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对政协保山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第05030129号提案答复的函
陈彦旭等委员:
你们在政协保山市第五届委员会第三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把握新生人口减少趋势,优化教育资源分配的建议》(第05030129号)提案,已交由市教育体育局办理,具体经办科室为发展规划与基建科。根据你们的建议意见,市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组织相关科室深入五县(市、区)实地调研,并召开座谈会,结合实际,经研究答复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基础教育情况。2023年全市共有基础教育学校1674所,在校学生411239人,其中幼儿园832所,在园幼儿77726人;小学740所,在校学生186075人;初级中学83所,在校学生94462人;普通高中33所,在校学生51929人;特殊学校6所,在校学生1047人。
(二)全市义务教育学校校点情况。2023年全市共有小学(含校点)762所,初级中学83所(不含高完中初中部),其中小学学生数少于50人的农村学校(校点)有78所,占全市小学(校点)数的10.24%;学生数大于等于50人少于100人的农村学校(校点)有116所,占全市小学(校点)数的15.22%;学生数大于等于100人少于200人的农村学校(校点)有227所,占全市小学(校点)数的29.79%。初级中学学生数大于等于100人少于200人的农村学校有4所,占全市初级中学数的4.82%。
(三)校点优化布局调整情况。2022年,全市校点优化布局调整撤并学校94所,撤并高段保留低段90所;撤并初级中学3所。分县(市、区)为,隆阳区:撤并小学55所,撤并高段保留低段42所,撤并初级中学2所;施甸县:撤并小学9所,撤并高段保留低段16所;腾冲市:撤并小学24所,撤并高段保留低段8所,撤并初级中学1所;龙陵县:撤并小学2所,撤并高段保留低段1所;昌宁县:撤并小学4所,撤并高段保留低段23所。2023年,全市校点优化布局调整撤并学校68所,其中:小学58所,农村高中10所。分县(市、区)情况为,隆阳区:撤并农村高中5所;施甸县:撤并小学8所,农村高中1所;腾冲市:撤并小学20所,农村高中4所;龙陵县:撤并小学3所;昌宁县撤并小学27所。
二、调研发现的问题
(一)全市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2022年保山市人口自然增长率-0.17‰,2023年保山市人口自然增长率-0.58‰。人口出生率逐年下降,人口红利的消失,直接影响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一是人口减少和农村空心化等原因,将有一定数量的农村学校撤并,这种趋势将持续发展,这个问题变得非常现实。二是预计将有一定数量的幼儿园和中小学停办或倒闭,特别是幼儿园,这个问题在一些地方已经开始显现,保山也开始面临这个问题。三是学校减少意味着对教师需求的减少,无法容纳那么多编制内教师。
(二)小规模学校占比较大。从学校(校点)学生人数来看:2023年全市共有小学(含校点)762所,初级中学83所(不含高完中初中部),其中小学学生数少于50人的学校(校点)有186所,占全市小学(校点)数的24.41%;学生数大于等于50人少于100人的学校(校点)有116所,占全市小学(校点)数的15.22%;学生数大于等于100人少于200人的学校(校点)有228所,占全市小学(校点)数的29.92%。初级中学学生数大于等于100人少于200人的学校有4所,占全市初级中学数的4.82%。全市小学学生人数最少的学校有三所,分别为隆阳区板桥镇双脉小学,全校有一年级学生9名,隆阳区板桥镇青莲小学,全校有五年级学生9名,昌宁县珠街乡谷满村傈僳族苗族彝族完全小学,全校有三年级学生9名;全市初级中学学生人数最少为施甸县银川中学,全校有学生122名。
(三)教师配置不均衡。2023年全市有小学在校学生186075人,初级中学在校学生94462人,小学教师11218人,初级中学教师5653人(不含高完中)。小学师生比为1:16.58,低于1:19的配置标准;初级中学师生比1:16.71,高于1:13.5的配置标准。
(四)班额配置不合理。全市小学共有教学班5729个,其中25人以下教学班1751个,占30.56%;46-50人教学班451个,占7.87%;51-55人教学班365个,占6.37%;56-60人教学班8个,占0.14%。全市共有初级中学教学班3033个,其中25人以下教学班14个,占0.46%;51-55人教学班825个,占27.2%;56-60人教学班261个,占8.61%;61-65人教学班95个,占3.13%;66人以上教学班7个,占0.23%。
(五)闲置校舍利用率低。全市共有闲置校舍637处,大部分闲置校舍大都交通不便,开发价值低,不易吸引投资者。同时,闲置校舍资产处置尚无完善依据,责任主体不明、工作职责不清,农村闲置学校再利用成难题,利用率低。
三、工作措施
针对新生人口逐年减少,教育资源配置不优等问题,下步重点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制定出台《保山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长期规划》。结合全市目前教育资源现状,紧紧围绕人口出生情况预测、2024-2035年基础教育在校学生预测等,从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和策略、教育资源规划标准、教育资源规划等方面,提出保山市教育资源优化配置中长期规划建议。目前,规划已修改2稿,待定稿后报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意后实施。
(二)建立学位需求预测机制。建立全市学位需求预测机制,摸清学位需求到底有多少、分布在哪里、缺口有多大、缺口分别通过校点优化布局调整等方式能补齐多少等问题,有助于科学规划和布局学位,确保学位布局与学龄人口分布相匹配,确保教育资源高效利用。
(三)加大校点优化布局力度。校点优化布局调整稳妥撤并小规模学校,是解决教育资源配置不均衡的重要措施。根据《保山市教育高质量发展三年攻坚行动计划》中明确的,紧紧围绕“高中向城区集中,初中向集镇和城区集中,小学高段向集镇和行政村集中,小学低段和幼儿园相对集中”的总体思路,加大校点优化布局调整力度。一做好前期调研工作。对照教育事业统计报表中学生数少、教学质量差、师资力量弱、教育资源配置不合理的学校要深入调研,掌握学校实际情况。二充分论证。在综合考虑群众意愿、上学便利、教师配置、校舍情况等因素逐个乡镇、逐个村(社区)进行排查梳理,进行充分论证,在条件成熟的前提下,能撤尽撤,能并尽并。2024年,全市计划校点优化布局调整撤并学校205所,截至2024年3月,已优化调整83所,超目标任务20所。
(四)增加闲置校舍利用率。探索多种形式,增加闲置校舍利用率。一是进一步摸清情况底细。在现有基础上,县(市、区)教育体育局结合镇村两级再进一步深入排查,全面掌握农村中小学闲置校舍信息,分析原因,按权属情况、乡村类别,分类统计,做到不漏报、虚报,并主动向当地政府领导汇报,主动提出处置建议。二是进一步明确收益用途。处置后的闲置校产,无论是采取任何形式收益,其所得必须再用于教育,将盘活的资产用于布局调整所需的经费、改善办学条件及返还建农村教师周转用房等,以保障新一轮中小学布局调整的需要。三是村、校签订协议,将闲置校舍暂时移交给村里使用和管理,用于农村公共服务事业,待将来恢复办学或教育部门需要使用时再收回;也可将闲置校舍进行出租或转让,所得归原出资方所有。
最后,衷心感谢你们对教育工作的关心、支持,希望你们能一如既往的关心、支持保山教育,为我们提出更多宝贵意见建议。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2024年7月2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