施学荣代表、杨永军代表、王清艳代表:
您们提出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农村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第0074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完善制度保障,夯实发展基础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出台《进一步提升全市中小学心理健康工作水平若干措施的通知》,进一步明确心育工作目标、内容、措施、管理考核等制度机制。规范教学方面,要求两周开设1节心理健康课,构建常态化教学体系。以赛促教方面,每年举办市县两级心育优质课竞赛,激励教师提升教学能力。待遇保障方面,规范心育教师课时量核算标准,确保享受班主任同等待遇。强化督导方面,定期督导检查与随机抽查相结合,推动心育工作提质增效。积极将心理健康教师申报列入2025年云南省基础教育紧缺学科教师目录。
二、精准引进人才,壮大专业队伍
构建“部门协同+精准招聘+激励政策”的师资引入机制。教体局、人社局、编办联合科学编制心理健康教育教师招聘规划并推进落实,逐步充实专业师资队伍。招录心理学专业本科及以上学历、理论与实践兼备、综合能力突出的毕业生。同时完善人才引进激励政策,在编制、待遇等方面给予倾斜,增强岗位吸引力,确保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2023—2024年累计招聘53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
三、开展系统培训,提升专业素养
构建“需求导向—精准施训—效果评估”闭环培训模式,成体系、有梯度地开展以“教师为中心”的培训工作。
(一)市级培训。通过前期调查发现,教师偏好优秀课例观摩和案例研讨的培训方式,基于此,保山市每年举办研训赛一体化心育课赛,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同时,每年开展主题聚焦的心育骨干教师培训:2023年围绕心理危机干预,2024年聚焦心理健康测评,2025年启动心理辅导CBT技能培训。为保障师资队伍稳定,市级骨干教师培训实行固定学员制,确保参训教师接受系统、连贯的专业培养。
(二)县区轮训。县区开展班主任轮训为主,班主任与学生日常接触最为频繁,其心育能力直接影响学生心理健康发展。轮训围绕学生心理发展特点、心理危机干预策略、主题班会课设计与实施技巧、团体心理辅导技能等内容展开,切实提升班主任心育专业素养。2023-2024年培训班主任2500余人次。
(三)新秀培养。市、县、校三级同步推进新任教师培养工作。市级层面统筹规划,组织涵盖师德师风、教学理论、教育政策等内容的岗前培训。县区级搭建“师徒结对”平台,举办新任教师课赛、课堂教学诊断等活动,以赛促教、以老带新。校级依托教研组,通过集体备课、观课议课、课题研究等常规教研活动,助力新任教师快速成长。
(四)高校助力。2024年加入北京师范大学“圆梦工程”项目,20所农村学校心育教师受益于专家入校指导。2025年联合驻地高校开展心理咨询师、心理倾听师培训,同时启动团体心理督导工作。督导活动每两周开展1次,每次50人以内,为教师提供专业、可持续的督导支持。
(五)资源赋能。与国家智慧中小学平台合作,开设心育专栏,邀请北京师范大学郑日昌等专家授课。该专栏围绕心理急救、人际交往、家校协同、心理辅导等多个维度,系统构建课程体系。
四、开足心理健康教育课,提升学生心理健康素养
充分利用地方课程或学校课程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并把生命教育和青春期教育有机融入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开发“珍爱生命”教育课程12个、“性健康”教育32个,确保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每学期不少于9课时,高中阶段学校在课程“选修二”中安排2个学分,中等职业学校不少于34课时。定期组织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课堂教学竞赛、心理健康教育优秀论文评比或优秀教案征集等活动,《保山市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与干预研究》获市级优秀课题。
再次感谢您对保山教育的关心支持!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2025年6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