜脆豌豆)标准化示范样板1片,面积142亩,品种为滇宝3号。通过长势比较,与非示范区比,预计平均亩增产值增15%左右。三是标准化示范带动1260亩,品种为滇宝3号。通过长势比较,与非示范区比,预计平均亩增产值增8%左右。通过项目实施,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
②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通过标准化的栽培,增加了有机肥的应用,降低了无机肥和农药的应用,保护了农业生态环境。间套种技术的推广使农作物间存在天然屏障,形成了田间自然小气候,使病虫害间存在了相生相克的现象,从而降低了病虫害流行发生。与非样板区相比,示范推广区减少防治病虫草害1-2次,由此减少了生产成本投入,减少农药对农田生态环境的污染。
③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通过科技培训和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90%以上。
5.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项目均完成绩效目标。
6.绩效自评结果
综合评价总分98分,评价结果为优,其中预算执行10分,产出指标50分(数量指标15分、质量指标20分、时效指标10分、成本指标5分),效益指标30分(经济效益10分、社会效益10分、生态效益10分),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8分。
7.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通过近几年项目的实施,达到了经济作物增产增效的目的,对抗旱减灾效果明显,建议今后继续给予大力扶持,增加经费预算,及时提早下达项目,公开评价结果。加大高产、抗病、广适等新品种的应用,并积极选育和引进试验新品种;加快“两减”推广力度,真正实现化肥、农药零增长。同时要加快全程机械化生产技术的示范推广,提高种植效益。
8.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充分发挥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小组的职能,开展检查督促作用,分阶段加强对项目业务研究室的年度任务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和督促,确保按计划完成试验示范和推广服务工作,按质量完成项目的年度建设目标。加强绩效自评工作的长效化建设,使项目在绩效自评中找到存在问题和下一步改进措施,使项目达到最佳的绩效目标。建议:一是项目绩效报告和评价表过于形式化,没用体现出项目特点,希望今后根据项目类型,分类制订“项目绩效自评表”内容及标准。二是今后及时安排项目任务,提前下达项目资金,简化资金审批程序,以便及早规划落实,在最佳节令播种,取得更好的项目绩效。
9.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经费不足,严重影响育种创新和成果转化。建议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
项目七:
1.项目名称:市级非税收入经费
2.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保山市财政局关于下达经费预算的通知》(保农财〔2019〕85号)文件,下达非税收入资金75180.00元。
3.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严格按照项目预算标准及相关规定,合理、合法、依规的开展该项目。通过该项目的实施,为单位科技人员提供了一个设施完善的科研试验环境,科研试验工作得到了提升,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单位职能职责。
4.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1)项目资金情况
①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资金由保山市财政局拨付到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75180.00元,资金足额到位。
②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项目支出75180.00元。其中:腾冲固定点设施维修支出25380.00元,板桥小永科研试验基地设施修建支出49800.00元。
③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财政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
(2)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①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完成腾冲固定点设施维修1项,完成板桥小永科研试验基地设施修建1项。
②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通过项目的实施,为单位科技人员提供了一个设施完善的科研试验环境,科研试验工作得到了提升,有利于更好的发挥单位职能职责。
③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科研试验基地环境的完善,为单位科技人员提供了一个设施完善的科研试验环境,进一步激发了科技人员的科研热情,科技人员满意度达95%。
5.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无
6.绩效自评结果
通过验收,自评为优。
7.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无
8.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无
9.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无
项目八:
1.项目名称: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优质高产辣椒新品种选育和研究)
2.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保山市财政局 保山市科技局关于下达2019年市级科技计划项目经费的通知》(保财教〔2019〕121号)文件,2019年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市级科技计划(优质高产辣椒新品种选育和研究)项目,下达资金146068.08元。
项目实施内容为:种植、鉴定辣椒品种资源520份(含不育系转育材料80份);开展岫椒6号杂交制种技术的探索1项;开展辣椒极量创新栽培技术1项;新建板桥试验基地辣椒新品种选育和研究大棚面积964.80㎡;实施玉米新品种示范样板50亩;实施鲜食豌豆示范样板218亩;实施岫椒系列新品种高产示范样板70亩;开展岫椒系列辣椒新品种种植技术培训4次。
3.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1)前期准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层层压实责任。项目主管单位为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专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成员,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评议相关业务工作。成立技术组,由技术负责人任组长,研究室人员任成员,负责落实项目实施地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培训、总结等工作。项目完成后,为确保项目自评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自评领导小组,对项目的面积指标、产量指标和其它及时指标进行认真分析,对项目绩效作出科学评价。
(2)组织过程:组织过程包括,召开专题会议安排试验及示范推广任务,认真开展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召开科学技术培训,组织专家进行田间测产验收, 项目绩效自评,总结并上报材料。
4.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1)项目资金情况
①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资金由保山市财政局拨付到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146068.08元,资金足额到位。
②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项目支出146068.08元。其中:辣椒新品种选育试验费用支出6560.00元,劳务费用支出14050.00元,改造升级育种试验大棚费用支出64738.08元,示范样板补助费用支出58960.00元,差旅费支出1760.00元。
③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单位财务制度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2)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①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种植、鉴定辣椒品种资源520份(含不育系转育材料80份);开展岫椒6号杂交制种技术的探索1项;开展辣椒极量创新栽培技术1项;新建板桥试验基地辣椒新品种选育和研究大棚面积964.80㎡;实施高产示范样板3块,其中玉米新品种示范样板50亩,鲜食豌豆示范样板218亩;岫椒系列新品种高产示范样板70亩;开展岫椒系列辣椒新品种种植技术培训4次,培训农户126人次。
②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一是举办岫椒系列新品种高产示范样板70亩,平均亩产3862千克,比对照(相邻田块)亩产3480千克,亩增产382千克,增11%;辐射带动1000亩,平均亩产3684千克,比对照(相邻田块)亩增产204千克,增5.70%,累计增加鲜椒产量23.07万千克,按市场价3.00元/千克计算,累计增加产值692100.00元。
二是举办玉米新品种示范样板50亩,示范样板区亩产586千克,比邻田非示范样板区亩增26千克,增4.60%,累计增加干玉米1300千克,按市场价2.40元/千克计算,累计增加产值3100.00元。
三是在蒲缥镇大田村举办鲜食豌豆示范样板218亩,示范样板区平均亩产鲜荚557.17千克,比非示范区平均亩产460.98千克增产96.19千克,增20.87%,累计增加鲜荚2.10万千克,按市场价9.00元/千克计算,189000.00元。
通过该项目的实施,累计增加产量25.30万千克,累计增加产值884200.00元,经济效益显著。
③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通过科技培训和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92.50%以上。
5.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项目均完成绩效目标。
6.绩效自评结果
综合评价总分97分,评价结果为优,其中预算执行10分,产出指标68分(数量指标39分、质量指标20分、时效指标5分、成本指标4分),效益指标10分(经济效益5分、社会效益5分),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9分。
7.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加大岫椒系列新品种示范推广,推进辣椒新品种的选育及示范推广工作,为保山市冬早蔬菜产业持续健康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8.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小组的职能,开展检查督促作用,分阶段加强对项目业务研究室的年度任务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和督促;二是项目经费不连续,实施过程中易出现隔年断层现象,建议相关项目主管部门给予长期项目支持,更好完成各项技术研究。
9.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建议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
项目九:
1.项目名称:市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赵加涛)专项资金
2.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保山市财政局 保山市科技局关于下达2019年市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技术创新人才、创新团队、重点新产品和专家工作站专项资金的通知》(保财教〔2019〕120号)文件,2019年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市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赵加涛)项目,下达资金25000.00元。
项目实施内容为:配制大麦杂交组合120个,提供1个饲料大麦品种和1个啤酒大麦品种进入云南省区试,通过国家登记大麦品种1个;示范推广保大麦系列新品种20万亩,每亩增20千克以上,增加产值8000000.00元,组织或承担试验2~3组;培训基层技术人员50人次左右,培训农民500人次左右,发表科技论文1~2篇。
3.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1)前期准备:建立健全组织机构,层层压实责任。项目主管单位为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专门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成员,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评议相关业务工作。成立技术组,由技术负责人任组长,研究室人员任成员,负责落实项目实施地点、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开展培训、总结等工作。项目完成后,为确保项目自评工作顺利实施,成立了项目自评领导小组,对项目的面积指标、产量指标和其它及时指标进行认真分析,对项目绩效作出科学评价。
(2)组织过程:组织过程包括,召开专题会议安排试验及示范推广任务,认真开展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工作,科学制定项目实施方案,组织召开科学技术培训,组织专家进行田间测产验收, 项目绩效自评,总结并上报材料。
4.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1)项目资金情况
①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资金由保山市财政局拨付到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25000.00元,资金足额到位。
②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项目支出25000.00元。其中:试验田租赁费支出15000.00元,举办示范样板物资补助支出10000.00元。
③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单位财务制度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2)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①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配制大麦杂交组合200个,提供2个饲料大麦品种和2个啤酒大麦品种进入云南省区试,其中保大麦25号通过省区试,具备登记资格。保大麦20号、21号、24号3个品种通过国家登记;组织实施多点试验1组,栽培试验2组;培训基层技术人员85人次,培训农民850人次。
②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示范推广保大麦系列新品种25.50万亩,平均亩增产24.80千克,增加大麦产量632.40万千克,增加产值12648000.00元。保大麦16号入选云南省主导品种,发表科技论文2篇,制订地方标准3项。
③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通过科技培训和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92.50%以上。
5.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项目均完成绩效目标。
6.绩效自评结果
综合评价总分97分,评价结果为优,其中预算执行10分,产出指标63分(数量指标39分、质量指标15分、时效指标5分、成本指标4分),效益指标15分(经济效益5分、社会效益10分),服务对象满意度指标9分。
7.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加大保大麦20号、22号等新品种示范推广,同时加速青贮大麦的相关研究及示范推广工作,为保山市肉牛产业发展提供饲料保障。
8.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一是充分发挥上级主管部门及领导小组的职能,开展检查督促作用,分阶段加强对项目业务研究室的年度任务工作开展情况的检查和督促;二是项目经费不连续,实施过程中易出现隔年断层现象,建议相关项目主管部门给予长期项目支持,更好完成各项技术研究。
9.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建议加大资金政策支持力度。
项目十:
1.项目名称:“三区”科技人才支出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中央补助资金
2.项目基本情况
根据《保山市财政局 保山市科学技术局关于下达2019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中央补助资金的通知》(保财教〔2019〕145号)文件,《保山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8年财政应返还额度资金的通知》(保财教〔2019〕1号)文件,《保山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8年财政应返还额度资金的通知》(保财教〔2019〕191号)文件,《保山市财政局关于划转市经济作物技术推广工作站2019年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资金的通知》(保财教〔2019〕192号)文件,《保山市财政局关于下达2018年财政应返还额度资金的通知》(保财教〔2019〕197号)文件。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承担“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计划项目,为授援单位提供水稻、玉米、麦类、蔬菜、蚕豆、豌豆、马铃薯、甘蔗、水果、蚕桑、茶叶等农作物新品种引进、试验示范、高产栽培技术指导、开展技术培训、举办农作物种植样板、帮助农民增产增收、带动当地村民规范种植、科学养殖。合计下达资金671491.00元。
3.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情况
(1)前期准备:健全组织机构,落实责任到人。项目主管单位为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成立项目领导小组,由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任组长,副主任任成员,负责指导、协调、监督和评议相关研究室的业务工作。
(2)组织过程:召开专题会议落实示范地点、落实种子、安排试验及示范推广任务,制定项目实施方案,对农户进行科学规范种植技术培训,并召开种植现场培训会,印发相关技术资料,组织技术力量进行田间技术指导,病虫害防治,施肥,中耕除草,灌水,组织观摩,测产验收,项目绩效自评,总结材料报送等工作。
4.项目绩效实现情况
(1)项目资金情况
①项目资金到位情况。
资金由保山市财政局拨付到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671491.00元,资金足额到位。
②项目资金执行情况。
项目累计支出362714.00元,结余资金308777.00元,结余结转2020年上半年开展项目支出。其中:其中:科技培训支出83156.00元 ,示范补助支出208546.00元,劳务费支出6120.00元,印刷费支出246.00元,差旅费64646.00元。
③项目资金管理情况。
项目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严格按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2019年度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严格单位财务制度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2)项目绩效指标完成情况
①产出指标完成情况。
示范推广大麦918亩、淮山药430亩、甜柿套种蔬菜100亩、蚕豆豌豆2700亩、花椒100亩、水稻470亩、马铃薯300亩、甘蔗78亩、古茶树保护1050亩、示范茶园250亩。筛选品种水稻2个、玉米4个、大麦4个、蚕豆豌豆3个、马铃薯3个、带动种植养殖大户8户。
②效益指标完成情况。
对照协议书服务内容及预期目标,20人全部完成服务任务指标。累计在不同区域筛选水稻、玉米、油菜、大麦、马铃薯、辣椒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作物新品种42个,推广新技术24项,利用良种配套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开展科技示范10块5492.50亩,平均亩增46.68千克。举办培训场次21次,培养基层技术骨干230人,培训农户2073人次,帮助授援对象增收2375620.00元,大幅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科技致富。
③满意度指标完成情况。
项目通过科技培训和指导、新品种新技术的示范推广,服务对象对项目实施效果的满意程度95%以上。
5.绩效目标未完成原因和下一步改进措施
项目中的绩效目标具有跨年度的特点,资金使用跨年。
6.绩效自评结果
累计在不同区域筛选水稻、玉米、油菜、大麦、马铃薯、辣椒高产优质、多抗广适作物新品种42个,推广新技术24项,利用良种配套高产高效栽培集成技术开展科技示范10块5492.50亩,平均亩增46.68千克。举办培训场次21次,培养基层技术骨干230人,培训农户2073人次,帮助授援对象增收2375620.00元,大幅提高农民科技素质,促进科技致富。
7.结果公开情况和应用打算
一如既往地为“三区”服务人才创造条件,积极办好技术培训班,使更多的农民掌握到更新、更先进、更实用的农业技术,为农民提质增效。继续与农业企业和农民面对面交流,使现代管理理念和科学技术直接到企业、良种良法直接到田、技术要领直接到人,培养一批观念新、技术强、留得住的农民科技人员,加速农业科技传播,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促进农业产业发展和农业农产增收。
8.绩效自评工作的经验、问题和建议
按选派三方协议书单位提前做好计划与指导工作,严格按照预算和相关项目实施方案落实各项工作,管控项目进度,按时完成了项目的实施内容。
9.其他需说明的问题
增加援助人员,扩大点面,把专业人员用在刀刃上。增加财政投入力度,建议以中央、省财政投入为主,地方为辅,主要用于人才培训、设备购置、阵地条件改善等。
(二)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报告
1.部门基本情况
(1)部门概况
我单位是从事公益性农业科研推广技术服务,实行两块牌子一套人员的事业编制全额拨款单位,隶属于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单位内设十个作物研究室和一个综合办公室(水稻研究室、麦类研究室、玉米研究室、油菜豆类研究室、蔬菜研究室、薯类研究室、药用植物研究室、茶叶蚕桑研究室、果树咖啡研究室、甘蔗研究室、综合办公室)。
单位主要职责是负责农作物种质资源收集、保存研究利用;农作物新品种选育、栽培技术研究,新品种、新技术引进、试验、示范及推广服务;农业科技信息服务、农业技术培训及指导;拟定和推广全市农作物生产技术标准及技术规范;承担上级部门下达的农业科技项目。
单位核定人员编制数为76人,2019年度实有在职人员73人,退休人员40人,遗属补助4人。实有车辆编制2辆,在编实有车辆2辆。
(2)部门绩效目标的设立情况
①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水稻高产创建、玉米高产创建、两青豆高产创建、玉米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水稻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特色蔬菜新品种选育示范、油菜极量创新、两青鲜食豆试验示范、地膜使用及回收、中药材品种试验示范、面源污染普查)。
②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茶叶发展项目、水果产业体系、蔬菜绿色高效技术集成示范、甜柿有机高效集成示范、蚕桑产业体系、蔬菜极量创新)。
③科技计划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红花新品种引种筛选和示范推广)
④科技计划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资金(创新人才培养-杨和团)
⑤“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补助项目。
⑥市级农业切块项目(中药材品种资源收集及驯化栽培及示范推广)。
⑦市级农业切块项目(冬春蔬菜新品种新技术试验示范及推广)。
⑧市级非税收入项目。
⑨市级科技计划(优质高产辣椒新品种选育和研究)项目。
⑩市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赵加涛)项目。
(3)部门整体收支情况
2019年度财政总投入13940113.92元,其中:上年额度结余598070.50元、本年拨款投入13342043.42元。
①基本拨款10330304.77元,其中:上年额度结余0.00元、本年拨款10330304.77元。
②项目拨款3609809.15元,其中:上年额度结余598070.50元、本年拨款3011738.65元。
2019年度总支出13033360.10元。
①基本支出10330304.77元,其中:工资福利支出9203517.18元、商品和服务支出635978.19元、对个人和家庭补助支出490809.40元。
②项目支出2703055.33元。
2019年度额度结余90675382.00元,其中:基本支出结余0.00元、项目支出结余906753.82元。
(4)部门预算管理制度建设情况
①项目管理情况
A.组织保障。项目主管单位为保山市农业农村局,实施单位为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协作单位为项目区所在五县(区)农业中心及乡镇农科站。
B.技术保障。为确保项目的顺利实施,细化目标任务,责任到个人。紧紧围绕计划任务,明确各室组的主要职责和目标任务,层层部署落实,做到目标任务合理分工,指标细化到个人,责任落实到个人。
C.制订科学合理的方案。各项目组根据项目特点,制定科学合理的实施方案。
D.监督检查。单位领导根据项目进展情况,加强检查指导,督促任务落实。定期或不定期对各项任务目标的落实和进展情况进行检查,对落实不力或不到位的室组及个人及时调整,对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研究和处理。
②财务管理状况
A.严格执行财经纪律,按照相关资金管理制度执行,接受相关部门的财务监督,按项目进度及时拨付项目资金。
B.认真按照相关项目管理制度执行,认真核实汇总材料,接受相关部门的监督检查,对项目进行跟踪监督,定期进行项目实施情况汇报。
2.绩效自评工作情况
(1)绩效自评目的
通过项目立项情况、资金使用情况、项目实施管理情况、项目绩效表现情况自我评价,了解资金使用是否达到了预期目标、资金管理是否规范、资金使用是否有效,检验资金支出率和效果,分析存在问题及原因,及时总结经验,改进管理措施,不断增强和落实绩效管理责任,完善工作机制,有效提高资金管理水平和使用效益。
(2)自评指标体系
根据《保山市财政局关于2020年财政支出绩效评价工作有关事项的通知》(保财预〔2020〕95号)进行自评。
(3)自评组织过程
根据通知要求,我单位对2019年部门整体支出情况进行自查和绩效评价,为将工作落到实处,成立了项目资金使用情况及绩效评价领导小组,对各项目实施情况进行认真总结和梳理,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填写项目绩效自评表。
3.评价情况分析及综合评价结论
(1)投入情况分析
市本级预算安排上年结转项目资金598070.50元,市级农业切块项目资金155490.57元,市级非税收入资金75180.00元市级科技计划项目资金146068.08元,市级中青年学术技术带头人(赵加涛)项目资金25000.00元,省级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2170000.00元,科技计划省对下专项转移支付项目资金100000.00元,“三区”人才支持计划科技人员专项资金340000.00元。预算项目资金安排符合履职目标。
(2)过程情况分析
严格执行财经纪律和财务制度,加强财务管理,规范财务行为,执行事业单位会计制度。项目资金使用有严格的申请报批程序,根据项目实际进度情况进行资金支付,提高资金使用效益。项目资金管理严格执行《云南省农业生产发展专项资金管理办法》相关文件的要求,执行2019年度下达的项目资金计划,严格单位财务制度管理,实行专款专用。
(3)产出情况分析
①夯实育种基础。2019年共配制玉米、水稻、麦类、油菜、蚕豆、辣椒等种作物杂交组合2839份,比上年增加501份;种植大、小春育种株系材料26331份,较上年同期增加1687份,选留大小春育种材料24754份;引进各种作物种质资源351份,引入1192个新品种进行观察鉴定,引进种植中药材资源7份;承担完成国家、省、市各级新品种试验78组,通过对1240份材料鉴定,鉴定筛选出苗头品系84个。
②研究集成栽培技术。实施完成水稻、玉米、大麦、油菜、蚕豆、豌豆、蔬菜8个作物栽培试验19组,对81份材料从栽培密度、高效低毒农药筛选、抗病筛选、生物调节、大麦多样性混栽、生物降解膜、草地贪夜蛾防治、除草剂药效试验、肥料试验、辣椒剪枝再生管理、辣椒豆类套种、辣椒极量创新等方面进行不断探索,为高产高效栽培技术集成提供科学依据,并为良种配套良法,促进增产增效奠定坚实基础。
③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2019年累计在全市举办水稻、玉米、大麦、油菜、蚕豆、豌豆、马铃薯、蔬菜新品种、新技术高产高效示范样板26块15193亩,平均每亩增产44.40千克,增9.40%,累计增加产量67.50万千克,增加产值2476800.00元,示范效益显著;2019年累计举办云南省绿色高质高效创建2片21100亩,其中:玉米11100亩,水稻10000亩;2019年全市示范推广大麦、油菜、蚕豆、水稻、玉米高产优质、多抗广适自育新品种164.70万亩,新增产值114000000.00元,占全市同类作物面积37.90%。
④甘蔗试验示范及推广。结合国家糖料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和云南省糖料产业体系保山试验站工作,完成各种试验项目11项,完成国家体系对甘蔗生产调查,实施新品种示范地105亩。
⑤茶叶试验示范及推广。完成绿色防控病虫害试验1组;在隆阳区瓦窑镇阿石寨村凤溪公司基地建立110亩有机茶高效生产综合示范,完成考核指标的110%;收集完成2019年本市内五大项数据,截至11月15日,超额完成数据收集任务;完成技术培训和指导608人次,完成考核指标的121.60%。
⑥蚕桑试验示范及推广。引进抗病品种“云抗1号”示范推广,累计推广200多张;开展桑园病虫害防治生物农药试验1组,有效减少农药使用量21%、增产12%;累计示范推广小蚕规模化饲养基地15个;利用地下恒温技术研发出“桑葚酵素”新产品1项;完成“保山蚕业志”初稿的编纂工作;是建成100亩高产示范桑园和省力化养蚕示范基地。
⑦水果咖啡试验示范及推广。一是引进、试验示范新品种;二是开展水果栽培技术研究及示范;组织了甜柿二次嫁接建园试验和不同修剪强度试验2组,在蒲缥的100亩样板和品种资源圃推广实施水肥一体化技术,提高了水分和肥料的利用率,提高了经济效益;推广病虫害无公害绿色防控4项技术,推广果实套袋技术,有效提高甜柿品质;推广施用有机肥100亩示范样板,起到良好的成效;在蒲缥建设100亩甜柿标准化二次嫁接示范园,在板桥镇马家庄建设1000亩甜柿综合示范园;实施咖啡绿色高质高效示范2片240亩,进行了咖啡锈病、褐斑病、天牛的调查、监测,协助德宏热带农业科学研究所完成了保山小粒咖啡的病虫害调查和取样工作。
(4)效果情况分析
①获农业科技成果集体奖项5项,个人奖项1项,优秀论文奖2项;主持完成的“保山市古茶树资源保护与开发技术研究应用”获云南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参与的“大麦优质矮秆品种选育关键技术及其应用”获中国商业联合会科学技术一等奖,“核桃林下套种大麦技术集成及示范推广”获农业农村厅科技推广三等奖;“杂交油菜保油杂1号、2号选育与应用”“保山市玉米新品种云瑞88、云瑞505示范推广”分别获保山市农业农村局科技推广一、三等奖;杨和团同志参与的“优质抗锈抗褐斑病高产蚕豆新品种凤豆15号选育应用”获云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获保山市优秀论文二、三等奖各1篇。
②牛文武和段学良2同志获云南省政府特殊津贴奖;赵加涛同志获保山市中青年学术学科带头人称号;单位集体获市农业农村局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歌咏比赛三等奖;市农科所党支部获市农业农村局机关党委“先进党支部”表彰,8人获优秀党员称号。
③育成并通过审定或登记新品种7个,其中:保玉16号通过云南省审定,保大麦20号、21号、24号、保油杂3号、4号、保油11号等6个品种通过了国家非主要农作物品种登记;收集保山市古茶树代表性植株活体材料37份,收集我市百年以上的古桑树品种5个。
④“烟后免耕油菜稀植打苔栽培技术”、“烤烟套种鲜食豌豆抗旱减灾绿色栽培技术”2项技术评选为云南省2019年农业主推技术;“保丰1号”、保大麦16号2个品种评选为云南省2019年农业主导品种。
⑤在省级以上科技期刊刊发论31篇;在国家、省级产业体系建设平台报送信息290条,农业信息31条,党建简报3期;在自办《保山市农业技术综合推广中心》微信平台发布信息43条。
⑥完成并发放地方农业标准3项;完成“保山蚕业志”初稿的编纂工作。
4.存在的问题和整改情况
通过项目绩效自评工作开展,存在问题有预算管理制度尚未健全、财政支出绩效管理理念尚未建立、各相关作物室对绩效评价工作的重要性认识有待进一步提高。
针对存在的问题和不足,我单位将组织相关人员,重点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进一步健全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切实强化预算执行管理。
进一步加强对开展项目的可行性、必要性做好充分调研,依据实际情况做好经费支出预算,制定合理的项目实施计划。项目实施前期,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在实施阶段,做好监督,跟踪管理,实施后及时总结自评。
5.绩效自评结果应用
项目实施为部门履职提供了有效支撑,达到了部门预期目标,建议继续加大财政支持力度。
6.主要经验及做法
(1)成立领导小组,严格按照规定,明确责任,按时、按量、按质完成绩效评价的各项工作任务。
(2)看项目资金管理是否执行到位,资金核算是否专款专用,切实将绩效自评落到实处。
(3)根据绩效自评范围和内容,要求作物研究室对各项目进行认真自评。
7.其他需说明的情况
无。
(三)项目(部门整体)支出绩效自评表
部门绩效自评情况详见附表(附表9—附表12)
五、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无其他重要事项情况说明。
六、相关口径说明
(一)基本支出中人员经费包括工资福利支出和对个人和家庭的补助,日常公用支出包括商品和服务支出、资本性支出等人员经费以外的支出。
(二)机关运行经费指行政单位和参照公务员法管理的事业单位使用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安排的基本支出中的日常公用经费支出。
(三)按照党中央、国务院有关文件及部门预算管理有关规定,“三公”经费包括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指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费,指公务用车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牌照费);公务用车运行维护费,指单位按规定保留的公务用车燃料费、维修费、过桥过路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用车指用于履行公务的机动车辆,包括省部级干部专车、一般公务用车和执法执勤用车;公务接待费,指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费用。
(四)“三公”经费决算数:指各部门(含下属单位)当年通过本级财政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和以前年度一般公共预算财政拨款结转结余资金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维护费和公务接待费支出数(包括基本支出和项目支出)。
第五部分 名词解释
一、财政拨款收入:指本级财政当年拨付的资金。
二、其他收入:指除上述“财政拨款收入”、“事业收入”、“事业单位经营收入”等以外的收入。主要是上级和其他同级部门补助收入等。
三、上年结转:指以前年度尚未完成,结转到本年仍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四、结转下年:指以前年度预算安排、因客观条件发生变化无法按原计划实施,需延迟到以后年度按原规定用途继续使用的资金。
五、基本支出:指为保障机构正常运转、完成日常工作任务而发生的人员支出和公用支出。
六、项目支出:指在基本支出之外为完成特定行政任务和事业发展目标所发生的支出。
七、归口管理的行政单位离退休(科目代码2080501):指行政单位离退休人员的人员经费和公用经费。
八、三公经费:是指市用财政拨款安排的因公出国(境)费、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和公务接待费。其中,因公出国(境)费反映单位公务出国(境)的国际旅费、国外城市间交通费、住宿费、伙食费、培训费、公杂费等支出;公务用车购置及运行费反映单位公务用车车辆购置支出(含车辆购置税)及租用费、燃料费、维修费、过路过桥费、保险费、安全奖励费用等支出;公务接待费反映单位按规定开支的各类公务接待(含外宾接待)支出。
保山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不涉及专用名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