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25-X/20240618-00001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农业农村局
  • 公开目录
  • 防止返贫监测帮扶
  • 发布日期
  • 2024-06-18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定点帮扶信息(第19期)

“三个度 ” “三个心”

打造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示范村

近年来,昌宁县鸡飞镇鸡飞村把加强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作为保障民生、促进社会稳定的一项重要工作来抓,通过做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梳理排查、关爱帮扶等工作,不断推进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爱保护工作体系建设,有效推动农村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关心关爱工作提质增效。

“三个度”确保活动高位推进。工作开展有力度。加强组织领导,成立了由挂村领导任组长,村党总支书记任副组长,全体驻村工作队员和村“两委”干部为成员的工作专班。制定《鸡飞村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实施方案》,定期召开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会议,确保留守儿童关爱救助保护工作稳步推进。人员覆盖有广度。鸡飞村党总支采取“入户核查+动态管理”的方式,通过入户调查、主动登记等形式,全面摸排辖区留守儿童、困境儿童人员基本情况,建立“一人一档”,实行动态更新,做到底数清、情况明。目前,共排查留守儿童57人,困境儿童9人。监护管护有深度。鸡飞村党总支与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监护人签订监护责任书,指导、帮助和监督留守儿童监护人依法履行好监护职责。按照“网格化”分片包干工作机制,挂联单位、村“两委”工作人员、驻村工作队员对所有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履行挂包管护责任。截至目前,挂包管护人走访留守儿童达46户,实现留守儿童、困境儿童跟踪管理全覆盖。

“三个心”促使工作见效落地。细心走访。全面实行“挂联代帮”责任制。以单位定点挂、家校村联、“双代理家长”管、干部结对帮为重要举措,建立健全双向、多向合作交流制度,充分发挥好基层的管理优势、部门的行业优势,把资源链接起来,把责任联合起来,形成各尽其责、齐抓共管、协调配合、合力攻坚的工作局面。贴心服务。严格落实一月一走访关爱制度,组织村“两委”干部、驻村工作队、基层党员定期上门走访慰问,和留守、困境儿童面对面交谈,了解其学习生活情况、心理情况、回家安全情况,并宣传安全、防溺水等知识,针对各项情况采取必要的措施,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利用手机视频让父母和孩子进行面对面亲情沟通,通过视频,聊天、亲情电话等,让留守、困境儿童感受到温暖和关爱。2024年来,保山市残联积极开展留守儿童关爱服务活动,为留守、困境儿童带来生活物资、学习用品,全力以赴解决留守儿童、困境儿童家庭急难愁盼问题。用心宣传。常态化利用大喇叭、微信群等平台开展未成年人保护宣传工作,目前,开展未成年人保护法、反家庭暴力法等法律法规的宣传活动4场次,同时,结合入户走访工作,全方位开展关爱服务政策宣传,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关爱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做好留守儿童、困境儿童的知情人、情感的贴心人、学习的引路人和成长的呵护人。

(市残联驻鸡飞镇鸡飞村工作队员胡叶娜供稿)

结对共建庆“七一” 同心向党促发展

为推动机关党建和基层党建深度融合、互促共进,保山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党支部在“七一”建党节来临之际,组织公积金中心党员深入施甸县万兴乡中山村开展“七一”结对共建活动。通过重温入党誓词、讲授专题党课、为党员过政治生日、开展人居环境整治志愿服务活动、入户走访宣传等内容,强化全体党员的身份意识、宗旨意识、组织意识、责任意识,切实增强党员的党性修养,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凝心聚力、鼓足干劲,实现党建引领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重温入党誓词,不忘初心使命。“我志愿加入中国共产党,拥护党的纲领,遵守党的章程,履行党员义务……,随时准备为党和人民牺牲一切,永不叛党。”全体党员整齐列队,庄严地举起右手,铿锵有力、掷地有声,在中心支部书记的领誓下,全体党员重温入党誓词,誓词激励着全体党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爱岗敬业,勇创佳绩。

讲授专题党课,永葆政治本色。中心支部书记以《认真学习<条例> 做合格党员》为题,围绕新修订的《中国共产党纪律处分条例》讲授专题党课。强调全体党员要始终坚持严的基调,严格自己的“生活圈”“交往圈”“娱乐圈”,全面贯彻落实党章、《条例》,切实把党的政治纪律、组织纪律、廉洁纪律、群众纪律、工作纪律、生活纪律转化为自己的日常习惯和自觉遵循,争做合格党员,永葆党的先进性、纯洁性,把责任扛在肩上、抓在手上,坚定信心、铆足干劲、苦干实干,做好乡村全面振兴各项工作,推进乡村全面振兴取得新成效。

人居环境大提升,志愿服务我先行。此次活动主要对长中山村村级道路进行清扫,志愿者身穿红马甲,手拿扫把、撮箕等工具,分工合作、密切配合,对沿路树叶、烟头、垃圾进行清理,达到整治一处,清洁一处的成效,进一步提升村容村貌。在入户走访中,向农户普及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引导广大村民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持续提升农户家庭卫生及家居环境。

进村入户送岗位,就业服务送到家。保山市公积金中心结合中山村农户需求,根据市人社局提供的就业岗位信息,在村委会信息公开栏及村内小卖铺等人流量较大的地方张贴就业岗位信息表,组织党员干部到农户家中送岗位送服务,为农户详细介绍公司的基本情况、招聘岗位和福利待遇,并耐心地解答求就业疑问。此次“送岗位”活动,提供就业岗位60个,发放宣传资料100余份。

(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驻万兴乡中山村第一书记杨晓丽供稿)

党建引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显成效

近年来,昌宁县柯街镇大地村紧紧围绕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坚持党建引领,在厕所改造、畜禽粪污收集处理、群众投工投劳绿化美化、建立健全保洁制度等方面多点发力、多措并举,走出了人居环境整治提升的坚实步伐。

项目支持,以点带面。今年以来,驻村工作队协同村“两委”在大树自然村实施以人居环境整治提升为重点的乡村振兴示范点建设项目,通过雨污分离收集处理、路域环境整治提升、傣族元素装点等项目建设,有效解决生活污水及畜禽粪污乱排乱放直排直放、居家门前乱堆乱放杂乱无章、民族文化缺失傣族元素少等问题,全面打造绿美洁净新傣寨,为全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提供样本。截止目前,已完成投资45万元,架设雨污分离收集管道550米,铺筑混凝土路面160立方米米,支砌简易花台40立方米,建成傣族特色房头5个。

难点突破,源头治理。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难点在治污。驻村工作队积极建言献策,与村“两委”商定在三个方面进行综合施治。一是厕所改造。按照县级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标准,通过国家项目资金补助一点、农户出资一点、投工投劳一点的“三个一点”建设方式,持续推进农村厕所改造工作。截至目前,全村已完成厕所改造400座,改造率达66.3%,高于全镇厕所改造平均水平。二是畜禽粪污收集处理。依托枯柯河流域畜禽污染治理项目,从今年开始,在集中养殖户中,每户新建二级化粪池4立方米,新建堆粪间4平方米,户均架设雨污分流排污管道10米,实现畜禽粪污收集处理,粪肥就近还田利用,最终实现粪污“零排放”。三是垃圾分类处理、源头减量、集中清运。将全村4个自然村全部纳入昌宁县绿巨能供销服务有限公司再生资源定点回收范围,公司定点回收各类综合垃圾,有效填补了当地普通垃圾回收处理点无法回收处理废玻璃瓶、医疗废旧物等有害垃圾的空白,真正实现垃圾分类处理、源头减量。同时,全村持续执行垃圾定点堆放、集中清运制度,每4天完成一次垃圾集中清运,有力保障了村域环境清洁。

群众合力,绿化美化。近年来,大地村党总支持续发动群众在做好自家庭院清洁打扫及绿化美化的同时,驻村工作队、村“两委”干部出工出力,因地制宜,因陋就简,带领群众在道路两侧和房前屋后,栽种各类花草树木。强化日常管护,使村、组、户道路两侧四季有花开、有花香,打造花香道路,全村人居环境得到有力提升。

制度保障,常态长效。全村以自然村或村民小组为单位,均制定了有效的卫生保洁制度,用制度规范村庄卫生保洁。如:门前“三包”落实到位,门前卫生清洁、绿化美化及秩序包保责任分散落实到户。按照“四美”“五净”“五无”“五有”标准争创美丽庭院,全面实现居室美、庭院美、厨厕美、家风美,做到门窗净、地面净、床铺净、灶台净、厕所净,居家庭院无柴堆、无粪土、无垃圾、无污水、无散养家禽家畜,力争每家每户有合理布局、有花草树木、有文化氛围、有家风家教、有生活品味。通过实施庭院卫生红黑榜制度、美丽庭院评比制度,全面实现大地村人居环境整治常态长效。

(昌宁县驻村办供稿)

发:市级和驻保单位(部门),各县(市、区)联席办(驻村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