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 01525537-2-/2022-1018025
  • 发布机构
  •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 公开目录
  • 政协提案办理结果
  • 发布日期
  • 2022-10-18
  • 文号
  • 浏览量
  • 主题词
关于政协保山市四届六次会议第0241号提案答复的函

徐伟智等委员:

您们提出的关于保山市基础教育“双减”政策城乡执行细分化的建议的提案(0241号),已交我们研究办理,现答复如下:

为进一步提高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效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加快推进保山教育高质量发展,切实提升义务教育学校育人水平。根据《云南省委办公厅云南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意见》,保山市教育体育局认真统筹各县(市、区)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完善城乡学校布局,补齐办学短板,逐步解决全市城乡间义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构建更加公平优质、更具特色和活力的义务教育发展体系。

(一)针对“狠抓课堂教育质量,确保每一堂课的质量与效果。”的问题。保山市教育体育局根据《中共保山市委保山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保山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保发〔2021〕14号)文件要求,在各县(市、区)大力推进课堂教学质量提升行动和数字课堂建设。一是优化课堂教学方式。坚持因材施教,精准分析学情,重视差异化教学和个别化指导,加强对学习困难学生的帮扶。坚持教学相长,注重启发式、互动式、探究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积极提问、自主探究。二是开展以提升课堂教学质量为主题的教学活动和竞赛,培育、遴选和推广优秀教学模式。三是规范课堂教学实施。严格按照课程标准实施课堂教学,强化教学常规管理,小学一年级坚持“零起点”教学。坚持和完善学校内集体备课制度,认真制定教案。四是推进教育教学与信息技术深度融合。加强校园智能化建设,支持智能教室、虚拟实验实训室、智能图书馆等智能学习空间建设。五是建成覆盖全市中小学的数字资源教育资源公共服务体系和一体化智能教学与管理平台,实现全市教育资源互通共享,提升区域间、城乡间以及校际间的教学管理水平。

(二)针对“完善规划,坚持城区多校一策与乡村一校一策相结合的执行策略。”问题。保山市教育体育局根据《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做好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教发〔2020〕76号)要求,指导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督促各义务教育学校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一是建立健全工作机制和保障机制。主动统筹协调有关部门和社会资源,按照相关要求,提前谋划,因地因校制宜制定学校课后服务实施方案,做到“一校一案”。二是义务教育学校做好人员调配、服务时间、内容安排、相关条件保障、安全管理等各项准备工作,确保100%为有需求的学生提供课后服务。三是学校课后服务的时间按“5+2”模式安排,即每周5天都要开展,每天课后服务时间不少于2小时,具体时间由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学校根据实际及家长需求情况确定,结束时间原则上不晚于18:00。四是建立家长申请、班级审核、学校统一实施的课后服务工作机制。家长提出申请,经审核同意后,学校和家长签订课后服务委托协议,学校统一组织实施。五是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要求各中小学校课后服务时间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娱乐游戏、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青少年的影片等,不能讲新课。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

(三)针对“创新教研,加强双减教育创新的推进工作。”的问题。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制发了《保山市深化新时代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改革实施方案》、《保山市领导挂钩联系学校制度》、《保山市尊师重教实施方案》等,进一步加强乡村教师培训,定期组织农村义务教学学校薄弱教师专项培训,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培训机会。一是落实好云南省农村义务教育青年教师培训计划的基础上,依托奥鹏培训平台和各级各类培训项目,重点采取置换研修、集中培训、校本研修、网络研培等多种有效途径,大力开展义务教育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培训,确保每名中小学教师每学年参训不低于72学时。全市共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才培训24765人,其中校长培训3543人,学科带头人培训3160人,骨干教师培训18702人。二是实现县域内中小学结对帮扶全覆盖,放大“名校”效应,扩大优质资源覆盖面。持续推进基于同质学校联盟的分层教研,在同类学校中针对共同问题进行同质对话,实现共同进步。三是积极开展名师队伍建设。组建了10个省级名师工作坊、2个省级名校长工作坊和7个市级名师工作室、5个市级名校长工作室、3个云岭名师工作站。四是教育领军人才队伍进一步壮大,新增市级学科带头人168人、骨干教师432人、名校长51人,认定“永昌教学名师”25人,入选省万人计划教学名师16人。五是建立城乡、强弱学校结对帮扶机制,通过“城乡手拉手”结对帮扶,组织城区优质学校教师“送教下乡”,安排农村教师到城区跟班听课、参加教研活动,努力提高农村学校办学水平。

(四)针对“抓好重点,做好“困难”与“标杆”的落实工作。”的问题。“双减”工作开展以来,保山市教育体育局高位推动,成立了工作专班,及时印发了《中共保山市委教育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的通知》等文件,全面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省委省政府和市委市政府对“双减”工作的安排部署,各县(市、区)、各义务教育学校在开展过程中积极探索、扎实推进,树立一批在强化制度建设、党建引领、家校协作、拓展丰富课后服务资源、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比较优秀的学校作为全市标杆。一是市教育体育局分别在2022年1、3月下发了《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报送双减工作总结和典型经验的通知》、《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推广学校落实“双减”典型案例的通知》,要求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认真学习借鉴省教育厅遴选的“双减”典型案例,鼓励各学校结合实际,探索适合学校开展的工作方法,上报具有可推广的“双减”典型案例。二是将各县(市、区)上报各城乡学校富有特色的典型案例在城区和乡镇学校进行分享和借鉴,树立双减标杆,为双减充分发挥典型引路的示范效应,进一步加快推进“双减”“双升”提质增效。三是推荐省教育厅第一批、第二批、第三批、第四批“双减”典型案例中“保山市全寄宿农村学校结合自身特点开发劳动实践课程”、“保山市隆阳区以校地合作拓展课后服务资源”、“昌宁县三条主线凝合力家校携手促“双减”、“施甸县摆榔乡大中民族小学探索寄宿制学校课后服务模式”、“腾冲市四合完小着力打造乡村小学的多彩课后服务社团”被省教育厅进行全省推广。

(五)针对“关注乡村,抓好教育公平问题。”的问题。市教育体育局和市委编办联合下发《关于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县管校聘”实行义务教育学校编制备案管理的通知》、《关于落实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乡村教师生活补助政策的实施方案》,保障了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促进城乡之间的教育公平。一是落实和完善教师补充长效机制。做好以特岗教师为主渠道补充乡村教师工作,2018年以来共招聘特岗教师1046人。2021年录用特岗教师329人全部补充乡村学校,2607人通过认定获得中小学教师资格证,9人获得中专讲师职称资格,706人获得高级教师职称资格,971人获一级教师职称资格。二是认真抓好县管校聘和校长职级制工作。核定义务教育教职工编制21201个(不含市直学校)。2021年12月完成了一、二级校长职级评审认定,评定一、二级校长200名。三建立教师奖励制度。2021年,乡村学校从教20年以上优秀教师获省级表彰23人、市级表彰30名,评选市级优秀校(园)长20名、优秀班主任50名、模范教师100名和捐资助学先进集体、先进个人10个(名)。四是鼓励优秀教师在农村长期从教。全市所有乡村教师均享受了每月500元至800元不等的差别化生活补助。五是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培训。全市共开展农村中小学教师人才培训24765人,其中校长培训3543人,学科带头人培训3160人,骨干教师培18702人。同时,各级各类培训名额向乡村教师倾斜,为乡村教师提供更多更优质的培训机会。

(六)针对“城乡学校应因地制宜,开展各类素质化教育课程。”的问题。保山市教育体育局为进一步提升中小学课后服务工作水平,制发了《保山市教育体育局关于做好“一校一案”全面落实课后服务工作的通知》(保教发〔2021〕236号),各县(市、区)教育体育局鼓励城乡各义务教育学校按照“一校一案”的要求,因地因校制宜开展各类素质化课程和活动。一是积极开发设置多种课后服务项目,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可以安排学生做作业、自主阅读、体育、艺术、科普活动,以及娱乐游戏、拓展训练、安全教育和应急演练,开展社团及兴趣小组活动,观看适宜儿童青少年的影片等,最大努力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二是不得利用课后服务时间讲新课。课后服务时间应指导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进行补习辅导和答疑,为学有余力的学生拓展学习空间;三是要充分调动教师积极性创造性,积极开发设置多种课后服务项目,切实增强课后服务的吸引力和有效性。四是开展形式多样的课后服务。鼓励具备相应资质和条件的社会教育服务机构参与课后服务,广泛动员民间艺人、能工巧匠、非物质文化传承人、热心人士等作为志愿者参与课后服务工作,开展形式多样的校内课后服务。

衷心感谢您们对教育事业的关心和支持!对于您们提出的建议我们积极采纳,已在上述文件中加以体现和落实。最后,真诚的欢迎您们对我们的工作多提宝贵意见和建议,并予以监督。

保山市教育体育局

2022年8月22日