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市人大第五届四次会议
第18号建议答复的函
何鹭代表:
您在市人大第五届四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加强困境儿童帮扶力度的建议》提案,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就建议事项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我市教育体育事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近年来,市教育体育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批示指示精神和省、市党委政府关爱保护留守儿童的工作部署,树牢“现实所迫、群众所盼、儿童所需、部门所能、目标所达”的发展理念,创新推进“三协同三覆盖”主动“作答”,着力加强困境儿童帮扶力度,全力实现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落实落细。
一、强化领导,高位推进
一是市教育体育局主动认领和履行教育部门的统筹职能职责,制定《保山市在校在园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十项措施》,建立和落实“校内代理家长制”,构建“行政统筹、校长带头、教师主力”的工作体系,8名市教育体育局班子成员、35名县教育体育局班子成员分别挂钩联系5个县(市、区)、76个乡镇(街道),1361名中小学(幼儿园)校(园)长担任“校(园)内总代理家长”,11000名班主任担任“校(园)内代理家长”,动员和支持市、县、乡、村四级书记担任“编外校长”,全市13985名领导干部结对帮扶困难留守儿童,做到不漏一户一人。将在校在园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工作纳入对县(市、区)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年度教育综合督导事项,每月跟踪、分析1次工作推进情况,每学年开展2次以上综合督导。二是建立市、县未保中心6个,新增编制27人,76个乡镇(街道)100%建立未保工作站,在全省首家实现市、县、乡三级全覆盖。将全市符合民政部门长期监护情形的孤残儿童,统一集中安置在市儿童福利院集中养育,目前,市儿童福利院集中养育儿童55人,生活、医疗、教育等权益得到切实保障。三是建设儿童之家955个,实现村(社区)全覆盖,配齐配强儿童主任,充分发挥儿童之家对留守儿童的课后辅导、心理疏导、假期托管、问题干预等作用,市、县、乡、村四级未成年人保护体系不断健全完善。
二、聚焦重点,整体推进
三、多措并举,全面推进
一是“家庭、学校、社会”三方协同,校内校外全覆盖。围绕“家庭主责、学校主阵地、部门参与”的工作思路,多方发力,协调联动,推动在校在园留守儿童关爱保护齐抓共管。组织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服务和实践活动1800余场次,推动家庭监护抚养责任落实。落实“定期+随机”家访制度,2.69万名教师实现全员家访,实现留守儿童个人情况、家庭情况、监护情况“三知”,做到行为习惯、学习发展、心理健康、自我保护、法制安全“五教育”,保持身体不适、成绩变化、情绪波动、言行有异“四沟通”。二是实施“61520”留守儿童关爱保护心连心工程,全力建设亲情小屋或“亲情话吧”,每周相对固定时间向困境儿童提供一次及以上免费亲情(亲子)视频通话,联合移动公司认真推进“亲情通话”试点学校建设工作,已有隆阳区金鸡中学示范点等8所学校相继投入使用,2所学校正在进行设备安装。三是集中筹建1所九年一贯制义务教育留守儿童关爱保护示范学校(保山汉营润泽学校),向困境儿童提供月托、季托,甚至是按学期托管、按学年托管的服务保障。学校按照学生规模540人,18个教学班(每级2个班),每个教学班30人的标准规划筹建,2024年9月实现首批招生入学。四是积极大力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民族恤孤慈幼的传统美德,着力强化全社会保护儿童权利意识、家庭履责的法律意识和政府主导、全民关爱的责任意识,努力营造全社会关注、关心、关爱救助保护困境儿童的良好氛围。
下一步,我们将对您提出的宝贵建议进一步研究落实,抓实抓好困境儿童帮扶力度。一是进一步完善救助体系,织密保障网络,常态化开展走访排查,精准识别救助对象,加强与财政部门沟通,规范补助资金使用,确保保障资金及时发放,统筹各方资源,充分发挥政府、市场、社会的作用,加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建设,切实保障特殊困境儿童的合法权益。二是围绕“生活关照、学习关注、困难关心、心灵关爱”的基本要求,尽力做到生活上优先照料、学习上优先辅导、活动上优先安排、心理上优先疏导,并增强工作的艺术性、科学性,更好的关心关爱困境儿童。三是将在困境儿童帮扶工作纳入年度教育专项督导事项,采取随机入校督导的方式,对学校落实十项措施、帮扶情况等进行督导检查,确保工作落实、取得实效。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2024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