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6-8-06_B/2015-0803003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林业和草原局
  • 公开目录
  • 发展规划
  • 发布日期
  • 2015-08-03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保山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保山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保山市林业局

年十二月

前  言

林业是一项重要的公益事业和基础产业,承担着生态建设和林产品供给的重要任务。生态建设、生态安全、生态文明是林业发展的核心内容。党的十七大报告在阐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时,明确提出建设生态文明。在中央林业工作会议上,温总理明确指出新时期林业的四大历史定位,即: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提出了对林业过去林业主要是保障木材等林产品供给,现在正在向开发生物产业、森林观光、保健食品等制高点进军;过去林业主要是简单地发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作用,现在正在向森林固碳、物种保护、生态疗养等新领域延伸;过去林业主要是着眼发展经济,现在正在向改善人居、传承文化、提升形象等高层次推进三个转变九大任务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四大使命。这对于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根据国家、云南省关于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的要求,保山市委、市政府决定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以《保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的通知》(保政办〔200965号)文件,对全市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要求统筹协调,全面启动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并在《保山市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方案》中,将十二五林业发展规划列入部门(行业)规划。

十二五时期是保山市妥善应对国内外发展环境重大变化、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全面落实十七大提出新的发展要求的五年,也是贯彻落实保山市委提出的奋斗目标,加快推进保山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实现进位争先、提速增量、跨越发展,缩小与先进地区差距的关键五年。根据保山市委、市政府的部署和要求,保山市林业局对保山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进行了安排部署,落实专人组成规划编制组完成保山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编制工作。

规划组在编制完成《保山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征询意见稿),在广泛征询意见建议,并进行认真修改完善后,完成了《保山市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

目  录

第一章  林业十一五发展回顾……………………………1

一、取得的成效…………………………………………………1

二、基本经验……………………………………………………6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8

第二章  林业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13

一、桥头堡建设、森林保山建设赋予林业重大历史使命……13

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建设……14

三、多种资源与综合开发潜力巨大…………………………15

四、林业产业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15

五、林业产业发展具有区位优势……………………………16

第三章  十二五发展思路…………………………………17

一、指导思想…………………………………………………17

二、基本原则…………………………………………………17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18

四、发展战略…………………………………………………20

第四章  十二五主要建设任务……………………………21

一、生态体系建设……………………………………………21

二、林业产业发展……………………………………………22

三、生态文化体系建设………………………………………26

四、林业支撑保护体系建设…………………………………28

第五章  重点建设项目………………………………………42

一、生态建设重点项目………………………………………42

二、林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43

三、生态文化重点项目………………………………………44

四、林业支撑保障体系重点项目……………………………45

第六章  主要政策保障措施…………………………………47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47

二、加大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47

三、加强机构建设,提高队伍能力,确保规划实施…………48

四、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体制………………48

五、切实抓好规划落实………………………………………49

六、贯彻科技兴林方针,依靠科技促进发展…………………49

附表……………………………………………………………50

第一章  林业十一五发展回顾

一、取得的成效

十一五期间,全市林业得到大发展、快发展,是历史上发展最好、最快的时期。五年来,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特别是特色经济林产业得到进一步加快发展。借助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推动,市委提出了抓林改、建产业、促发展、创和谐的林业发展思路,市政府分别制定了加快核桃、茶叶、蚕桑、红花油茶等产业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了林业发展的目标任务,出台了相关扶持政策和考核奖惩措施,千方百计加快林业发展。十一五期间全市林业经济保持了15%的增长速度,2010年林业总产值30.18亿元,比2005年的14.57亿元翻了一番多。全市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生物多样性保护进一步加强,生态安全屏障得到巩固;林业产业结构得到优化,产业效益逐步显现,产业体系的构架初步形成,全市林业经济综合实力得到进一步提升。主要体现在以下七个方面:

(一)森林资源数量和质量得到提高

十一五期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省林业厅的帮助指导下,保山市林业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紧紧围绕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云南建设两强一堡发展战略,增强保山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市林业工作重心由过去以产业发展为主,兼顾生态建设,向到生态建设优先,加快产业发展转变。经过实施退耕还林、防护林工程建设、林业产业、速生丰产林、石漠化治理等造林工程,全市森林资源大幅增加,生态环境得到明显改善,产业基地建设得到较快发展。

十一五期间全市完成造林绿化面积310万亩,加上封山育林等措施,全市林地面积由1717万亩增加到200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0.1%,净增289万亩;其中有林地面积由1215万亩增加到1674万亩,增加258万亩。活立木蓄积量由7220万立方米,提高到1.04亿立方米,增加了318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由42.5%提高到61.9%,增加19.4个百分点。实现了森林资源的双增长,生态环境进一步得到改善。林业经济不断增长,全市林业产业总产值由2005年的14.57亿元,提高到2010年的30.18亿元,年均增长15.68%。其中:第一产业24.17亿元,第二产业5.34亿元,第三产业0.67亿元。

(二)生态建设和保护继续得到加强

通过实施公益林保护、退耕还林工程、防护林工程、石漠化治理工程、农村能源建设等重点生态建设工程,生态建设稳步推进,森林生态体系不断完备。到2010年,全市区划界定生态公益林面积482.22万亩,其中:国家级356.28万亩,省级111.01万亩,地方公益林14.93万亩,占国土面积的24.5%。建立高黎贡山国家级、龙陵小黑山和腾冲北海湿地省级、昌宁澜沧江县级等四个自然保护区,保护区面积187.9万亩,占国土面积的6.6%。生态公益林的区划落实和自然保护区的建立,有效地保护了生物多样性。全市累计完成退耕还林任务79万亩,其中:陡坡耕地退耕地还林23.2万亩,荒山荒地造林35.8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累计完成2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工程项目,防护林工程人工造林10万亩,封山育林20万亩;农村沼气林业累计达到50581户,推广高效低排放省柴节煤炉灶累计达到30万户,推广太阳能热水器利用面积15万平方米。全市水土流失面积、土壤侵蚀总量、土壤侵蚀模数、年均侵蚀深度均不同程度地减少。切实加强对森林资源的保护管理,加强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野生动物疫病防控,有效保护了全市森林资源的安全。

(三)林产业进一步发展

十一五期间我市切实加大对核桃、红花油茶为主的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力度,2010年全市核桃面积总量达到350万亩,产量3.12万吨,产值9.33亿元,分别为2005年的2.7倍、3.5倍和4.4倍;红花油茶总量达到65万亩,产值7000多万元;石斛集约化种植面积130万平方米,产值6000多万元;全市农民人均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超过700元,其中核桃收入超过400元。

全市现有林业企业1302户,从业人员33630人,企业总资产23.25亿元,总产值16.83亿元,销售收入15.36亿元,出口创汇31万元;有名牌产品2个,著名商标8个,专利6个。全市有18户企业被评为省级林业龙头企业,其中腾冲县5户,隆阳区6户,昌宁县3户,龙陵县3户,施甸县1户。林业已经成为保山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之一,对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和带动农民增收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成效显著

经过三年的努力,全市已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完成全市集体林地1395.15万亩(公益林260.03万亩,商品林1135.12万亩)的确权发证工作,区划宗地140.9万宗,发放林权证391657468873本,林权证发证率为99.67%,签订公益林管护责任书81526149.34万亩。排查林权纠纷50981起,涉及面积113.48万亩,调处50306起,涉及面积108.93万亩,起数调处率为99%,面积调处率为96%。通过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理顺了林业经营体制,激活了林业发展活力,实现了山定权,树定根,人定心,进一步激发了广大农民造林、护林、用林的积极性,促进了林区的社会稳定和谐。

在基本完成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后,积极开展以森林采伐管理改革试点、林地林木流转、林权抵押贷款和建立林农经济合作组织为主要内容的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通过对采伐限额管理方式、木材生产计划管理方式、采伐审批管理方式、森林采伐管理方式、采伐监管方式的改革和探索,逐步完善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简化了林木采伐审批程序,提高了工作效率,方便了林农,降低了森林低价值消耗,提升了林业经济效益。林改后办理林权抵押60.26万亩(其中:林农抵押面积17.57万亩),贷款金额8.56亿元(农户贷款金额2.23亿元),贷款农户数200户,贷款余额1.2亿元。林地、林木流转533265.16万亩,流转金额2.15亿元。办理森林资源流转面积80.5万亩,流转金额1.98亿元。办理森林保险业务投保面积776.36万亩,投保金额3.10528亿元,保费310.55万元。建立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143,入社农户数2.21万户,经营林地面积53.13万亩。通过改革,逐步建立以管理、执法、服务三大职能为主的新型林业管理体系,全面提高了森林经营管理水平,初步实现了资源增量、农民增收、财政增长、生态增效,林区和谐稳定、林业健康有序发展的目标。

(五)林业能力建设得到加强

十一五期间全市林业机构得到进一步加强,现有市级机关(下属职能科室8个)、市级政法专项编制单位1个(森林公安局)、直接管理单位1个(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保山管理局)、下属事业单位4个、企业1个。全市共有各类机关公务员、政法专项、参公和事业编制499人。全市五县区,设林业局5个,7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设有72个林业站,核定编制462人,实际在岗419人。有国有(含国社合作林场)25个,经省政府批准设立的木材检查站18个,有木材检查人员65人。现有技术人员712人,其中:高级工程师12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11人),工程师265人,助理工程师355人,技术员80人。

(六)林业科技推广工作成效显著

十一五以来,市、县林业科技推广部门围绕全市林业重点和难点工作开展林业技术推广和试验研究,实施了包括核桃地方良种选育及丰产栽培研究示范、油茶优树选择及无性系早实丰产栽培技术研究、纯针叶林改造试验研究、西南桦种源及速生丰产试验研究、新银合欢引种栽培试验研究、印度黄檀引种栽培试验、核桃中幼林促产及老树更新复壮抚育研究、核桃七个一标准化栽培管理技术示范推广、核桃烘烤技术及标准制定推广、干巴菌再生性研究等各类林业技术试验示范、推广项目或课题20多项,其中国家级推广项目1——“云南腾冲红花油茶优良种源推广示范项目,腾冲红花油茶优系选择与扩繁示范等省级试验示范项目10项,市级项目10项。4项成果分别获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市政府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

经过几年的努力,选育出法定良种21个,建立了良种采种基地5.3万亩,其中:西南桦、红椿、秃杉、南酸枣、旱冬瓜、次郎甜柿等树种11个良种,分别建立了良种采种基地0.8万亩;调查筛选腾冲红花油茶优良林分18片,面积4100亩,选定采穗母树1.7万株;初选优树单株500多株,复选300多株,选育出腾冲红花油茶优良无性系4个;调查筛选核桃采穗基地45片,面积4.1万亩,选定核桃优良采穗母树34万株,优选出核桃地方优良品种4个,促进了核桃种苗产业健康发展,丰富了我市林木良种资源

为提高广大基层技术人员和林农的经营管理水平,在全市72个乡镇共举办各类实用技术培训班750多期(次),培训人员达6万多人(次)。培训对象有乡镇分管林业领导、新农村工作队员、基层林业科技人员、村社或小组领导、种植户、农村乡土人才等。向培训人员发放由我市林业科技人员编印或正式出版的图文并茂、通俗易懂、可操作性较强的核桃丰产栽培技术资料和挂历10万多份。

建立了核桃、红花油茶为主的包括标准化种植、中幼树促产、核桃老树更新等试验示范基地和样板林20多个,面积达到2万多亩。通过试验示范,有力的带动了全市核桃、红花油茶产业健康、快速发展。其中,核桃七个一标准化种植技术示范带动全市核桃产业发展面积达到220多万亩;红花油茶标准化种植示范带动产业发展65万亩。制定了《腾冲红花油茶综合技术标准》。

(七)国有林场建设稳步发展

全市现有国有林场14个,国社合作林场11个,总经营面积289万亩,其中国有林场191万亩,国社合作林场98万亩;森林面积260万亩,其中国有林场180万亩,国社合作林场80万亩;活立木总蓄积2443万立方米,其中国有林场1937万立方米,国社合作林场506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90%

各林场紧紧围绕林产业发展和生态建设,积极融入当地社会经济建设,在完成各项生产任务的同时,积极探索可持续发展的路子,采取有力措施促进林场又好又快发展。

二、基本经验

(一)发展思路清晰,发展定位明确

把林业发展放在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中审视,把林业建设放在建设新农村、构建和谐社会的大局中来谋划,全市齐心协力,努力建设生态安全屏障,促进生物多样性保护,着力加快发展以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将保山建设成为滇西乃至云南最大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之一;强化和优化具有一定优势的木材产品生产加工业的发展,着力打造全省重要的木材产品生产加工出口基地,以此带动林业产业的全面发展。

(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强力推进各项林业工作

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各级党委、政府深刻认识林业在森林保山建设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是建设良好的生态环境的基础。按照建设森林保山生态保山绿色保山的要求,各级政府层层签订了造林绿化和各项林业发展工作的目标责任书,明确责任,采取有力措施,强力推动了全市林业发展。

(三)社会参与,形成了全社会参与建设的良好局面

全市社会各界积极参与植树造林,形成全民动员,人人参与的良好局面。特别是林改后,广大群众转变了观念,从要我造林向我要造林转变;从经营自己的山林向承包造林转变;从过去单一的林业部门组织、发动群众造林向农户个体、大户承包、企业投资建立原料基地转变。社会参与林业建设的程度越来越广泛。

(四)建立和完善林业发展的有效措施

一是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二是多方筹措发展资金;三是在发展中,严把作业设计关、种苗和造林质量关、严格工程质量管理;四是建立健全森林管护体系;五是建立和完善规章制度,建立相关的技术责任制和奖惩机制。

(五)林业保护和支撑体系建设不断加强

一是加大对森林防火法律法规宣传力度,全民的森林防火意识不断提高;二是不断强化检疫执法体系建设;三是森林公安执法机构进一步加强。市森林公安局有中央政法编制27人,内设机构有办公室、政治处、刑侦大队、治安大队、行动技术大队、法制科等6个部门。全市森林公安机构数有6个,其中1个市局、5个县级森林公安局和26个森林公安派出所;编制178人,实有民警168人,形成了一支体制健全、组织机构完善的稳定的林业执法队伍。

三、面临的主要困难和问题

(一)生态建设任重道远

尽管十一五以来,我市生态建设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生态状况已有较大改善,水土流失、石漠化势头得到有效遏制,森林资源得到持续增长,初步显现了生态建设的成果。但总体上全市生态环境仍然脆弱,治理速度和规模尚不足以从根本上改善生态状况。受各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随时都有可能逆转,治理任务仍很艰巨,水土流失、土地石漠化、土壤沙化、野生动植物减少等问题以及自然灾害发生频繁的生态状况仍然存在,并已成为我市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制约因素。改善生态环境,走向人与自然和谐还需长期的艰苦努力。因此,充分发挥林业在生态建设中的主体地位,大力改善生态,是森林保山建设的重要任务。

(二)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一是生态建设需要对现有森林资源加以严格管理保护,努力建立结构合理、功能完善的生态系统,而发展则需要利用一定的森林资源,包括林地、林木,如林地征占用、采伐林木等行为,在现阶段保护与发展的矛盾日益突出。

二是多年来各级政府坚持不懈的绿化造林,全市宜林荒山面积大幅降低,全市2006万亩林业用地中,有林地已达1674万亩,难于在现有林地上再开展传统的大规模荒山造林。下一步城乡绿化的主要对象是在石漠化、难造林地、疏林地或林中空地中进行绿化或补植,而这部分区域立地条件差、坡度大、零星分散,绿化难度大。因此,如何进一步加快现有荒山和陡坡地造林绿化,提高森林覆盖率,是今后面临的主要问题和困难。同时,经过多年的营造林,全市现有近500万亩中幼林,由于经营能力和水平的制约,生长严重受影响,急需通过实施低效林改造和加强森林抚育,以及提高经营水平,提高森林质量和林地产出率,也是今后林业建设的主要任务之一。

(三)林业产业仍然较弱

2010年全市林业总产值只有30.18亿元,占全市2010GDP260.9亿元的11.57%,森林资源总量在全省排名第六位,但林业产值在全省排名位居第九,而且产业结构极不合理,全市林业一、二、三产业的比重为80.117.72.2,加工企业数量多、规模小、产品档次低、效益不高,缺乏龙头企业的支撑,产业培植还需要一定的过程。

(四)林业经营管理水平低

两山到户和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后,农户的林地分散、林地面积小,由于缺乏投入能力和加强经营管理意识,重造林、轻管理、粗放经营的情况普遍存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林地经营效益发挥慢,产出率低。

(五)林业系统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

受长期计划经济管理模式的影响,林业部门观念陈旧、方法老化、求稳怕乱、缺乏创新等情况普遍存在,与新形势、新任务、新要求不相适应,其自身素质有待进一步提高。同时,观念、现有的一些体制机制,还不能完全适应创新发展,跨越发展的要求。

(六)产业发展质量、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林业三次产业发展不平衡,第一产业规模化发展程度不高,发展树种单一;第二产业缺乏精深加工产品,产品附加值低,以初级产品生产为主,产品质量不高,没有形成专业化生产能力,产业链短;第三产业发展不足,缺乏林产品交易市场,森林生态旅游刚起步。产业化水平有待提高。

(七)森林资源监测、管理薄弱

一是规范林木流转的管理机构和服务中介有待进一步加强和完善,林地产权管理体制不顺,林木、林地使用权出租、转让等不规范,存在评估粗放不规范、私下流转等情况。二是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不断完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和现代林业建设的不断深入,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与落实林农处置权的要求和森林经营的矛盾日益突出,对正常的森林经营及林业生产力的发展产生了影响,现行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亟待改革完善。林地林木流转和抵押贷款,以及林业经济合作组织建立还处于发展初期,有待进一步加快发展。三是林业信息化程度低,尽管全市已在2008年完成森林资源规划调查设计基础上建立了森林资源数据库和地理信息系统,但各地未能较好应用和管理,以至工作大多仍然依靠手工进行。仍没有建立起行之有效的森林资源监测管理体系,缺乏有效的动态监测手段,森林资源的变化动态难于及时掌握。全市曾在十五期间完成市级森林资源连续清查体系,但没有得以继续复查和延伸,对全市森林资源变化情况难于及时、有效掌握。

(八)林业科技整体水平不高

我市林业科技的整体水平不高,林业科技的研发能力和创新应用能力还不能适应全市林业改革和发展的需要,对林业生态和产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够强。主要表现为科技管理体制和机制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科技队伍整体素质不高,科技力量薄弱,还不能完全适应广大林农的需求;缺乏科技创新能力,对国内外林业新技术、新成果缺乏了解;林业科技投入不足,缺乏多元化投入机制;良种基地规模小,造林良种化程度低,良种生产与使用矛盾突出。

(九)森林保护能力仍需加强

森林防火方面存在野外用火管理难度大、特别是农事用火管理难;森林防火信息化程度低,科技防火水平有待提高;防火基础设施建设仍然薄弱,尤其是边境地区和边远重点林区,防火通道和林火阻隔网密度低,且缺少系统、科学的建设规划,一旦发生火情,不能有效防止火势蔓延,扑救队伍及物资难以快速到达火场,及时扑灭森林火灾;森林防火专业人才缺乏、工作人员素质低,难于适应森林防火工作需要。森林公安同样存在素质不高、装备落后以及警力不足等问题。

(十)国有林场发展基础薄弱

全市14个国有林场和11个国社合作林场由于长期以来资金投入不足,基础设施建设滞后,缺乏专业管理人才,技术力量薄弱,林场管理制度不健全,森林经营水平不高,综合效益有待进一步提高。

第二章  林业发展的机遇和有利条件

一、桥头堡建设、森林保山建设赋予林业重大历史使命

中央、云南省委林业工作会议,充分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云南省委、省政府对林业工作高度重视,进一步确立了新时期林业的历史定位,明确提出了支持林业改革发展的政策措施,确立了林业的四大历史定位:林业在贯彻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具有重要地位,在生态建设中具有首要地位,在西部大开发中具有基础地位,在应对气候变化中具有特殊地位。提出了过去林业主要是保障木材等林产品供给,现在正在向开发生物产业、森林观光、保健食品等制高点进军;过去林业主要是简单地发挥防风固沙、水土保持等作用,现在正在向森林固碳、物种保护、生态疗养等新领域延伸;过去林业主要是着眼发展经济,现在正在向改善人居、传承文化、提升形象等高层次推进三个转变。确立了在新的历史时期林业的四大使命实现科学发展,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大举措;建设生态文明,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首要任务;应对气候变化,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战略选择;解决三农问题,必须把发展林业作为重要途径。这对于进一步加快林业改革和发展,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为林业发展指明了道路。

20099月,胡锦涛主席在联合国气候变化峰会上提出大力增加森林资源,增加森林碳汇,争取到2020年我国森林面积比2005年增加4000万公顷,森林蓄积量增加13亿立方米。给我市林业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历史机遇。

2009年,省委、省政府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云南的决定》,提出建设森林云南2012年,省委、省政府在昆明举行森林云南建设推进大会。会议强调,要紧紧抓住国家和我省深入实施两强一堡的重大战略机遇,实施绿水青山计划,建西南绿色屏障、创兴林富民大业、扬七彩云南文化,努力把我省建设成为生态系统更加完备、林业产业更加发达、森林文化更加繁荣、人与自然更加和谐的森林云南,为构建我省生物多样性宝库和西南生态安全屏障奠定坚实基础。森林云南建设为保山林业发展,建设森林保山提出了新的要求和机遇。

2011年国务院出台了《关于支持云南省加快建设面向西南开放重要桥头堡的意见》(国发〔201111号),云南省委、省政府把建设绿色生态安全屏障列为桥头堡建设5个战略目标、8项重点工作之一,充分体现了林业在桥头堡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肩负的历史使命。

二、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和林业建设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中共云南省委、省人民政府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云南的决定》等文件的出台,确立了新形势下林业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指导思想、基本方针、战略目标、林业体制改革、主要任务和工作措施,指明了发展现代林业、搞活林业经营体制和振兴林业经济的方向。多年来,保山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发展,出台了《关于加快核桃产业发展的意见》、《关于加快油茶产业发展的意见》、以及《关于加快森林保山建设构建桥头堡生态安全屏障的实施意见》和《绿化荒山行动方案》等政策文件,确立了保山市建设比较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比较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和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的新目标,确立了林业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战略地位,确定了以生态建设为主的林业改革和发展方向,完善了林业发展的政策措施。

三、多种资源与综合开发潜力巨大

林业既是一项公益事业,又是一项多资源的基础产业,尤其是保山森林植被较为丰富,林地面积广阔的优势决定了林业在生态建设和产业发展中具有较大的选择性和发展空间。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林产品的需求不断扩大,各种林副、林特产品以及森林游憩、森林生态旅游成为人们新的消费热点,对森林的多资源与多重效益综合开发潜力巨大。这是林业优于其他产业的一个独特优势,是林业发展的基础和良好条件。

四、林业产业发展具有丰富的资源优势

保山森林资源相对丰富,全市林业用地面积2006万亩,占国土总面积的70.1%;有林地面积1674万亩,占国土面积58.5%;森林覆盖率61.9%;林木绿化率达到67.84%;活立木总蓄积量1.04亿立方米。人均有林面积8亩,人均占有木材量为41.6立方米,高于全省、全国平均水平。丰富的森林资源,孕育了保山丰富的森林景观和林业产业发展基础,形成了森林生态旅游,核桃干果生产,胶合板、实木地板、实木门、高档装饰材、中高密度纤维板、高档家具和家具材、以及木雕、林纸、林化、林下产品(石斛、食用菌、草果、森林蔬菜等)等多门类、多种类的林业产品。经过多年的努力,全市建成了420万亩的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基地,以国有(国社合作)林场为主体的250万亩的木材生产基地,产业基地建设初具规模。林业的发展不仅提供着产业发展的资源、生产门路、就业和增加群众经济收入,在局部地区成为地方财政收入的一部分。

五、林业产业发展具有区位优势

我市与缅甸相邻,距印度较近,是中国走向南亚的桥头堡,具有沟通两大洋(太平洋、印度洋)、三大市场(中国、南亚、中东)的独特区位优势。随着国家走向南亚桥头堡建设的实施,有利于保山参与国际及区域经济合作。市域内现已有国家级和省级口岸各1,边贸通道10余条,为保山林产品市场的扩张空间和对外贸易造就了便利的条件。

第三章  “十二五发展思路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生态立市战略和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发展思路,以森林保山建设为统揽,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兴林富民为目标,以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为主线,以深化改革为动力,以科技为支撑,以依法治林为保障,努力构建完备的森林生态体系、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繁荣的生态文化体系。实现全市林业又好又快发展,促进生态改善、林业增效、林农增收、大地增绿、资源增量的目标,为建设森林保山做出贡献。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生态优先原则。切实加强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建设与管理并重、保护与治理结合,确保森林保山建设和建设向西南开放的绿色生态安全屏障目标实现,维护国土生态安全。

(二)坚持分类经营、分区施策的原则。严管公益林,搞活商品林,充分发挥公益林和商品林的主体功能。

(三)坚持多渠道筹集资金的原则。建立多元化的工程建设投入机制,多渠道筹集建设资金,鼓励社会资金投入林业建设的投入机制,加大投入力度。

(四)坚持兴林富民原则。坚持生态建设与产业开发、农民增收、区域经济发展相结合,稳步实施低效林改造,努力把森林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促进山区经济发展、农民增收。

(五)坚持科技兴林原则。把科技创新作为发展现代林业的战略选择和基本理念,形成有利于科技兴林的体制机制。依靠科学技术,科技兴林,人才强林。

(六)坚持依法治林原则。加大执法力度,加强执法监管,依法管理、严格保护森林资源,不断完善保障措施。

三、十二五发展目标

(一)主要发展目标

通过推进现代林业三大体系建设和林业保护支持体系的建设,到2015年,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65%以上、新造林200万亩以上、林木绿化率达70%以上,新增森林蓄积量690万立方米,总量达到1.1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以上,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超过1800元。到2020年,全市森林覆盖率70%以上,林木绿化率达75%以上,活立木总蓄积1.3亿立方米,林业总产值达到100亿元以上,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超过3600元。实现森林资源总量增长,绿化质量提升,生态质量提高,林业产业进一步发展,森林文化繁荣,把保山建设成为林业产业体系发达,生物多样性丰富,森林景观独特、城乡换发新姿,融人文景色和自然风光于一体的森林式、环保型,可持续发展的森林保山

(二)体系构建

林业生态体系建设目标:通过实施人工造林、封山育林等措施,重点建设城镇周边、交通沿线等区域的生态环境,建设以保护生存环境、维护生态平衡、保存种质资源、科学实验、森林旅游、国土保安等多功能的防护林和特种用途林,建立完善水土保持林、水源涵养林、防风固沙林、农田防护林、护岸护路林等防护林,以及国防林、风景林、科学实验林、自然保护区林等特种用途林,使全市生态防护林地以面、片、带、网等各种形式有机相连,基本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展现保山城乡山、水、林、田、路一体的绿色生态景观,努力构建生物多样性丰富,城市绿化森林化,乡村绿化庭院化的城乡绿化新格局,使保山基本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展现保山城乡山、水、林、田、路一体的绿色生态景观,逐步建立起完善的森林生态体系,建设起协调发展的生态体系。

林业产业体系建设目标:加快提升和拓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木材精深加工业和林产(林纸)化工三大产业;积极培植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林下资源经济非木质产业、观赏绿化苗木产业、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产业四大林业经济增长点;积极培育林产品专业交易市场。使林产业总产值达到70亿元,农民从林业上获得的收入超过1800元。建成具有一定规模和保山特点的、发达的林业产业体系,产业结构趋于合理。实现林业产业质的飞跃。

林业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目标:实施森林文化载体建设,将森林文化建设纳入各地国家公园、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旅游景区、城市园林建设总体规划,努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森林文化科普教育展示基地,促进森林文化传播,引导全社会提高森林文化素养,提高公众生态保护意识和责任意识。保护好风景林、古树名木和纪念林,拓展森林文化展示窗口。开展森林文化宣传,传播森林文化理念,普及森林文化知识。

林业支撑保障体系建设目标。进一步发展林业科技,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完善和强化林业安全保障能力建设,推进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建设,建立健全林业保护和支撑体系,保证林业工作规范化、制度化,为全市林农提供全方位服务。

四、发展战略

加强生态建设,突出生态优先,生态、产业、文化协调发展。

(一)发展定位

生态定位——始终坚持以生态建设为主体,实现城乡绿化一体化的可持续发展道路;

经济定位——努力发展林业七大产业,富民兴林,为解决三农问题做出应有的贡献;

文化定位——以生态文明建设为核心,推进生态文化繁荣,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荣。

(二)实施战略

——实施桥头堡战略,提升对外开放水平,构建生态安全屏障。

——实施增绿惠民战略,激发林业发展活力,促进社会和谐进步。

——实施特色产业振兴战略,推进绿色经济强市建设。

——实施繁荣生态文化战略,培育全市人民生态道德意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第四章  十二五主要建设任务

一、生态体系建设

(一)建设目标

在保护好现有森林、植被的基础上,以绿化荒山行动为抓手,以维护生态系统整体功能为重点,加快推进荒山、陡坡地造林绿化,加强城市面山和交通干线绿化美化,重点建设以城市面山为重点的防护林、景观林,以绿色通道为重点的沿路、沿江绿化美化带,以城市和农村集镇为主的城乡景观林,以坝区农田林网为主的农田防护林,努力增加森林植被,不断改善城乡人居环境。加强森林资源保护,着力建设森林保山

2015年,重点治理区森林覆盖率由41.8%提高到46%,生态状况进一步改善。全市森林覆盖率由61.9%提高到65%,城市建成区绿化率达到40%以上。

(二)建设内容和任务

1、公益林保护管理

强化全市现有482.22万亩公益林(其中:国家级公益林356.28万亩、省级公益林111.01万亩、地方公益林14.93万亩)的保护管理。

2、重点地区生态治理

以保山坝、施甸坝周边面山,施孟公路(包括姚关至善洲林场公路)两侧及第一层面山、保龙高速(蒲漂至潞江段两侧包括怒江坝辛家山)、大保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实施生态治理,增加和恢复森林植被。

建设内容:实施总规模176.23万亩,其中新造林53.86万亩(荒山造林2.73万亩、陡坡耕地退耕还林51.13万亩),补植补造19.65万亩,封山育林102.72万亩。使规划区内森林覆盖率由41.8%提高到46%

3、城乡绿化

开展村庄、道路、庭院绿化和农田林网、河流林网的绿化,实施好城镇绿化工程,建设环境优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见缝插绿,道路绿化结合庭院绿化为主,提高城镇绿化率。

建设内容:植树2000万株。

二、林业产业发展

(一)产业发展格局

实施“345”工程,提升和拓展三大林产业支柱群,积极培植四个林业新的经济增长点,着力建设五大产业基地。即:根据保山林业资源特点、比较优势和发展基础条件,重点提升和拓展特色经济林产业、木材加工业、林浆纸产业三大林产业支柱群;积极培植林下资源开发、绿化苗木产业、野生动植物繁殖利用业、森林生态旅游业四个林业经济新的增长点;重点建设以核桃、红花油茶等为主的木本油料林基地,以西南桦、桤木、秃杉等为主的速生丰产用材林基地,以甜龙竹、龙竹、慈竹等为主的笋材两用竹林基地,以桉树、云南松、思茅松、铁刀木等为主的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以石斛、草果、食用菌和绿化观赏苗木等为主的非木质林产品生产基地五大产业基地。

(二)产业发展目标和任务

1、木本油料产业

加强以核桃、红花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产业的发展。至2015年,全市木本油料产业基地总规模达到600万亩,产值达到30亿元以上;2020年基地面积达到650万亩,产值达到50亿元。

建设内容:

木本油料产业基地建设新造林185万亩,其中:核桃新发展100万亩,总量达到450万亩;红花油茶新发展85万亩,总量达到150万亩。

建设2个年加工核桃2.0万吨的综合加工企业;新建设核桃烘烤烤房2414座,总量达到2700座。

十二五期间加强对新种植的300万亩核桃和130万亩油茶的抚育管理,努力提高经营管理水平,使核桃产量由现在的平均亩产38公斤,提高到亩产70公斤。

2、木材及其加工业

通过调整结构、优化配置、整合资源,重点发展胶合板、中高密度纤维板、实木地板、实木门、各类装饰材、家具及木雕等产品,将保山建设成为全省最大、面向西南开放的木材产品生产加工和出口基地之一。在昌宁县新建10万立方米中纤板厂各一座。争取在龙陵县建设一座10万立方米中纤板厂。到2015年全市木材及其加工业产值达到10亿元;2020年达到15亿元。

3、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

通过开展森林抚育、低效林改造,实施珍贵用材林、大径材培育、速生丰产林、短周期工业原料林等建设项目,加快培育用材林基地建设。到2015年建成优质高效高产木材生产基地110万亩,产值10亿元;到2020年达到200万亩,产值20亿元。

建设内容:

建设秃杉、西南桦、红豆杉、红椿、马蹄荷等为主的珍贵、速生丰产和国家木材战略储备生产基地以及短周期工业原料林100万亩,其中新造林20万亩,抚育80万亩。

昌宁县发展以竹子为主的造纸原料基地,新造林10万亩;发展松香、紫胶等林化产品。

4、中幼林抚育

规划全市实施中幼林抚育总规模110万亩,其中腾冲30万亩,施甸10万亩,龙陵20万亩,昌宁、隆阳各25万亩。

5、低效林改造

规划实施低效林改造总规模180万亩,其中隆阳区40万亩,施甸县15万亩,腾冲县50万亩,龙陵县30万亩,昌宁县45万亩。

6、林下产业

大力发展石斛、草果、食用菌、森林蔬菜、药材、蜂产品等林下产品及其加工利用,到2015年产值达到10亿元;2020年达到20亿元。

建设内容:石斛在现有130万平方米、鲜条产量600吨,产值1.2亿元基础上,新发展1470万平方米,到2015年栽培总面积达到1600万平方米,鲜条产量达到1.2万吨以上,实现野生鲜食用菌、森林蔬菜及林下药材总产量2万吨,林下产业总产值达30亿元。

7、绿化观赏苗木产业

结合城市和集镇绿化,大力发展绿化苗木和观赏植物,建设绿化观赏苗木产业基地1万亩,促进绿化观赏苗木新兴产业的发展。到2015年产值达到2亿元;2020年达到3亿元。

8、森林生态旅游业

依托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和丰富多彩的森林景观,科学规划,重点开发生态旅游、森林保健、森林探险、科学考察等森林生态旅游业。到2015年产值达到1亿元以上;2020年达到3亿元以上。

建设内容:旅游设施完善和维护,旅游资源保护、生态环境整治。

9、野生动植物繁殖利用业

科学利用我市得天独厚的气候资源和区位优势,大力促进梅花鹿、野猪、竹鼠、鸵鸟、果子狸、环颈雉等经济价值较高野生动物的驯养繁殖经营利用和穿山甲、石斛等珍贵药用动植物的人工开发利用。

发展内容:总量达到8万头(只、条),其中:肉用动物7万头(只、条),药用动物1万头(只、条)。到2015年产值达到2亿元,2020年达到4亿元。

(三)加强森林经营,提高经营管理水平

商品林是林业产业的物质基础,林业产业的发展关键是在稳定商品林面积的基础上,实行集约经营,规模发展,走基地化路子,同时加强实用技术的推广应用,提高经营效益。在布局上,腾冲县、龙陵县和昌宁县三县加强对现有工业原料林、速生丰产林和一般用材林的经营管理,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产出率,同时,加强对核桃、油茶的经营管理。隆阳区、施甸县重点开展中幼林抚育。具体措施上,对中幼林,加强抚育、培育力度,努力提高林地产量和森林质量;对近、成、过熟用材林,依据采伐限额管理,合理采伐利用;低产、老化经济林和薪炭林加强改造和培育力度,不断提高质量。

(四)规范实施好低效林改造工程,提高森林资源利用率

严格执行国家、省、市有关规定和要求,按照《保山市低效林改造规划》实施低效林改造,并按《保山市低效林改造管理办法》组织实施和管理。坚持因地制宜、科学规划、突出重点、分步实施、先近后远、先易后难、先无林地后有林地的原则,采取更新、更替、补植、封育、抚育、复壮、综合改造以及改善林分结构等措施实施好低效林改造。

建设内容:完成180万亩低效林改造。

三、生态文化体系建设

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内容为:大力发展生态文化产业、完善生态文化体制、构建生态文明社会三个方面,重点是完善政策、产业引导、基础设施、办好园地、社会参与、全民教育、弘扬森林文化。结合现代新保山建设战略,按照生态优先,产业支撑,文化引领的要求,推进全市生态文化体系建设,提升全市林业对生态文明发展的贡献。十二五期间,全市生态文化体系建设的主要内容如下:

(一)生态文化教育宣传

结合学习杨善洲精神,运用各种新闻媒体和宣传工具,通过大众和社会喜闻乐见的专栏、专题报道以及文学、戏剧、电影等形式,大力弘扬生态文化,唱响生态文明的主旋律,正面引导,潜移默化,介绍博大精深的生态文化,传递珍惜自然资源、保护生态环境等各种信息。

建设内容:结合建设森林保山,深入开展生态文化的宣传和教育,重点加强建设森林保山的宣传教育。

(二)生态文化载体建设

将生态文化建设纳入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旅游景区、城市园林建设总体规划,明确森林文化的建设内容、建设重点和功能布局。努力建设一批特色鲜明、设施完善、功能齐全、管理规范的生态文明教育基地和森林文化科普教育展示基地,强化科普教育功能,促进森林文化传播。充分利用青少年宫、科技馆、文化馆、博物馆等公共文化基础设施,积极开展森林文化展示宣传活动,不断巩固和发展有益于森林保护的民族传统文化,提高我市森林文化整体水平。有条件的地方,要抓好森林文化博物馆、森林科普教育馆建设,保护好风景林、古树名木和纪念林,拓展森林文化展示窗口,不断推进森林文化载体建设。

建设内容:重点建设生态文化教育基地;利用自然保护区、森林公园,建设生态文化、科普园地、教育基地建设。

(三)生态文化产品开发与推广

充分利用全市的森林公园、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风景旅游区、城市公园以及规划将要建设的生态文化设施,全方位发展森林文化、保护区原生态文化、生态旅游文化等生态文化产品。争取在十二五期间在全社会树立生态文明观、道德观、价值观、政绩观、消费观,形成尊重自然、热爱自然、善待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氛围,增强市民的生态关注意识、参与意识和责任意识,热心投入到生态文明的建设中。

(四)打造生态文化品牌

结合保山文化名市建设,以丰富的森林资源和民族文化为依托,充分挖掘提炼我市各民族长期以来在生产生活中形成的森林文化表现形式,鼓励社会各界以文艺、影视、戏剧、书画、美术、雕塑、音乐等多种形式,反映森林文化内容,大力发展森林文化产业。加大对善洲精神、森林文化、山水文化、湿地文化、茶文化、竹文化等的包装整理和提升,打造蕴含民族和区域特色的森林文化品牌,向国内外展示具有保山特色和区域特点的优秀森林文化。

四、林业支撑保护体系建设

(一)建立和完善森林资源保护管理机制

严格执行好县级林地保护利用规划,努力实现规划各项指标,落实林地用途管制,不断优化林地结构,提高林地利用效益;建立和完善监测体系,加强森林资源的动态监测和管理,实现对森林资源的科学评价和合理利用,确保森林面积适度增长,森林质量不断提高。

(二)林业科技发展

1、林业科技示范和培训

加强林业科技示范基地建设,并通过科技示范园区建设,以点带面,推进和带动林业科技成果的转化。

结合建设核桃、油茶产业培植科技示范推广样板林1.0万亩,进一步加强农村核桃、油茶生产经营者的技能培训,规划十二五期间培训10000人次以上,建立一支1000人以上的核桃、油茶辅导员队伍。力争在每一个乡镇和重点村培养24名农村能人。

结合速丰林和短周期工业原料林基地建设,以及石斛、野生食用菌等产业发展,选择试点进行科技研究示范。此外,为提高生态公益林的生态防护功能,在生态公益林中选择适当面积,利用乡土树种进行改造试点,为建设生态功能良好的森林生态景观林进行试验示范。

2、装备建设

林业科研设备:土壤检测分析、控温、控湿(全光照)苗木繁育设备、种苗检测分析等设备,电脑、数码照相机等工作设备;

核桃、油茶树体管理修剪工具;

林业技能培训用投影仪,核桃、油茶树体管理培训用嫁接、修剪等装备。

3、林业科技体制和机制创新

充分利用林业科技相关科研部门的资源,加强市与国家、省相关单位的联系,开展产业基地建设、水源涵养林营建技术、石漠化治理技术等研究和工程治理的机制创新,提升市林业科技水平和产业发展、生态建设质量。积极探索制约林业科技发展体制性和机制性障碍的措施,林业科技体制机制创新取得新突破。结合我市事业单位人事制度、机构改革工作,探索调动科技人员创造、创新能力的工作思路,促进林业科技与生产紧密结合,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

4、科技人才培养

重视科技人才培养和知识更新工作,加强林业科技人才的培养,努力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林业科技队伍。进一步加强现有林业科技人员的培训和再教育,引进中、高级技术人才和优秀拔尖人才充实到科技队伍中,逐步培养科技带头人,让各位学科带头人在各自的领域(林业科技推广、林业有害生物防治、资源、林政等方面)充分发挥其专长的带头作用。

5、林业科技及推广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和完善林业科技推广体系,科技支撑全市林业发展。在十二五期间健全林业科技推广服务体系,完善市、县林业科技推广机构,争取实现机构有编制,财政有保障,基本建设有投入,科技项目有支持的目标,并加强与国家、省级林业科技推广机构、科研单位、院校的联系,为全面推进科技进步,加快发展现代林业,推进创新型林业建设,确实为林业发展起到科技支撑的中坚力量。

6、林业能力培训教育建设

构建保山林业能力培训教育体系,为全市林业建设服务。在十二五期间初步构建保山林业能力培训教育体系,十二五末完成林业系统职工继续教育、干部培训及林业技术技能培训人数3000人次以上。

(三)建设数字林业

建设数字林业,保障林业各类信息的使用、共享、管理协调高效。在已建立全市森林连续清查体系、各森林经营管理单位地理信息系统和森林资源数据库的基础上,建立完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1、建立完善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在森林资源二类调查的基础上,建立小班档案管理系统,把监测管理落实到林业经营的基本单位——小班,并采用3S技术定期更新小班信息,建立动态森林资源信息管理档案。同时,以固定样地为基础,建立市级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监测体系,适时更新林业基本信息。

2、完善全市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在全市已建立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基础上,科学整合现有的信息系统和信息资源,实现全市范围内数据共享,提升森林资源的现代化管理水平。

3、建立林业物种及遗传数据和信息系统,逐步建立全市生态信息和监测系统。

(四)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配套改革措施

继续深入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和采伐限额管理机制,开展低效林改造。

1、继续深化集体林权改革,制订配套政策措施

按照分类指导、统筹兼顾、有序推进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配套改革。推进和完善农民林业专业合作社发展、林权抵押贷款、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林地林木流转、公益林保护管理、林木采伐、木材运输等方面的配套改革和管理,不断总结经验,完善相关的配套政策,探索建立支持林业发展的相关财政制度、林业投融资机制,加强林业社会化服务,建立完善现代林业体制,促进林业快速发展。

2、完善生态公益林补偿机制,强化公益林管理

认真执行保山市制定的《保山市公益林补偿管理办法》(试行),全面建立责、权、利相统一的管护机制,采取联户、专业承包管护、委托管护等形式,落实生态公益林的管护主体、管护责任。

积极推进森林分类经营。科学合理地划定生态公益林和商品林,对公益林按照公益事业进行管理,以政府投入为主;对商品林按照基础产业进行管理,主要由市场配置资源,政府给予必要的扶持。

3、继续严格执行森林限额采伐制度,深化森林采伐管理改革

严格执行十二五期间年森林采伐限额,确保不超限额采伐。在全市范围内,推行采伐限额管理方式、木材生产计划管理方式、采伐审批管理方式、森林采伐管理方式、采伐监管方式的改革,并完善相应的配套改革措施,努力建立适用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森林采伐管理制度。全面推行林木采伐公示制度,提高指标分配、采伐审批的透明度。

4、建立完善森林资源流转体系,建设林权流转交易管理系统

规范林权流转工作,维护林权所有者与使用者的合法权益,建立规范有序的流转机制,促进林业经营的规模化、集约化,实现我市林业健康持续快速发展。完善和加强林权管理信息系统和林权宗地地理信息系统建设,同时,加快林权信息系统与银行业林权抵押系统的外接端口对接工作;及时更新林权管理信息系统数据,加强管理,实现信息共享和抵押物的有效监管,提高林权现代化管理水平。

(五)加强林木种苗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健全市、县两级种苗管理机构和质量监督体系,理顺管理关系,充分发挥种苗管理机构在种质资源保护、种苗基地管理、种苗执法、种苗质量管理、良种推广、信息引导和服务等方面的职能作用,切实将种苗管理职能转变到引导、规范、监督、服务上来。围绕以种为本,以良种为中心的工作思路,加大良种造林推广力度,实施良种标准化工程。

建设内容:市级标准化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1个,县级5个。

(六)大力推进农村能源建设

坚持因地制宜、多能互补、综合利用、讲求效益,节约与开发并重的农村能源建设方针。积极推广农村沼气和节柴炉灶建设,稳步推进小水电代燃料和农村电气化工程,大力推广农村太阳能、风能等新能源的开发和利用,进一步降低对森林资源的低价值消耗,积极探索农村能源建设产业化,服务专业化的发展模式,加强农村能源队伍建设,强化人员培训和队伍管理,不断提高服务水平和服务质量。

建设内容:新建沼气建设20000口;热效率30%以上节能灶21000户;太阳能30000台;沼气服务网点建设210个。

(七)森林安全保护管理能力建设

1、森林防火

十二五期间,全面统筹森林防火工作,以建立现代化的森林火灾预防体系、森林火灾扑救体系、森林防火行政管理体系和专业扑火队伍为目标,由被动型防火转变为主动型防火,有效降低森林火灾损失和人员伤亡,保证保山市的森林生态安全。发展重点为森林火险预警监测系统、森林防火道路与生物防火林带建设、森林防火通信和信息指挥系统、森林防火扑火队伍及装备建设。

建设内容:建立完善森林防火预防、扑救、行政管理体系,在五县区、重点林区乡镇和25个林场建立专业、半专业扑火队70支;新修望台10座;新修防火通道450公里,维修防火通道700公里;建设林火视频监控系统6套,各类专业扑火队指挥、运兵车总量达到50辆。

2、进一步加强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健全森防目标管理责任制,稳定和健全森防队伍。大力加强我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检疫监管体系和防治减灾体系建设,建立专业监测与群众监测相结合的监测预警体系,稳定和健全县级森防检疫队伍以及村级测报员队伍,进一步加大应急反应体系的建设力度,建立、健全市级中心测报站和市级监测点;健全检疫执法体系,以防范外来有害生物入侵为重点,加大对进出保山的森林植物及其产品的检疫监管力度,严格按照检疫规程开展检疫工作;加强对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努力降低成灾率。加强对林改革后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的新机制、新办法的研究,探索森防社会化服务的新路子;加强核桃、油茶等特色经济林及新发生病虫害的防治技术研究,促进经济林产业发展及农民增收致富。

建设内容: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对34万亩经常发生危险性、常规性林业有害生物危害的林地进行综合防治,其中:隆阳区10万亩、施甸县10万亩、腾冲县3万亩、龙陵县6万亩、昌宁县5万亩。

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全市林业有害生物监测预警体系建设,新建38个林业有害生物监测点及相关设备购置,其中:省级3个,县区级35个。按县区分:隆阳区建设区级监测点10个;施甸县建设省级监测点1个,县级监测点5个;腾冲县建设县级监测点5个;龙陵县建设省级监测点1个,县级监测点5个;昌宁县建设省级监测点1个,县级监测点10个。

林业有害生物检疫监管体系建设。更新检疫执法车辆1辆,新增3辆;建设滇西(保山)检疫检验试验室1个,加强施甸县善洲林场监测、防治、检疫基础设施建设;龙陵县、昌宁县检疫御灾体系建设;购置检疫隔离设施、检疫仪器设备等。

开展防治检疫执法培训2期,200人次。

3、加强野生动物保护管理工作

1)完善野生动物保护基础设施

加强野生动物保护基础设施建设,配置保护管理工作必要的设施设备和仪器。在条件成熟时,按照收容拯救濒危野生动物的标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建立动物拯救体系。

2)加强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的监测

按照国家林业局《陆生野生动物疫源疫病监测规范》(试行),《云南省高致病性禽流感应急预案》和《云南省陆生野生动物重大疫情预防和处置指导意见》精神和相关要求,按照勤监测、早发现、严要求的总体部署和加强领导、密切配合,依靠科学、依法防治,群防群治、果断处置的防控工作指导方针,以对人民群众高度负责的精神,切实做好野生动物疫病防控工作。

4、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

加强林业行政执法人员培训力度,进一步规范林业行政执法行为,严格实施持证上岗执法制度,树立林业行业良好执法形象,切实转变执法观念、提高执法水平、加大执法力度、严肃执法纪律,建设法制林业,维护林业社会治安稳定和生态安全。

(八)森林公安三项建设和基层基础设施建设

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是森林公安机关进一步深化三基工程建设的重要举措。切实把加强三项建设作为推动森林公安工作科学发展的重要切入点,切实解决好事关森林公安工作和队伍建设长远发展的战略性、全局性、根本性问题,夯实森林公安发展建设的根基。

1、切实加强和推进森林公安机关三项建设

1)加快信息化建设。建设全市森林公安的信息应用平台,全市林区地理信息综合系统及办公自动化系统。结合森林公安刑事案件信息管理系统的推广应用,加强基础信息数据采集和数据库建设,努力实现基础工作信息化、信息工作基础化。大力开展信息化应用培训,提高应用水平,实现由传统警务模式向现代警务模式的转变。

2)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大力加强执法规范化建设,从制度两个关键环节入手,不断提高执法能力和执法公信力。加强岗位培训,提高基层一线民警的执法素质和执法能力,切实解决说不过、追不上、打不赢、判不明和案结事不了的问题。抓好执法责任落实、执法质量考评结果运用,严格追究执法过错责任。

3)积极构建和谐警民关系。构建和谐警民关系,以深化大走访活动为载体,进一步拓宽密切警民关系的新思路、新举措,推动和谐警民关系建设取得新进展。进一步完善信访工作机制,创新信访工作方法,畅通群众信访渠道。加强和改进舆论引导工作,不断创新和拓展宣传工作方式,提高对突发事件、群体性事件、重大敏感事件的舆论引导能力。

2、不断推进森林公安基层基础建设

1)强化森林公安基层基础建设和装备等硬件建设,在现有的基础上,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完全解决全市6个业务技术用房(市、县两级森林公安局)和16个森林公安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及办公设备、交通通讯和单警装备等硬件建设。

2)保山市森林公安刑事技术鉴定中心:野生动植物物种鉴定、DNA鉴定及其他涉林刑事技术鉴定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3)保山市森林公安接处警指挥系统建设:无线指挥系统建设,微波传输多媒体监控系统建设。

4)保山市森林公安民警训练基地建设:强化民警岗位培训和技能教育培训,全面提高森林公安队伍素质和战斗力。

5)保山市森林公安局森林火灾案件勘查设备项目:购置森林火灾案件勘查车辆和现场勘查、现场办案、野营装备、专用图纸及软件。

(九)加强林业基础建设

1、乡镇林业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随着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的完成和配套改革的深入,对集体林的管理将进一步规范,在全市五县区,72个乡镇、街道办事处,原设有72个林业站的基础上,改革基层林业站管理体制,增设基础林权管理服务职能,建设和完善基层林业服务中心基础设施,按照健全、规范、提高的建设方针,以管理规范、设施完善、队伍精干、办事高效、保障有力为目标,全面提高林业站建设的整体水平,强化其执法监管的地位和作用。十二五期间,全市计划新建标准化林业服务中心21个,其中:隆阳区8个,施甸县4个,腾冲县5个,龙陵县4个。加强林业服务中心设施建设,提高人员素质,强化管理、组织、指导、服务四项职能,建立较为完备的林权管理服务体系,充分发挥林权管理服务的基础和保障作用,确保各项林业工作在基层得到全面落实。

2、林业综合监测体系建设

整合现有森林资源、生态公益林、森林火灾、林业有害生物等专项监测资源,形成组织、内容、技术、信息高度综合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十二五期间,在全市范围选定不同类型、不同环境条件的林区,结合生态公益林监测,在隆阳区和腾冲县各建立一个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监测站,主要监测城市面山和重点水源涵养林区森林生态系统的主要生态指标,定期向社会公布森林生态状况的主要信息。完善森林资源与生态状况综合监测体系。

3、木材检查站建设

按照国家林业局关于每个检查站要有固定的站房、停车场地、交通、通讯工具和必要的检查设备的要求,统筹立项建设全市各木材检查站办公用房及罚没物资仓储用房,逐步使全市木材检查站的建设标准化、规范化。加强实施木材运输流动检查、稽查,以有效保护森林资源,维护我市木材流通领域正常秩序。

4、林业重点工程稽查和服务体系

要建立健全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加快构建公益性和技术性服务相结合、专业服务与综合服务相协调的新型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为保证林业重点工程顺利实施,保障林业事业发展,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审计法》、《国家林业局重点工程资金稽查工作规范》、林业重点工程稽查工作要在现有的基础上重点开展现代网络管理体系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加强对林业重点工程稽查工作的领导,建立完善林业重点工程稽查管理体系,保证全市林业重点工程顺利实施,实现林业重点工程资金安全有效运转,保障林业事业发展。建立森林资源和环境图库。

1)建立健全县、乡、村网络化的服务体系。

2)建立中介组织。森林资源资产评估,森林资源和林木采伐调查规划设计等中介服务机构。

3)建立行业协会。积极引导农户组建林产品加工营销和种苗、花卉、林下资源等专业协会,努力增强互助合作、自律管理、依法维权的能力。

(十)国有林场建设

进一步加强国有林场和国社林场建设,发挥国有(国社合作)林场在生态建设和林产业发展,以及生态文化建设中的引领作用。

1、加强国有林场基础设施建设,改善林场生产生活条件

加快实施国有林场危旧房屋改造、道路、排水、饮水、供电通信等基础设施建设,妥善解决林场生产生活的突出问题。积极实施路面改造工程,提高道路高级次高级路面铺装率,改善林场职工的交通条件;开展高压线架线铺设工作,实现林区全面通电、通广播电视、通电话;落实林区、护林点的通水通电,着力改善护林员的生活条件;加快望台扩建、办公区改造等工程,改善林场职工的办公条件和生活环境;开展丰富的娱乐文化活动,不断改善林场职工的生产、生活条件。加强林道和护林点建设,提高预防和扑救自然灾害的能力。充分发挥国有林场在生态建设、产业发展、创建森林保山中的公益性、社会性作用。

2、调整结构,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科学发展

按照调结构、转方式、促发展的要求,转变林场现行以造林、采伐利用为主的生产方式,在切实做好森林培育、保护好森林资源的基础上,积极探索,科学培育和利用森林资源,重点抓好现有林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推广应用,大力发展林下产业,挖掘林下经济;通过发展林下养殖、种植,发展特色经济林、森林旅游、绿化观赏苗木培育,形成自己的品牌,引入市场竞争机制,开拓市场,扩大规模,扩大影响;达到即发展生产,有促进生态保护,实现科学发展,不断发展壮大林场经济,增加职工收入的目的。

3、提高林分质量,科学开发利用,提升经营管理水平

积极调整树种结构,大力发展优良核桃、油茶为主的木本油料林、乡土阔叶树种、速生丰产树种,改变低投入低产出的现状,进行集约经营,提高林地生产力。加快调整林龄结构,加快后续资源培育,重点抓好现有中幼林抚育管理和低效林改造,提高林分质量和林地生产力,实现森林资源的可持续经营;采用先进林业科学技术和现代林业管理手段,保护培育森林资源、合理开发利用资源,建立本地优势树种培育基地。加快数字林场建设工作,建立辐射到所有林区的现代化数字体系,逐步使林场生产建设和经营管理走上科学化、规范化轨道。

4、探索林场改革,完善配套管理政策措施

林场发展要走多元化的发展道路,抓住建设森林保山的机遇,依据区位、资源状况的不同,施行分类经营、分类管理。对商品林:以丰富的森林资源为依托,充分调动广大林场管理、技术人员和职工的积极性,积极开展招商引资,多渠道增加投入,加快森林资源培育、林产业基地建设,促进林产业发展;努力提高森林经营管理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林场经济效益;通过科学经营森林,大力发展林产品生产加工业,积极开展林下资源开发、野生动物驯养繁殖、森林生态旅游等多种经营,不断拓展林产业发展门路,培植新的经济增长点,提高经济效益,增加职工收入。对公益林,进一步完善管理措施,落实管护责任,加强管理。

第五章  重点建设项目

十二五期间重点建设项目包括生态建设、林业产业建设、生态文化建设、林业支撑保护体系建设项目。建设总投资766302万元,其中:生态建设投资52232万元,产业建设投资677100万元,生态文化建设投资2600万元,林业支撑保护体系建设投资34370万元。

一、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包括公益林建设工程、重点地区生态治理工程、以及自然保护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总投资52232万元。详见下表《保山市十二五林业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表》。

保山市十二五林业生态建设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亩、万元

序号

项目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投资
估算

1

重点地区生态治理工程

以保山坝、施甸坝周边面山,施孟公路(包括姚关至善洲林场公路)两侧及第一层面山、保龙高速(蒲漂至潞江段两侧包括怒江坝辛家山)、大保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实施生态治理,增加和恢复森林植被。规划实施总规模176.23万亩,其中新造林53.86万亩(荒山造林2.73万亩、陡坡耕地退耕还林51.13万亩),补植补造19.65万亩,封山育林102.72万亩。

20910

2

城乡绿化工程

植树2000万株,折合绿地面积20万亩。

5000

3

公益林保护管理

已区划公益林面积482.22万亩,其中:国家级356.28万亩,省级111.01万亩,地方公益林14.93万亩。

17242

4

自然保护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继续加强高黎贡山、小黑山、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9080

4.1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1、建设高黎贡山国家公园,计划投资1000万元;2、建设国家林业局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投资800万元;2、在保护区管理局建自然历史博物馆,投资约500万元;3、在赧亢建设生态定位监测站,计划投资1000万元;4、在腾冲大塘建设大树杜鹃科学研究基地,计划投资500万元;5、建一条科考线路计划投资500万元。

4300

4.2

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1、新建保护区管理所钢混框架结构综合用房650平方米,计划投资260万元;2、建设小黑山管理站钢混框架结构综合办公用房600平方米及附属工程,计划投资150万元;3、建180亩绿孔雀救护与繁育栖息地,计划投资140万元;4、建白眉长臂猿监测与保护区7000亩,计划投资120万元;5、建100亩云南红豆杉种苗基地以及巡护哨卡一个,计划投资120万元;6、建疣粒野生稻原生境监测与保护区5000亩,计划投资160万元;7、建长蕊木兰监测与保护区7000亩及保护区界桩,计划投资160万元。

1110

4.3

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1、建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楼工程,建设规模10亩,计划投资610万元;2、根据《北海湿地总体规划》,编制《生态旅游规划》,开展湿地生态旅游;3、编制《退耕还湿项目建议书》,向省林业厅和国家林业局申请列入项目审批,并能开工建设,计划投资3000万元。

3610

4.4

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

1、向政府提出申请,成立县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若得到批准,着手申请办公用房建设项目。2、濒危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建设观测点4个及相关监测、办公设备购置,计划投资60万元。

60

合计

52232

二、林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林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包括保山林业产业园。七大产业建设项目,其中包括木材精深加工业、特色经济林产业、绿化苗木产业、林下资源开发产业、森林生态旅游产业、林产化工产业、野生动植物驯养繁殖业。产业发展重点建设项目总投资估算为677400万元。详见下表《保山市十二五林业产业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表》。

保山市十二五林业产业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主要内容及规模

投资
估算

1

木本油料产业

 

122400

1.1

基地建设

特色经济林基地185万亩,其中核桃100万亩,50000万元;油茶85万亩,59500万元。

109500

1.2

产品加工

2个年加工核桃2万吨的综合加工企业,5000万元;

5000

1.3

抚育管理

430万亩特色经济林(核桃300万亩、油茶130万亩)组织开展抚育管理,4300万元;

4300

1.4

烤房建设

新建核桃烤房2414座,总量达到2700座。3600万元。

3600

2

木材精深加工业

在隆阳区、昌宁县新建10万立方米中纤板厂各一座。争取在龙陵县建设一座10万立方米中纤板厂。

90000

3

原料林基地建设

 

17000

3.1

珍贵、速生丰产用材林

建设秃杉、西南桦、红豆杉、红椿、马蹄荷等为主的珍贵、速生丰产和大径级用材林100万亩,其中新造林20万亩,抚育80万亩。

14000

3.2

()浆纸一体化原料林

建设以甜龙竹、慈竹等为主的林()浆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20万亩,其中新造林10万亩,布局在昌宁县。

3000

4

中幼林抚育

总规模110万亩,其中腾冲30万亩,施甸10万亩,龙陵20万亩,昌宁、隆阳各25万亩。

26400

5

低效林改造

总规模180万亩,其中隆阳区40万亩,施甸县15万亩,腾冲县50万亩,龙陵县30万亩,昌宁县45万亩。

30600

6

林下产业

 

384200

6.1

石斛产业

在现有130万平方米的基地上,新发展1470万平方米,总量达到1600万平方米。

382200

6.2

林下种植

种植2万亩各类森林蔬菜、药材。

2000

7

绿化、观赏苗木产业

建设绿化观赏苗木产业基地1万亩

200

8

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长河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日接客量200人计)1个,投资500万元;在善洲林场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日接客量300人),投资1000万元。

1500

9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

野生动物出栏8万头(只、条),其中:肉用动物7万头(只、条),药用动物1万头(只、条)。

4800

合计

677100

三、生态文化重点项目

生态文化重点项目包括加强生态文化宣传教育和生态文化载体建设。生态文化载体建设包括公园建设园地建设,投资1750万元。详见下表《保山市十二五林业生态文化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表》。

保山市十二五林业生态文化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

主要内容及规模

投资概算

1

生态文化宣传教育

规划十二五期间宣传教育50万人次以上。

100

2

生态文化载体建设

2500

2.1

公园建设

来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太保山省级森林公园、龙陵松山、施甸摩苍寺、昌宁西山森林公园森林防火通道、隔离带、游道建设。

1500

2.2

园地建设

生态文化教育基地保山乡土树木园生态文化园生态文化科普园地、教育基地建设

1000

合计

2600

四、林业支撑保障体系重点项目

林业支撑保护体系重点项目主要内容包括:林业科技示范项目、建设数字化林业项目、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项目、森林安全管理能力建设、森林公安三基工程、金盾工程建设、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配套改革、森林安全管理能力建设项目。林业支撑保护体系重点项目总投资估算为34370万元。详见下表《保山市十二五林业支撑保护体系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表》。

保山市十二五林业支撑保护体系重点项目及投资估算表

单位:万亩、万元

序号

项目

主要内容及规模

投资

概算

1

林业科技推广示范

 

1320

1.1

试验示范基地

特色经济林试验示范基地1万亩,1000万元

1000

1.2

基础设施建设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林业科研设备、林木种子低温冷藏库等,100万元;

100

1.3

推广工具

5万户核桃种植农户核桃整形修剪工具5万套,100万元。

100

1.4

实用技术培训

面向林农的实用技术培训10000人次,投资120万元。

120

2

建设数字化林业

 

160

2.1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站

建立2个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站,10个监测副点和30个左右的监测辅点。

60

2.2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立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100

3

森林安全管理能力建设

 

7240

3.1

林权管理服务中心

新建五县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各一个,2000万元;

2000

3.2

森林防火

森林防火:1000万元,其中建设70支森林防火专业、半专业队;新建瞭望台10座;新修防火通道450km,维修防火通道700km,购置GPS跟踪系统60套;林火视频监控系统6套;火场应急通讯车6辆;专业扑火队运兵车70辆;以及常规和新型技术扑火装备。

1000

3.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34万亩510万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38个点340万元;乡村级森防员、检疫执法培训180060万元;森防科研2类课题50万元;滇西(保山)检疫检验试验室2000平方米1200万元;滇西(保山)检疫灭害处理中心400平方米730万元;腾冲检疫御灾体系建设1800平方米1130万元;龙陵检疫御灾体系建设设备85万元;昌宁检疫御灾体系建设设备85万元;施甸县善洲林场监测、防治、检疫基础设施建设,50万元;

4240

4

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

 

7890

4.1

基础设施

全市6个业务技术用房建设,建筑面积9000平方米,投资:2900万元;16个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建筑面积8000平方米,投资2240万元;森林公安警务技能训练基地建设1500平方米,投资500万元。

5640

4.2

能力建设

森林公安信息应用平台及办公自动化建设,投资100万元;野生动植物物种鉴定及其他涉林刑事技术鉴定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投资800万元;森林公安警务保障设备建设,投资500万元。森林火灾案件勘查设备项目建设,投资850万元。

2250

5

林业基础建设

 

2560

5.1

林权服务中心建设

21个林权服务中心基础设施建设。

1680

5.2

木材检查站建设

11个木材检查站基础设施建设。

880

6

农村能源建设

 

14600

6.1

沼气池建设

沼气池建设20000口。

5000

6.2

节能灶建设

热效率30%以上节能灶21000户。

1050

6.3

太阳能建设

新建太阳能30000台。

7500

6.4

沼气服务网点建设建设

建设沼气服务网点建设210个。

1050

7

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建设

建设标准化林木种苗质量监督检验站6个,其中市级1个,县级5个。

600

合计

34370

第六章  主要政策保障措施

一、提高认识、加强组织领导

各级党委政府要树立建设生态文明的理念,着力发展现代林业,加强对林业工作的领导。坚持生态建设产业化,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理念,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中共中央《关于加快林业发展的决定》、中央林业工作会议精神、省委《关于加速林业发展的决定》、省政府《关于加快林业发展建设森林云南的决定》,以及《保山市委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森林保山建设构建桥头堡生态安全屏障的实施意见》和《绿化荒山行动实施意见》等文件精神,充分认识林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是十二五期间林业改革和发展的纲领性文件,要抓好规划的贯彻落实,以规划为抓手,专题研究和解决本地区林业发展和建设的重大问题,加强对林业建设和发展的具体部署和组织落实。要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高度,切实增强发展林业就是建设好保山生态环境,促进保山经济社会发展的紧迫感和责任感,把加强林业建设和发展摆到更加重要的战略位置,明确职责,落实措施,切实抓好落实。

二、加大资金投入,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

要采取多种方式加大资金投入,积极争取国家、省对我市林业的投入有所增加,争取财政投入林业的资金在本级财政总支出中的比例相对固定,建立多渠道、多层次、多元化的投入机制,逐渐增加对林业的投入,完善健全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机制,改进林业建设资金的使用监督机制。整合部门资金、项目,鼓励社会投入参与,群众投工投劳等方式,形成投资主体多元化、投资形式多样化的格局,切实解决和落实发展资金问题。

三、加强机构建设,提高队伍能力,确保规划实施

(一)加强机构建设。加强、充实造林绿化和公益林管理机构建设,确实强化对生态建设、文化建设的领导,确保森林保山建设顺利推进。加强林业产业管理、实施机构建设,加强对林业产业发展的指导、协调和服务。加强林权服务中心建设,充实人员,提高素质,切实提高和增强服务能力,努力做好林权服务管理工作。把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二)提高服务水平和自身素质。要结合十二五发展目标和任务,加大培训、教育力度,努力提高干部、职工和技术人员的自身修养、工作能力、服务水平和专业技术水平,努力提高工作积极性和工作效率,要加强队伍的知识化、年轻化建设,造就一支思想觉悟高、工作能力强、业务水平高、服务热情、充满活力的高素质队伍,确保十二五规划所确定的各项工作任务的实现。

四、深入推进林业改革,建立现代林业体制

切实巩固集体林权制度主体改革成果,全面深化配套改革,进一步完善支持林业发展的公共财政制度、林木采伐管理制度、森林资源资产评估制度和生态效益补偿制度,建立健全林权流转体系、林业投融资体系、森林资源管理体系、森林保险体系和林业社会化服务体系,努力提高林农组织化程度,提高经营者素质和技能,加大龙头企业扶持力度。积极稳妥推进国有林场改革,理顺管理体制,创新经营机制,确保林区社会稳定。完善义务植树实现形式和机制,广泛吸引社会资金投资森林保山和生态安全屏障建设。不断扩大林业对外开放,积极参与林业对外合作,促进经营理念转变和产业升级,提升林业产业的竞争力,提升保山林业对外形象。积极争取参与林业碳汇交易,为林业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五、切实抓好规划落实

各级林业主管部门要以规划为龙头,加强工作研究,进一步制定和细化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举措,切实抓好规划的组织落实。要以规划项目为载体,切实抓好规划项目前期工作,按照建设项目申报程序,认真编制规划、可研、设计或方案,并制定相应的管理、检查考核办法,积极争取上级有关部门给予立项支持。

要落实责任,明确责任人,目标责任制。建立健全评价考核体系,强化工作考核,落实目标、任务,强化工作指导和督促检查,制定实现规划目标的各项政策、措施贯彻情况要加强监督检查,确保规划目标的实现。

六、贯彻科技兴林方针,依靠科技促进发展

坚持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指导思想,加大林业科技投入力度,增加林业建设的科技含量,提高工程质量;建立健全林业科研推广服务体系,紧紧围绕农民在林业生产中急需的关键技术,加大科技攻关力度,积极开展科技推广工作,提高科技成果转化率、科技进步对林业增长的贡献率;大力开展林业应用技术的研究与推广,将科技工作贯穿于林业生产的全过程;大力宣传普及林业科技知识,让林业知识成为全社会尤其是广大农民的普遍认知,增强全社会的林业科技意识,促进林业建设向集约经营、科技管理、高成效、高水平方向发展。

附表:

总表保山市林业发展十二五重点建设项目规划表

单位:万元

序号

项目名称

建设
性质

主要建设内容及规模

建设起
止年限

总投资

合计

申请补助

自筹

合计

新建

 

2011~2015

766302

240512

525790

生态建设重点项目

新建

 

2011~2015

52232

45050

7182

1

重点地区生态治理工程

新建

以保山坝、施甸坝周边面山,施孟公路(包括姚关至善洲林场公路)两侧及第一层面山、保龙高速(蒲漂至潞江段两侧包括怒江坝辛家山)、大保高速公路沿线为重点,实施生态治理,增加和恢复森林植被。规划实施总规模176.23万亩,其中新造林53.86万亩(荒山造林2.73万亩、陡坡耕地退耕还林51.13万亩),补植补造19.65万亩,封山育林102.72万亩。

2011~2015

20910

16728

4182

2

城乡绿化工程

新建

植树2000万株,折合绿地面积20万亩。

2011~2015

5000

2000

3000

3

公益林保护管理

新建

已区划公益林面积482.22万亩,其中:国家级356.28万亩,省级111.01万亩,地方公益林14.93万亩。

2011~2015

17242

17242

4

自然保护区及生物多样性保护工程

新建

继续加强高黎贡山、小黑山、北海湿地自然保护区的建设。

2011~2015

9080

9080

4.1

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新建

1、建设高黎贡山国家公园,计划投资1000万元;2、建设国家林业局高黎贡山生物多样性保护研究中心,投资800万元;2、在保护区管理局建自然历史博物馆,投资约500万元;3、在赧亢建设生态定位监测站,计划投资1000万元;4、在腾冲大塘建设大树杜鹃科学研究基地,计划投资500万元;5、建一条科考线路计划投资500万元。

2011~2015

4300

4300

4.2

小黑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新建

1、新建保护区管理所钢混框架结构综合用房650平方米,计划投资260万元;2、建设小黑山管理站钢混框架结构综合办公用房600平方米及附属工程,计划投资150万元;3、建180亩绿孔雀救护与繁育栖息地,计划投资140万元;4、建白眉长臂猿监测与保护区7000亩,计划投资120万元;5、建100亩云南红豆杉种苗基地以及巡护哨卡一个,计划投资120万元;6、建疣粒野生稻原生境监测与保护区5000亩,计划投资160万元;7、建长蕊木兰监测与保护区7000亩及保护区界桩,计划投资160万元。

2011~2015

1110

1110

4.3

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建设

新建

1、建北海湿地省级自然保护区综合楼工程,建设规模10亩,计划投资610万元;2、根据《北海湿地总体规划》,编制《生态旅游规划》,开展湿地生态旅游;3、编制《退耕还湿项目建议书》,向省林业厅和国家林业局申请列入项目审批,并能开工建设,计划投资3000万元。

2011~2015

3610

3610

4.4

昌宁澜沧江县级自然保护区

新建

1、向政府提出申请,成立县级自然保护区管理所,若得到批准,着手申请办公用房建设项目。2、濒危野生动植物救护繁育和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项目,建设观测点4个及相关监测、办公设备购置,计划投资60万元。

2011~2015

60

60

林业产业发展重点项目

新建

 

2011~2015

677100

168570

508530

1

木本油料产业

新建

 

2011~2015

122400

40100

82300

1.1

基地建设

新建

特色经济林基地185万亩,其中核桃100万亩,50000万元;油茶85万亩,59500万元。

2011~2015

109500

33000

76500

1.2

产品加工

新建

2个年加工核桃2万吨的综合加工企业,5000万元;

2011~2015

5000

2500

2500

1.3

抚育管理

新建

430万亩特色经济林(核桃300万亩、油茶130万亩)组织开展抚育管理,4300万元;

2011~2015

4300

2000

2300

1.4

烤房建设

新建

新建核桃烤房2414座,总量达到2700座。3600万元。

2011~2015

3600

2600

1000

2

木材精深加工业

新建

在隆阳区、昌宁县新建10万立方米中纤板厂各一座。争取在龙陵县建设一座10万立方米中纤板厂。

2011~2015

90000

1500

88500

3

原料林基地建设

新建

 

2011~2015

17000

14000

3000

3.1

珍贵、速生丰产用材林

新建

建设秃杉、西南桦、红豆杉、红椿、马蹄荷等为主的珍贵、速生丰产和大径级用材林100万亩,其中新造林20万亩,抚育80万亩。

2011~2015

14000

12000

2000

3.2

()浆纸一体化原料林

新建

建设以甜龙竹、慈竹等为主的林()浆纸一体化原料林基地20万亩,其中新造林10万亩,布局在昌宁县。

2011~2015

3000

2000

1000

4

中幼林抚育

新建

总规模110万亩,其中腾冲30万亩,施甸10万亩,龙陵20万亩,昌宁、隆阳各25万亩。

2011~2015

26400

11000

15400

5

低效林改造

新建

总规模180万亩,其中隆阳区40万亩,施甸县15万亩,腾冲县50万亩,龙陵县30万亩,昌宁县45万亩。

2011~2015

30600

27000

3600

6

林下产业

新建

 

2011~2015

384200

73320

310880

6.1

石斛产业

新建

在现有130万平方米的基地上,新发展1470万平方米,总量达到1600万平方米。

2011~2015

382200

72320

309880

6.2

林下种植

新建

种植2万亩各类森林蔬菜、药材,投资2000万元。

2011~2015

2000

1000

1000

7

绿化、观赏苗木产业

新建

建设绿化观赏苗木产业基地1万亩

2011~2015

200

100

100

8

森林生态旅游产业

新建

在高黎贡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金长河建设游客接待中心(日接客量200人计)1个,投资500万元;在善洲林场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日接客量300人),投资1000万元。

2011~2015

1500

750

750

9

野生动物驯养繁殖

新建

野生动物出栏8万头(只、条),其中:肉用动物7万头(只、条),药用动物1万头(只、条)。

2011~2015

4800

800

4000

生态文化重点项目

新建

 

2011~2015

2600

1980

620

1

生态文化宣传教育

新建

规划十二五期间宣传教育50万人次以上。

2011~2015

100

80

20

2

生态文化载体建设

新建

 

2011~2015

2500

1900

600

2.1

公园建设

新建

来凤山国家级森林公园、太保山省级森林公园、龙陵松山、施甸摩苍寺、昌宁西山森林公园森林防火通道、隔离带、游道建设,投资1500万元。

2011~2015

1500

1100

400

2.2

园地建设

新建

生态文化教育基地保山乡土树木园生态文化园生态文化科普园地、教育基地

2011~2015

1000

800

200

林业支持保护体系重点项目

新建

 

2011~2015

34370

24912

9458

1

林业科技推广示范

新建

 

2011~2015

1320

740

580

1.1

试验示范基地

新建

特色经济林试验示范基地1万亩,1000万元

2011~2015

1000

500

500

1.2

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

基础设施建设包括林业科研设备、林木种子低温冷藏库等,100万元;

2011~2015

100

80

20

1.3

推广工具

新建

5万户核桃种植农户核桃整形修剪工具5万套,100万元。

2011~2015

100

80

20

1.4

实用技术培训

新建

面向林农的实用技术培训10000人次,投资120万元。

2011~2015

120

80

40

2

建设数字化林业

新建

 

2011~2015

160

90

70

2.1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站

新建

建立2个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监测站,10个监测副点和30个左右的监测辅点。

2011~2015

60

40

20

2.2

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

新建

建立森林资源动态监测体系,建立完善森林资源管理信息系统。

2011~2015

100

50

50

3

森林安全管理能力建设

新建

 

2011~2015

7240

6540

700

3.1

林权管理服务中心

新建

新建五县区林权管理服务中心各一个,2000万元;

2011~2015

2000

1500

500

3.2

森林防火

新建

森林防火:1000万元,其中建设70支森林防火专业、半专业队;新建瞭望台10座;新修防火通道450km,维修防火通道700km,购置GPS跟踪系统60套;林火视频监控系统6套;火场应急通讯车6辆;专业扑火队运兵车70辆;以及常规和新型技术扑火装备。

2011~2015

1000

800

200

3.3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新建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34万亩510万元;监测预警体系建设38个点340万元;乡村级森防员、检疫执法培训180060万元;森防科研2类课题50万元;滇西(保山)检疫检验试验室2000平方米1200万元;滇西(保山)检疫灭害处理中心400平方米730万元;腾冲检疫御灾体系建设1800平方米1130万元;龙陵检疫御灾体系建设设备85万元;昌宁检疫御灾体系建设设备85万元;施甸县善洲林场监测、防治、检疫基础设施建设,50万元;

2011~2015

4240

4240

4

森林公安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

 

2011~2015

7890

6762

1128

表一、保山市重点地区生态治理十二五规划表

单位:万亩、万元

县、区

合计

20112012

20132015

合计

其中人工造林

补植补造

封山育林

合计

其中人工造林

补植补造

封山育林

合计

其中人工造林

小计

退耕还林

荒山造林

小计

退耕还林

荒山造林

小计

退耕还林

荒山造林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全市计

176.23

20910

53.86

10772

51.13

10226

2.73

546

19.65

2948

102.72

7190

136.39

12942

14.02

2804

12.36

2472

1.66

332

19.65

2948

102.72

7190

39.84

7968

39.84

7968

38.77

7754

1.07

214

隆阳区

122.57

12433

18.02

3604

15.95

3190

2.07

414

18.88

2832

85.67

5997

109.55

9829

5

1000

4

800

1

200

18.88

2832

85.67

5997

13.02

2604

13.02

2604

11.95

2390

1.07

214

施甸县

14.72

2356

10.2

2040

10.2

2040

4.52

316

7.52

916

3

600

3

600

4.52

316

7.2

1440

7.2

1440

7.2

1440

腾冲县

3.8

382

0.89

178

0.23

46

0.66

132

2.91

204

3.8

382

0.89

178

0.23

46

0.66

132

2.91

204

龙陵县

9.13

1221

4.43

886

4.43

886

0.08

12

4.62

323

5.83

561

1.13

226

1.13

226

0.08

12

4.62

323

3.3

660

3.3

660

3.3

660

昌宁县

26.01

4518

20.32

4064

20.32

4064

0.69

104

5

350

9.69

1254

4

800

4

800

0.69

104

5

350

16.32

3264

16.32

3264

16.32

3264

表二、保山市公益林十二五规划表

单位:万亩、万元

县、区

合计

20112012

20132015

规模

投资

其中

规模

投资

其中

规模

投资

其中

国家级

省级

地方

国家级

省级

地方

国家级

省级

地方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全市计

482.22

17242.04

356.28

11874.52

111.01

5367.52

14.93

482.22

6896.82

356.28

4749.81

111.01

2147.01

14.93

482.22

10345.22

356.28

7124.71

111.01

3220.51

14.93

隆阳区

148.16

5247

109.09

3544

34.06

1703

5.01

148.16

2098.8

109.09

1417.6

34.06

681.2

5.01

148.16

3148.2

109.09

2126.4

34.06

1021.8

5.01

施甸县

47.26

2113.27

19.11

955.5

24.1

1157.77

4.05

47.26

845.31

19.11

382.2

24.1

463.11

4.05

47.26

1267.96

19.11

573.3

24.1

694.66

4.05

腾冲县

159.98

4729.25

125.04

3262.5

31.12

1466.75

3.82

159.98

1891.7

125.04

1305

31.12

586.7

3.82

159.98

2837.55

125.04

1957.5

31.12

880.05

3.82

龙陵县

38.6

1287.25

27.75

810.75

10.23

476.5

0.62

38.6

514.9

27.75

324.3

10.23

190.6

0.62

38.6

772.35

27.75

486.45

10.23

285.9

0.62

昌宁县

88.22

3865.27

75.29

3301.77

11.5

563.5

1.43

88.22

1546.11

75.29

1320.71

11.5

225.4

1.43

88.22

2319.16

75.29

1981.06

11.5

338.1

1.43

表三、保山市特色经济林产业发展十二五规划表

单位:万亩、万元

县、区

合计

2011—2012

2013—2015

规模

投资

其中

规模

投资

其中

规模

投资

其中

核桃

油茶

核桃

油茶

核桃

油茶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全市计

185

109500

100

50000

85

59500

96

55200

60

30000

36

25200

89

54300

40

20000

49

34300

隆阳区

28

14600

25

12500

3

2100

11

5700

10

5000

1

700

17

8900

15

7500

2

1400

施甸县

23

12900

16

8000

7

4900

8

4400

6

3000

2

1400

15

8500

10

5000

5

3500

腾冲县

69

43700

23

11500

46

32200

34

20200

18

9000

16

11200

35

23500

5

2500

30

21000

龙陵县

41

24900

19

9500

22

15400

29

17500

14

7000

15

10500

12

7400

5

2500

7

4900

昌宁县

24

13400

17

8500

7

4900

14

7400

12

6000

2

1400

10

6000

5

2500

5

3500

表四、保山市特色经济林抚育管理十二五规划表

单位:万亩、万元

县、区

合计

2011—2012

2013—2015

规模

投资

其中

规模

投资

其中

规模

投资

其中

核桃

油茶

核桃

油茶

核桃

油茶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全市计

430

4300

300

3000

130

1300

212.4

2124

150

1500

62.4

624

217.6

2176

150

1500

67.6

676

隆阳区

65

650

60

600

5

50

37

370

35

350

2

20

28

280

25

250

3

30

施甸县

41

410

40

400

1

10

20.4

204

20

200

0.4

4

20.6

206

20

200

0.6

6

腾冲县

199

1990

100

1000

99

990

100

1000

50

500

50

500

99

990

50

500

49

490

龙陵县

50

500

30

300

20

200

23

230

15

150

8

80

27

270

15

150

12

120

昌宁县

75

750

70

700

5

50

32

320

30

300

2

20

43

430

40

400

3

30

表五、保山市核桃烤房建设十二五发展规划

单位:座、万元

县、区

规模

投资

2011—2012

2013—2015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保山市

2414

3600

410

610

2004

2990

隆阳区

917

1380

120

180

797

1200

施甸县

96

130

20

30

76

100

腾冲县

491

740

60

90

431

650

龙陵县

84

130

60

90

24

40

昌宁县

826

1220

150

220

676

1000

表六、保山市珍贵速生丰产和大径级用材林基地建设十二五规划表

单位:万亩、万元

县、区

合计

2011—2012

2013—2015

规模

投资

其中

规模

投资

其中

规模

投资

其中

新植

抚育

新植

抚育

新植

抚育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全市计

100

14000

20

6000

80

8000

46

5800

6

1800

40

4000

54

8200

14

4200

40

4000

隆阳区

21

2300

1

300

20

2000

10

1000

0

0

10

1000

11

1300

1

300

10

1000

施甸县

9

1100

1

300

8

800

4

400

0

0

4

400

5

700

1

300

4

400

腾冲县

29

4700

9

2700

20

2000

13

1900

3

900

10

1000

16

2800

6

1800

10

1000

龙陵县

15

2100

3

900

12

1200

7

900

1

300

6

600

8

1200

2

600

6

600

昌宁县

26

3800

6

1800

20

2000

12

1600

2

600

10

1000

14

2200

4

1200

10

1000

表七、保山市中幼林抚育十二五规划表

单位:万亩、万元

县、区

合计

2011—2012

2013—2015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全市计

110

26400

42

10080

68

16320

隆阳区

25

6000

10

2400

15

3600

施甸县

10

2400

4

960

6

1440

腾冲县

30

7200

10

2400

20

4800

龙陵县

20

4800

8

1920

12

2880

昌宁县

25

6000

10

2400

15

3600

表八、保山市低效林改造十二五规划表

单位:万亩、万元

县、区

合计

2011—2012

2013—2015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全市计

180

30600

76

12920

104

17680

隆阳区

40

6800

20

3400

20

3400

施甸县

15

2550

6

1020

9

1530

腾冲县

50

8500

20

3400

30

5100

龙陵县

30

5100

12

2040

18

3060

昌宁县

45

7650

18

3060

27

4590

表九、保山市林下资源开发(石斛)建设十二五规划表

单位:万元

县、区

合计

20112012

20132015

规模(万m2

投资

规模(万m2

投资

规模(万m2

投资

全市计

1470

382200

270

70200

1370

356200

隆阳区

155

40300

25

6500

130

33800

施甸县

60

15600

20

5200

60

15600

腾冲县

460

1196600

60

15600

400

104000

龙陵县

931

242060

281

73060

650

169000

昌宁县

144

37440

14

3640

130

33800

表十、保山市林业有害生物防治十二五规划表

统计

单位

合计

20112012

20132015

建设内容

规模
()

建设
性质

投资
(万元)

建设内容

规模
()

建设
性质

投资
(万元)

建设内容

规模
()

建设
性质

投资
(万元)

合计

合计

4240

2530

1710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34万亩

新建

510

危险性、常规性病虫防治

15万亩

新建

225

危险性、常规性病虫防治

19万亩

新建

285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38个点

新建

340

省级点3个,县、区级点15

18

新建

60

县、区级点20个及相关设备购置

20点及设备

新建

280

乡村级森防员、检疫执法培训

1800

新建

60

乡村级森防员、检疫执法培训

800

新建

25

乡村级森防员、检疫执法培训

1000

续建

35

森防科研

2类课题

新建

50

核桃、红花油茶病虫害研究

2/5任务

新建

20

核桃、红花油茶病虫害研究

3/5任务

续建

30

滇西(保山)检疫检验试验室

2000

新建

1200

征地4亩及土建工程

2000

新建

800

附属工程及设备购置

续建

400

滇西(保山)检疫灭害处理中心

400

新建

730

征地4亩及土建工程

400

新建

500

附属工程、设备购置、更新车1

续建

230

腾冲检疫御灾体系建设

1800

新建

1130

腾冲检疫灭害处理中心及设备,购置检疫执法专用车1

1000

新建

730

建边境检疫检查站2个设备

800

新建

400

龙陵检疫御灾体系建设

设备

新建

85

购实验设备及检疫执法专用车1

设备

新建

85

昌宁检疫御灾体系建设

设备

新建

85

购实验设备及检疫执法专用车1

设备

新建

85

施甸县善洲林场监测、防治、检疫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

50

施甸县善洲林场监测、防治、检疫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

50

市本级

合计

2040

1345

695

森防科研

2类课题

新建

50

核桃、红花油茶病虫害研究

2/5任务

新建

20

核桃、红花油茶病虫害研究

3/5任务

续建

30

乡村级森防员、检疫执法培训

1800

新建

60

乡村级森防员、检疫执法培训

800

新建

25

乡村级森防员、检疫执法培训

1000

续建

35

滇西(保山)检疫检验试验室

2000

新建

1200

征地4亩及土建工程

2000

新建

800

附属工程及设备购置

续建

400

滇西(保山)检疫灭害处理中心

400

新建

730

征地4亩及土建工程

400

新建

500

附属工程、设备购置、更新车1

续建

230

隆阳区

合计

170

80

90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10万亩

新建

150

危险性、常规性病虫防治

4万亩

新建

60

危险性、常规性病虫防治

6万亩

新建

90

隆阳区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10

新建

20

区级监测点建设

10

新建

20

施甸县

合计

300

70

230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10万亩

新建

150

危险性、常规性病虫防治

4万亩

新建

60

危险性、常规性病虫防治

6万亩

新建

90

施甸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6

新建

100

省级监测点建设

1

新建

10

县级监测点建设及设备购置

5

新建

90

施甸县善洲林场监测、防治、检疫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

50

施甸县善洲林场监测、防治、检疫基础设施建设

新建

50

腾冲县

合计

1185

755

430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3万亩

新建

45

危险性、常规性病虫防治

1万亩

新建

15

危险性、常规性病虫防治

2万亩

新建

30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5

新建

10

县级监测点建设

5

新建

10

腾冲检疫御灾体系建设

1800

新建

1130

腾冲检疫灭害处理中心及设备,购置检疫执法专用车1

1000

新建

730

建边境检疫检查站2个设备

800

新建

400

龙陵县

合计

275

140

135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6万亩

新建

90

危险性、常规性病虫防治

3万亩

新建

45

危险性、常规性病虫防治

3万亩

新建

45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6

新建

100

省级监测点建设

1

新建

10

县级监测点建设及设备购置

5

90

龙陵检疫御灾体系建设

设备

新建

85

购实验设备及检疫执法专用车1

设备

新建

85

昌宁县

合计

270

140

130

林业有害生物防治

5万亩

新建

75

危险性、常规性病虫防治

3万亩

新建

45

危险性、常规性病虫防治

2万亩

新建

30

监测预警体系建设

11

新建

110

省级监测点建设

1

新建

10

县级监测点建设及设备购置

10

100

昌宁检疫御灾体系建设

设备

新建

85

购实验设备及检疫执法专用车1

设备

新建

85

表十一、保山市森林公安十二五规划表

统计

单位

合计

20112012

20132015

建设内容

规模
()

建设
性质

投资
(万元)

建设内容

规模
()

建设
性质

投资
(万元)

建设内容

规模
()

建设
性质

投资
(万元)

合计

合计

7890

7390

500

6个业务技术用房建设

9000

新建5
改扩建1

2900

6个业务技术用房建设

9000

新建5
改扩建1

2900

16个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

8000

新建

2240

16个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

8000

新建

2240

森林公安警务技能训练基地建设

1500

新建

500

森林公安警务技能训练基地建设

1500

新建

500

森林公安信息应用平台及办公自动化建设

新建

100

森林公安信息应用平台及办公自动化建设

新建

100

野生动植物物种鉴定及其他涉林刑事技术鉴定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新建

800

野生动植物物种鉴定及其他涉林刑事技术鉴定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新建

800

森林公安警务保障设备建设

新建

500

森林公安警务保障设备建设

新建

500

森林火灾案件勘查设备项目建设

新建

850

森林火灾案件勘查设备项目建设

新建

850

市本级

小计

3150

2650

500

业务技术用房建设

1500

改扩建

400

业务技术用房建设

1500

改扩建

400

森林公安警务技能训练基地建设

1500

新建

500

森林公安警务技能训练基地建设

1500

新建

500

森林公安信息应用平台及办公自动化建设

新建

100

森林公安信息应用平台及办公自动化建设

新建

100

野生动植物物种鉴定及其他涉林刑事技术鉴定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新建

800

野生动植物物种鉴定及其他涉林刑事技术鉴定设备和相关配套设施建设

新建

800

森林公安警务保障设备建设

新建

500

森林公安警务保障设备建设

新建

500

森林火灾案件勘查设备项目建设

新建

850

森林火灾案件勘查设备项目建设

新建

850

隆阳区

小计

1340

1340

业务技术用房建设

1500

新建

500

业务技术用房建设

1500

新建

500

6个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

3000

新建

840

6个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

3000

新建

840

施甸县

合计

新建

780

780

业务技术用房建设

1500

新建

500

业务技术用房建设

1500

新建

500

2个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

1000

新建

280

2个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

1000

新建

280

腾冲县

小计

新建

780

780

业务技术用房建设

1500

新建

500

业务技术用房建设

1500

新建

500

2个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

1000

新建

280

2个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

1000

新建

280

龙陵县

小计

新建

780

780

业务技术用房建设

1500

新建

500

业务技术用房建设

1500

新建

500

2个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

1000

新建

280

2个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

1000

新建

280

昌宁县

小计

新建

1060

1060

业务技术用房建设

1500

新建

500

业务技术用房建设

1500

新建

500

4个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

2000

新建

560

4个派出所办公用房建设

2000

新建

560

表十二、保山市林业基础设施建设十二五规划表

单位:个、万元

县、区

合计

2011—2012

2013—2015

投资

其中

投资

其中

投资

其中

林权服务中心

木材检查站

林权服务中心

木材检查站

林权服务中心

木材检查站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全市计

2560

21

1680

11

880

1120

9

720

5

400

1440

12

960

6

480

隆阳区

800

8

640

2

160

320

3

240

1

80

480

5

400

1

80

施甸县

480

4

320

2

160

240

2

160

1

80

240

2

160

1

80

腾冲县

560

5

400

2

160

240

2

160

1

80

320

3

240

1

80

龙陵县

480

4

320

2

160

240

2

160

1

80

240

2

160

1

80

昌宁县

240

3

240

80

1

80

160

2

160

表十三、保山市农村能源建设十二五规划表

单位:口、户、台、个、万元

县、区

合计

20112012

20132015

投资

其中

投资

其中

投资

其中

沼气池

节能灶

太阳能

服务网点

沼气池

节能灶

太阳能

服务网点

沼气池

节能灶

太阳能

服务网点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规模

投资

全市计

14600

20000

5000

21000

1050

30000

7500

210

1050

2420

8000

2000

8400

420

10000

2500

80

400

3630

12000

3000

12600

630

20000

5000

130

650

隆阳区

4200

10000

2500

4000

200

5000

1250

50

250

1080

4000

1000

1600

80

2000

500

20

100

1620

6000

1500

2400

120

3000

750

30

150

施甸县

2075

2000

500

4000

200

5000

1250

25

125

280

800

200

1600

80

2000

500

10

50

420

1200

300

2400

120

3000

750

15

75

腾冲县

2200

2000

500

4000

200

5000

1250

50

250

280

800

200

1600

80

2000

500

20

100

420

1200

300

2400

120

3000

750

30

150

龙陵县

2875

5000

1250

5000

250

5000

1250

25

125

600

2000

500

2000

100

2000

500

10

50

900

3000

750

3000

150

3000

750

15

75

昌宁县

3250

1000

250

4000

200

10000

2500

60

300

180

400

100

1600

80

2000

500

20

100

270

600

150

2400

120

8000

2000

40

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