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9130195-9/20240716-00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开目录
  • 爱国卫生运动、健康云南行动
  • 发布日期
  • 2024-07-16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专报第21期保山市推进爱国卫生“7个专项行动”工作情况专报

隆阳区:辛街乡“四步走”开展肉类产品 质量安全整治 守护“放心肉”

肉及肉制品的安全关系到千家万户,是食品安全保障的重点。连日来,辛街乡政府紧扣区级部署,以“四步走”举措开展严厉打击肉类产品违法犯罪专项整治行动。

一是加强组织领导。辛街乡政府联合派出所、市场监管所、农业综合服务中心等部门成立专项行动工作专班,制定工作方案,召开专题会议,明确整治目标任务、职责分工、推进步骤和措施要求,统筹指导专项行动,形成全乡“上下一盘棋”的整治合力。

二是从严排查整治。聚焦熟肉制品生产者、经营肉类产品的食品经营者、集中交易市场内肉品摊贩和网络食品交易第三方平台等重点对象开展排查整治,严厉查处假冒牛(羊、驴)肉制品以及来源不明、未经检疫或检疫不合格肉品等肉类产品违法案件,着力保障肉类产品质量安全。

三是强化宣传引导。辛街乡政府发布畜禽肉类食品消费提示,增强消费者食品安全意识,畅通投诉举报渠道,营造社会共治氛围。检查中,向经营者讲解相关法律法规,提醒经营者严格把控肉及肉制品采购、加工、储存等各个环节,严禁私屠滥宰,坚决遏制不合格肉类产品流入市场。

四是健全长效机制。定期开展部门联席会商,交流监管举措,分析研判风险,深入排查问题根源,找出制度管理的漏洞并健全长效机制,推动专项整治行动走深走实。

截至目前,共检查肉及肉制品生产经营户47户次,监督整改问题隐患16条,宣传服务商户、群众300人次。下一步,辛街乡将持续加大肉类产品监督执法力度,规范市场秩序,净化消费环境,让辖区群众吃上“放心肉”。(隆阳区专项办供稿

施甸县:以“点”带面 从根源上解决农村污水问题

“千万工程”是建设美丽乡村、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实践源头,甸阳镇五福村把“千万工程”经验学习运用到农村污水整治中。找准问题、对症下药,以集体经济投入“一点”,鼓励农民投入“一点”,抓住因地制宜这个“重点”,结合农村生产生活实际,以“实事求是、经济适用、梯次推进”的原则,以“点”带面深入开展农村污水整治。

以集体经济投入“一点”,撬动农村污水大整治。五福村327户农户家家都从事养殖,加之厕所革命的推进,大量水冲厕造成农村生活污水总量剧增,农村污水成为制约人居环境提升的关键环节。为扎实推进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升广大人民群众的幸福感,村党总支决定发挥引领带动作用,拿出村集体经济对建造化粪池的农户每户补助300元,以集体经济这个小切口发力,带动全村从根源上解决污水问题。

鼓励村民投入“一点”,激活农村污水整治“源头活水”。五福村通过召开群众会议,宣传人居环境提升的重要性,增强村民人居环境“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认识,鼓励村民投工投劳自建化粪池。历时20多天,目前已有26户基本完成。动员群众将污水治理与庭院规划、土地利用等结合起来,整合利用好各级补助资金,激发全民参与污水整治的内生动力,全力打造宜居宜业的“绿美五福”。

抓住因地制宜这个“重点”分类开展污水整治。受产业结构、地理条件、人员变动、生活习惯等影响,农村污水治理体量大、结构复杂、难度大。五福村认识到农村污水治理应该因地制宜、突出重点、分阶段推进,必须坚持应治尽治、应用尽用的原则,杜绝“一窝蜂”“一刀切”。根据农户实际情况制定一户一策,从源头上彻底解决污水问题。

在整个污水治理过程中,村党总支注重发挥党总支引领力和村民内生动力,从根源上解决污水乱排乱放的短板问题,逐步推动全村污水整治在面和度上的双向提升,最终达到在本村基本看不到污水横流、基本闻不到臭味、基本听不到村民怨言的目的。在整个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过程中,五福村注重找准自身问题短板,积极处理人居环境中存在的垃圾乱扔、污水乱排等短板问题,再贯穿绿化美化、文明乡风建设等工作,以点带面促进人居环境和精神文明建设的双向推进。(施甸县专项办供稿

昌宁县:翁堵镇开展第二季度“食安心”专项行动检查

为进一步加强乡镇食品安全监管,切实保障食品安全。近日,翁堵镇组织开展了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确保群众买得安心、吃得放心,守稳筑牢食品安全防线。

本次检查针对商超、餐饮服务提供者、药店,开展以经营过程管理、索证索票、健康证、临期食品标识、储存条件、食品加工操作间、经营场所卫生、反餐饮浪费、规范要求食品经营单位要落实好食品安全主体责任,严格执行进货查验制度,规范临期食品经营行为为重点的监督检查。行动中对临近保质期食品进行分类管理并作特别标识,及时清理过期和变质的食品,确保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督促餐饮服务提供者张贴反食品浪费宣传画,提供“小份菜”“半份菜”、打包等服务,提醒顾客按需点餐,避免造成餐饮浪费。

同时,开展了食品安全“两个责任”督查。通过走访食品经营主体和到乡镇开展C级包保干部督查,查看工作记录及台账等信息了解工作开展情况和进行指导,确保食品安全“两个责任”落地见效,有效推动第二季度包保督导工作顺利开展。截至目前,共检查商超50余家,餐饮店12家;通过此次检查,增强了商家的食品安全意识、责任意识及法治意识,完善了食品安全日常管理制度。下一步,翁堵镇将持续开展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确保市场健康稳定有序,为食品安全提供强有力的保障。(昌宁县专项办供稿

龙陵县:“搬”出新生活“迁”出幸福感

为了解决搬迁人口社会治理这个难题,碧寨乡多措并举着力把搬迁安置点打造成基层治理示范点。

打造“好队伍”,领跑组织建设。建立“乡党委—村党总支—村民小组党支部—党员中心户”四级组织体系,在梨树坪村澡堂搬迁点成立党支部,吸纳搬迁入驻党员33人,发展党员3人。推行党员联系服务群众“1+N”模式,36名党员全覆盖联系服务717名群众,积极参与矛盾纠纷调解、人居环境整治、外出务工动员、法律法规宣传等工作,着力打造“干事有思路、管理有规矩、服务有真心、群众有口碑”的党员队伍。

弘扬“好乡风”,深化基层治理。以文明实践所(站)、文化墙、乡村大喇叭、文明讲堂为载体,加大对整治人居环境、开展移风易俗、破除陈规陋习等政策的宣传力度,引导搬迁户从乡村治理的旁观者转化成参与者。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文明家庭、最美家庭等创建活动,评选出“最美家庭”32户、“勤劳致富标兵”9人、环境提升红榜86户,推动搬迁户走出“小家”、融入“大家”,确保搬迁群众居住安心、生活顺心、发展称心。

找准“好门路”,增加群众收入。围绕“搬得出、稳得住、能致富”的目标,碧寨乡采用雨污分流、氧化塘处理粪污等环保技术配套建设养殖小区,搭建圈舍222间,确保搬迁户从事养殖业的可持续性。充分利用搬迁农户庭院、房前屋后空地资源,大力发展“政府引导+村级主导+农户经营”的庭院经济“微园模式”,244户农户利用家门口上层空间种植百香果500余苗,20户农户利用庭院种植石斛2万余株,形成了“一村一品”庭院经济发展新格局。(龙陵县专项办供稿


【简讯】

隆阳区:为进一步提升路域环境综合治理水平,全面提升乡村公路服务质量,努力打造“畅、安、舒、美、洁”的出行环境,瓦渡乡组织各村(社区)开展路域环境和集镇综合整治行动。整治以治污、治脏、治乱、治差和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四治四化”行动为切入点,对道路两侧的杂草、土堆、沟渠、小广告等进行清理铲除和疏通,对路域两旁的积存垃圾及乱堆乱倒、乱堆乱放杂物等“脏、乱、差”现象进行集中清理;同时,整治占道经营、乱停车辆等乱象,针对常规执法整治可能存在的口角冲突、整治不彻底、易反复等问题,瓦渡乡充分发动志愿者参与集中整治。通过此次整治行动,瓦渡辖区内道路环境得到了有效改善,全乡路域环境面貌焕然一新;目前,路域环境还在进一步整治中。瓦渡集镇环境整洁、摊位摆放规范、车辆停放有序,集镇“颜值”明显提升。(隆阳区专项办供稿)

施甸县:连日来,在施甸县活跃着一支支种树小分队,他们胸前党员徽章闪耀,挖坑、覆土、浇水,分工协作、紧密配合,栽种了一棵棵树苗,播撒了一粒粒树种,在实际行动中用心体会杨善洲老书记种树的艰辛,践行绿色发展理念,为家园披上了绿装。为了确保新植树苗的成活率,各乡镇因地制宜精选树种,海拔高的地方种植八角树、樱花树、桤木树等树种,海拔低的地方种植小叶榕、芭蕉树、香椿树等树种。据了解,施甸县开展的此次义务植树活动计划播种里程197公里,播种面积1505亩,目前,已完成播种里程132公里,播种面积 1011亩,播种量1040公斤。(施甸县专项办供稿)

昌宁县:近日,为持续开展爱国卫生运动,营造更加清爽、整洁、有序的办公环境,卡斯镇积极组织全体机关干部职工及辖区相关单位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首先,对各单位内部的办公楼、宿舍楼、停车场等场所进行无死角的清理打扫;其次,对集镇及周边开展全面“大扫除”行动,紧盯“脏、乱、差”等突出问题,为创造干净、整洁、舒适的生活环境共同努力。此次爱国卫生运动不仅美化了集镇的生活环境,更彰显了全体干部职工团结协作、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下一步,卡斯镇将持续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广泛动员人民群众共同参与,创造整洁、舒适的人居环境,携手共创美好生活环境。(昌宁县专项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