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强化”助力乡村振兴取得新成效
2023年,昌宁县鸡飞镇澡塘社区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社区“两委”,以“四个强化”不断抓实基层党组织建设,在年度10个党组织软弱涣散村(社区)综合考核中,取得第一名的好成绩,完成了由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向全镇先进单位的华丽转身。
强化党建引领,始终把全面加强思想政治建设放在首位。澡塘社区层层压实责任,确保党总支和各支部工作每月有计划、每月有落实;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组织生活会、民主评议党员等制度,持续抓好社区党员“固定党日”和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推动党内政治生活严起来、实起来;将主题教育融入到党总支、党支部日常组织活动中,不断提升思想政治素质。
强化队伍管理,始终把夯实组织建设工作不断引向深入。澡塘社区党总支忠诚捍卫“两个确立”,坚决做到“两个维护”,年内共召开26次党总支会议、讲授党风廉政等专题党课10次、通报典型案例6期、组织村组干部观看党风廉政教育专题片6次、与村组干部谈话40余人次;坚持资源整合,健全完善党员活动室、党建文化长廊等实体阵地,不断搭建载体平台激发调动党组织和党员活力;通过“互联网+党建”的方式,坚持用好“云岭先锋”信息化平台,有效提升党员管理、教育、服务、宣传的现代化、智能化、精准化水平,推动党支部建设标准化落地见效。
强化纪律要求,始终把党风廉政建设工作抓紧抓实。澡塘社区层层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坚持“谁主管,谁负责”,形成齐抓共管,各负其责的党风廉政建设责任机制,全力做好反腐倡廉工作;不断加强《中国共产党廉洁自律准则》等制度规定的学习贯彻,认真履行一岗双责,确保清正廉洁;自觉遵守社区干部和驻村干部收入申报制度、个人重大事项报告制度,并主动接受上级党组织、社区监委和广大人民群众的监督。
强化作用发挥,始终在统筹推进各项工作中显成效。澡塘社区抓实党建引领促领办专业合作社。目前已全面完成昌宁县农多多果蔬专业合作社的注册办理,通过与电商平台、本土网络名人罗丹等电商平台合作,拓宽产品销售渠道,让鸡飞橘子、芒果等水果走向全国各地;抓实党建引领促人居环境整治。重点解决周边环境“脏、乱、差”等问题,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满意度持续提升;抓实党建引领促社会治理工作。依托综合网格员力量,把驻村人员、社长、支部书记纳入网格员,实现一网到底,确保社区社会治安和谐稳定。
(市公安局驻鸡飞镇澡堂社区第一书记左正林供稿)
“四化四定”加强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
村民小组是农村基层组织的基础和细胞,村民小组长是所有干部中最基层的干部,是党的政策和声音能否及时传入百姓家的关键所在。为打造一支想干事、能干事、干成事的村民小组长队伍,施甸县摆榔乡大中村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两委”,以村民小组长队伍建设为抓手,通过“四化四定”措施,持续推进和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为推动乡村振兴不断夯实基层基础力量。
优化队伍结构,选优配强“定人”。一是建立健全“把村民小组长培养成党员、把党员推选为村民小组长”双向培养模式,按照“方便生产生活、有利群众自治、一组一长”的原则,结合民情民意,大中村有9名党员被推选为村民小组长,同时1名村民小组长被培养为入党积极分子。二是将全村有带头致富能力、群众基础好威望高、热心于公共事务的53人纳入村民小组长后备力量。截至目前,大中村12名村民小组长中,村“两委”成员兼任村民小组长2名,离任村“两委”干部2名,退役军人3名,农村致富带头人2名,平均年龄45岁,其中12名村民小组长党员11名,占比91.7%。
细化工作制度,明确任务“定责”。完善《摆榔乡大中村村民小组长及村民代表管理制度》,明确村民小组长“干什么”的问题。发挥好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持续抓实党员联系服务群众工作,进一步增强党员联系服务群众意识、提升党员服务群众本领、拓宽党员服务范围,让党员深入群众、全面了解村情民意、及时化解矛盾纠纷,全力提升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深化考核评议,科学规范“定标”。建立试行“村民小组长一年一考核评议”机制,充分发挥考核评议“指挥棒”作用,激励担当者、鞭策无为者。把宣传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上级会议精神,化解问题矛盾、维护社会稳定、带动群众增收、完成上级工作任务以及人居环境提升等纳入考核内容,坚持“公平、公正、公开”的原则,评选出工作表现突出、带动能力强、群众满意高的优秀村民小组长。
强化结果运用,激励关怀“定心”。建立健全考核结果运用激励机制,坚持物质奖励与精神激励相结合,激励村民小组长担当作为,着力解决“不愿干”的问题。一是有计划安排村民小组长列席村“两委”会议,优先推荐优秀村民小组长为乡人大代表、党代表,不断增强政治荣誉感。二是对评为优秀的村民小组长,年终给予适当的物质奖励,有效调动村民小组长工作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三是从村民小组长中发掘、宣传先进,营造创优争先的良好氛围,让学有榜样、做有标尺、干有方向,使其真正成为一支思想品行好、工作能力强、组织能力强、服务意识强、带动能力强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市委办公室驻摆榔乡大中村工作队员段茂发供稿)
小厕所改出大民生
近年来,随着农村“厕所革命”的深入推进,卫生厕所不断推广普及,户厕改造工作成为推进乡村振兴中一项重要民生工作。昌宁县柯街镇松林村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多措并举、强力推进,有效解决了农村厕所“脏、乱、差”的问题,提升了老百姓的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让小厕所改出了大民生。
重宣传,提升改的知晓率。农村“厕所革命”是打造宜居宜业和美乡村建设的重要抓手之一。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两委”通过广播、微信、发放宣传资料、入户宣传动员等“线上+线下”相结合的方式,引导群众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全方位多维度开展卫生知识和人居环境整治目的和意义的宣传,充分调动群众主动参与的积极性,确保“厕所革命”政策宣传到人到户。
建示范,提升改的主动性。群众对传统旱厕改水冲式厕所并不理解,也不配合,认为厕所本身就是一个解决排泄问题的地方,改不改无所谓;还有群众因为嫌麻烦、怕花钱、不习惯等,也表现出种种不情愿。为提高群众对改厕工作的接受度、参与度,松林村党组织建立党员示范、驻村干部行动、榜样带动、群众互动的“党建+”模式,号召党员干部带头行动,并把改造完成的厕所作为“样板户”,组织群众参观看得见、摸得着、有“颜值”的“样板户”,打消群众顾虑,激发农户主动改厕的意愿。
攻难题,提升改的满意度。因受地质条件、改造空间等影响,部分农户厕所改造过程中困难重重,松林村坚持因户施策、分类推进,精准实施厕所改造。对一些改厕地质条件受限的农户,在坚持标准的前提下,充分尊重农户意愿,通过增加化粪池长度或宽度、降低挖掘深度,来满足化粪池容积要求;对一些有改造意愿和改造需求但改造空间不足的农户,进行实地规划,适当调整化粪池形状,创造性地采用“L”“T”形的不规则形状化粪池,从而实现改厕与地形空间的完美结合;对原来已有卫生厕所但不达标的农村户厕,采取修墙、贴砖、搭顶、地面硬化、更换门窗、增加隔墙、增设蹲便器等方式进行延伸改造,及时处理改造过程中的各类矛盾,确保“改造一户、满意一户”。“小厕所”里蕴含“大民生”,松林村驻村工作队将持续配合村“两委”把户厕改造作为为民的实事、好事、大事、要事来推进,2024年,预计将完成96户卫生厕改造,增设化粪池76座,以实际的工作成效不断提升农村人居生活水平。
(昌宁县驻村办供稿)
发:市级和驻保单位(部门),各县(市、区)联席办(驻村办)。
定点帮扶信息(第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