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5-X/20240527-00002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防止返贫监测帮扶
  • 发布日期
  • 2024-05-27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定点帮扶信息(第15期)

破陈规移风易俗 除陋习文明绽放

腾冲市明光镇自治社区驻村工作队配合社区“两委”,引导社区群众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破除陈规陋习,树立文明新风,以文化人、成风化俗,以浓厚文明乡风氛围、加强农村思想道德建设等为抓手,全方位推进自治社区基层社会治理,绘制出乡村文明的新画卷。

强宣传 教育引导 驻村工作队采取院坝会、火塘会、村组会议、主题党日活动、文化活动等方式开展移风易俗宣传。同时,充分利用宣传栏、文化活动中心、文化墙、微信群等载体向群众发放移风易俗宣传资料,讲解移风易俗的意义,宣传适度举办婚丧宴、拒绝高额彩礼、制止铺张浪费等行为。

定公约 规范引领 结合自治社区实际,驻村工作队与村“两委”研究制定了《明光镇自治社区关于举办婚丧喜庆活动的村规民约》,积极倡导抵制盲目攀比和高价彩礼,党员干部首先带头遵守,坚决杜绝铺张浪费行为。例如:举办婚丧喜庆活动推广“自助餐”模式,礼金不得超过200元、饮酒要适度、不得劝酒、禁止不文明婚闹等。

树榜样 文明绽放 坚持以党建为引领,聚焦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孝老敬亲、和睦邻里、移风易俗,抓好先进典型的树立和宣传,激励党员干部发挥先进模范、示范带动作用,号召群众向榜样学习,调动群众参与移风易俗的积极性。通过移风易俗活动开展以来,自治社区发生了实实在在的变化,真正实现让群众成为美丽乡村建设的参与者、践行者、受益者,进一步提升了社区群众的满意度、获得感、幸福感。

(保山市公安局供稿)

“点、线、面”结合 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随着气温回升及汛期的来临,溺水事故进入高发、易发期,隆阳区汉庄镇金竹田村驻村工作队、村“两委”把保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摆在首位,始终坚持生命至上,通过深入开展防溺水宣传和巡查活动,“点、线、面”结合织密防溺水“安全网”。

多“点”发力,筑牢教育“宣传网” 坚持“源头管控、预防为主”原则,通过“线上”+“线下”方式,引导形成党员群众共同关注防溺水、参与防溺水的浓厚氛围。线上,通过微信群、村广播、宣传栏等方式积极转发防溺水宣传资料,扩大防溺水宣传范围。线下,在4个自然村主要路段路口、重点水域、村口密集场所悬挂防溺水宣传横幅,组织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和党员志愿者走村入户发放防溺水宣传单,确保防溺水安全知识“到户到人”“入户入心”。

双“线”延伸,强化巡查“防御网” 通过“巡查”+“整改”双线延伸,发动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党员先锋队等各方力量对村内水库、沟渠、池塘、坑洼等事故易发生地段开展地毯式大排查。对重点及危险水域进行常态化、全覆盖巡查,专人加强假日、周末等重点时段巡防,发现有进入危险水域的人员,便立即上前“喊话”,坚决制止和劝离。截至目前,排查巡查50余次,加固更新警示标牌9处,劝离13人次。

全“面”覆盖,夯实生命“防护网” 针对易发生溺水地点,金竹田村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发挥党员志愿者熟悉辖区情况优势,落实水域管理责任,加强隐患水域排查,持续增强辖区群众防溺水安全意识。针对水库塘洼旁开展拉网式隐患排查,实地查看安全警示标识标牌是否完好,并对缺失、损坏的安全警示标牌进行补充、更换,补齐竹竿、救生圈等必备救生设备,消除安全隐患漏洞确保“多看一眼、多走一步、多盯一刻”,全面覆盖防溺水“安全网”。下一步,金竹田村将继续“穿好针、引好线”,在将防溺水各项措施落实落细落到位的基础上,把防溺水工作“安全网”织得更密、更牢、更实,从源头上有效预防溺水事故的发生。

(保山市国资委供稿)

生存认证暖人心 服务群众“零距离”

近日来,为做好社区高龄老人养老金认证工作,让“老有所养”工作落到实处,腾冲市荷花镇尖山社区本着便民、为民、利民的原则,创新方法、多措并举,全面推进辖区60岁以上老年人生存认证工作,确保养老保险普惠政策落到实处。

宣传到位“零死角”。社区通过大喇叭、居民微信群、公告栏等多种消息渠道大力宣传生存认证政策,社区干部及工作队员并上门到户为群众宣传生存认证的必要性。广大群众可通过智能手机下载“云南人社”APP,无论身在何处,只需在认证界面进行人脸识别,即可轻松完成生存资格认证。确保群众强认识、知政策、熟流程,努力做到家喻户晓“零死角”。

便民服务“零距离”。为解决社区留守老人占比大、老年人智能手机使用率不高等认证困难问题,社区组织全体社区干部、驻村工作队员对重病、残疾、长期卧床、独居等人员,采取“一对一”上门办理服务;同时在社区便民服务站安排专人进行认证服务,确保认证工作正常开展,多方聚力让群众生存认证就近办、及时办、在家办,切身感受到社区服务“零距离”。

精准识别“零遗漏”。对于系统无法识别和长期在外居住务工人员等无法认证的特殊人员,在核实好生存状态后,通过发送照片印证资料的方式进行手工认证,确保生存认证工作“零遗漏”。

数据比对“零失误”。社区社会保障服务站通过系统后台认证数据和民政数据、老龄数据进行对比,做到数据准确无误,对疑点及时核实并反馈上级,对未在规定时间内办理资格认证的人员,发动各方力量通知到个人或子女,避免老人养老金迟发或漏发。对死亡人员做到第一时间核实清楚后暂发放养老金,切实保障养老保险金安全“零失误”。

通过“线上APP认证+线下上门服务+手工认证”的方式,多措并举开展“四零”生存认证工作,大大提高了认证效率,让国家惠民政策在基层得到更好的落实。

(保山市工商联供稿)

发:市级和驻保单位(部门),各县(市、区)联席办(驻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