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伟智委员:
您提出的关于推动保山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建议的提案(0143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针对加强政府相关指导政策的细化与监督执行的力度,推动幼儿园及中小学相关基础建设改善的建议。保山市教育体育局持续加强中小学幼儿园基础设施建设,全面改善办学条件,不断促进教育公平,努力推动保山教育高质量发展。一是科学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市教育体育局充分考虑区域内人口分布、地理特征等因素,科学优化学校布局,合理配置教育资源,切实提升学校办学条件。二是继续实施好“能力提升”和“长效机制”项目。按照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项目规划(2021—2025年)和2021-2025年义务教育校舍安全保障长效机制规划,合理调配资源,以乡镇寄宿制学校为重点,解决教室、师生宿舍、食堂、运动场地、教学仪器、围墙、视频监控等方面存在薄弱环节的问题,配齐洗浴、饮水等生活必需的设施设备,优先满足边远偏远地区学生和留守儿童的寄宿需求。三是持续促进教育公平发展。保山市启动实施第四期学前教育行动计划,腾冲市作为先行先试县启动普及普惠县创建工作。稳步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办学条件。四是保山市新建幼儿园,均实行“男女分厕”,对已建成幼儿园、短时期内难以改建的,通过采取同厕不同时的办法,将男孩和女孩安排在不同时段上厕所,或采取“同厕不同地”的方,通过设立挡板、划分区域等方式,安排男孩在一侧,女孩在另一侧,将男女厕区域间隔开来。目前教育部门颁布的《幼儿教育纲要》,《幼儿园管理条例》、《幼儿园建设标准》等文件中,均没有对男女分厕问题做出明确表述。下一步我们将适时向上级部门提出建议,建议从国家或省级层面制定男女分厕的标准。
二、针对推行名校+与集团化办学策略的建议。实施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是深化教育机制改革的重要举措,是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有效途径,有利于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有利于推动特色化办学开展,对进一步深化保山教育改革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一是推行学区化管理和集团化办学。保山市将以保山一中教育集团为龙头,积极推行学区化管理和集团化办学,为全市集团化办学模式提供了成熟经验。充分发挥学区化、集团化办学模式优势和优质品牌学校示范辐射作用,增加优质教育资源总量。促进学区学校间优势互补,增强薄弱学校造血机能,整体提升办学质量。以教师科学配置为基础、教学质量为核心、教育评价为牵引,促进校际间管理、教学、教研紧密融合。建立健全县城内城乡学校共同体建设机制,不断完善“优质学校十薄弱学校”、“优质学校十新建学校”帮扶机制,促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二是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根据市级出台的《关于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方案》,依据学校艰苦边远程度不同,全市所有乡村教师均享受了每月500元至800元不等的差别化生活补助。鼓励优秀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完善符合乡村教师实际的职称评价标准,规范乡村教师职称评聘条件,职称申报评审向农村基层学校倾斜。三是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才培训行动,有计划地对中小学校长和骨干教师进行分类、分层培训。全市共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才培训24765人,其中校长培训3543人,学科带头人培训3160人,骨干教师培训18702人。同时,各级各类培训名额向乡村教师倾斜,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培训机会。四是强化教师正向激励,建立教师奖励制度。认真抓好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工作。统筹城乡师资配置,合理安排各校教职工编制和岗位数量,实行动态管理。五是建立城乡、优质和薄弱学校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城乡手拉手”结对帮扶,实行校长、教师交流轮岗等措施,不断提高农村及薄弱学校办学质量。
三、针对完善规划,坚持城区多校一策与乡村一校一策相结合的执行策略的建议。“双减”工作开展以来,保山市成立了工作专班,及时印发了《中共保山市委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双减”和“五项管理”工作的安排部署,实现了工作平稳有序开展。一是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制发了《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切实加强义务教育阶段作业管理的通知》,要求各学校按“一校一策”建立作业统筹管理机制,严控书面作业量、加强作业设计、培养学生良好学习习惯等措施,切实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过重负担。二是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制定下发了《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做好“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市发改委、市财政局、市教育体育局、市市场监管局联合下发了《关于全市义务教育阶段课后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保发改价格〔2022〕155号),并督促指导各学校按照“一校一案”要求,提前谋划,因地因校制宜制定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推进课后服务质量提升,满足学生多样化发展需求。三是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科学优化校点布局,持续推进县(市、区)高(完)中原则上集中到城区办学,初级中学原则上向乡镇(街道)政府所在地集中,通过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不断提升办学质量。四是推进义务教育学校标准化建设。深入落实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持续改善义务教育学校基本办学条件,提升学校办学综合水平。五是优化教师资源配置。深入持续推进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改革,各县、市、区统筹教师资源,按照高于规定学历的教师数、县级以上骨干教师数、体育艺术专任教师数以及教师职称、年龄结构等核心指标,均衡配置县域内义务教育学校教师,推行教师、校长交流轮岗。加大优秀教师交流力度,推动优质师资均衡配置,完善结对帮扶机制,积极推动城乡间、学校间优质教育资源共享辐射。通过优化校点布局,深入落实义务教育薄弱环节改善与能力提升等项目,提升农村学校办学水平,进一步缩小校际教育资源配置差距,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六是强化督促检查,深入开展调研。市教育体育局持续把“双减”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结合实际细化完善措施,确保“双减”工作落实落地。并持续深入义务教育学校开展“双减”工作调研,深入了解各学校在开展“双减”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督促指导学校根据实际情况调整“一校一策”制定作业管理办法和“一校一案”落实课后服务工作。切实根据学校实际,制定可操作性强的办法和方案,确保“双减”政策在各学校落地见效。
四、针对规范课外教育活动的建议。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始终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培养学生良好思想品德和健全人格为根本,以促进学生形成良好行为习惯为重点,坚持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坚持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结合,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培养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一是保山市教育体育局严格贯彻落实《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不断完善德育工作体系,提高思政课质量,构建协同育人格局。通过实施课程育人、文化育人、活动育人、实践育人、管理育人、协同育人等途径加强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生态文明教育、心理健康教育。2021年全市推荐评选表彰省级“三好学生”320名、“优秀学生干部”75名、“先进班集体”18个;评选表彰市级“三好学生”545名、“优秀学生干部”140名、“先进班集体”26个;评选表扬“重教之家”100户。被授予“全国围棋特色学校(幼儿园)”10所,被命名为全国青少年校园足球特色学校15所,开展围棋、民族健身操等传统体育进校园活动100余场次。举办保山市第一届初中学生艺术实践活动、第六届“彩云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节。上报省级中小学劳动教育试点学校4所、典型案例23个。二是全市中小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严格落实“五育并举”要求,全面实施综合素质评价,严格执行义务教育课程标准,按要求开齐上好体育课,不断完善联赛体系,规范开展学生体质监测,确保学生每天锻炼不少于1小时、每位学生掌握1至2项运动技能。小学一、二年级体育与健康课每周不少于4课时,小学三至六年级和初中每周不少于3课时;学校每天安排大课间体育活动不低于30分钟,每天上午、下午各安排眼保健操不少于1次。不断改进美育工作,帮助每位学生学会1至2项艺术技能。三是市教育体育局主动与相关部门协调沟通,努力构建校内外科学教育资源有效衔接机制。实施馆校合作行动,引导中小学充分利用科技馆、博物馆、科普教育基地、流动科技馆、农村中学科技馆、科普大篷车、青少年宫、儿童活动中心、青少年校外活动场所、青少年科技教育基地等资源,开展青少年科普活动。四是根据《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商业广告、商业活动进入中小学校和幼儿园的紧急通知》、《教育部办公厅关于严禁有害APP进入中小学校园的通知》要求,市教育体育局严格审批各类“进校园”活动,并建立“进校园”活动审核备案制度。要求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对活动内容、具体方案、举办单位以及参加人员等进行严格把关,对各类进入校园或组织中小学生、在园幼儿参加的活动进行审批和备案管理。对未经教育体育局批准的活动,一律禁止进入校园或组织中小学生、在园幼儿参加。对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严格审查。按照“凡进必审”“谁选用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进行“双审查”。对APP的内容及链接、应用功能等,进行严格把关,确保进入校园的学习类APP内容在思想性、科学性和适宜性等方面符合党的教育方针和立德树人要求,体现素质教育导向。
最后,衷心感谢您对我市基础教育工作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您提出的建议我们积极采纳,真诚的欢迎您继续对我们的工作提出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予以监督。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2022年8月22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