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bs_wjw-13_A/2022-0819106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卫生健康委员会
  • 公开目录
  • 政策文件
  • 发布日期
  • 2015-07-21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全国精神卫生工作规划(2015—2020年)

一、指导思想

以健全服务体系为抓手,以加强患者救治管理为重点,以维护社会和谐为导向,完善工作机制,推动精神卫生事业全面发展。

二、工作目标(2020年)

(一)省、市、县3级普遍建立精神卫生工作政府领导与部门协调机制。

70%的乡镇(街道)建立由综治、卫生计生、公安、民政、司法行政、残联、老龄等单位参与的精神卫生综合管理小组。

(二)健全省、市、县3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服务人口多且市级机构覆盖不到的县(市、区)可建设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其他县(市、区)至少在一所符合条件的综合性医院设立精神科。

(三)全国精神科执业(助理)医师数量增加到4万名。每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至少配备1名专兼职精神卫生防治人员。

(四)登记在册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管理率达到80%以上,精神分裂症治疗率达到80%以上。符合条件的贫困严重精神障碍患者全部纳入医疗救助。

(五)抑郁症治疗率在现有基础上提高50%。每省(区、市)至少开通1条心里援助热线电话。100%的省(区、市)、70%的设区市建立心里危机干预队伍。

(六)70%以上的县(市、区)设有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或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等方式委托社会组织开展康复工作。在开展精神障碍社区康复的县(市、区),50%以上的居家患者接受社区康复服务。

(七)城市、农村普通人群心理健康知识知晓率分别达到70%、50%。在校学生心理健康核心知识知晓率达到80%。

三、策略与措施

(一)通过加强患者登记报告、做好患者服务管理、落实救治救助政策、完善康复服务等措施,全面推进严重精神障碍救治救助。

(二)将抑郁症、儿童孤独症、老年痴呆症等常见精神障碍作为工作重点,探索适合本地区实际的常见精神障碍防治模式。

(三)分级组建突发事件心里危机干预队伍,发生突发事件后及时组织开展心里援助;建设心理援助热线和网络平台,向公众提供公益服务。

(四)大力加强县级精神卫生专业机构和精神障碍社区康复机构服务能力建设;合理配置精神科医师、护士、心理治疗师,探索康复师、社会工作师和志愿者参与精神卫生服务的工作模式。

(五)将精神卫生纳入全民健康保障信息化工程,逐步完善精神卫生信息系统。

(六)通过大力开展精神卫生宣传教育,引导公众正确认识精神障碍和心里行为问题,积极营造理解、接纳、关爱精神障碍患者的社会氛围。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政府领导,落实督导与评估。

(二)落实部门责任,形成工作合力。

(三)保障精神卫生工作经费,落实政府对精神卫生专业机构的投入政策。

(四)加强科学研究,及时转化研究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