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发展】
发展特色产业 助力乡村振兴
昌宁县大田坝镇文沧村是典型的山区村,产业单一、效益不高等问题一度制约着当地群众增收致富。历年来,在定点帮扶单位共青团云南省委、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的共同谋划下,结合文沧村光照、水源充足等有利自然条件,经多方考察论证,大力发展“阳光玫瑰”葡萄种植产业,走出了一条“组织引领、党群同心、共促发展”的增收致富路子。
强化组织引领,产业发展有保障。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采取“党组织、团组织+合作社+企业+农户+实用人才培训基地”的模式,成立了文沧兴隆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建成“阳光玫瑰”葡萄种植基地1个、葡萄种植实用人才培训基地1个。推选村党总支书记为监事长,村党总支副书记为理事长,实现党组织对合作社实质性领导、指导和监督。先后成立了合作社党支部和团支部,建立了党员团员志愿者报到服务、青年人才帮扶等制度,组织党员团员开展志愿服务、提供专业技术培训,扶持鼓励青年创业发展,形成党组织领办、党员带头干、群众踊跃跟的良好发展氛围。
强化利益联结,农民增收有机制。以合作社为主体,建立合作社、村集体、脱贫户的三方利益联结机制,社员、村集体、合作社三者从合作社的经营利润中按股分红。坚持“四个优先”,即:优先吸纳脱贫户入社、优先吸纳脱贫户土地、优先吸纳脱贫户劳力、优先购买脱贫户农家肥等农用物资,通过全过程利益联结,让农户获得“股金+租金+薪金+资金”四笔收入,千方百计让农民的“钱袋子”鼓起来。6年来,合作社共兑付农户土地租金109.08万元、农户务工工资422万元、农家肥收购款114万元;实现合作社社员户均增收1.2万元、人均增收3600元。
强化工作合力,产业升级有动力。经过探索实践,形成了党组织领办合作社,团组织吸引社会力量支持,农户提供土地、劳动力和农家肥的发展模式。驻村工作队有效整合各类资源,协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爱心励志”基金41万元,帮助合作社与云南丰云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签订销售合同,2023年“阳光玫瑰”实现产量140吨,产值220余万元,160多户脱贫户实现务工收入70多万元,增加村集体经济收入20万元。针对产业发展存在问题,积极对接云天化集团,捐赠新型高效化肥45吨,价值15余万元;引进专业技术团队,提升合作社种植技术和管理运营水平,力争2024年亩产达到2吨,产值达到300万元以上;主动对接省内大型采购商,争取签订供销合同,构建便捷、长期、稳定的销售渠道,推动小生产与大市场精准对接,实现既“种得好”又“卖得好”。同时,依托葡萄种植实训基地,定期组织开展种植技术、绿色肥料加工等实用技能培训,合作社成立以来开展培训30余期,培养青年技术人才4人,党员技术骨干6人,有效深化了农户科技意识和投入意识,培育了一批新型职业农民,增加了产业后续发展的内生动力。下一步,驻村工作队将积极配合村“两委”探索互联网+新销售模式,结合“青耕中国”直播助农活动拓宽销售渠道,推动文沧村特色产业进一步做强,带动群众不断增收,有力推进乡村振兴新征程。
(昌宁县驻村办供稿)
【普法强基】
禁毒“风”常吹 “无毒村居”上榜来
过去一年,龙陵县龙江乡三台山驻村工作队积极配合村“两委”,以创建无毒社区为载体,严格执行责任制,以全域宣传为核心,落细落小,禁毒“风”常吹,实现了无毒社区有效全覆盖,成为龙陵县仅有的“无毒村居”。
组织引领强领导,“龙头”摆有方向 在无毒社区创建中,在县乡的指导帮助下,三台山村成立由村党总支书记担任组长,村干部、小学校长、党员、志愿者组成的村禁毒戒毒工作联动小组,形成了组长抓总、村综治专干部具体抓、村小组落实的“三级”禁毒戒毒工作体系,将责任压到每个人、将任务落到具体处。定期召开村校、小组专题会议,认真学习法律法规,完善禁毒戒毒工作流程,健全无毒社区创建方案,把“龙头”摆起来。过去的一年,在无毒社区创建上,按照年初确定的工作方案,一件事一件事地去落实,每一条措施的落实从不打折扣,绰力同心,让无毒社区创建这辆“大巴”按既定的方向驶去。
持续宣传强教育,“龙身”动辄有法 在无毒社区创过程中,三台山村每年坚持开展专题培训,提增大家对禁毒政策法规的熟练掌握程度和运用正确方法禁毒戒毒的基本能力,确保工作联动组人员成为禁毒戒毒工作的行家里手。同时,通过发放宣传单及相关书籍、设立宣传摊点等方式,加强对社区居民群众的禁毒宣传教育,让全体村民共同参与到社会禁毒、规范戒毒的行动中来,提升村民的禁毒意识和识毒、防毒能力,提高了村民对吸毒危害性的深刻认识。据不完全统计,2023年共开展设摊宣传活动3次,流动宣传活动2次,发放宣传彩页600份,使禁毒意识深入民心、家喻户晓。
小组公约强共识,“龙尾”摔有力度 家风固村风,村风树新风,为让“禁毒之风”吹进寻常百姓家,把禁毒工作纳入小组公约,引领村民自觉参与禁毒斗争,潜移默化中影响村民的禁毒意识,推动禁毒戒毒工作由‘要我干’变为‘我要做’。小组是创建无毒社区的终端,也是创建的关键环节,群众中“无制毒、无贩毒、无种毒、无吸毒”才是真无,“无毒村居”目标才能真正实现。三台山村把禁毒工作纳入小组公约,找到了一把打开“无毒村居”创建的钥匙,与派出所一起,不定时开展禁毒检查,加强对村民小组公约的执行监管,确保全村无毒品问题发生。持续拓展“无毒村居”创建进农村、进学校、进家庭、进场所、进网络,设立禁毒宣讲员,推设挂村干部每月进村宣传,让百姓之家常吹“禁毒之风”成为一种常态,确保“无制毒、无贩毒、无种毒、无吸毒”成为一种长效。
(龙陵县联席办供稿)
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
为切实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腾冲市团田乡弄玲社区驻村工作队以点带线、以线扩面、以面织网,全方位构建反诈防护体系,深入开展青少年防电信网络反诈宣传活动,确保辖区青少年特别是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的健康安全成长。
点式宣传:精准发力,直击要害。弄玲社区驻村工作队针对部分留守儿童和困境儿童家庭采取了点对点的上门宣传,面对面讲解电信网络诈骗的常见手法和防范技巧。通过案例分析、播放“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系列短片”等方式,让孩子们和监护人深刻学习到预防网络诈骗、破解网络沉迷、杜绝网络暴力、抵制诱导消费、防范个人信息泄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活动期间,共走访家庭25户,发放反诈宣传资料25份、播放短片25次。
线性推进:串联村组,形成合力。驻村工作队依托村委会、村民小组长、社区党支部等基层组织,开展了一场青少年电信网络反诈宣传动员会,并在会上开展反诈知识讲座和互动问答活动,通过村组干部的带头示范,将青少年电信网络反诈知识融入村民的日常生活中。
面状覆盖:广泛动员,全民参与。为实现全面覆盖,工作队利用村广播、宣传栏、村组微信群等多种渠道,广泛传播青少年电信网络反诈知识。还利用收取各类民生保险的契机,到各村民小组人流聚集的活动场、村集市宣传讲解青少年电信网络反诈知识。活动期间,宣传覆盖面涵盖全社区15个村民小组,引导村民关注“扫黄打非”“共青团中央权益部”等公众号265人次,观看“未成年人网络素养提升系列短片”180余人次,有效提升村民的整体防范能力。
网状联动:多方协作,共筑防线。为确保青少年电信网络反诈宣传的长期性和有效性,我们与辖区小学建立了联动机制,目前已达成共识,在2月底学校开学第一课上安排一堂反诈教育课程,对学生进行集中培训,确保宣传不留死角。后期驻村工作队也将会同社区“两委”、学校老师不定期召开青少年不良倾向研讨分析会议,共享学生在家和在校的动态情况,形成遏制青少年苗头性问题的合力。此外,依托社区已有的志愿服务队伍,将维护青少年合法权益向电信网络诈骗说不等相关活动列入日常志愿服务中,定期开展巡逻和宣传,共同维护社区安宁。
(腾冲市驻村办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