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37-2/20250911-00003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人大建议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5-09-11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关于保山市第五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五次会议 第0038号建议答复的函



李国强、陈艳梅代表:

提出的关于教育资源均衡发展的建议(第0038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答复如下:

一、教育经费投入情况

20212024年市级共下达施甸县66878.50万元,年均投入16719.63万元。截至2025430日,市级已下达施甸县2025年度上级教育转移支付资金13917.45万元,其中学生资助资金5428.68万元,生均公用经费补助资金2635.60万元,学校建设补助资金4170.79万元,有效保证了学校正常办学运转的同时,极大地改善了各级各类学校办学条件。同时,据全国教育经费统计,施甸县2023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58198.16万元,较上年增长0.31%2024年一般公共预算教育经费支出58696.81万元,较上年增长0.55%,按学生人数平均的生均一般公共预算教育支出达12084.25元,较上年增长2.72%,财政教育经费保持逐年增,“两个只增不减”投入目标已落实到位长。

二、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情况

(一)优化校点情况。按照“初中向集镇和城区集中,小学高段向集镇和行政村集中,小学低段相对集中”的总体思路,印发了《施甸县普通高中向城区集中办学规划方案(20222024年)》《施甸县中小学校点布局优化调整方案(20222024年)》。20222024年,全县累计撤并学校75所,其中:幼儿园25所,小学48所,初级中学2所,促进了县域内学校布局优化,教育资源配置更为科学、合理、均衡。

(二)教师配置情况。1.全面落实教师待遇。施甸县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教师工资待遇保障工作,一是严格按照国家、省、市落实教师各项工资待遇有关政策,不断优化财政支出结构,优先解决教师工资待遇、教师培训所需经费支出,依法保障教师待遇二是严格落实乡村教师支持计划、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等文件要求,按300/-800/月六档标准实现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全覆盖,乡村教师生活补助和乡镇岗位补贴通过工资统发系统按月足额发放到教师个人,教师“静心教书、潜心育人”的良好氛围日益浓厚。2.推进师资力量均衡配置。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深化教师流动机制,组织教师在不同学校之间进行交流轮岗,促进优质教育资源的共享。推进“县管校聘”改革,通过公开遴选、择优选调、派遣等方式,调整优化整合县域内师资,优先保障山区学校师资需求,2024年全县交流轮岗校长108人、教师343人。通过交流轮岗,拓宽教师教学视野,提高教学能力,缓解部分学校学科教师短缺的问题。

(三)项目实施情况。十四五期间,施甸县实施了学前教育、“能力提升”、“长效机制”、普通高中改善办学条件、教育强国推进工程等一系列教育专项工程项目,累计投入资金32312.61 万元,新建维修改造校舍9万平方米,运动场地4.4万平方米及教育设施设备采购,学校办学条件得到进一步改善。特别是,20219月县示范小学新校区一期投入使用;20223月县一中整体搬迁入住新校区;20239月县特殊教育学校新校区一期建成投入使用;20243月善洲思源实验学校建成投入使用,向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办学条件逐步满足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需求的工作目标迈出了坚实的步伐。

(四)教师培训情况。以校本研修、国培计划为基础,以西安交大、地质大学、上海闵行区等挂钩帮扶为契机,充分利用各级教育培训资源,通过“请进来、走出去”等方式进一步加大教师培训培养力度,实现了教师全员培训,培养了一批小学全科、初中一专多能、中职双师型教师,为优化学科结构、开齐课程、开足课时奠定坚实基础。持续推进“三线五级”融通式教师梯次培训培养,进一步巩固“三线五级融通式”梯次培训培养成果。整合国家、省、市、县(市、区)优质培训资源,拓宽教师培训路径,从教师、班主任、校长三个层面做好包括“三新”系列、新任教师、新任班主任、教研室主任、教研员、市级优秀教师和骨干教师等2024年度教师队伍的14次培训,培训教师8776人次;共派出1908名教师参加国培计划培训。

三、下一步工作推进情况

一是提高教育保障水平。市教育体育局将进一步加强与财政、发改等部门沟通协调,主动向市委、市人民政府请示汇报,及时调整优化财政支出结构,积极争取上级政策、资金支持,优先落实财政教育投入。确保涉及民生底线的学生资助资金及时足额兑付到人;确保生均公用经费资金及时足额拨付到位,保障各级各类学校正常办学运转;确保具备支付条件的教育工程项目资金及时支付,保障需要继续建设实施的项目早开工、早竣工,着力提高各级教育保障水平。

二是科学优化学校布局。“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集镇和城区集中,小学高段向集镇和行政村集中,小学低段和幼儿园相对集中”的总体思路,有序推进学校布局优化调整,从源头上解决学校点多面广、资金需求量大、重复投资、建设后空置闲置、校点教育教学质量不高等问题。持续改善长期保留学校办学条件,统筹推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改革发展,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加大对县城和乡镇所在地学校建设投入,兼顾农村长期保留学校安全保障,补齐学校发展短板,使学校和教育资源布局更加合理,教育资源配置更为均衡,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满足人民群众需求。

三是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我们将采取定期交流、跨校竞聘、集团化办学、学校联盟、对口支援、乡镇中心学校教师走教、“管理团队+骨干教师”组团输出等多种途径和方式,重点引导城镇优秀校长和骨干教师向乡村学校流动。结合乡村教育需要,探索构建招聘和支教等多渠道并举,高端人才、骨干教师和高校毕业生、退休教师多层次人员踊跃到乡村从教、支教的格局。

感谢您对保山市教育的关注、关心、支持和理解,希望今后继续关心支持我们的工作,并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2025年6月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