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盟保山市委:
你委在市政协五届一次会议上提出的《关于重视音体美教育促进全市义务教育减负增效的建议》提案(0071号),已交我局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贵委对我市教育体育事业的关心、关注和支持。体育、美育与德育、智育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加强学校体育、美育是实施素质教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重要途径。保山市教育体育局高度重视学校体育、美育工作,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提高学生审美和人文素养为目标,把体育、美育作为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促进义务教育减负增效的重要突破口加以推进,取得了一些新进展。
一、高度重视,持续深化顶层设计
一是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持续治理规范校外培训,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切实提升学校育人水平,制发《中共保山市委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的通知》《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做好“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美育的实施方案》《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全面加强和改进新时代学校体育的实施方案》等文件。二是加大学校美育、体育改进力度,初步形成中小幼美育、体育相互衔接、课堂教学和课外活动相互结合、普及教育与专业教育相互促进、学校和社会家庭相互联系的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化美育体育体系。将音乐、美术、体育科目纳入初、高中学业水平考试范围,改进中考体育测试内容、方式和计分办法,科学确定并逐步提高分值(云南省中考成绩美术、音乐提高为20分,体育为100分)。
二、落实课程,全面提升教育水平
一是以审美和人文素养培养为核心,以创新能力培育为重点,科学定位各级各类学校美育课程目标,把美育课程建设作为艺术课程主体,各学科相互渗透融合,强化学生美育基础知识学习,增强课程综合性,加强实践活动环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美育课程注重激发学生艺术兴趣,传授必备的基础知识与技能,发展艺术想象力和创新意识,帮助学生形成1-2项艺术特长和爱好,培养学生健康向上的审美趣味、审美格调。二是开设丰富优质的美育课程。全市各类学校按照课程设置方案和课程标准、教学指导纲要,逐步开齐开足上好美育课程,开课率达100%,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在开设音乐、美术课程的基础上,有条件的要增设舞蹈、戏剧、戏曲等地方课程,将美育实践活动纳入教学计划,实施课程化管理。建立学生课外活动记录制度,学生参与社区乡村文化艺术活动、学习优秀民族民间艺术、欣赏高雅文艺演出、参观美术展览等情况与表现要作为中小学生艺术素质测评内容。三是科学安排学生校内体育活动时间,全面落实大课间体育活动制度,中小学校每天统一安排30分钟的大课间体育活动,积极开展学校体育社团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内体育锻炼不少于1小时。大力推广家庭体育锻炼活动,保障学生每天校外体育活动时间,鼓励学生“走下网络、走出宿舍、走向操场、亲近自然”,增加户外活动时间。各中小学校每学年开展学生体质健康测试,及时分析测试结果,研判学生体质健康动态趋势,加强反馈应用,全面掌握学生体质健康总体状况。四是在全市开展了体育艺术教育特色学校创建活动,在全市整体上形成“人人参加体育艺术活动,人人有特长,班班有精彩,校校有特色,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体育艺术教育氛围。开展保山市2022年“奔跑吧·少年”儿童青少年主题健身活动,共有来自市直及隆阳区2400余名学生参加。举办2022年闵行区对口帮扶保山市青少年篮球项目培训,共有50名体育教师和100余名学生参加。全市各个中小学校每年定期组织开展学校综合性运动会,鼓励所有在校学生积极参与。艺术教育方面,举办了全市中小学师生合唱比赛、器乐舞蹈比赛,并积极组织我市优秀艺术节目参加上级艺术展演,均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三是加强队伍建设,形成育人合力
一是加强师资建设,切实提升教学水平。发挥课堂教育主阵地作用,着力深化教研教改,引导教师强化教学基本功训练,创新教学模式,加强教材研究,提升课堂教学质量。积极引进音乐、体育、美术等紧缺型教师,组织教师参加科普、文体、艺术等培训活动,提升教师综合能力,进一步满足课后服务专业化指导需求。加大优秀教师交流轮岗力度,推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完善结对帮扶机制,积极推动城乡间、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进一步缩小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二是加快推进校外培训机构治理体系建设,引导校外培训转型素质教育,发挥校外培训机构优势,开展音体美、琴棋书画等培训,做好学校教育的“绿色补充”,营造全社会育人正能量,促进学生综合素质提升。
下一步,我们将对贵委提出的宝贵建议进一步研究落实,不断加强学校体育、美育工作,持续做好“双减”工作,紧抓“减负提质”重点工作任务,推动家庭、学校、社会密切配合,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水平,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再次感谢你们对教育体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2022年8月30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