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管理促提升 谈心谈话正关情
立足新时代乡村振兴工作要求,施甸县仁和镇丛杆村驻村工作队以定期开展学习教育和谈心谈话为抓手,把驻村工作队的管理抓在日常,严在经常,不断增强驻村工作队员的纪律意识、规矩意识,确保驻村工作队员驻得稳、驻村帮扶工作有成效。
以案说法,强化认识。一是定期开展“小课堂”学习活动,通过学习各类典型案例,强化驻村工作队员各项认识,提高思想站位,引导驻村工作队员牢牢筑好自己的思想堡垒,扣好第一颗“扣子”。二是立足实际,用身边人、身边事开展好教育引导,时刻让驻村工作队员时刻保持头脑上清醒,作风上优良,生活上清白。
严守规矩,提质提效。坚持驻村帮扶工作周例会制度,及时传达学习上级精神和要求,建立驻村工作纪律“以会代训、逢会必讲”的常态化机制,严格执行驻村请销假制度,不断增强驻村队员的纪律意识和规矩意识。全面落实工作报告、分片包组等驻村帮扶工作制度,并结合月驻村工作重点任务清单,有效推动驻村帮扶工作落到实处。
谈心关怀,驻村驻稳。驻村第一书记定期对工作队员开展谈心谈话,了解其生活中是否遇到困难,对发现的矛头问题及时开展心理疏导,这既是拉近与驻村工作队员间距离的一种方式,也是提升工作质量及成效的一种手段。唯有发自内心的投入和心无旁骛的完成好各项工作,驻村帮扶工作才能做得更好,驻村队员才能驻得更稳。
(富滇银行保山分行驻仁和镇丛杆村第一书记朱江华供稿)
吹响食品安全哨 打好“舌尖”保卫战
有一种诱惑,源自于我们的舌尖,甜的、酸的、辣的、咸的……各种滋味在舌尖上跳跃,编织出一幅绚丽的味觉画卷。“小暑”节气过后,山中的精灵“野生菌”散发的独特魅力,给我们带来了一场味蕾的狂欢盛宴。龙陵县象达镇朝阳社区驻村工作队结合驻村实际,及时吹响野生菌食用安全哨,全力打好“舌尖”上的保卫战,全力确保人民群众饮食安全和生命安全。
突出宣传引导,加强日常预防。朝阳社区独特的地理区位、复杂的地形地貌、多样的气候类型孕育丰富多样的野生菌资源,准确区分食用菌与毒菌是预防中毒事件发生,保障人民生命安全的关键。驻村工作队通过院坝会、火塘会、入户走访等方式科普野生菌相关知识和误食后的应对措施,重点提醒群众不采、不买、不食不熟悉的野生菌,提高安全防范意识。目前,驻村工作队已到12个自然村开展入户走访宣传518户2129人次。
聚焦餐饮主体,开展源头管控。餐馆是野生菌加工食用的重点,驻村工作队配合村“两委”整理辖区餐饮商户,一一走访宣传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告知,督导商户认真履行主体责任,全面加强食用野生菌中毒防控工作。与加工出售野生菌餐饮商户签订“食用野生菌预防中毒防控告知书”,从源头加强管控。目前,共走访餐饮商户12户,签订告知书12份。
强化职责任务,做足后续篇章。为巩固宣传引导成效,确实增强群众食品安全意识,驻村工作队将进一步结合驻村工作职责,持续深入开展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宣传引导,让辖区餐饮经营户和群众更多的了解和掌握预防食用野生菌中毒的基本常识,有效减少食用野生菌带来的风险危害,最大限度减少野生菌中毒事件发生。
(保山市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供稿)
以心为笔 绘出人居环境“新画卷”
施甸县甸阳镇乌邑村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两委”,牢固树立习近平总书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绿色发展理念,坚持把农村人居环境提质增效作为驻村帮扶工作的重点目标任务,以“净起来”“绿起来”“美起来”和农村户厕改造为抓手,积极开展环境卫生整治大提升活动,在宜居宜业上下功夫,持续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助力乡村振兴。
支部引领,树好风向标。把农村人居环境改善作为助推乡村振兴的头等大事、首要政事、民生实事来抓,充分发挥党员干部示范引领作用,选优配强“领头雁”,建立5支环境卫生保洁队伍,协同驻村工作队员、村两委班子、小组长,长效开展人居环境卫生整治活动。研究制定《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工作方案》,有效利用智慧大喇叭的“有声”优势,通过手机APP一键喊话功能,每天持续、定时播放《人居环境倡议书》,通过“线上+线下”双渠道,向群众宣传人居环境整治的重要意义,充分激活群众参与的主体意识。2024以来,共开展集中宣传4次,召开户长会20场次,发放宣传册300余份。通过宣传发动,逐步实现群众从“要我做”到“我要做”的思想蜕变,使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整治工作入耳、入脑、入心。
典型带动,打造示范点。以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突破口,运用典型引路法,全力打造下同邑自然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示范点。下同邑自然村主要以整治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卫生改厕等为重点,逐步实现硬化、亮化、净化、绿化、美化,并以点带面辐射到全村各个村民小组,进一步实现整村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人居环境提升。2024年以来,乌邑村依托“我为家乡种棵树”志愿服务活动,整合各方资源,凝聚干群力量,在村组道路两侧广泛种植三角梅、芒果树200余棵,刷新外在“颜值”的同时提升内在“气质”。下一步,乌邑村将因地制宜,围绕“一村一品一景”的发展思路,形成独具特色的示范村,全力推进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向纵深发展。
网格管理,发动主力军。按照“网格管理、定人定责、层层督导”原则,乌邑村依托全村5个特色党支部、3个网格,从村到组、到户、到人采取网格化管理,形成“纵横交错,连线成网”的覆盖格局。同时,以网格为单位,全面开展人居环境的日常整治清理、督导检查、评比选优工作,有效破解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中遇到的难题。通过不断完善保洁员管理、监督及考核奖惩办法,与保洁员签订履职承诺书,对38名保洁员进行保洁区域划分,并将每周三定为“环境卫生整治日”,对辖区内堆放的垃圾、杂物、路旁杂草进行清理。将村内享受民政低保救助的农户纳入村级保洁队伍,按照家庭享受低保政策类别及劳动力情况,详细分工,参与日常卫生清洁,绿化带管理与维护。群众监督让保洁员认真履职,保洁员监督街坊邻里不乱扔垃圾、不乱倒污水、不在公共区域堆放杂物,通过相互监督,调动了村民参与环境整治的热情,群众卫生意识普遍提高,人居环境日益见好。
(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局驻甸阳镇乌邑村第一书记杨蓉洲供稿)
发:市级和驻保单位(部门),各县(市、区)联席办(驻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